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触发序列集合的过程模型行为相似性算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董子禾 闻立杰 +1 位作者 黄浩未 王建民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过程模型的相似性计算是业务过程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任务,广泛应用于组织合并、用户需求变更、模型仓库管理等多个场景.对基于主变迁序列的相似性度量方法 PTS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定义完整触发序列表示模型行为,基于A*算法结... 过程模型的相似性计算是业务过程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任务,广泛应用于组织合并、用户需求变更、模型仓库管理等多个场景.对基于主变迁序列的相似性度量方法 PTS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定义完整触发序列表示模型行为,基于A*算法结合剪枝策略实现触发序列集合间的映射,进而完成模型相似性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主流的基于模型行为相似性算法,计算合理性有很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相似性度量 覆盖树 触发序列 A^*搜索算法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网络最小费用最大流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宇博 蒋兆远 牟海波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67-70,共4页
将Petri网方法应用于求解网络的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提出费用Petri网的定义,设计费用Petri网的变迁使能规则并提出求解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的Petri网算法.与以往的算法不同,该算法通过对库所进行标号寻找变迁的触发序列,并在该序列上增流... 将Petri网方法应用于求解网络的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提出费用Petri网的定义,设计费用Petri网的变迁使能规则并提出求解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的Petri网算法.与以往的算法不同,该算法通过对库所进行标号寻找变迁的触发序列,并在该序列上增流.最后举例说明算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费用最大流 费用Petri网Petri网算法 触发序列
下载PDF
微震震源定位可靠性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楠 王恩元 +2 位作者 GE Maochen 刘晓斐 孙珍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40-1946,共7页
微震震源定位受定位方法、微震台网布置、波速模型和到时等因素的影响,单一指标很难对震源定位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因此提出了一种包含事件残差指标、敏感度指标和触发序列指标的震源定位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采用改进的L1范数统计准则计... 微震震源定位受定位方法、微震台网布置、波速模型和到时等因素的影响,单一指标很难对震源定位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因此提出了一种包含事件残差指标、敏感度指标和触发序列指标的震源定位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采用改进的L1范数统计准则计算微震事件残差,并根据事件残差的取值范围确定了可评价震源定位精度的事件残差指标;根据给定波速误差后震源定位结果之间差值的大小,提出了敏感度指标,主要对定位稳定性进行评价;基于观测触发序列和计算触发序列匹配度,并结合微震台网布置和有效传感器数量,提出了触发序列指标,该指标能够同时反映定位精度和稳定性;综合以上3种评价指标,建立了微震震源定位可靠性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对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进行全面有效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衡量微震监测系统定位可靠性的实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定位可靠性 综合评价模型 事件残差指标 敏感度指标 触发序列指标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初始标识估计
4
作者 卞宏亚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年第7期154-160,共7页
在考虑标注序列时,计算带有不可观测变迁的标注Petri网的最小初始标识集是一个复杂的任务。现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存在多种限制。该文采用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法来估计最小初始标识。由于可能存在多个初始标识(通常是无限多个),关注... 在考虑标注序列时,计算带有不可观测变迁的标注Petri网的最小初始标识集是一个复杂的任务。现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存在多种限制。该文采用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法来估计最小初始标识。由于可能存在多个初始标识(通常是无限多个),关注点在于获得Petri网中的最小初始标识集,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初始标识允许至少一种触发序列与观察到的标注序列和网络结构一致;初始标识具有最小的托肯总数(即在所有库所上的托肯总数最小);对于每次观测到的标注,允许每个可观测变迁发生之前至多一个不可观测变迁发生。鉴于最小初始标识的估计属于NP-hard类别,因此采用此类算法是合理的。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以更小的计算代价获得最小初始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事件系统 PETRI网 初始标识估计 不可观测变迁 变迁触发序列
下载PDF
启发式并行化单触发序列挖掘算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朱锐 李彤 +4 位作者 莫启 代飞 高提雷 何云 孙雪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42,共13页
为解决因缺少挖掘所需案例属性的支持而无法使用成熟挖掘算法对单触发序列进行挖掘的问题,从模型层和实例层双视角进行研究,从模型角度证明轨迹中存在循环以保证挖掘基础的正确性,提出构建并发块集来解决并发活动对案例划分引起混淆的问... 为解决因缺少挖掘所需案例属性的支持而无法使用成熟挖掘算法对单触发序列进行挖掘的问题,从模型层和实例层双视角进行研究,从模型角度证明轨迹中存在循环以保证挖掘基础的正确性,提出构建并发块集来解决并发活动对案例划分引起混淆的问题;从轨迹角度对启发式方法进行改进以适应案例划分,提出启发式的并发关系度量方法以降低噪声对并发关系挖掘的影响,通过构建含有并发关系的依赖关系表对案例进行划分。综合提出一个针对活动集并行化地进行案例划分,并根据其拟合度择优选择最佳案例的方法框架。通过大量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展示了该方法针对单触发序列挖掘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挖掘 触发序列 启发式方法 案例划分 PETRI网
下载PDF
