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言语声音和言语声音表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方松 王强 +4 位作者 柳妍 陈静 宋鲁平 韩在柱 毕彦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研究在汉语背景下,非言语声音和言语声音在大脑中的表征关系。方法对39例脑损伤患者和3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声音-图片核证测验和声音属性判断,采用Crawford和Garthwaite的分离软件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群组分析显示,患者在言语... 目的研究在汉语背景下,非言语声音和言语声音在大脑中的表征关系。方法对39例脑损伤患者和3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声音-图片核证测验和声音属性判断,采用Crawford和Garthwaite的分离软件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群组分析显示,患者在言语声音理解测验和非言语声音理解测验的成绩显著正相关;个体分析显示,部分患者表现出非言语声音理解正常,言语声音理解损伤;部分患者则表现出言语声音理解正常,非言语声音理解损伤。结论在汉语背景下,言语声音和非言语声音在大脑中是独立表征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言语声音的训练,还要重视非言语声音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言语声音 言语声音 双分离
下载PDF
应用语言学开阔的视野
2
作者 沈炯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9-31,共3页
为了推动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于2001年举办了“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小型座谈会”,并将参加座谈会及其他受访学者的意见以纪要的形式在本刊发表(见本刊2002年第1期)。我们认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 为了推动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于2001年举办了“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小型座谈会”,并将参加座谈会及其他受访学者的意见以纪要的形式在本刊发表(见本刊2002年第1期)。我们认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特在本刊开辟“应用语言学笔谈”专栏。本期刊出的是北京大学沈炯教授和北京广播学院于根元教授的笔谈文章。欢迎专家学者们继续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声音 语言 社会标准 言语交际活动 应用语言学
下载PDF
没听到? “听”到!——来自听觉表象神经机制研究的证据
3
作者 梁碧珊 黄喜珊 +1 位作者 王一博 刘鸣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2-1316,共5页
近年来听觉表象开始得到关注,相关研究包括言语声音、音乐声音、环境声音的听觉表象三类。本文梳理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对上述三种听觉表象所激活的脑区研究,比较了听觉表象和听觉对应脑区的异同,并展望了听觉表象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言语声音听觉表象 音乐声音听觉表象 环境声音听觉表象 神经机制
下载PDF
非言语情绪声音知觉中的性别差异及刻板印象
4
作者 蒋重清 龙彦伶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刻板印象在性别认知和社会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面孔和语言通道,关于声音通道的研究较少。因此,为探究刻板印象对非言语情绪声音知觉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非言语情绪声音库作为实验材料,招募被试完成性别偏向迫选... 刻板印象在性别认知和社会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面孔和语言通道,关于声音通道的研究较少。因此,为探究刻板印象对非言语情绪声音知觉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非言语情绪声音库作为实验材料,招募被试完成性别偏向迫选任务和符合度7点评分任务,并以性别偏向击中率为因变量,以声音情绪类型、声音性别和听者性别为自变量进行了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声音能有效地传递发声者的性别信息,同时也受到情绪性别刻板印象的显著影响。具体而言,人们更倾向于将愤怒声音与男性化相联系,而将恐惧、悲伤声音与女性化相联系,这种刻板印象在男性听者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言语情绪声音知觉 性别差异
下载PDF
不同语种及非言语情感声音的ERP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畅江 张雪英 +3 位作者 张奇萍 陈宏涛 孙颖 胡凤云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1-1136,共6页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是一种研究人脑对声音运行机制的有效方法。该文从语言种类出发,研究语义理解程度在情感语音感知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从言语和非言语角度出发,研究言语是否对情感声音感知存在影响。实验中,首先采用端点检测法...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是一种研究人脑对声音运行机制的有效方法。该文从语言种类出发,研究语义理解程度在情感语音感知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从言语和非言语角度出发,研究言语是否对情感声音感知存在影响。实验中,首先采用端点检测法对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它的起始位置和内容在时间进程上基本一致,便于ERP波形的叠加;再根据实验设计进行ERP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在ERP波形距离起始点200ms左右出现在颞区的负走向波形可能与韵律感知和语义理解相关。根据该波形的潜伏期及波幅推测,人脑对熟悉的情感语音更具有敏感性,且对非言语情感声音处理的时间进程相对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情感语音 言语情感声音 语音信号处理
原文传递
非言语情绪声音中的情绪信息识别 被引量:1
6
作者 蒋重清 李亮 +1 位作者 张喜娥 李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4-91,共8页
非言语情绪声音是指非言语性的、突然的情绪性发声,如笑声、哭泣声等,其在情绪表达和情绪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准确识别非言语情绪声音中的情绪信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针对非言语情绪声音的研究涉及材料的录制形式... 非言语情绪声音是指非言语性的、突然的情绪性发声,如笑声、哭泣声等,其在情绪表达和情绪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准确识别非言语情绪声音中的情绪信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针对非言语情绪声音的研究涉及材料的录制形式、识别率、识别的影响因素和加工的脑机制等相关内容。主要有模仿(扮演)情绪发声、自发情绪发声和诱发情绪发声三种形式的声音材料。声音自身特征和听者因素均会对非言语情绪声音的识别产生影响。参与非言语情绪声音加工的脑区主要有杏仁核、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扣带回和脑岛等)、听觉皮层和额叶区等。今后的研究需要在声音材料的选取、声学参数的分析及机器识别等方面加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情绪声音 识别率 影响因素 脑机制 声学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