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沿河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远川 陈洪凯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1,共6页
根据山区沿河公路灾害的特点,将以岩土介质为主的传统地质灾害类型和水沙介质灾害类型整合,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概念,并以介质组成为标准进行了广义地质灾害体分类。在孕灾环境评价和致灾因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地... 根据山区沿河公路灾害的特点,将以岩土介质为主的传统地质灾害类型和水沙介质灾害类型整合,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概念,并以介质组成为标准进行了广义地质灾害体分类。在孕灾环境评价和致灾因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异相耦合发育机理。基于公路承灾体健康的理念,认为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受控于公路结构本身的健康性态,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使结构健康复原是工程性减灾措施的目的。将公路承灾体类型分为结构性承灾体和功能性承灾体两类。提出了公路地质风险的耦合对抗形成机制,即公路地质风险是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与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之间时空耦合对抗的结果。认为地质风险评估是关于多因素非线性灾害风险系统的预测评价问题。根据地质风险形成的耦合机制,提出了采用解耦措施来逆向控制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演化过程的减灾思路。针对山区沿河公路,给出了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到地质风险评估的思路与一般函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河公路 地质风险 广义地质灾害体 承灾体易损性 耦合对抗机制 解耦措施 承灾体健康复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