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K-F环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黄芳 黄丽 李洵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K-F环对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确诊Wilson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主要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震颤(42.50%);以脑型患者最多,122例(61.00%);铜蓝蛋白检查194例,均<0... 目的探讨角膜K-F环对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确诊Wilson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主要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震颤(42.50%);以脑型患者最多,122例(61.00%);铜蓝蛋白检查194例,均<0.15 g/L,其中178例≤0.08 g/L;角膜K-F环检出率为85.5%;脑型患者中K-F环阳性率99.18%(121/12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角膜K-F环出现与否的独立相关因素,(r=0.938,P<0.05)。结论角膜K-F环是诊断Wilson病的金标准之一。年龄为出现角膜K-F环的独立相关因素。脑型患者角膜K-F环阳性检出率高于肝型。经治疗角膜K-F环减弱或消失,说明患者驱铜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角膜k-f 诊断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丁楠楠 林连捷 郑长青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4期390-391,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发病年龄4~49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8.2个月;首发肝脏症状者23例(63.89%),神... 目的总结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发病年龄4~49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8.2个月;首发肝脏症状者23例(63.89%),神经精神症状者7例(19.44%),血液系统损害者2例(5.56%),肾脏症状者2例(5.56%),皮肤改变者2例(5.56%);角膜K—F环阳性率90.00%(27/30),血清铜蓝蛋白异常率97.14%(34/35),肝脏、胆囊、脾脏超声或腹部CT检查异常率96.67%(29/30),头颅CT或MRI异常率55.00%(11/20);11例入院时即明确诊断,25例首诊误诊,误诊率为69.44%。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角膜kf 血清铜蓝蛋白 24 h尿铜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精神症状、角膜K-F环影响
3
作者 康丽利 宗志峰 +2 位作者 董魁 要青清 侯林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精神症状、角膜K-F环的影响。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自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4例HL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2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精神症状、角膜K-F环的影响。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自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4例HL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2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藜芦醇。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24 h尿铜水平、角膜K-F环分级、精神症状、血清肝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24 h尿铜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角膜K-F环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游离脂肪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缓解HLD患者精神症状,改善角膜K-F环分级,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肝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驱铜治疗 白藜芦醇 精神症状 角膜k-f
下载PDF
角膜K-F环与肝豆状核变性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罗继红 梁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41-242,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氏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角膜k-f 临床分析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遗传性铜代谢障碍 铜代谢障碍疾病 WILSON 脑部变性疾病
下载PDF
角膜共焦显微镜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的比较
5
作者 殷秀琴 田姣 +1 位作者 曹丹 方家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比较角膜共焦显微镜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Wilson病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由一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眼科医师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者是否有角膜K-F环,由另一名临床经验... 目的比较角膜共焦显微镜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Wilson病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由一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眼科医师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者是否有角膜K-F环,由另一名临床经验相当的眼科医师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患者是否有角膜K-F环,之后比较分析两种情况下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结果上述65例Wilson病患者中,包含7例脑型、2例混合型和56例肝型患者。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方法观察到角膜K-F环的患者有7例脑型、2例混合型和33例肝型,共计42例;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方法观察到角膜K-F环的患者有7例脑型、2例混合型和47例肝型,共计56例。两种检查方法对肝型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方法较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方法多发现14例病例,经分析该14例病例均为角膜K-F环呈弱阳性的病例。结论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可以有效检出角膜K-F环呈阳性的Wilson病患者,而且在弱阳性且范围较小的角膜K-F环检出率方面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方法,可为Wilson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 肝豆状核变性 角膜k-f
原文传递
126例Wilson’s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冯丽 文茂瑶 +2 位作者 王万琴 凡小丽 杨丽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0,134,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Wilson’s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WD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头部及腹部影像学检查),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26例WD患... 目的分析总结Wilson’s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WD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头部及腹部影像学检查),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26例WD患者中,男女比为75∶51,发病中位年龄21岁。10.3%(13/126)患者有WD家族史,87.3%(109/126)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系统症状,14.3%(18/126)患者以肝病为首发表现。126例WD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均低于200mg/L,其中铜蓝蛋白水平低于100mg/L 121例(96.0%);在接受头部MRI检查患者中,92.7%(102/110)有异常;在接受腹部影像学检查患者中,88.9%(97/109)有异常;98.3%(115/117)患者裂隙灯角膜K-F环检查阳性;1例患者肝脏组织穿刺罗丹宁染色阳性。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3d^19年,中位时间8个月,有20例(15.9%)患者曾经被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结论 WD临床表现多样,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伴或不伴肝脏损害时,或临床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损害患者,均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性,应进一步检测铜代谢相关指标、角膜K-F环,甚至肝脏组织穿刺活检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s病 铜蓝蛋白 角膜k-f 尿铜
