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論晏幾道詞在明代的傳播與接受
1
作者 陶友珍 《词学》 2023年第1期18-38,共21页
明代文學復古主義文學思想主張宋以後書毋讀,這導致晏幾道詞在明代傳播受到一定限制,但明後期對個性和“情”的張揚,以及明代小説、戲曲等俗文學的風行,又使得以自然清麗見長的晏幾道詞獲得了較好的傳播接受土壤與空間。晏幾道詞集在明... 明代文學復古主義文學思想主張宋以後書毋讀,這導致晏幾道詞在明代傳播受到一定限制,但明後期對個性和“情”的張揚,以及明代小説、戲曲等俗文學的風行,又使得以自然清麗見長的晏幾道詞獲得了較好的傳播接受土壤與空間。晏幾道詞集在明代主要以鈔本形式流傳,刻本只有汲古閣刊本。《草堂詩餘》對于小山詞的傳播效應最大,其中又以《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一詞在明代傳播最爲廣泛。明人認可小山詞爲詞之正宗、當行、本色之代表。在創作方面,明人對小山詞的接受主要包括成句襲用、改寫與變易、删减與壓縮、拉伸與拓展等。明代至少有六位詞人共創作七首追和拟仿晏幾道詞,涉及小山六調七首詞。總體而言,明人對小山詞的學習接受主要是一些詞句的化用,對小山詞深摯、婉曲、沉鬱之藝術手法並未窺見其堂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幾道 明代 傳播接受
原文传递
段玉裁字詞關係思想解析
2
作者 張素鳳 張鵬凱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82-295,共14页
段玉裁字詞關係思想包括:在字、詞概念上,詞是兼包虚、實語言單位的外部形式;字則旣用於指稱書寫形式,又指形音義的結合體."六書"理論上,"象形"與"指事"的區别是,象形專指一物,指事是對眾多事物特點的概... 段玉裁字詞關係思想包括:在字、詞概念上,詞是兼包虚、實語言單位的外部形式;字則旣用於指稱書寫形式,又指形音義的結合體."六書"理論上,"象形"與"指事"的區别是,象形專指一物,指事是對眾多事物特點的概括;"假借"是一字記錄數詞或數義現象,包括記錄同音字和引申義,還可根據是否有本字分爲"本無其字"和"旣有其字"的假借.字詞對應關係上,"某行某廢"用來闡釋詞語的社會用字及變化現象,不同於文獻訓詁對同詞字際關係的溝通,更具理論意義;對引申義和假借義的訓釋,充分展示了一字對應數詞或數義的字用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玉裁
原文传递
鏡裏花間——試論《花間集》的镜書寫
3
作者 李文鈺 《人文中国学报》 2022年第2期259-301,共43页
本文以先秦至唐五代銅鏡發展爲依據,考述《花間集》中鈿鏡、鸞鏡、有柄鏡、菱花鏡,以及鏡匣、鏡奩、鏡臺等週邊器物,對於向來不易確解的詞句提出具實物背景的解讀,從而使詞作脈絡、詞中場景獲得更爲清晰的梳理與呈現。以此爲基礎,透過... 本文以先秦至唐五代銅鏡發展爲依據,考述《花間集》中鈿鏡、鸞鏡、有柄鏡、菱花鏡,以及鏡匣、鏡奩、鏡臺等週邊器物,對於向來不易確解的詞句提出具實物背景的解讀,從而使詞作脈絡、詞中場景獲得更爲清晰的梳理與呈現。以此爲基礎,透過鏡的文化與文學意涵,對照詩歌傳統中的鏡書寫,亦得以凸顯《花間集》中與鏡相關詞作的特殊表現與深層内藴。異於詩人的各言其志與寫實風格,對鏡感傷壯志消磨、紅顔易老,或描寫眼前如鏡晶瑩的水月風光,詞人隱身詞境之外,以如鏡之照影的手法,如“實”映現鏡花水月般未必真實存在的人事物,比如對鏡理妝或掩鏡無語的閨閣女子、虚擬遠隔的樂園與歷史場景等,而於精致如鏡的詞境中藴含深情妙理,在冷落中猶自好修、在困境中夢想飛越,以及樂園的探尋、殷鑑的徒勞、愛與美的救贖等,可謂於幻境中披露真實,於轉瞬消逝的時空中鏤刻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間集 文人 唐五代
下载PDF
從直筆緣情到隱蔚諷喻:蘇軾杭密時期詞的政治書寫轉向
4
作者 劉澤華 《古籍研究》 2022年第1期34-44,共11页
