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朝美 李丽娟 吴军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观察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中心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根据体质量及疾病严... 目的:观察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中心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根据体质量及疾病严重程度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解毒滋阴方,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疲劳程度(FSS)、中医证候评分(TCMSS)、激素用量及外周血补体C3、Th17和Treg细胞,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SLEDAI、TCMSS及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SLEDAI、TCMSS及F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补体C3、Th17及Treg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外周血补体C3和Treg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h17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激素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12周治疗周期内观察组激素总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骨质疏松、高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提高补体水平以及纠正Th17/Treg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滋阴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疗效 淋巴细胞亚群 补体水平
下载PDF
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瘦素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剑虹 徐串联 严宇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中医治疗对缩短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病程,减轻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彻底摆脱药物治疗的积极性。方法:将60例PM/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 目的:研究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中医治疗对缩短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病程,减轻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彻底摆脱药物治疗的积极性。方法:将60例PM/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健康组和两组PM/DM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时间短,治疗的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最终完全撤去激素的人数多,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M/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健康组显著增高(P<0.01),但PM/DM病情活动期与稳定期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PM/DM,可以减轻病症和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降低血清酶,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减轻患者对于激素的依赖性,减少病情复发率,缩短病程,最终减停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血清瘦素 补气解毒滋阴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特征、中医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3
作者 闻向晖 范永升 温成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108-1113,共6页
[目的]系统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关键证候特征,总结其中医临床疗效,并深入探讨相关的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文献理论研究,分析SLE临床主要证候特征;根据本课题组的中西医临... [目的]系统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关键证候特征,总结其中医临床疗效,并深入探讨相关的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文献理论研究,分析SLE临床主要证候特征;根据本课题组的中西医临床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SLE的临床疗效;从分子免疫、代谢组学和微生态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Jiedu Quyu Ziyin prescription,JP)治疗SLE的作用机制。[结果]SLE临床上以热毒、血瘀、阴虚夹杂为主要证候特征。JP结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治疗SLE与单用GCs相比,临床疗效具有显著优势;JP有利于GCs的稳定撤减,具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分子免疫水平,JP治疗MRL/LPR模型小鼠,可通过CaMK4信号通路恢复TH17与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平衡,还能通过调节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DNA甲基化,从而抑制过度激活的淋巴细胞,改善SLE的预后,防止其肾脏损害;在代谢水平上,JP可显著上调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的含量;能显著上调氨基酸生物标志物甘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至正常水平,效果优于GCs;微生态水平,JP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功能来减少致病菌(如Parabacteroides)丰度,并增加有益细菌(如Odoribacter和Ruminococcus)丰度,而GCs对肠道菌群的分布影响不显著;JP还能显著降低肠道粘膜TLR7、TLR9和IL-6的表达,呈现多靶点治疗SLE的作用。[结论]SLE临床上以热毒血瘀阴虚证最为常见,JP能有效控制SLE的病情进展,临床效果显著。并从调节分子免疫、代谢及微生态等多层次深入探讨了中医药的疗效机制,为SLE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热毒血瘀阴虚证 解毒祛瘀滋阴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水冰洁 温成平 +1 位作者 范永升 丁兴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64-2469,共6页
目的:研究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方法:30只SPF级8周龄MRL/lp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醋酸泼尼松(西药)组和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SPF级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为正常组。收... 目的:研究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方法:30只SPF级8周龄MRL/lp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醋酸泼尼松(西药)组和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SPF级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为正常组。