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类中心论视野中语言与世界的关系 |
赵爱国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2
|
不离文字与不立文字——谈言和意 |
徐时仪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7 |
8
|
|
3
|
从宋明道学与西方形而上学之别看中西文化分野 |
邓晓芒
|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4
|
“五失本三不易”的语言哲学阐释 |
赵巍
李琳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2 |
5
|
|
5
|
一个从玄学向美学转化的论题——论“言意之辨”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
吴观澜
|
《学术研究》
|
1987 |
0 |
|
6
|
语言作为世界和作品的通道——兼论从语言学视角反思理论的可能性 |
秦晓伟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7
|
鲁利亚遗著:《语言与意识》 |
王钢
|
《当代语言学》
|
1981 |
2
|
|
8
|
浅析《蕙风词话》的立意理论 |
张利群
|
《中国韵文学刊》
|
1996 |
0 |
|
9
|
魏晋“言意之辩”新析 |
徐阳春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10
|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语言观及话语规范比较研究 |
王淳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1
|
庄子语言观的美学价值 |
刘宁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
0 |
|
12
|
中国系统思维与汉语修辞学──关于汉语修辞学的思考之二 |
高万云
|
《云梦学刊》
|
1998 |
1
|
|
13
|
时代的拾荒者——读余静如《鹳草洲的葬礼》及其它 |
吴洪森
|
《文学港》
|
2019 |
0 |
|
14
|
言意关系研究 |
郑文平
|
《克拉玛依学刊》
|
2005 |
0 |
|
15
|
言与意——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的语言 |
王长友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6
|
“文尽意余”的诗歌美学——钟嵘《诗品》之形象喻示批评及启示 |
张爱东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4 |
0 |
|
17
|
严羽“妙悟”说探微 |
周仁强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8
|
小小说中的反讽 |
申载春
|
《写作(中)》
|
2000 |
0 |
|
19
|
论老子哲学思想对明末大儒黄道周的影响 |
吴文文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7 |
0 |
|
20
|
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
雷学军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