熙寧七年主持變法的王安石第一次罷相,李師中上書請求神宗皇帝召返蘇軾却遭到貶謫,蘇軾幡然醒悟,神宗皇帝是他回京的最大阻礙,難免在詞作中流露出情緒。這一年蘇軾自杭赴密,是他創作生涯的關捩點,此時期的蘇詞多是酬贈之作,其政治書寫... 熙寧七年主持變法的王安石第一次罷相,李師中上書請求神宗皇帝召返蘇軾却遭到貶謫,蘇軾幡然醒悟,神宗皇帝是他回京的最大阻礙,難免在詞作中流露出情緒。這一年蘇軾自杭赴密,是他創作生涯的關捩點,此時期的蘇詞多是酬贈之作,其政治書寫以緣情爲主,表現在對返京任職的渴望以及對涉及變法友人的態度等方面。在密州任上,蘇軾詞的政治書寫由緣情轉向諷喻,《望江南》(春已老)便是一首成熟的政治諷喻詞。通過揭示東坡詞的政治書寫具有從直筆緣情到隱蔚諷喻的特點,可以爲理解蘇軾“以詩爲詞”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蘇軾 政治 諷喻 以詩爲
原文传递
詞與樂府關係新論——關於詞與樂府關係的綜合考察
5
作者 錢志熙 《岭南学报》 2017年第1期107-126,共20页
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詞與樂府關係作新的考察:一、唐宋時期詞稱樂府的實義;二、詞作爲新興樂章系統與前此的古樂府系統的關係;三、詞作爲新聲樂府與唐宋時代已經不能實際入樂的古樂府的消長倚伏的關係,即詞與唐詩中各種新舊樂府體的關係。
关键词 樂府 燕樂 聲詩 唐樂府 與樂府
下载PDF
論謝玉岑詞及其在現代詞史之意義
6
作者 锺錦 《词学》 2019年第2期280-302,共23页
謝玉岑身處清代詞學極盛之後,詞體的各種美感法則在理論和實踐上均發展至極致,欲求综合熔鑄以成新拓,必然面對極限的挑戰。謝玉岑具有良好的詞才天赋,加以有意識地從清代詞學深入汲取,對詞學美感諸多方面的認知、訓練都達到極爲專業的... 謝玉岑身處清代詞學極盛之後,詞體的各種美感法則在理論和實踐上均發展至極致,欲求综合熔鑄以成新拓,必然面對極限的挑戰。謝玉岑具有良好的詞才天赋,加以有意識地從清代詞學深入汲取,對詞學美感諸多方面的認知、訓練都達到極爲專業的程度。以此爲基礎,原本可以期待他開拓出詞學之新域。却不幸中道早逝,兼之時代風氣急速轉變,终爲一未成就之詞人。這是謝玉岑自己的悲劇,也是時代的不幸。通過詳細論述清代詞學對謝玉岑的影響,以及他自身積極開拓的取徑,我們並非僅僅關注其詞未成就之成就,而期望更進一步反思其在現代詞史上的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謝玉岑 未成就之
原文传递
也論晏殊及其詞——從《浣溪沙》説開去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明珍 《词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23,共23页
歷來對晏殊其人其作存在著偏見,‘太平宰相’、‘富貴顯達’、‘富貴優遊’、‘生活優裕’、‘及時行樂’、‘無病呻吟’、‘空虚落寞’等詞語充斥于有關晏殊及其作品的評論之中。晏殊詞集裹,確實有不少花間尊前、流連光景之作,但也有... 歷來對晏殊其人其作存在著偏見,‘太平宰相’、‘富貴顯達’、‘富貴優遊’、‘生活優裕’、‘及時行樂’、‘無病呻吟’、‘空虚落寞’等詞語充斥于有關晏殊及其作品的評論之中。晏殊詞集裹,確實有不少花間尊前、流連光景之作,但也有不少作品有著作者深刻的情感體驗,如其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一闋,很明顯是‘抒懷人之情’,而且很可能是生離死别之情。但學界對晏殊其人以及《浣溪沙》一詞的不少解讀,摻雜了許多帶有偏見的主觀評判,與此詞的實際情況並不符合。事實上,晏殊‘奉養清儉’、‘奉養極約’、‘雖處富貴如寒士’;其作品的‘富貴氣’也是時代風尚;而至少在兩宋之世,‘明哲保身’乃是士大夫信守的重要處世準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偏見 重新評價
