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减轻Epi-LASIK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君 刘春宏 +2 位作者 陈宗惠 刘恩霞 裴文萱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454-3455,共2页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LASIK)是通过机械的方法,用钝性刀片完整地分离角膜上皮和角膜前弹力层,更好地保留角膜上皮的活性,术后反应较轻[1]。由于角膜神经分布丰富,患者术后疼痛感仍比较明显,尤以术后24h内尤甚。
关键词 EPI-LASIK 术后疼痛 疼痛管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患者 减轻 角膜前弹力层 角膜神经分布
下载PDF
屈光性角膜切开术(PRK)术后角膜神经分布的恢复
2
作者 Tervo.,K 宋抗美 《前卫医学情报》 1995年第3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屈光性 角膜切开 角膜神经分布 眼外科手术
下载PDF
鸡胚发育过程中角膜神经的分布和变化
3
作者 薛芸霞 马征来 +1 位作者 李志杰 杨雪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9-803,共5页
背景了解动物或人的角膜神经分布和发育过程对于角膜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动物角膜神经发育和特异性定位的研究结果已有发表,但是有关胚胎发育阶段角膜神经纤维的分布规律和角膜神经纤维的定量研究结果尚少见。... 背景了解动物或人的角膜神经分布和发育过程对于角膜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动物角膜神经发育和特异性定位的研究结果已有发表,但是有关胚胎发育阶段角膜神经纤维的分布规律和角膜神经纤维的定量研究结果尚少见。目的了解鸡胚发育过程中角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并定量评价随着鸡胚龄增长其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胚胎期6~20d(E6-E20)的鸡胚作为角膜胚胎发育模型,获取相应胚期的带有角膜缘的完整鸡角膜,使用β-tubulinⅢ抗体进行角膜免疫荧光染色,以标记角膜神经,将角膜上皮面朝上做角膜上皮的放射状切开,制备全角膜铺片,用含DAPI抗荧光淬灭缓冲甘油封片。利用正置荧光显微镜拍摄获取整个角膜的神经纤维图像,使用PhotoshopCS4测量不同胚龄的鸡胚角膜表面积和神经纤维束数量,采用Imaris x647.4.2软件测量不同胚龄的鸡胚角膜神经纤维总长度和密度。结果全角膜铺片显示,鸡胚E6~E8可见神经束从颞侧巩膜进入角膜缘,E9~E10时神经纤维在角膜缘呈环状分布,E11~E15时延伸进入角膜中央,E16~E20时角膜形成神经纤维丛。E6~E20期间,鸡胚角膜表面积、角膜神经纤维长度、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均随着胚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007、227.051、67.748,均P〈0.01),鸡胚角膜表面积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间呈强正相关(r=0.863,P〈0.01)。鸡胚角膜神经纤维束从E13开始出现,为(59.00±1.14)/mm^2,此后缓慢增加,至E18达到高峰,数量为(576.75±29.16)/mm^2,至E20时角膜神经纤维束数量减少,为(299.67±25.46)/mm^2,不同胚龄期鸡胚角膜神经纤维束数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9,P=0.000)。结论鸡胚角膜神经发育从E9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神经分布 神经纤维/发生学 发育 神经/生理 鸡胚
下载PDF
棘阿米巴角膜炎
4
作者 曾庆延 牛晓光 喻长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6-1136,共1页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棘阿米巴原虫,虽然其发病率仅占感染性角膜炎的1%,但预后不佳,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患者往往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污水接触史、家禽及宠物饲养史等,起病多缓慢,可出现与角膜炎性反应程度不符的...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棘阿米巴原虫,虽然其发病率仅占感染性角膜炎的1%,但预后不佳,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患者往往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污水接触史、家禽及宠物饲养史等,起病多缓慢,可出现与角膜炎性反应程度不符的剧烈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早期表现为角膜上皮及上皮下假树枝状浸润、沿角膜神经分布的线状浸润(放射状角膜神经炎),移行期表现为淡灰白色环形或半环形浸润,晚期表现为浓密灰白色环形溃疡、盘状角膜浸润或溃疡、坏死性角膜基质炎合并前房积脓(精粹图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阿米巴角膜 环形浸润 棘阿米巴原虫 感染性角膜 角膜神经分布 角膜上皮 致盲性眼病 角膜接触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