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将成年C57Bl/6J小鼠36只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18只左眼视网膜下注射1.4%透明质酸钠造成视网膜脱离,对照组小鼠18只左眼仅作巩膜穿刺。分别于手术后1、3、7和28d摘除眼球,视网... 目的研究小鼠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将成年C57Bl/6J小鼠36只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18只左眼视网膜下注射1.4%透明质酸钠造成视网膜脱离,对照组小鼠18只左眼仅作巩膜穿刺。分别于手术后1、3、7和28d摘除眼球,视网膜切片进行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抗视锥和抗视杆细胞的抗体分别标记视锥和视杆细胞,dUTP缺口末段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通过计数存活和凋亡的视锥和视杆细胞来定量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和细胞丢失。结果凋亡细胞只存在于脱离部分视网膜的外核层,凋亡细胞在视网膜脱离后1d即可检测得到,3d时达到高峰,7d后陡然减少。视网膜脱离后视杆和视锥细胞的死亡呈现同样的时程。结论凋亡是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死亡的主要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视网膜脱离 光感受器 (视网膜) 锥(视网膜)
原文传递
老年人视杆与视锥系统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2
作者 王川 邱庆华 +2 位作者 宫媛媛 吴星伟 许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9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视网膜视杆和视锥两系统功能学上的变化特点。方法113例(192眼)20岁至75岁经检查无眼科疾病的正常人进行标准ERG检测,着重分析暗视视杆和明视... 目的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视网膜视杆和视锥两系统功能学上的变化特点。方法113例(192眼)20岁至75岁经检查无眼科疾病的正常人进行标准ERG检测,着重分析暗视视杆和明视30HZ闪烁光反应的变化特点。结果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暗视视杆反应的b波幅值比青年组分别降低20.98%和43.97%,而在明视闪烁光反应仅比青年组分别降低3.28%和7.46%。暗视视杆和明视闪烁光反应的b波幅值与年龄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暗视视杆反应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于明视30HZ反应。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杆系统功能哀退的速度快于视锥系统。老年人更需注意暗视功能下降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锥(视网膜) 视网膜电描记术 衰老
下载PDF
新生小牛视杆细胞体外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及视色素分子分布的极性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燕 李根林 +2 位作者 王津津 范尔钟 张晓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396,共3页
目的明确新生小牛视网膜视杆细胞体外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及视色素分子分布的变化规律。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10、20、30和40d的神经元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rho4D2抗体标记视网膜视杆细胞,观察不同培养时期的阳... 目的明确新生小牛视网膜视杆细胞体外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及视色素分子分布的变化规律。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10、20、30和40d的神经元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rho4D2抗体标记视网膜视杆细胞,观察不同培养时期的阳性细胞的形态特征及视色素分子分布的特点。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量阳性细胞的免疫反应强度。结果rho4D2阳性细胞呈现两种形态,一种为无突起的小圆形细胞,另一种为带有顶端突起的细胞。体外培养10d时,视色素弥漫地分布于整个细胞膜及顶端突起;培养20d时视色素逐渐向顶端突起或细胞的一端集中;到培养30、40d时,视色素聚集于顶端突起或细胞的一端,呈现极性分布特征。定量分析显示,体外培养20d的阳性细胞,免疫反应强度较培养10d时明显增强,培养20、30、40d的阳性细胞的免疫反应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体外培养30、40d的视杆细胞具备细胞结构及视色素分子分布的极性特征,并有高水平的蛋白质表达能力,是发育成熟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生长和发育 细胞培养 色素上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