原文传递
近百年來詩詞關係研究回顧與前瞻
8
作者 李静 王紅杏 《词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69-189,共21页
自辛亥至今百年來對詩詞兩種文體之間關係的研究可資啟人者實多。從詞起源的角度,研究者們多從音樂與詞之關係入手,但亦不乏學者指出詩在詞體逐步建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當詞體特徵建立之後,近現代學者們又對詩與詞兩種文體在内容、體性... 自辛亥至今百年來對詩詞兩種文體之間關係的研究可資啟人者實多。從詞起源的角度,研究者們多從音樂與詞之關係入手,但亦不乏學者指出詩在詞體逐步建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當詞體特徵建立之後,近現代學者們又對詩與詞兩種文體在内容、體性、與音樂關係等方面的差異進行了比較,並研究了詞人在創作時的‘尊詞’、‘辨體’兩種思想。對於未來詩詞關係深入研究的可能性,本文試圖拈出三個面向,即明清近代詩詞研究,現當代理論的運用以及語言學與文學交叉學科,以供參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比較
原文传递
讀馬王堆簡帛札記
9
作者 魯普平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明君》“疏縠之冠者”中的“疏縠”應讀爲“紗縠”,指精細、輕薄的絲織品。《戰國縱橫家書》“秦挾(楚)、趙之兵以復攻”中的“挾”實爲“收”字,爲“聚集”義。《五星占》“央(殃)□”中的“□”應爲“益”。《天文氣象雜占》“在帀(... 《明君》“疏縠之冠者”中的“疏縠”應讀爲“紗縠”,指精細、輕薄的絲織品。《戰國縱橫家書》“秦挾(楚)、趙之兵以復攻”中的“挾”實爲“收”字,爲“聚集”義。《五星占》“央(殃)□”中的“□”應爲“益”。《天文氣象雜占》“在帀(師)上,敗”中的“敗”實爲“果”字,爲“勝利”義。《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足中指】踝<[足畀]—痹>”中的“踝”應讀爲“痿”,爲“痹”義。《房內記》“以故瓦甗毋(無)津者盛”中的“甗”,實爲“缻”即“缶”。《胎產書》“令嬰兒上”中的“”應讀爲“施”,爲“置”“鋪陳”義。《刑德甲篇·日月風雨雲氣占》“七月而戰諸歲交之日”中的“交”實爲“文”之訛。《刑德甲篇·日月風雨雲氣占》“浚(戟)”中的“浚”應讀爲“摧”。《陰陽五行甲篇·徙》“東南誰<離>”中的“誰”並非“離”之訛字,而是“推”之借字,爲“離去”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馬王堆簡帛 札記
下载PDF
或謂蘇軾不好《史記》——從蘇詞用《史記》典故現象談起
10
作者 許榿容 《宋代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226-249,共24页
陳師道提出"蘇軾不好《史記》"這個命題,惟未詳加闡釋,難以得知推論脉絡。蘇軾作爲一代文豪,兼擅衆體,作品流傳至今者,可謂犖犖大觀。各體當中,蘇軾身爲詞中用典的"啓山林手",援史語入詞者,更以《史記》尤多。因之... 陳師道提出"蘇軾不好《史記》"這個命題,惟未詳加闡釋,難以得知推論脉絡。蘇軾作爲一代文豪,兼擅衆體,作品流傳至今者,可謂犖犖大觀。各體當中,蘇軾身爲詞中用典的"啓山林手",援史語入詞者,更以《史記》尤多。因之,本文擬通過"用典"的進路,考察蘇軾對《史記》的接受面貌,從詞作衍及其餘體類,試圖爲此公案提供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蘇東坡 史記 用典 接受史
原文传递
歐陽修詞繫年、本事考補
11
作者 歐陽明亮 《词学》 CSSCI 2015年第1期118-139,共22页
