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解剖学分型及其意义(1106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许文根 黄宏前 +3 位作者 杨永催 卢一生 张政宏 郑隆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对不同方向突出的椎间盘从解剖学角度给予区域界定,以便明确分型,利于术式选择。方法:通过对离体干化腰椎的解剖研究,结合临床术中测量及1106例回顾研究,将突出椎间盘进行明确解剖界定之分型。结果:同区域的突出椎间盘... 目的:对不同方向突出的椎间盘从解剖学角度给予区域界定,以便明确分型,利于术式选择。方法:通过对离体干化腰椎的解剖研究,结合临床术中测量及1106例回顾研究,将突出椎间盘进行明确解剖界定之分型。结果:同区域的突出椎间盘产生一组相似的临床表现,基于此,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5型,即:中央型、偏侧型、椎间管型、椎间管外型及侧方型。分别占发病间盘的334%、51%、85%、45%、24%。结论:解剖界定明确的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解剖学分型 极外侧突出
下载PDF
健康成人腰椎椎间隙高度的解剖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辰 张凯 +1 位作者 张锋 赵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47,55,共6页
目的观察健康成年人腰椎椎间隙高度变化及对于不同高度的解剖学分型。方徐选取行脊柱全长片及腰椎磁共振志愿者169例,测量L1/2、L2/3、L3/4、L5/S1椎间隙高度(H1-H5)及L1-L5椎体高度,分析男女志愿者各椎间隙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该椎间... 目的观察健康成年人腰椎椎间隙高度变化及对于不同高度的解剖学分型。方徐选取行脊柱全长片及腰椎磁共振志愿者169例,测量L1/2、L2/3、L3/4、L5/S1椎间隙高度(H1-H5)及L1-L5椎体高度,分析男女志愿者各椎间隙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该椎间隙高度/上位椎体高度,H1/L1~H5/L5),以及各类型椎间隙高度人群数量分布。结果椎间隙高度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随结构位置的降低逐渐增加,在L4/5达到最大值,相邻椎间隙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组椎间隙高度中,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椎间隙测量中有11.83%志愿者(20/169例)有高椎间隙的表现。在H1/L1组中有66.67%男性志愿者属于相对低间隙组(56/84例),在H2/L2~H5/L5组中有75.15%(127/169例),73.96%(125/169例),71.01%(120/169例)、65.68%(111/169例)相对椎间隙高度比在0.4-0.5之间,而在H3/L3、H4/L4、H5/L5组中有8.28%(17/169例),23.67%(40/169例),8.28%(17/169例)属于相对高间隙组。结论L4/5椎间隙高度在健康成人腰椎椎间隙高度中最高,健康成人腰椎椎间隙高度差异大,对椎间隙高度的解剖学分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成人 椎间隙高度 高椎间隙 解剖学分型
原文传递
关于中间型滋养叶细胞疾病认识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范嫏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323-326,共4页
根据Shin提出的中间型滋养叶 (IT)的胚胎、组织、解剖学分型的新概念 ,分为绒毛性、绒毛膜型和种植部位IT。分别介绍上述 3型IT的分化、形态、免疫组化及其衍化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并对上述肿瘤或瘤样病变的组织来源、临床表现、病理诊... 根据Shin提出的中间型滋养叶 (IT)的胚胎、组织、解剖学分型的新概念 ,分为绒毛性、绒毛膜型和种植部位IT。分别介绍上述 3型IT的分化、形态、免疫组化及其衍化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并对上述肿瘤或瘤样病变的组织来源、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做一详尽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型滋养叶细胞疾病 胚胎 解剖学分型 滋养叶 免疫组化 评估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周云烽 徐达政 +5 位作者 陈仲 姚伙生 张琮达 李卫平 沈慧勇 宋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解剖43例踝关节标本,观察并记录外侧韧带的分束、走行、起止点及附着部位的纤维联系。结果所有标本都解剖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根据ATFL分束数目,将其定... 目的研究国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解剖43例踝关节标本,观察并记录外侧韧带的分束、走行、起止点及附着部位的纤维联系。结果所有标本都解剖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根据ATFL分束数目,将其定义为Ⅰ型(单束)、Ⅱ型(双束)和Ⅲ型(三束),各占27.9%、65.1%和7%。根据ATFL和CFL纤维在腓骨止点部位的浅-深层关系,分为浅表型(8例,18.6%)、平行型(19例,44.2%)、深层型(9例,20.9%)和混合型(7例,16.3%);根据其上-下关系,分为完全型(5例,9.3%)、上部型(15例,34.9%)和下部型(24例,55.8%)。同时,在7例标本中发现了复合体结构,占总数的16.3%。外侧距跟韧带存在于46.5%的标本中:A型(25.6%);B型(20.9%);余下23例(53.5%)为C型。结论踝关节外侧韧带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变异性。形态学研究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可为更深入地探讨各韧带的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踝韧带 解剖学分型
下载PDF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及预后因素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章朝雷 金俊斌 +4 位作者 丁国平 梁霄 王观宇 许斌 曹利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3,共8页
目的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恶性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33例IPNB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解... 目的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恶性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33例IPNB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解剖分型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影响恶性IPNB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良性组相比,恶性IPNB病人年龄较大(P=0.050),CA19-9的中位数水平更高(P=0.004),术前CT或MR检查提示胆管内肿块比例更高(P=0.027),手术切除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恶性病人的总生存率低于良性组(P=0.012)。肝内型、肝外型与弥漫型IPNB病人在术前腹痛症状(P=0.01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是恶性IPNB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结论改良解剖学分型能够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制定手术切除范围,恶性IPNB病人预后相对较差,术后复发与恶性IPNB病人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乳头状肿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病理分型 解剖学分型 预后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解剖分型及临床意义(附1106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文根 黄宏前 +3 位作者 杨永 卢一生 张政宏 郑隆宝 《颈腰痛杂志》 1999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方法:通过对离体干化腰椎的解剖研究,结合临床术中测量及1106例回顾研究,对不同方向突出的椎间盘从解剖学角度给予区域界定,以便明确分型。结果:同区域的突出间盘产生一组相似的临床表现,基于此,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五型,即:中央... :目的、方法:通过对离体干化腰椎的解剖研究,结合临床术中测量及1106例回顾研究,对不同方向突出的椎间盘从解剖学角度给予区域界定,以便明确分型。结果:同区域的突出间盘产生一组相似的临床表现,基于此,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五型,即:中央型、偏侧型、椎间管型、椎间管外型及侧方型。分别占发病间盘的334%、51%、85%、45%、24%。总结各型临床特点及合适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解剖学分型 极外侧突出
