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角色-背景看译者主体性的隐与显
1
作者 蒋丽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9-90,94,共3页
从宏观看,译者主体性经历了从隐身到显身的过程。从微观看,译者在边缘主体制约下隐身于背景之中,而译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凸显译者角色于背景之上。角色-背景反映了译者主体与边缘主体之间相互辩证关系中的隐身与显身这对矛盾... 从宏观看,译者主体性经历了从隐身到显身的过程。从微观看,译者在边缘主体制约下隐身于背景之中,而译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凸显译者角色于背景之上。角色-背景反映了译者主体与边缘主体之间相互辩证关系中的隐身与显身这对矛盾统一体与连续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背景 译者主体性 隐与显
下载PDF
论《还乡》中的场景描写
2
作者 白延平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8-30,共3页
角色—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以突显原则为基础。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大量的场景描写是哈代《还乡》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论文从背景—图形的视角对《还乡》中的一些场景描写进行分析,为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氛围的理解... 角色—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以突显原则为基础。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大量的场景描写是哈代《还乡》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论文从背景—图形的视角对《还乡》中的一些场景描写进行分析,为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氛围的理解和感知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背景 场景描写 认知分析
下载PDF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唐诗宋词 被引量:70
3
作者 蓝纯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认知诗学是将认知语言学的理念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它认为文学不是为少数文人学士而存在的阳春白雪,而是人类日常生活经验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特殊体现方式。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角色/背景理论和... 认知诗学是将认知语言学的理念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它认为文学不是为少数文人学士而存在的阳春白雪,而是人类日常生活经验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特殊体现方式。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角色/背景理论和脚本理论分析唐代诗人王维及宋朝词人秦观、柳永和晏几道的部分诗词,并提出了由初遇—钟情—欢会—分别—相思等五个基本步骤构成的中国古典爱情脚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认知语言学 角色/背景分离 脚本
下载PDF
角色-背景理论下《登幽州台歌》英译本的认知文体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晨飞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角色-背景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角色"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而"背景"则指为突出角色而衬托的部分。在诗歌创作与翻译的认知过程中,一些意象被诗人或者译者突出识别为角色,而另一些则被... 角色-背景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角色"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而"背景"则指为突出角色而衬托的部分。在诗歌创作与翻译的认知过程中,一些意象被诗人或者译者突出识别为角色,而另一些则被淡化为背景。以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为例,对其九首译诗分三组做对比分析,重点从译诗对原诗角色的扩大、译诗对原诗背景的缩小以及译诗对原诗角色-背景关系的缺失三方面研究。由于译者与诗人各自认知系统的无法完全契合性,往往造成译诗与原诗角色-背景关系的不一致性,造成译诗中"角色"由诗人向读者自然过渡的困难,诗的厚重之感和雄壮之势皆被破坏,也限定了悲伤的范畴和程度,破坏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角色"无法突显,共鸣之音自然难以秦响。因此,角色-背景对译文的影响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角色-背景理论 《登幽州台歌》 英译本
下载PDF
知觉与逻辑—中国壮族民歌与英国民歌认知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羽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28-30,共3页
认知结构中的知觉系统和逻辑关系模式是认知思维的深层次结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模式和哲学基础。应用角色—背景分离理论和逻辑关系原理分析可知中国壮族民歌主要体现角色—背景可逆转换的知觉模式和主体客体化、客观归因的逻辑思... 认知结构中的知觉系统和逻辑关系模式是认知思维的深层次结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模式和哲学基础。应用角色—背景分离理论和逻辑关系原理分析可知中国壮族民歌主要体现角色—背景可逆转换的知觉模式和主体客体化、客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英国民歌则主要反映角色—背景线性转换的知觉模式和客体主体化、主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背景分离 逻辑关系 认知模型
原文传递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宋词赏析——“清平乐·村居”个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坤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4期295-296,共2页
认知诗学致力研究语篇的产出和理解过程,是认知语言学和文学作品研究的接合点。文学以语言为基础,而语言与人类的概念认知和身体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解读亦是作者与读者认知世界的特殊方式。该文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 认知诗学致力研究语篇的产出和理解过程,是认知语言学和文学作品研究的接合点。文学以语言为基础,而语言与人类的概念认知和身体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解读亦是作者与读者认知世界的特殊方式。该文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角色/背景分离理论进行赏析。分析了微观和宏观不同层面的角色/背景分离产生的美学效果,旨在实践认知诗学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阐释力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角色/背景分离 “清平乐·村居”
下载PDF
依存于背景的管理沟通
7
作者 马彩云 《商情》 2011年第43期68-68,共1页
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项必备技能,在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管理的实质就是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本文从管理沟通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四种沟通背景因素对于沟通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沟通过程中合理运用背... 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项必备技能,在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管理的实质就是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本文从管理沟通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四种沟通背景因素对于沟通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沟通过程中合理运用背景因素以达到管理沟通的圆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沟通 文化背景 角色背景 地位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