本文結合歐陽修的詩文作品以及其他相關文獻,對歐陽修所作的《涼州令》(翠樹芳條颳)、《夜行船》(憶昔西都歡縱)、《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浣溪沙》(翠袖嬌鬟舞石州)、《玉樓春》(金雀雙鬟年紀小)、《漁家傲·十二月鼓子詞... 本文結合歐陽修的詩文作品以及其他相關文獻,對歐陽修所作的《涼州令》(翠樹芳條颳)、《夜行船》(憶昔西都歡縱)、《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浣溪沙》(翠袖嬌鬟舞石州)、《玉樓春》(金雀雙鬟年紀小)、《漁家傲·十二月鼓子詞》、《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等十餘首詞的繫年、本事進行了考辨。如根據《涼州令》(翠樹芳條颭)一詞所係題名‘東堂石榴’,考證出此詞當作於洛陽西京留守推官任上,此東堂石榴即爲西京幕府中所植。又如根據詞作内容以及相關歲時日曆,考證出《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一詞作於治平四年(一○六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歐陽修 繫年 本事
原文传递
火焰之歌:試論《花間集》中的燈燭書寫
12
作者 李文鈺 《人文中国学报》 2021年第1期189-229,共41页
本文以燈燭的文化底藴爲背景,解析《花間集》中的燈燭書寫。首先梳理並探索先秦至唐五代的燈燭發展,從火炬到蜜燭,從食器到油燈,日益繁複奇巧,不僅爲照明器物,亦是娛樂珍玩、身分表徵;而火尤其是燈燭靈魂,既是照明功能所在,更具靈幻美... 本文以燈燭的文化底藴爲背景,解析《花間集》中的燈燭書寫。首先梳理並探索先秦至唐五代的燈燭發展,從火炬到蜜燭,從食器到油燈,日益繁複奇巧,不僅爲照明器物,亦是娛樂珍玩、身分表徵;而火尤其是燈燭靈魂,既是照明功能所在,更具靈幻美感及引人遐思的特質,成爲意藴深邃的象徵。以燈燭的認知背景解讀《花間》詞,詞中燈燭在場的場景得以重現,紅燭熒煌、蘭膏香暖之外,透窗而出的摇曳燈影,屏幃之中的蠟淚殘光皆常見景象;火焰則爲詞中亮點,既映照多變的情感空間、無常的人間風景,也映照自然的塵外之境,透過其象徵内藴的投射,雲雨風月的情感自有純浄境界,飄轉如風燭的生命流程也深藏内在追尋,而信仰遺落的年代則呈現光暗和解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間集 燈燭 物質文化
下载PDF
西方文論與詞的美感特質
13
作者 蔡雯(整理) 宋宇航(整理) 《词学》 2021年第2期242-262,共21页
我認爲我一生學術最得力處在於利用一系列西方理論闡釋小詞的美感特質。這種特質已被前代大量作家和學者感知,如王國維的"境界"説,張惠言的"比興寄託"説都試圖解釋這種特質,但是都没有闡釋清楚。由於小詞是用男性... 我認爲我一生學術最得力處在於利用一系列西方理論闡釋小詞的美感特質。這種特質已被前代大量作家和學者感知,如王國維的"境界"説,張惠言的"比興寄託"説都試圖解釋這種特質,但是都没有闡釋清楚。由於小詞是用男性的視角來寫女性和愛情,男性常常藉助棄婦意象來表達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所以具有"雙性人格"。一首優秀詞作微妙之處常常在於以文本爲中心具有一種潛能,具備巨大的闡釋空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潛能 雙性人格 女性主義 結構主義 接受美學
原文传递
劉永濟與抗戰詞壇
14
作者 馬大勇 趙鬱飛 《词学》 CSSCI 2015年第1期223-236,共14页
在十四年血火交迸的全民抗戰中,素被目爲‘小道’、‘豔科’的詞體不僅一直‘在場’,未曾‘缺席’,更以獨特的視角和筆觸成爲民族精神和情感不可或缺的記録員、歌手與雕塑師。本文以成就彪炳的劉永濟爲核心,附寫蘇鵬、王陸一,力圖稍微... 在十四年血火交迸的全民抗戰中,素被目爲‘小道’、‘豔科’的詞體不僅一直‘在場’,未曾‘缺席’,更以獨特的視角和筆觸成爲民族精神和情感不可或缺的記録員、歌手與雕塑師。本文以成就彪炳的劉永濟爲核心,附寫蘇鵬、王陸一,力圖稍微集中展現群峰峻聳的抗戰詞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關鍵字劉永濟 抗戰
