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眼底出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建萍 马金瑜 +2 位作者 韦丽芳 莫海明 吴凯林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9558名出生后0~4d的新生儿纳入观察。采用第三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眼底出血程度分为I、Ⅱ、Ⅲ度。记录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及母亲孕期、分娩时状况。... 目的观察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9558名出生后0~4d的新生儿纳入观察。采用第三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眼底出血程度分为I、Ⅱ、Ⅲ度。记录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及母亲孕期、分娩时状况。进入统计的因素包括双胎、早产、巨大儿、分娩方式、出生胎位、产钳助产、吸引器助产、窒息、病理性黄疸、ABO溶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产妇年龄、初产妇、经产妇中前次生产方式、急产、第一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延长、第三产程延长、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催产素、孕妇产后体重指数(BMI)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眼底出血者2753例,占28.8%;未发现眼底出血者6805例,占71.2%。2753例眼底出血的患儿中,出血程度为I度者1137例,占41.3%;Ⅱ度者895例,占32.5%;Ⅲ度者721例,占2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窒息、病理性黄疸、高龄产妇、经产妇前次顺产、孕妇产后BMI值是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影响因素(r^2=0.146、5.841、1.847、0.071、0.246、1.770,P〈0.05)。眼底出血程度与新生儿体重、孕妇产后BMI值均无相关(F=1.321、0.545,P〉0.05)。结论新生儿眼底出血发生率为28.8%。分娩方式、窒息、病理性黄疸、高龄产妇、经产妇中前次生产方式、孕妇产后BMI值是影响眼底出血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病因学 视网膜出血/诊断 婴儿 新生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视网膜前出血和内界膜下出血 被引量:14
2
作者 邹明 张军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3,共2页
视网膜出血是许多眼底疾病的显著体征之一。按部位分类,有周边部、赤道部、后极部、视盘周围视网膜出血和玻璃体积血等;按形态分类,有点状、片状、火焰状视网膜出血等;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诊断 视网膜出血/病因学 出血/诊断
原文传递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眼底改变临床分析
3
作者 张小妮 王玉瑾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眼底改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择325名出生后窒息新生儿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57例SAH患儿纳入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 CamⅡ)于生后24~72 h内行眼底检... 目的了解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眼底改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择325名出生后窒息新生儿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57例SAH患儿纳入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 CamⅡ)于生后24~72 h内行眼底检查,观察SAH患儿眼底特点及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眼底出血程度分Ⅰ、Ⅱ、Ⅲ、Ⅳ级。设正常足月适于胎龄儿20例为对照组。结果 (1)57例SAH患儿中,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84.2%(48/57),主要表现为视乳头水肿18例(37.5%)、视网膜出血27例(56.3%)和血管痉挛3例(6.2%),对照组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5.0%(1/20),仅表现为视乳头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0,P=0.001)。出血程度Ⅰ级者10例(37.1%)、Ⅱ级者7例(25.9%)、Ⅲ级者6例(22.2%)和Ⅳ级者4例(14.8%)。(2)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严重程度与SAH程度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 (1)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56.3%;(2)动态用Ret CamⅡ监测SAH患儿视网膜出血情况可能有助于SAH患儿颅内病变的早期判断和预后,并客观指导临床治疗,其方法方便、直观、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诊断 网膜下腔出血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