256层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宇 季大伟 赵宝英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8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256层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冠状动脉成像的低心率患者200例,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00例,A组患者行前瞻性心... 目的探讨256层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冠状动脉成像的低心率患者200例,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00例,A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模式,B组患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图像质量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采用双盲法进行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A组和B组应各有1300个冠脉节段,在本组冠状动脉成像中两组患者可满足管腔评价者分别为1195个节段、B组1190个节段。A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为(4.63±0.25)分,B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为(4.60±0.29)分,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3,P=0.434);两组患者CTDIvol、DLP、ED剂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CTDIvol、DLP、ED剂量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10、65.528、65.200,P<0.05)。结论256层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在保障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其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CT 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 低心率 冠状动脉成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应用Petri网改进BPEL程序的正确性 被引量:2
7
作者 余波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348-3350,3367,共4页
为了解决BPEL组合服务的正确性保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etri网改善组合服务的正确性的集成方法。提出将BPEL程序转换成由PNML表示的Petri网的规则,实现由BPEL程序转换成Petri网和基于Petri网导出变迁触发序列的算法,借助一个开源工具PIPE... 为了解决BPEL组合服务的正确性保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etri网改善组合服务的正确性的集成方法。提出将BPEL程序转换成由PNML表示的Petri网的规则,实现由BPEL程序转换成Petri网和基于Petri网导出变迁触发序列的算法,借助一个开源工具PIPE2可分析与评价组合服务的正确性、活性等属性,所导出的触发序列可生成BPEL程序的单元测试的测试序列。案例研究表明,此方法有助于保证BPEL程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WEB服务 可执行流程语言 PETRI网 变迁触发序列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中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技术诊断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准确性及辐射剂量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谦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1期3555-3558,共4页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中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RCH)、适应性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APCS)技术对复杂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并比较辐射剂量。方法选取本院120例复杂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40例,A组采取A...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中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RCH)、适应性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APCS)技术对复杂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并比较辐射剂量。方法选取本院120例复杂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40例,A组采取APCS技术,依据改良绝对值完成全剂量扫描RR间期的预设;B组采取APCS技术,根据惯用相对值完成RR间期的预设;C组采取RCH技术。比较3组检查图像指标[血管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冠状动脉图像评分、可诊断节段。结果3组升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值、CNR、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DLP、ED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冠状动脉图像评分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右冠状动脉(RCA)可诊断节段明显多于C组(P<0.05),A组与C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可诊断节段明显多于B组(P<0.05),总可诊断节段数与可诊断患者:A组>B组>C组(P<0.05)。结论相较于RCH,APCS可提高复杂性心律失常检查中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增加可诊断节段数及可诊断患者,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减少辐射剂量,尤其是改良APCS技术,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复杂性心律失常 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 适应性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
下载PDF
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严兵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即透视触发磁共振血管成像(FT ce-MRA)、智能触发血管成像(Smart-Tracker ce-MRA)和峰值测试血管成像(Test-Bolus ce-MRA)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90患者分成3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颈动脉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技术,即透视触发磁共振血管成像(FT ce-MRA)、智能触发血管成像(Smart-Tracker ce-MRA)和峰值测试血管成像(Test-Bolus ce-MRA)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90患者分成3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所得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按照质量指标进行评分,并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三种方法中90%病例均都得到良好的图像,10%因各种原因致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三种不同磁共振颈动脉成像方法都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但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 透视触发序列 智能检测序列 峰值测试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路 王怡宁 +6 位作者 金征宇 卢光明 张兆琪 孔令燕 薛华丹 曹剑 张龙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19-1722,共4页