原文传递
浅析角膜K—F环和肝豆状核变性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詹美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目的通过对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的随访观察和分析,初步探讨角膜K—F环和肝豆状核变性转归的关系:方法将9例患者通过K—F环进行分级,并在每级的病例、百分比、平均年龄及治疗与转归方面进仃比较。结果9例中有1例为I级,占11... 目的通过对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的随访观察和分析,初步探讨角膜K—F环和肝豆状核变性转归的关系:方法将9例患者通过K—F环进行分级,并在每级的病例、百分比、平均年龄及治疗与转归方面进仃比较。结果9例中有1例为I级,占11.11%,年龄为6岁,症状完全恢复。有3例为Ⅱ级,占33.33%,平均年龄12岁,症状可恢复,但需较长时间。有5例为Ⅲ级,占35.56%,平均年龄15岁,恢复慢,甚至恶化有1例已死亡。结论角膜K—F环的范围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有较大关系,范围越小.发病年龄越小者病情越轻。经治疗后转归较好;范围大,发病年龄较大者病情重,治疗越困难,转归较差,甚至恶化直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kf 肝豆状核变性 转归
原文传递
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临床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厚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4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例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肝外脏器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角膜K-F环呈阳性,血清铜兰蛋... 目的探讨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例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肝外脏器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角膜K-F环呈阳性,血清铜兰蛋白水平下降,且24 h尿铜增高;对患儿进行针对性地治疗、护理后,患儿好转1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好转率达到76.5%,整体临床效果良好。结论临床上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易出现误诊,应加强临床分析,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干预,以提高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害 肝豆状核变性 角膜k-f
下载PDF
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严彦 程楠 +5 位作者 饶娆 徐银 周志华 喻绪恩 王训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13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Wilson病(WD)患者角膜Kayser-Fleische(rK-F)环与临床分型以及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 039例WD患者裂隙灯检查角膜K-F环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方法和发病年龄段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肝型、脑型和脑-内脏型患者的K-... 目的探讨Wilson病(WD)患者角膜Kayser-Fleische(rK-F)环与临床分型以及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 039例WD患者裂隙灯检查角膜K-F环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方法和发病年龄段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肝型、脑型和脑-内脏型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亚临床型患者(P=0.00),脑型和脑-内脏型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肝型患者(P=0.00)。不同年龄组中,5~9岁、10~19岁、20~29岁和≥30岁组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5岁组患者(P=0.00),10~19岁、20~29岁、≥30岁组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5~9岁患者(P=0.00)。结论对于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且有脑损害症状(或有肝、脑等多脏器损害症状)而怀疑为本病的患者,角膜K-F环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10岁以下或以肝损伤为主的疑诊患者,即使角膜K-F环检查结果阴性仍不能排除本病,需行铜代谢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以避免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率 角膜kf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2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鲍远程 张华军 +2 位作者 韩娟 杨波 王小川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2月-2004年2月收治的220名W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和结论:WD的发病以男性为多,男女差异显著(P<0.05);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2月-2004年2月收治的220名W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和结论:WD的发病以男性为多,男女差异显著(P<0.05);发病年龄以8~14岁最多,多数为慢性起病(占85.91%),以肝脏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为首发症状;有明显家族史者32例(占14.55%).角膜K-F环是WD患者的特征性体征,肌张力障碍是该病较为常见的体征,以肌张力增高多见,但不能忽视肌张力减低的患者.可出现除锥体外系以外的其他系统损害,如锥体束、大脑皮层等.WD患者的多器官损害以脑、肝、肾及角膜最严重和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代谢障碍 临床表现 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住院患者 临床分析 锥体外系症状 角膜k-f 2004年2月 肌张力障碍 发病规律 大脑皮层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肝移植治疗儿童肝衰竭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国生 张金龙 吴子龙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3-474,共2页
患儿男,10岁,因乏力、纳减、尿黄2个月余,加重1周,发热、黑便2 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42/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对答切题,推车入病房,面罩吸氧,仰卧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深度黄染... 患儿男,10岁,因乏力、纳减、尿黄2个月余,加重1周,发热、黑便2 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42/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对答切题,推车入病房,面罩吸氧,仰卧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深度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见肝掌,结膜苍白,巩膜深度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存在,角膜K-F环阳性,两下肺叩诊呈浊音,听诊两下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湿性哕音,心率88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隆起,未见腹壁浅表静脉曲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莫菲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腹部叩诊呈鼓音,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 次/min,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膝反射、跟腱反射正常,巴宾斯基征阴性,布鲁金斯基征阴性,克尼格征阴性,扑翼样震颤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移植治疗 血浆置换 移动性浊音 儿童 入院查体 角膜k-f 肺呼吸音