收集各组小鼠粪便样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用荧光定量PCR定量分析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以及拟杆菌属细菌的含量;收集各组小鼠尿液样本进行尿蛋白测定;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尿蛋白定量、5种细菌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组小鼠治疗后24h蛋白尿含量均有所下降(P<0.01),肾脏病理损伤情况也都有所缓解,但西药组小鼠肠道菌群仍然处于失调状态,而中药组小鼠体内5种肠道菌群数量均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SLE模型小鼠存在较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采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SLE小鼠体内肠道菌群失衡状态得以修复,趋向于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SLE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道菌群 解毒祛瘀滋阴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金波 谷恒存 +3 位作者 丁志山 姚立 范永升 丁兴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MRL/lpr)经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的代谢组学差异,以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醋酸泼尼松治疗组、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组、SLE模型组和昆明种C57BL/6J对照组小鼠的尿液样本,...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MRL/lpr)经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的代谢组学差异,以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醋酸泼尼松治疗组、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组、SLE模型组和昆明种C57BL/6J对照组小鼠的尿液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HPLC-QTOF/MS),对尿液样本进行代谢图谱分析。应用Mass Hunter和MPP软件处理数据,数据模式识别采用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代谢组学分析发现SLE模型小鼠存在较明显的氨基酸代谢紊乱,从尿液样本中鉴别出9种有重要影响的代谢标志物。醋酸泼尼松可以部分修复SLE模型小鼠失衡的苯丙氨酸代谢通路,而解毒祛瘀滋阴方能多维修复失衡的甘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代谢通路。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通过多维修复失衡的氨基酸代谢通路对SLE模型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毒祛瘀滋阴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 别分析
原文传递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活动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科朋 王新昌 +3 位作者 高祥福 何兆春 王伟杰 张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6-179,共4页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活动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6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和硫酸羟氯喹片...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活动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6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和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待病情稳定后,酌情减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LEDA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86%(78/84)高于对照组82.14%(69/84)(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红斑、关节疼痛、乏力和发热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LR和PL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确切,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性,控制病情,安全性高,而该方案对炎性指标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疗效优势形成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祛瘀滋阴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DAI评分 炎性指标 影响
下载PDF
基于Th17/Treg失衡的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袁晓 范永升 何兆春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4期240-241,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女性多见。近年来,人们对SLE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诸多研究显示: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参与了SLE异常免疫应答过程[1-2]。解毒祛瘀滋阴方是范永升教授治疗SLE的经验方,已证实具...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女性多见。近年来,人们对SLE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诸多研究显示: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参与了SLE异常免疫应答过程[1-2]。解毒祛瘀滋阴方是范永升教授治疗SLE的经验方,已证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以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为切入点,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对这一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Treg失衡 解毒祛瘀滋阴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狼疮小鼠CD4^+T细胞MeCP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荣群 刘文洪 +2 位作者 侯晓丽 叶明 嵇丽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1-324,338,共5页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各10只,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予0.5 g/ml浓度的解毒祛瘀滋阴方水煎剂灌胃,西药组予0.5 mg/ml浓度的醋...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各10只,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予0.5 g/ml浓度的解毒祛瘀滋阴方水煎剂灌胃,西药组予0.5 mg/ml浓度的醋酸泼尼松片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均每次0.01 ml/g,每日1次,连续干预12周。干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毛、活动及浅表淋巴结等一般状态,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HE染色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检测小鼠脾脏CD4^+T细胞甲基结合蛋白2(MeCP2)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清IL-4、IFN-γ浓度水平降低,MeCP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中药组MeCP2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升高较西药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可能是通过激活MeCP2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毒祛瘀滋阴 T细胞 甲基结合蛋白2
原文传递
解毒祛瘀滋阴方和醋酸泼尼松治疗对MRL/lpr狼疮小鼠肠道微生态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志兴 谢朵丽 +3 位作者 刘秋萍 余怡然 温成平 毛盈颖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44-4947,共4页
