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借景理法在书籍设计中运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谢琼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191,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理法,对借景原理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深入分析。方法通过对优秀书籍设计案例中狭义和广义的借景运用手段进行分类研究,深入分析借景理论在园林和书籍设计中运用的异同,并进行概括。结论借景理法虽然是中国古典... 目的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理法,对借景原理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深入分析。方法通过对优秀书籍设计案例中狭义和广义的借景运用手段进行分类研究,深入分析借景理论在园林和书籍设计中运用的异同,并进行概括。结论借景理法虽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最高理论依据,但是同样适用于书籍设计等平面设计领域,将"借景无由,触情俱是"运用到书籍设计中,从而为书籍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景 书籍设计
下载PDF
因借无由,触情俱是——江南园林造园“因借”理法辩
2
作者 李俐 张恒 《中外建筑》 2016年第4期56-59,共4页
"借景"是中国园林的核心理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实践中,借景通常仅仅被理解为针对视觉景观的处理手段。但细读《园冶》发现,"因"、"借"包含的意义和涵盖的范畴不仅是某种设计手法,更是造园中通观全局... "借景"是中国园林的核心理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实践中,借景通常仅仅被理解为针对视觉景观的处理手段。但细读《园冶》发现,"因"、"借"包含的意义和涵盖的范畴不仅是某种设计手法,更是造园中通观全局的设计观念。本文从几个关键词的语义出发,通过解读"因"、"借"、"触情"的词源含义,对比考察隐含在《园冶》、《闲情偶寄》、《随园记》等古典文献中的"因"、"借"思想,发掘《园冶·借景》篇中的"因借——触情"的结构图式,探寻"因借"中折射出来的文人造园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 “借” 造园 结构图式
下载PDF
论中国风景园林“借景”理法之“借景无由,触情俱是” 被引量:6
3
作者 薛晓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165-20167,共3页
从2个方面论述"借景"主要理论之一的"借景无由,触情俱是"。重点强调第二个层面,它是将社会美融入自然美从而产生的风景园林艺术美,这个层次的美是中国风景园林主要表现的内容。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借景 “借景无由 俱是”
下载PDF
“巧于因借”的户外广告
4
作者 郜岩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笔者在分析户外广告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书籍《园冶》中的"巧于因借"造园理论出发,探讨与总结了"巧于因借"的设计手法,如"切要四时""互相借资""触情俱是"等;研... 笔者在分析户外广告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书籍《园冶》中的"巧于因借"造园理论出发,探讨与总结了"巧于因借"的设计手法,如"切要四时""互相借资""触情俱是"等;研究与总结了如何将户外广告设计与"巧于因借"的传统造园手法相结合,进行与时空、环境、人之间全时间、全方位、多角度相互因借的创新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于因借 切要四时 互相借资 俱是 户外广告
下载PDF
词语教学 且行且思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玺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7年第12期102-102,共1页
当今的词语教学只是单一地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都是“浅尝辄止”,忽视了词语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元素,导致了词语教学的肤浅化、僵硬化。笔者以为,要坚持“吃透”“挖深”“拓广”“触情”“整合”五种理念。
关键词 吃透 挖深 拓广 整合
下载PDF
诗之“触物起情”与画之“天机自张”——中国美学的感兴观念在诗画艺术中的呈现方式
6
作者 张晶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0,共12页
感兴作为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意义不限于创作发生的初始阶段,而是贯通于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到艺术表现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在深层体现中华美学特色的核心审美范畴。感兴不止于诗学,而且在画论、书论等艺术理论中也有广泛呈现。感... 感兴作为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意义不限于创作发生的初始阶段,而是贯通于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到艺术表现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在深层体现中华美学特色的核心审美范畴。感兴不止于诗学,而且在画论、书论等艺术理论中也有广泛呈现。感兴最基本的意涵是“触物起情”,其特征一在于偶然性,二在于艺术家与外物的互为主体性。感兴即是情感之唤起,而情感的客观化和思致的唯一化,使作品具有了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独特品格。画论中的“天机”,其实是感兴观念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中的呈现。“天机”是画家与自然造化的神遇,也即“应会感神”。无论是在诗学抑或在画论中,“感兴”的创作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彰显了中华美学的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起 天机自张 感兴
原文传递
孙绰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秀花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48-52,共5页
孙绰是东晋的重要文学家 ,发表了一些文论见解。它们是 :触物兴情 ,注重文学作品外在的直观美、声音美 ,风格应浅净 ,诗、赋、颂抒发感情 ,艺术具有感动人心的效果。孙绰上述文论见解既有与他人相通之处 ,又有自己特色 ,丰富了东晋文论 。
关键词 孙绰 物兴 直观美 声音美 东晋文学家 文学思想 文体论
下载PDF
兴而致情,情生诗歌——论中国传统诗歌美学创作主张
8
作者 张子程 《阴山学刊》 2008年第5期5-9,共5页
