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司法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兼论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运用规则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李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方式的适用现状,反映出相应技术手段与司法程序尚未达到相互理解的和谐状态,司法面临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问题。司法与技术的关系从分立走向耦合,促进了两者的互动和理解。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与直接言词原则存在一定...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方式的适用现状,反映出相应技术手段与司法程序尚未达到相互理解的和谐状态,司法面临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问题。司法与技术的关系从分立走向耦合,促进了两者的互动和理解。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与直接言词原则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作为解决证人出庭困难的特殊作证手段之本质,并且通过网络技术与直接言词原则的调适,使其正当性得以充实。对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不论是持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都不是问题的实质,明确该作证手段的理念和运用规则才是司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在适用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方式时,应坚持有限利用、当事人选择、诉讼辅导、交叉互补等规则,以突出普通作证手段之补充的地位,追求该作证手段应用的适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技术
民事诉讼
视听
传输技术
作证
运用规则
适度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规范化——基于民事裁判文书的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6,共12页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对司法信息化建设有典型的示范意义。通过民事裁判文书分析,近两年运用该作证方式的案例迅速增多,地域分布上呈非中心化状态,显示出网络社会活动剧烈扩张的特性,以及民事诉讼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存在...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对司法信息化建设有典型的示范意义。通过民事裁判文书分析,近两年运用该作证方式的案例迅速增多,地域分布上呈非中心化状态,显示出网络社会活动剧烈扩张的特性,以及民事诉讼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存在用语混乱、决定方式不清晰、裁判说理弱化等问题,程序运用亟需规范化。在观念层面,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规范化主要有三层意涵:程序权利(力)的充实性、程序理念的一致性以及程序运用的合目的性。在操作层面,需满足外在要求和内在要求两个方面,即程序运作的可回溯性和可接受性,全面提升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以及相关电子司法手段的运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裁判文书
视听
传输技术
作证
规范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慧司法背景下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证据评价
被引量:
4
3
作者
占善刚
王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9-25,共7页
我国立法对待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态度呈现保守性特征,司法中的应用也具有边缘化倾向,此种处理之根源在于未能正确认识其证据价值。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不仅能够保障证人讯问的品质,在加速程序、节省费用及实现当事人听审权等方面亦具有显...
我国立法对待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态度呈现保守性特征,司法中的应用也具有边缘化倾向,此种处理之根源在于未能正确认识其证据价值。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不仅能够保障证人讯问的品质,在加速程序、节省费用及实现当事人听审权等方面亦具有显著的意义。为发挥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应有证据价值,在解释论上,宜将《民诉证据规定》第68条第二款规定的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释为当事人未提出合理与充分的异议理由,从而真正摆脱《民事诉讼法》第73条“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限定,以充分拓展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适用空间。在立法论上,应区分对待传输技术作证与书面证言、视听资料作证,确保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相较于书面证言和视听资料作证的优先性,进而推动视听传输技术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普及化,以期有助于司法智能化和庭审实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
传输技术
作证
证据价值
书面证言
视听
资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三对关系”解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峰
丁娟
李辰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29-334,共6页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的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是在网络技术进步强势影响社会生活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法律实用主义考量的因素,目前尚缺乏对其深入的理论分析。探究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性质、功能、规则制度以及适用方式,有赖于"三对...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的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是在网络技术进步强势影响社会生活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法律实用主义考量的因素,目前尚缺乏对其深入的理论分析。探究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性质、功能、规则制度以及适用方式,有赖于"三对关系"视角的透视,即:网络技术与民事司法的关系、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与其他庭外作证手段的关系、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与民事诉讼程序诸原则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厘定,构成该作证方式制度完善及实践运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视听
传输技术
作证
“三对关系”
运作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法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兼论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运用规则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李峰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文摘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方式的适用现状,反映出相应技术手段与司法程序尚未达到相互理解的和谐状态,司法面临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问题。司法与技术的关系从分立走向耦合,促进了两者的互动和理解。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与直接言词原则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作为解决证人出庭困难的特殊作证手段之本质,并且通过网络技术与直接言词原则的调适,使其正当性得以充实。对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不论是持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都不是问题的实质,明确该作证手段的理念和运用规则才是司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在适用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方式时,应坚持有限利用、当事人选择、诉讼辅导、交叉互补等规则,以突出普通作证手段之补充的地位,追求该作证手段应用的适度性。
关键词
网络
技术
民事诉讼
视听
传输技术
作证
运用规则
适度性
Keywords
network technology
civil action
audio-visua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testimony
applicable rules
moderation
分类号
D997.9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规范化——基于民事裁判文书的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峰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6,共12页
基金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民事诉讼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研究"(项目号14YJA820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对司法信息化建设有典型的示范意义。通过民事裁判文书分析,近两年运用该作证方式的案例迅速增多,地域分布上呈非中心化状态,显示出网络社会活动剧烈扩张的特性,以及民事诉讼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存在用语混乱、决定方式不清晰、裁判说理弱化等问题,程序运用亟需规范化。在观念层面,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规范化主要有三层意涵:程序权利(力)的充实性、程序理念的一致性以及程序运用的合目的性。在操作层面,需满足外在要求和内在要求两个方面,即程序运作的可回溯性和可接受性,全面提升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以及相关电子司法手段的运用水平。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裁判文书
视听
传输技术
作证
规范化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慧司法背景下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证据评价
被引量:
4
3
作者
占善刚
王超
机构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9-2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审判程序违法的类型化处理研究”(17BFX053)。
文摘
我国立法对待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态度呈现保守性特征,司法中的应用也具有边缘化倾向,此种处理之根源在于未能正确认识其证据价值。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不仅能够保障证人讯问的品质,在加速程序、节省费用及实现当事人听审权等方面亦具有显著的意义。为发挥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应有证据价值,在解释论上,宜将《民诉证据规定》第68条第二款规定的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释为当事人未提出合理与充分的异议理由,从而真正摆脱《民事诉讼法》第73条“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限定,以充分拓展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适用空间。在立法论上,应区分对待传输技术作证与书面证言、视听资料作证,确保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相较于书面证言和视听资料作证的优先性,进而推动视听传输技术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普及化,以期有助于司法智能化和庭审实质化。
关键词
视听
传输技术
作证
证据价值
书面证言
视听
资料
Keywords
Audio-Visua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Testimony
Evidence Evaluation
Written Testimony
Audio-Visual Materials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三对关系”解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峰
丁娟
李辰澍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马里兰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29-334,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4YJA82001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FX068)
文摘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的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是在网络技术进步强势影响社会生活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法律实用主义考量的因素,目前尚缺乏对其深入的理论分析。探究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性质、功能、规则制度以及适用方式,有赖于"三对关系"视角的透视,即:网络技术与民事司法的关系、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与其他庭外作证手段的关系、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与民事诉讼程序诸原则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厘定,构成该作证方式制度完善及实践运用的基础。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视听
传输技术
作证
“三对关系”
运作机理
Keywords
civil procedure
audio-visua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testimony
"three relation-ships"
oper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司法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兼论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运用规则
李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规范化——基于民事裁判文书的分析
李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智慧司法背景下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证据评价
占善刚
王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三对关系”解析
李峰
丁娟
李辰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