原文传递
1例复杂肝型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例报道
12
作者 张美家 高志强 胡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 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变基础为编码铜跨膜转运蛋白的基因ATP7B发生突变,最常见的是进行性肝病和神经精神障碍。肝病症状首发的WD患者因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的...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 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变基础为编码铜跨膜转运蛋白的基因ATP7B发生突变,最常见的是进行性肝病和神经精神障碍。肝病症状首发的WD患者因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基因型与表型较复杂,导致鉴别诊断存在困难,影响了疾病早期的识别;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现将1例老年起病,具有家族遗传病史,但K-F环阴性且全外显子检测未检测到致病突变的复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诊疗过程报道如下,为临床WD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角膜k-f D-青霉胺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27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农荣 孙坚 +1 位作者 吴武姿 谢文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549-550,共2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铜氧化酶活性 临床表现 铜代谢障碍 角膜kf
下载PDF
综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28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永琴 《现代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早期症状、体征及症候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我院7年收治的28例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豆状核变性中神经精神症状相当多见,肝脏症状相对少见,属气阴两虚11例,属肝阴虚7例,属气滞血...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早期症状、体征及症候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我院7年收治的28例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豆状核变性中神经精神症状相当多见,肝脏症状相对少见,属气阴两虚11例,属肝阴虚7例,属气滞血瘀10例;气滞血瘀型预后较差。结论对儿童或青年人发生震颤、肌强直、不自主运动、精神改变及原因不明肝硬化均应考虑到本病,辨证论治有待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HLD) 神经精神症状 角膜k-f D-青霉胺 中医辨证
下载PDF
45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褚波 杜捷夫 孟庆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81-682,共2页
为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特点,回顾分析4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示肝豆状核变性以神经系统及肝损害为主,常伴有肾脏损害,角膜K-F环是其重要阳性体征,头颅CT或MRI是辅助诊断手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分析 角膜k-f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回顾分析 神经系统 肾脏损害 阳性体征 诊断手段 头颅CT 肝损害 MRI
原文传递
Ferenci评分协助诊断不典型肝豆状核变性
16
作者 刘爱群 《医师在线》 2019年第14期34-35,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铜沉积在多个部位而导致临床表现多样,如肝硬化、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肾功能损害、角膜K-F环、溶血等,误诊率极高。肝豆状核变性是少数可治性遗传疾...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铜沉积在多个部位而导致临床表现多样,如肝硬化、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肾功能损害、角膜K-F环、溶血等,误诊率极高。肝豆状核变性是少数可治性遗传疾病之一,若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反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疑诊患者的早期确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通过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思路,以免临床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协助诊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铜代谢障碍 评分 神经系统损害 角膜k-f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浆内游离脂肪酸测定的意义
17
作者 郑文晖 陈红英 +1 位作者 白雪梅 蔡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游离脂肪酸 铜代谢障碍疾病 患者 血浆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ISEASE 测定 角膜k-f 基底节变性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76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陈绛青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9年第S1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分析 青霉胺 维持治疗 佝偻病 硫酸锌 谷胱甘肽 溶血性贫血 角膜k-f 症状前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与临床病情程度关系探讨
19
作者 陈芬芬 胡风云 +4 位作者 曹晓莉 储海 马凯 李宁 郑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角膜K-F环分级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眼科就诊或会诊的WD患者63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进行K-F环分级。给予所有患者D-青霉胺治疗2~6个... 目的分析不同角膜K-F环分级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眼科就诊或会诊的WD患者63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进行K-F环分级。给予所有患者D-青霉胺治疗2~6个月。结果在63例WD患者中,发现角膜K-F环1级8例,2级14例,3级41例;临床肝型35例,脑型16例,其他类型5例和混合型7例,肝型、脑型、其他型和混合型患者角膜K-F环3级占比分别为62.9%、75.0%、60.0%和57.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6月末,22例角膜K-F环3级肝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为(38.3±5.4)μmol/L和(92.4±10.5)U/L,显著高于9例2级患者【分别为(25.9±8.8)μmol/L和(46.5±11.3)U/L,P<0.05】或4例1级患者【分别为(16.3±3.2)μmol/L和(36.4±5.7)U/L,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銅蓝蛋白水平分别为(26.4±6.4)g/L和(90.8±18.6)mg/L,显著低于2级患者【分别为(42.7±8.2)g/L和(187.5±13.4)mg/L,P<0.05】或1级患者【(46.9±10.1)g/L和(224.3±25.9)mg/L,P<0.05】。结论角膜K-F环3级的WD患者可能病情重,对治疗应答差,应予以特别关注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角膜k-f分级 D-青霉胺 治疗
下载PDF
观察角膜K-F环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旭峰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1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角膜k-f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