目的:比较解毒祛瘀滋阴方和醋酸泼尼松对MRL/lpr狼疮小鼠的肠道菌群影响,阐述中医药的优势。方法: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狼疮模型小鼠、醋酸泼尼松治疗的狼疮小鼠和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的狼疮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利用LEfS... 目的:比较解毒祛瘀滋阴方和醋酸泼尼松对MRL/lpr狼疮小鼠的肠道菌群影响,阐述中医药的优势。方法: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狼疮模型小鼠、醋酸泼尼松治疗的狼疮小鼠和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的狼疮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利用LEfSe分析挖掘组间差异微生物。结果:与MRL/lpr狼疮小鼠比较,醋酸泼尼松治疗能上调Prevotella等致病菌丰度,但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却下调其丰度。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的狼疮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上调,Odoribacter和Ruminococcus等有益菌丰度上调。结论:相比于醋酸泼尼松,解毒祛瘀滋阴方更利于MRL/lpr狼疮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L/lpr狼疮小鼠 解毒祛瘀滋阴 醋酸泼尼松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对肾脏损伤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宁 谢文阁 +3 位作者 李稳 高伟 刘礼青 李金星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究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对肾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MRL/lpr雌性SL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A组小鼠采用醋酸泼尼松1次/d,灌胃5周,B组小鼠给予解... 目的探究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对肾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MRL/lpr雌性SL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A组小鼠采用醋酸泼尼松1次/d,灌胃5周,B组小鼠给予解毒祛瘀滋阴方1次/d,灌胃5周,C组小鼠作为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灌胃5周。比较3组小鼠治疗前后的条件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和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量及肾脏损伤情况(24 h尿蛋白定量、尿肌酐、尿胱抑素C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小鼠粪便的各菌落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2±8)、(305±7)CFU/g比(359±13)CFU/g,(318±8)、(295±7)CFU/g L比(354±13)CFU/g,(326±10)、(298±8)CFU/g L比(347±12)CFU/g,(308±9)、(337±10)CFU/g比(281±12)CFU/g,(316±9)、(344±10)CFU/g比(285±11)CFU/g](均P<0.05),并且B组比A组的条件致病菌菌落数量更少,有益菌菌落数量更多,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小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肌酐、尿胱抑素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小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肌酐、尿胱抑素C明显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组低于A组,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对SLE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较好,并且能够缓解肾脏损伤情况,整体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毒祛瘀滋阴 肠道菌群 调节作用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用于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金波 谷恒存 +3 位作者 丁志山 姚立 范永升 丁兴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747-3752,共6页
该文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经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SLE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 该文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经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SLE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发现对照组、SLE模型组、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组和醋酸泼尼松治疗组的代谢图谱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根据OPLS载荷图,利用精确质量数结合二级质谱鉴定出traumatic acid,PAF,12(S)-HETE,15(S)-HETrE,Hepoxilin B3等12种差异代谢物。SLE小鼠经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有效调节PAF,12(S)-HETE等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接近于对照组水平。代谢通路分析表明,SLE发病会导致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通路显著变化,而解毒祛瘀滋阴方对SLE紊乱的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通路具有一定修复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毒祛瘀滋阴 HPLC-Q-TOF MS OPLS
原文传递
基于IRAK1-NF-κB通路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干预MRL/lPr狼疮小鼠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嵇丽娜 李荣群 +1 位作者 包洁 范永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62-2368,共7页
目的:研究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狼疮小鼠及其脾细胞和CD4+T细胞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1)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的影响,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对IRAK1-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为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用药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目的:研究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狼疮小鼠及其脾细胞和CD4+T细胞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1)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的影响,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对IRAK1-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为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用药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方法:制备解毒祛瘀滋阴方冻干粉,HPLC法检测其有效成分及含量;分离来自MRL/lpr狼疮小鼠的脾脏细胞和CD4+T细胞,流式检测CD4+T细胞的纯度;以LPS诱导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LPS和中药对细胞的活力。将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模型组,MRL/Mp小鼠作为对照组,药物干预结束后,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脾细胞、CD4+T细胞和脾脏IRAK1及下游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表达水平。结果:解毒祛瘀滋阴方中检测到有效成分没食子酸、芍药苷、阿魏酸和异阿魏酸;中药组MRL/lpr小鼠的狼疮症状减轻,脾脏IRAK1-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解毒祛瘀滋阴方冻干粉以100、10、1μg/mL为最佳给药浓度,可降低LPS诱导的IRAK1及其下游蛋白的磷酸化,并抑制IFN-α和IFN-β的表达(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小鼠的狼疮症状有治疗作用,并能通过下调MRL/lpr小鼠及其CD4+T细胞中的IRAK1-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活化,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SLE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IRAK1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祛瘀滋阴 系统性红斑狼疮 CD4+T细胞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核转录因子ΚB MRL/lpr狼疮小鼠 CCK8法 机制