艺术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吟咏性情",而情的生发又离不开"兴"。兴而致情,情生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美学主张。由兴致情的诗歌艺术主张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审美艺术创作中一种颇具积极意义和艺术原创价值... 艺术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吟咏性情",而情的生发又离不开"兴"。兴而致情,情生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美学主张。由兴致情的诗歌艺术主张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审美艺术创作中一种颇具积极意义和艺术原创价值的理论,这种艺术创作主张也不单单地局限于诗歌艺术领域内,实际上它已扩展到整个艺术领域中,成为一种较为健康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欣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物起 由兴致
下载PDF
从“体国经野”到“触兴致情”——论张衡赋的时代特征
9
作者 李小白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171,共10页
张衡赋作兼具两汉赋的时代特征。他深受楚文化影响,加之太史令的职业修为,使他具有开阔的文学视野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因而在汉赋发展求变的历史时期,能以严谨的态度,主动顿脱汉大赋虚辞滥说的弊端,并站在国家、社会、民生的高度,积极从... 张衡赋作兼具两汉赋的时代特征。他深受楚文化影响,加之太史令的职业修为,使他具有开阔的文学视野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因而在汉赋发展求变的历史时期,能以严谨的态度,主动顿脱汉大赋虚辞滥说的弊端,并站在国家、社会、民生的高度,积极从南阳地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素材,从天象变化角度,对祥瑞符号、分星分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并在世风渐衰背景下,以自我对现实的体认,借助南阳"沧浪"文化旧题,融儒玄二家思想,将归隐与入仕观念结合起来,生发出"蓬庐"学说,为士人找出一条全躯进退的道路。这一切构成了他"控引天地""搜词宏富""寄兴高远"的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体国经野 兴致
下载PDF
中国诗学“兴”与“兴会”之域的构成论意蕴
10
作者 李天道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0年第1期173-184,共12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兴"意指"感物兴情"与"触物起兴"。这种"兴",是创作者于当下、此在,因眼前景、目中物而感荡心灵,激发生命意识,从而于心中勃然升腾跃踊而出的一种生命冲动。它一触即发,不... 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兴"意指"感物兴情"与"触物起兴"。这种"兴",是创作者于当下、此在,因眼前景、目中物而感荡心灵,激发生命意识,从而于心中勃然升腾跃踊而出的一种生命冲动。它一触即发,不待忖度推敲,不假思量计较而直指当下景物。应该说,中国诗学对"兴"与"兴会"之域构成的推崇与道家哲人的"道"与"道法自然"的构成论影响分不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起 “兴会”之域 无心偶合 道法自然
原文传递
刘勰论文章的表达
11
作者 赵兴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49-52,共4页
刘勰论文章的表达赵兴明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写作论中,设专章论述了文章表达的问题,细致入微,精妙无比,给我们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就写景,抒情、议论、比兴等问题,分别加以说明。景物描写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它... 刘勰论文章的表达赵兴明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写作论中,设专章论述了文章表达的问题,细致入微,精妙无比,给我们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就写景,抒情、议论、比兴等问题,分别加以说明。景物描写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交代环境,抒发感情,渲染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诗经》 议论文 《诠赋》 比兴 景物描写 思想感 物兴 表现方法
下载PDF
把道德情感的教育扎根于课堂教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岩 《新课程》 2016年第7期29-29,共1页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情感贯穿于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之中尤为重要。要使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扎根于教学课堂,首先就要实现学生的知情统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其次要真正触动学生的...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情感贯穿于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之中尤为重要。要使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扎根于教学课堂,首先就要实现学生的知情统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其次要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再次,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课堂教学 统一
下载PDF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情景教学
13
作者 华秦岭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年第6期73-73,共1页
情境教学就是将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境”是指为再教学内容而创设的具体生动的场景。“情”是指由这些场景所激发起来的学生的学习情绪。要以情感人,打开学生的心扉;要以本为缘,陶冶学生的心灵;以景触情。唤起... 情境教学就是将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境”是指为再教学内容而创设的具体生动的场景。“情”是指由这些场景所激发起来的学生的学习情绪。要以情感人,打开学生的心扉;要以本为缘,陶冶学生的心灵;以景触情。唤起学生的心智。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学生多种感觉,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进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教学 感人 以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