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 |
许钧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86
|
|
2
|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 |
张德让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46
|
|
3
|
主体间理解:道德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思考 |
王海燕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8
|
|
4
|
政治与传播的视界融合:政治传播研究五个基本理论问题辨析 |
荆学民
施惠玲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7
|
|
5
|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
张前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1
|
|
6
|
教师培训何以产生效果?——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 |
刘加霞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2014 |
27
|
|
7
|
重构·体验·融合——文学翻译的诠释学视界 |
张德让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8
|
当代诠释学中的间距概念 |
潘德荣
彭启福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4
|
|
9
|
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述评 |
张晓峰
荆学民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10
|
基于解释学哲学的关于“理解”的教育主张与思考 |
王爱玲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1
|
传统文论诠释中的视界融合问题 |
党圣元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12
|
论师生的理解性 |
熊川武
|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3
|
大学精神与高校师德的融合境界 |
丁红
李革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0
|
|
14
|
从翻译的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 |
梁淑梅
李媛媛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0
|
|
15
|
《庄子》解释史上的差异现象及其根源 |
张峰屹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5
|
|
16
|
现代音乐美学促进声乐表演艺术发展的理论研究 |
惠芳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17
|
从视界融合看跨文化交流中的广告翻译 |
胡作友
任静生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8
|
语言论转向与哲学解释学 |
李朝东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6
|
|
19
|
“双重视角”与生态女性批评的独特魅力 |
刘文良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20
|
哲学方法:图书情报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 |
邱景华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