原文传递
漢譯佛經異文所反映的“一詞多形”、“一形多詞”現象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真大成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92,共38页
近年來,漢語字詞關係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逐漸成爲研究熱點,但從研究現狀來看,主要集中於利用甲骨文、金文及簡帛文獻考察先秦漢語字詞關係。要構建完整的漢語字詞關係史,還須儘可能地利用多時段、多類型的材料。漢譯佛經數量龐大,... 近年來,漢語字詞關係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逐漸成爲研究熱點,但從研究現狀來看,主要集中於利用甲骨文、金文及簡帛文獻考察先秦漢語字詞關係。要構建完整的漢語字詞關係史,還須儘可能地利用多時段、多類型的材料。漢譯佛經數量龐大,文本形態多樣,時代跨度大,其中所反映的字詞關係現象紛繁複雜,因此是研究漢語字詞關係的重要材料,應該充分重視。譯經版本衆多,具有數量極爲龐大的異文,其中相當一部分體現了字與字的對應關係,而這種關係或者表現了一個詞語具有多種書寫形式("一詞多形"),或者表現了一種書寫形式記録了多個詞語("一形多詞"),因此可以利用異文來考察字詞關係。本文即以譯經版本異文爲基本材料,結合相關文獻,以例釋的形式初步探討字詞關係中的"一詞多形"和"一形多詞"兩種基本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譯佛經 異文 關係 多形 一形多
下载PDF
論“詞類活用”與上古漢語“綜合性動詞”之關係 被引量:5
16
作者 楊榮祥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3年第1期69-85,共17页
爲什麽上古漢語會存在'詞類活用'的現象?原因是上古漢語存在著一批'綜合性動詞'。用'綜合性動詞'表達後世用'分析性'結構表達的内容是上古漢語的一大特點,'活用'就是將一個名詞、形容詞或一般... 爲什麽上古漢語會存在'詞類活用'的現象?原因是上古漢語存在著一批'綜合性動詞'。用'綜合性動詞'表達後世用'分析性'結構表達的内容是上古漢語的一大特點,'活用'就是將一個名詞、形容詞或一般動詞(非'綜合性動詞')賦予其'綜合性動詞'的特點而填入'綜合性動詞'出現的語法槽中形成的一種語法現象。上古漢語主要有三類'綜合性動詞':(1)'對象自足動詞',相當於後世的述賓結構(啟→啟户、開門);(2)'結果自足動詞',相當於後世的述補結構(破→擊破、斫破、攻破);(3)'工具自足動詞',相當於後世的狀中結構(漬→(用/以)水漬/浸)。人們通常所説的'詞類活用'現象,正好與這三類綜合性動詞對應。'詞類活用'現象是由'綜合性動詞'類推(analogy)産生的,所以本質上是一種語法現象。進入中古,'綜合性動詞'表示的意義逐漸由'分析性'句法結構來表示,'詞類活用'現象也就隨之進入衰落狀態,這説明'詞類活用'現象與'綜合性動詞'有著密切的聯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類活用 綜合性動 對象自足動 結果自足動 工具自足動 語義句法環境
原文传递
“填詞”的離場——由民國詞話之演變管窺現代詞學萌芽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伊璇 《词学》 2023年第1期194-211,共18页