目的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对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比较,评估二者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方法对4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的AF患者行二代128层双源CT增强扫描。随机分... 目的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对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比较,评估二者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方法对4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的AF患者行二代128层双源CT增强扫描。随机分为两组:组1共21例(序列组),使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组2共19例(螺旋组),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基于AHA-15段冠状动脉分段法及4级评分法(1分-优秀至4分-差),由两位阅片者独立对所有冠状动脉按节段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及有效放射剂量。结果序列组平均心率(94±25)次/min,心率波动(69±25)次/min;螺旋组平均心率(86±22)次/min,心率波动(65±22)次/min,组间平均心率(t=1.019,P=0.315)及心率波动(t=0.598,P=0.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列组与螺旋组的图像质量优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0.55 vs 1.25±0.55;Z=-1.290,P=0.197);序列组的有效放射剂量较螺旋组显著降低(4.90±1.62 mSv vs 10.04±3.57 mSv;t=-5.988,P=0.000)。结论 AF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相比,可以提供同样高质量的图像满足诊断需要,同时有效减低放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
原文传递
面向代数规约测试谓词/变迁网
11
作者 余波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04-1809,共6页
针对谓词/变迁网缺乏有效的形式化验证分析技术,基于代数规约测试谓词/变迁网方法,给出谓词/变迁网转换成代数规约语言CASOCC-WS表示的基调的规则,提出基于测试充分性准则深度优先遍历谓词/变迁网生成变迁触发序列的算法和由变迁触发序... 针对谓词/变迁网缺乏有效的形式化验证分析技术,基于代数规约测试谓词/变迁网方法,给出谓词/变迁网转换成代数规约语言CASOCC-WS表示的基调的规则,提出基于测试充分性准则深度优先遍历谓词/变迁网生成变迁触发序列的算法和由变迁触发序列构造公理等式的启发式规则.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测试Pr/T网时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和自动判定测试结果和可行路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数规约 可行路径 谓词/变迁网 变迁触发序列 测试充分性准则
下载PDF
单触发序列突发漂移检测算法
12
作者 原佳怡 朱锐 +2 位作者 林雷蕾 李彤 郑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6-2646,共11页
针对现有的漂移检测算法不适用于解决单触发序列的漂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活动距离变化的突发漂移检测方法。首先,提取每个滑动窗口中活动的关系矩阵来获取关系的特征向量;其次,为了降低关系矩阵的维度,通过计算滑动窗口之间活动的杰卡... 针对现有的漂移检测算法不适用于解决单触发序列的漂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活动距离变化的突发漂移检测方法。首先,提取每个滑动窗口中活动的关系矩阵来获取关系的特征向量;其次,为了降低关系矩阵的维度,通过计算滑动窗口之间活动的杰卡德距离,将活动的关系矩阵转换为杰卡德距离分布矩阵;然后,采用KL散度比较相邻距离矩阵中概率分布的变化来定位漂移区间;最后,为了解决粒度大小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循环关系的位置为窗口大小依次遍历并求得漂移区间的交集来定位漂移点。通过实验对包含12种变更模式且每种模式有5个不同大小日志的模拟数据集和两个软件仓库的执行日志的真实数据集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单触发序列的突发漂移进行有效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漂移 触发序列 杰卡德距离 KL散度 漂移检测算法
下载PDF
新型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触发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丽萍 曹延杰 王旻 《仪表技术》 2014年第8期1-3,6,共4页
为了研究新型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触发控制问题,设计了考虑电枢初速度的软触发控制方式。通过仿真求取了不同放电电压时电枢获取的初速度,以及不同电枢初速度对应的软触发时间序列。进行了新型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发射实验,实验结果与仿... 为了研究新型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触发控制问题,设计了考虑电枢初速度的软触发控制方式。通过仿真求取了不同放电电压时电枢获取的初速度,以及不同电枢初速度对应的软触发时间序列。进行了新型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发射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误差在13%左右,吻合良好,说明软触发控制方式具有较高的触发控制精度,能够满足当前对同步触发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 触发控制 触发时间序列
下载PDF
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触发控制研究
14
作者 张丽萍 金洪波 +1 位作者 王旻 武海峰 《电子设计工程》 2014年第11期26-28,31,共4页
为了研究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触发控制问题,改进了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的结构,增加了圆盘线圈为电枢提供初速度,并设计了考虑电枢初速度的软触发控制方式,通过仿真求取软触发时间序列。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触发控制方式增加了触发... 为了研究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触发控制问题,改进了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的结构,增加了圆盘线圈为电枢提供初速度,并设计了考虑电枢初速度的软触发控制方式,通过仿真求取软触发时间序列。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触发控制方式增加了触发控制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发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 触发控制 仿真分析 触发时间序列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
15
作者 余飞 何其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1期301-301,共1页
探究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过程中,使用双源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需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采用双源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并归为观察组,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并归为... 探究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过程中,使用双源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需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采用双源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并归为观察组,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并归为对照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5月间收治。结果:针对两组患者的成像质量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97.5%明显较优(对照组为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的改善了成像质量,同时降低对于患者的辐射剂量,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