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的放射学力线测量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大伟 Lo Nagi Nung Yeo Seng Jing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力线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髁部 解剖 外翻角 计算机导航 导向器 外旋 FEMORAL 关节间隙
原文传递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成文 徐世春 +2 位作者 杨玉峰 焉树林 符强 《黑龙江医药》 CAS 1989年第6期20-21,共2页
自1958年 Jackson 报告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来,已成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自1986年2月开始应用该手术治疗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截骨术 膝关节内翻 韧带止点 楔形截骨 外翻角 石膏管形固定 胫骨关节面 解剖 胫骨平台骨折 外固定
下载PDF
个体化股骨远端外翻角度截骨技术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汪锡龙 尚希福 +2 位作者 李国远 贺瑞 郑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个体化股骨远端外翻角度截骨技术对改善术后下肢冠状面力线的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月接受单膝TKA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0例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个体化股骨远端外翻角度截骨技术对改善术后下肢冠状面力线的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月接受单膝TKA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0例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TKA中采用个体化股骨远端外翻角度截骨技术(试验组),25例采用传统股骨远端外翻5°截骨技术(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患膝侧别、骨关节炎分级以及术前股骨解剖轴夹角(femoral mechanical anatomical angle,FMA)、机械胫股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摄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并比较两组MFT;术后6、15个月采用K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d X线片示试验组MFT为(—0.20±1.87)°,对照组为(1.71±3.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2);其中试验组22例(88%)MFT达理想角度(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例(64%)(χ2=2.32,P=0.02)。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5个月,试验组术后6、15个月膝关节KSS评分分别为(88.23±2.57)、(90.76±2.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2±2.59)、(88.65±1.7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6,P=0.00;t=3.20,P=0.02)。末次随访X线片示假体均无松动征象。结论与传统股骨远端外翻5°截骨技术相比,初次TKA中采用个体化股骨远端外翻角度截骨技术可更好改善MFT角,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截骨术 股骨解剖夹角 机械胫股角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与股骨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谢树峰 柳庆坤 +1 位作者 刘晓松 高石军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24-228,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VCA)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股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5~2016-01诊断为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192例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前的下肢全长X线影像,对股骨机械-解剖轴夹角(FM... 目的:研究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VCA)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股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5~2016-01诊断为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192例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前的下肢全长X线影像,对股骨机械-解剖轴夹角(FMAA)、股骨颈干角、股骨偏心距、股骨干弓角及股骨长度进行测量统计并分析相关性。结果:国人FMAA平均(6.45±2.43)°(1°~12°),52%(100例)为5°~7°,其与股骨干弓角存在显著正相关(r=0.806,P<0.001),与股骨颈干角、股骨偏心距及股骨长度无相关性。股骨干弓角每增加1°,FMAA增加0.5°。结论:国人股骨形态差异较大,由于冠状位股骨干弓角存在,常规股骨远端5°~7°外翻截骨并不适用于所有国人。因此,术前应充分考虑到冠状位股骨干弓型形态差异对股骨远端外翻角的影响,准确定位股骨远端解剖轴线,精确计算术中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机械-解剖夹角 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 股骨干弓角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形态
下载PDF
股骨机械-解剖轴夹角与颈干角、偏心距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曹梦琦 马俊 +3 位作者 黄泽宇 周宗科 沈彬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397-1401,共5页
[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外科医生常选择外翻5°的固定角度作为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valgus cut angle,VCA)。为了获得术后理想的下肢力线,这一角度理论上应该等于股骨机械-解剖轴夹角(femoral mecha... [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外科医生常选择外翻5°的固定角度作为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valgus cut angle,VCA)。为了获得术后理想的下肢力线,这一角度理论上应该等于股骨机械-解剖轴夹角(femoral mechanical-anatomical angles,FMAA)。但是FMAA存在变异,因此固定的VCA可能无法适应不同的FMAA,反而不利于力线的重建。[目的]描述FMAA的变异及探索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分析了86例膝关节的下肢全长影像,测量了FMAA、颈干角(neck-shaft angle,NSA)、偏心距(offset)等数据分布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24.4%的膝关节(21例)FMAA>7°或者<5°,FMAA与颈干角存在负相关性(r=-0.48,P=0.01),且与偏心距存在正相关性(r=0.67,P<0.05),男性FMAA平均5.83°明显高于女性FMAA平均5.47(P=0.03)。[结论]FMAA与NSA及偏心距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TKA术前对全长X线片进行测量评估,取得FMAA、NSA和偏心距作为参考,可使得VCA的选择变得更加合理、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机械-解剖夹角 股骨外翻角 偏心距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成人胫骨解剖轴与前缘骨皮质夹角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未 罗伟 +4 位作者 张方杰 高曙光 徐迈 曾超 雷光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成人胫骨解剖轴与前缘骨皮质间的夹角,了解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以指导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髓外定位杆的放置。