原文传递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关彦红 张秀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2-686,共5页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系统性红斑狼疮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药物组,药物组灌胃给予25 g/(kg·d)的解毒祛瘀滋阴方,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系统性红斑狼疮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药物组,药物组灌胃给予25 g/(kg·d)的解毒祛瘀滋阴方,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 d;将20只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常规饲养。给药21 d后,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及炎性因子浓度,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脾脏辅助性T细胞亚群及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以及肾脏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素氮、肌酐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及IL-4浓度升高,IL-2、干扰素γ(IFN-γ)、IL-10浓度降低,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降低,Th1细胞比例及Th1/Th2降低,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肾脏病理损伤较严重;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尿素氮、肌酐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及IL-4浓度显著降低,IL-2、IFN-γ、IL-10浓度升高,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升高,Th1细胞比例及Th1/Th2升高,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肾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免疫功能与肾损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祛瘀滋阴 系统性红斑狼疮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强的松治疗的MRL/lpr狼疮鼠肺、脾、腹腔巨噬细胞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冠群 季巾君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18-322,344,共6页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狼疮鼠巨噬细胞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MRL/lpr狼疮鼠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解毒祛瘀滋阴方组(以下简称:中药组)以及强的松加中药组(以下简称:中西药结合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强的松、解毒祛瘀...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狼疮鼠巨噬细胞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MRL/lpr狼疮鼠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解毒祛瘀滋阴方组(以下简称:中药组)以及强的松加中药组(以下简称:中西药结合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强的松、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和强的松加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灌胃4周,收集肺、腹腔、脾脏巨噬细胞,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经强的松治疗后狼疮鼠肺巨噬细胞TLR4 mRNA和脾巨噬细胞TLR4蛋白都显著升高(P<0.05),而中西药结合组则可以显著降低升高的脾巨噬细胞TLR4蛋白水平(P<0.05)。强的松还可以显著降低肺、腹腔巨噬细胞MyD88、IFN-α、iNOS mRNA等TLR4下游分子的表达(P<0.05),而中西药结合组可以显著升高已经降低的肺巨噬细胞MyD88 m RNA的表达(P<0.05)。[结论]MRL/lpr狼疮鼠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巨噬细胞TLR4信号通路发生改变,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造成的TLR4蛋白的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MRL/lpr狼疮鼠 巨噬细胞 解毒祛瘀滋阴 糖皮质激素 副作用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基于CaMK4水平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小鼠Th17/Treg平衡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水冰洁 魏静 +1 位作者 高俊 丁兴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195-3200,共6页
目的:考察解毒祛瘀滋阴方通过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a MK4)来调控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解毒祛瘀滋阴方组(中药组)、Ca MK4抑制组(KN-93组)以及醋酸泼尼松组(西药... 目的:考察解毒祛瘀滋阴方通过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a MK4)来调控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解毒祛瘀滋阴方组(中药组)、Ca MK4抑制组(KN-93组)以及醋酸泼尼松组(西药组),另选10只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连续给药10周,进行尿蛋白含量测定;剥取小鼠淋巴结和肾脏,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检测小鼠血清中NO浓度;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脾脏T细胞中Ca MK4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百分率以及两者的比例。结果:解毒祛瘀滋阴方能有效缓解MRL/lpr小鼠淋巴结、脾脏肿大(P<0.01),显著降低尿蛋白以及血清NO浓度(P<0.01,P<0.05),改善淋巴结和肾脏病理状态。并且,中药组小鼠脾脏T细胞中Ca MK4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脾脏中Th17细胞显著下调(P<0.01),Treg细胞显著上调(P<0.01)。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能够降低MRL/lpr小鼠脾脏T细胞中Ca MK4的表达水平,促使Th17/Treg细胞比值趋向于正常水平,提示解毒祛瘀滋阴方通过Ca MK4信号通路调控Th17/Treg细胞的免疫平衡可能是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祛瘀滋阴 TH17/TREG 系统性红斑狼疮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
原文传递