下载PDF
椎动脉解剖学分型及其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代飞虎 纪荣明 +4 位作者 王玉海 赵伟 疏龙飞 胡旭 董吉荣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51-553,557,共4页
目的:研究椎动脉解剖学分型与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解剖关系,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提供参考。方法:将椎动脉分为3型,Ⅰ型为居中型,Ⅱ型为单偏侧型,Ⅲ型为双偏侧型。通过成人头颅标本、面肌痉挛患者影像和临床资料对椎动脉解剖学分... 目的:研究椎动脉解剖学分型与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解剖关系,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提供参考。方法:将椎动脉分为3型,Ⅰ型为居中型,Ⅱ型为单偏侧型,Ⅲ型为双偏侧型。通过成人头颅标本、面肌痉挛患者影像和临床资料对椎动脉解剖学分型以及与面肌痉挛责任血管压迫区域关系进行观测。结果:15例标本中椎动脉解剖分型Ⅰ型6.67%,Ⅱ型80.00%,Ⅲ型13.33%。80例患者中Ⅰ型6.25%,Ⅱ型73.75%,Ⅲ型20.00%;椎动脉偏移侧与患侧一致为80.00%,椎动脉偏移侧与患侧相反为1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偏移造成面神经受压区域主要集中于面神经实际出脑干点与面神经贴附段。结论:椎动脉解剖分型以Ⅱ型居多,椎动脉偏移侧与面肌痉挛发病侧有显著相关,微血管减压术前应对椎动脉解剖学分型充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椎动脉 解剖学分型 责任血管
下载PDF
基于丘脑血供解剖学的丘脑出血新分型与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黎学谦 江耿思 +3 位作者 陈伟轩 叶镜安 何志鹏 叶嘉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124-126,15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丘脑血供解剖学的丘脑出血新分型与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共80例,按照CT检测分型情况及治疗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进行分组,将预后较差者纳入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丘脑血供解剖学的丘脑出血新分型与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共80例,按照CT检测分型情况及治疗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进行分组,将预后较差者纳入观察组,预后较好者纳入对照组,根据出血量的不同,超过30mL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未超过30mL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不同分型患者的死亡率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式对影响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局限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丘脑基底节型患者与丘脑脑室型患者,丘脑基底节型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丘脑脑室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的丘脑出血具体部位、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丘脑血供解剖学分型、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血压、凝血功能等因素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丘脑出血具体部位、治疗方式、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分型、GCS评分、凝血功能为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丘脑血供解剖学的丘脑出血新分型与丘脑出血患者预后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血供解剖学分型 预后 相关性 格拉斯哥结局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CT影像解剖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盛 王卫东 汪华侨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114-116,123,共4页
目的根据慢性胰腺炎CT表现的不同,探讨慢性胰腺炎的CT影像解剖学分型及分型的意义。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我院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21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为(48.0±11.5)岁;平均住院天数(1... 目的根据慢性胰腺炎CT表现的不同,探讨慢性胰腺炎的CT影像解剖学分型及分型的意义。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我院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21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为(48.0±11.5)岁;平均住院天数(18.4±9.2)d;胆系疾病68例(32%),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36例(17%)。常规肝胆脾胰平扫加增强(肝至肾动脉水平)。结果 21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有69例(32.4%)表现为全胰腺萎缩型,31例(14.5%)表现为假性囊肿型,56例(26.3%)表现为胰管闭塞或扩张,18例(8.5%)表现局限性胰腺软组织样肿块,边缘清楚,39例(18.3%)为混合型,表现为胆、胰管扩张合并胰腺肿块或囊肿形成等。结论慢性胰腺炎CT影像主要可分为萎缩钙化型、假性囊肿型、胰管闭塞或扩张型、肿块型、混合型5型,CT诊断的分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其病因的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CT 诊断 影像解剖学分型
下载PDF
探究慢性胰腺炎CT影像解剖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双园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探究CT影响解剖学分型在慢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影像解剖学分型分析,并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根据CT影像扫描结果,得知患者慢性胰腺炎主要分有萎缩钙化型(38%)、假性... 目的探究CT影响解剖学分型在慢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影像解剖学分型分析,并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根据CT影像扫描结果,得知患者慢性胰腺炎主要分有萎缩钙化型(38%)、假性囊肿型(18%)、胰腺管阻塞或扩张型(32%)、肿块型(4%)和混合型(8%)五种类型。结论 CT影像解剖学分型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为慢性胰腺炎的类型辨别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CT影响解剖学分型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