方法以10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男52名,女48名。年龄20~86岁,平均45.2岁;其中20~35岁29名,35~50岁3... 目的通过测量成人胫骨解剖轴与前缘骨皮质间的夹角,了解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以指导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髓外定位杆的放置。方法以10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男52名,女48名。年龄20~86岁,平均45.2岁;其中20~35岁29名,35~50岁32名,≥50岁39名。左膝49名,右膝51名。摄标准胫腓骨侧位X线片,采用AutoCAD2004软件测量胫骨解剖轴与前缘骨皮质夹角角度;分别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人胫骨解剖轴与前缘骨皮质夹角为3.007~3.021°,平均3.001°。其中,男性为(2.965±0.361)°,女性为(3.041±0.311)°;左膝为(2.996±0.332)°,右膝为(3.006±0.347)°;20~35岁为(2.918±0.346)°,35~50岁为(3.060±0.330)°,≥50岁为(3.014±0.336)°;不同性别、侧别及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胫骨解剖轴与前缘骨皮质夹角约为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髓外定位杆与前方骨皮质保持3°左右夹角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髓外定位 胫骨解剖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测定肱骨远端解剖轴成角旋转中心辅助中性楔形截骨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戴进 金雪梅 +4 位作者 邹承达 陈铭超 俞皋 赵谈谈 高哲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解剖轴成角旋转中心(CORA)测定和中性楔形截骨术在儿童肘内翻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肱骨髁上骨折后的肘内翻畸形儿童患者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 目的探讨解剖轴成角旋转中心(CORA)测定和中性楔形截骨术在儿童肘内翻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肱骨髁上骨折后的肘内翻畸形儿童患者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7.0岁。术前拍摄双侧肱骨标准正位X线片,测量双侧肱骨Baumann角、近端解剖轴(PAA)及远端解剖轴(DAA),确定成角旋转中心CORA点和内翻畸形角度。术中围绕CORA点行外侧闭合中性楔形截骨术矫正内翻畸形。术后患儿均采用屈肘石膏固定,记录肘关节屈伸功能、术后瘢痕、体表携带角,同时采集肘关节X线片测量携带角及Baumann角,术后24个月按照改良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4~36个月(平均29.3个月)随访。18例肘关节过伸接近正常,2例存在过伸5°。15例患者屈曲>130°,平均133.1°(130°~138°);5例患者屈曲为110°~130°。术前Baumann角为99.0°±1.0°,术后为76.0°±1.0°;术前提携角为-14.0°±1.0°,术后为13.6°±1.0°,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按照改良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优16例,良4例。1例患儿术中矫正内翻40°。所有患儿拆除石膏及拔除克氏针前均未出现固定失败及矫正失败。结论测定肱骨解剖轴CORA可以精准确定肱骨远端内翻的CORA点及成角角度,使得中性楔形截骨术截骨线及成角矫正轴均通过CORA点,恢复肱骨力线,同时断端不会出现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截骨术 儿童 肘内翻 解剖成角旋转中心
原文传递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下胫腓联合基底解剖轴走向、内固定螺钉安置方向及位置观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和军 李楠 +5 位作者 田峥巍 田孟强 张东亮 赵文军 赵成礼 孙振辉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71-74,共4页
目的观测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下胫腓联合(TFS)基底解剖轴走向、下胫腓联合位置螺钉(TFSPS)安置方向及位置。方法选取2016年1—4月行足踝CT扫描的足踝损伤患者70例(70踝),将其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并三维重建,于TFS基底标记TFS解剖轴,... 目的观测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下胫腓联合(TFS)基底解剖轴走向、下胫腓联合位置螺钉(TFSPS)安置方向及位置。方法选取2016年1—4月行足踝CT扫描的足踝损伤患者70例(70踝),将其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并三维重建,于TFS基底标记TFS解剖轴,测量该轴和Kennedy轴、Putnam线成角;同时测量TFS基底轴于踝关节线上方10 mm部位投射线与内外踝交点分布情况。结果70踝TFS基底解剖轴相对Kennedy轴成角-0.49°±3.67°,相对Putnam线成角2.43°±5.49°。TFS基底解剖轴和外踝交点位于腓骨最高点后方(0.78±1.51)mm,内踝交点占内踝前后径0.34%±0.11%;踝关节上方10 mm平面外踝交点位于腓骨最高点后方(0.25±1.55)mm,内踝交点占内踝前后径0.52%±0.07%。踝关节线上方10 mm平面TFS轴外踝交点位于外踝最高点±2.5 mm范围内共63例(90.00%),内踝交点位于内踝前后径40%~60%共59例(84.29%)。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的TFS基底解剖轴可作为TFS损伤复位和固定的更精准轴线,TFS基底解剖轴于踝关节线上方10 mm投射线与内外踝交点位置相对恒定,临床可参考该平面外踝最高点前后2.5 mm和内踝前后径中点确定TFSPS安置位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三维重建技术 CT三维重建技术 下胫腓联合基底解剖 下胫腓联合位置螺钉
下载PDF
DFMA作为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在TK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程鹏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1/3解剖轴与股骨力线轴夹角(DFMA)作为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测定法在膝关节置换(TKA)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134例(134膝)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患者术前采用DFMA作为截骨角(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1/3解剖轴与股骨力线轴夹角(DFMA)作为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测定法在膝关节置换(TKA)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134例(134膝)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患者术前采用DFMA作为截骨角(研究组),另外64例采用传统股骨远端外翻5°截骨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的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HSS)和下肢力线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ROM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ROM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力线、假体力线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下肢力线、假体力线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FMA作为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测定法在TKA手术中有利于股骨假体冠状面位置达到最佳,有利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下肢力线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1/3解剖与股骨力线夹角 截骨角 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