范永升教授运用青蒿治疗SLE临床经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滢 谢冠群 范永升(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831-834,共4页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运用青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经验,提高对SLE的认识。[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范教授诊治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整理医案、查询相关文献,回顾分析范教授在SL...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运用青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经验,提高对SLE的认识。[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范教授诊治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整理医案、查询相关文献,回顾分析范教授在SLE的不同阶段运用青蒿及并配伍相关药物的临床经验,并以验案佐证。[结果]范教授通过辨证论治,以青蒿之清热解毒,治疗SLE轻型阴虚兼有热毒证;以青蒿之透邪滋阴,治疗SLE轻型余邪内伏证;以青蒿之清胆理气,治疗SLE重型肝郁血瘀证。所举病案中分别以解毒祛瘀滋阴方及蒿芩清胆汤治疗轻型及重型SLE,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SLE疾病活动(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降低。[结论]范教授针对SLE的不同阶段,运用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并配伍相关药物,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案 解毒祛瘀滋阴 蒿芩清胆汤 中医临床 名医经验 范永升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永福 黄蔚霞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相同西医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结合解毒祛瘀滋阴方。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相同西医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结合解毒祛瘀滋阴方。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及血清中补体C3、C4、抗双链DNA (anti-dsDNA)抗体含量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44.44%,治疗组总有效率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补体C3、C4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anti-dsDNA抗体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补体C3、C4含量高于对照组,anti-dsDNA抗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补体C3、C4及抗DS-DNA抗体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轻中度 活动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解毒祛瘀滋阴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 补体 抗双链DNA(anti-dsDNA)抗体
原文传递
双波长RP-HPLC测定解毒祛瘀滋阴方阿魏酸、异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惠卿 张小平 +2 位作者 涂继方 李祖光 温成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建立双波长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同时测定解毒祛瘀滋阴方阿魏酸、异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C18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溶液(体积比),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 目的:建立双波长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同时测定解毒祛瘀滋阴方阿魏酸、异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C18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溶液(体积比),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阿魏酸和异阿魏酸325 nm,芍药苷为275 nm,柱温25℃。结果:阿魏酸、异阿魏酸和芍药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5~15.0μg.mL-1(r=0.9999)、0.25~25.0μg.mL-1(r=0.9994)和1.50~60.0μg.mL-1(r=0.9999)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1%,98.3%,100.1%。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解毒祛瘀滋阴方阿魏酸、异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祛瘀滋阴 阿魏酸 异阿魏酸 芍药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糖皮质激素治疗SLE患者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研究
19
作者 张莉 张凤琦 +3 位作者 张依阳 苗丽丽 谢志军 郝桂峰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663-666,共4页
目的:应用多维质谱“鸟枪”法脂质组学技术(MDMS-SL),探究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糖皮质激素(GC)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SLE患者76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和正常健康组30例。对照组应用GC治疗... 目的:应用多维质谱“鸟枪”法脂质组学技术(MDMS-SL),探究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糖皮质激素(GC)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SLE患者76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和正常健康组30例。对照组应用GC治疗,观察组在GC治疗基础上配合解毒祛瘀滋阴方加减。利用MDMS-SL技术比较对照组、观察组SLE患者与健康人血浆中脂质代谢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健康组相比,SLE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磷脂酰乙醇胺(PE)、神经酰胺(Cer)、三酰甘油(TAG)总含量升高。对照组碳水化合物(Car)、LPE、PE、Cer、TAG类脂质分子含量升高,GC与23种异常的Car、LPE、PE、TAG类脂质呈负相关。观察组中Car、LPE、PE、TAG类脂质分子含量降低,其中41%Car、21%LPE类脂质分子含量回调至正常水平。结论:GC影响SLE患者脂质代谢异常,解毒祛瘀滋阴方可降低GC治疗中上调的脂质分子,改善GC干预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脂质代谢 解毒祛瘀滋阴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冠群 季巾君 +2 位作者 徐莉 朱飞叶 范永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264-1266,I0003,共4页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糖皮质激素造成的免疫抑制的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YFP-PGEX-4T-1载体并转化,制备能够产生荧光的大肠杆菌BL21。应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以及解毒祛瘀滋阴方干预后,加入大肠杆菌,观察...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糖皮质激素造成的免疫抑制的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YFP-PGEX-4T-1载体并转化,制备能够产生荧光的大肠杆菌BL21。应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以及解毒祛瘀滋阴方干预后,加入大肠杆菌,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情况。结果:转化YFP-PGEX-4T-1载体后,大肠杆菌能够发出荧光。经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作用后,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减弱,加用解毒祛瘀滋阴方后,吞噬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可以增强糖皮质激素造成的免疫抑制的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这可能是解毒祛瘀滋阴方可以减少SLE患者继发感染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祛瘀滋阴 巨噬细胞 吞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