民國是傳統詞學向現代詞學轉型的過渡期,其特徵之一是填詞創作逐渐被詞學研究所取代。作爲詞論的重要载體,詞話在内容與形式上的雙重變化,完整且富有代表性地體現出了這個此消彼長的過程。通過梳理民國詞話文本中創作論的離場過程,一方... 民國是傳統詞學向現代詞學轉型的過渡期,其特徵之一是填詞創作逐渐被詞學研究所取代。作爲詞論的重要载體,詞話在内容與形式上的雙重變化,完整且富有代表性地體現出了這個此消彼長的過程。通過梳理民國詞話文本中創作論的離場過程,一方面可考察民國詞話中對于填詞功能的重新界定,以及對審美標準和學詞路徑的反思;另一方面可探尋近代詞學教育如何推動“填詞”從文本層面退出詞話,並分析從創作論轉向鑒賞論的民國詞話中透露的現代詞學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國 現代 創作 鑒賞
原文传递
郭鞏《詩餘譜式》考論
18
作者 王延鵬 秦文 《词学》 2024年第1期161-174,共14页
清代郭鞏編纂之《詩餘譜式》是成書於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的一部詞譜。因其流布不廣、影響式微,有清一代鮮有論及者。作爲一部刊刻晚於《詞律》又早於《欽定詞譜》的詞譜,《詩餘譜式》並未沿着萬樹《詞律》開闢的道路繼續前行,却以... 清代郭鞏編纂之《詩餘譜式》是成書於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的一部詞譜。因其流布不廣、影響式微,有清一代鮮有論及者。作爲一部刊刻晚於《詞律》又早於《欽定詞譜》的詞譜,《詩餘譜式》並未沿着萬樹《詞律》開闢的道路繼續前行,却以明代程明善的《嘯餘譜》爲宗,呈現出不同於《詞律》、《欽定詞譜》等“主調”之外的“低音”。《詩餘譜式》既是康熙年間詞譜演進過程中邁向未知的一次嘗試和探索,更有助於深化對明清詞譜發展史的全面認知和整體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鞏 《詩餘譜式》 《嘯餘譜》 律》
原文传递
論吕鳳詞作的“感事”書寫
19
作者 莫崇毅 《词学》 2024年第1期84-97,5,共15页
吕鳳《棄愁詞》鈔本約產生於一九二八年前後,以‘感事’作爲揀選詞作的重要標準之一。其中寫法較爲直露的作品未見於一九三六年刊行的刻本《清聲閣詩餘》,但刻本前三卷的編年性質,仍然爲讀者保留了解讀‘詞史’作品的線索。刻本後三卷... 吕鳳《棄愁詞》鈔本約產生於一九二八年前後,以‘感事’作爲揀選詞作的重要標準之一。其中寫法較爲直露的作品未見於一九三六年刊行的刻本《清聲閣詩餘》,但刻本前三卷的編年性質,仍然爲讀者保留了解讀‘詞史’作品的線索。刻本後三卷中的《和小山詞》主要創作於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間,其中具有“感事”意義的詞作取得了較高藝術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鳳 《清聲閣詩餘》 鈔本 《和小山 史”
原文传递
選本批評與常州詞派唐宋詞統序的建構及嬗變
20
作者 高明祥 《词学》 2024年第1期46-64,共19页
從選本來看常州詞派唐宋詞統序的建構發展,可以窺得流派宗尚的傳承與變化。張惠言《詞選》確立了温庭绮的經典地位,而董士錫、董毅父子又對姜、張詞風重新審視,這體現流派建立之初的根基並不牢固。周濟確立了宋四家的經典地位,但仍對姜... 從選本來看常州詞派唐宋詞統序的建構發展,可以窺得流派宗尚的傳承與變化。張惠言《詞選》確立了温庭绮的經典地位,而董士錫、董毅父子又對姜、張詞風重新審視,這體現流派建立之初的根基並不牢固。周濟確立了宋四家的經典地位,但仍對姜、張有所抑制,這體現常州詞派需要繼續發展光大的意圖。譚獻延續了周濟以周邦彦爲經典的統序,但以歷時的排列來建構詞選,顯示了包容的態度。陳廷焯以王沂孫爲典範,顯示了較大主觀性,但他對姜、張的重視,可以窺得浙派仍然在發展的事實。朱祖謀確立了吴文英的經典統序,掀起了“夢窗熱”,晚年他作了反思,兼學蘇軾,以求“以蘇疏吴”,顯現了他對自然天工的回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選本 常州 唐宋 統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