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众声喧哗中的《笑傲江湖》——大众文化与正统文化的观念分歧 被引量:2
1
作者 柳珊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3期38-40,共3页
2001年3月26日,被媒体炒作良久的《笑傲江湖》一剧终于在央视8套闪亮登场了。该剧播放期间,笔者每天在网易的电视述论坛里跟踪受众对该剧的观后反应,新浪网则早早开设了一个关于《笑》剧的主题站点。从这两大网站中,笔者收集了40来... 2001年3月26日,被媒体炒作良久的《笑傲江湖》一剧终于在央视8套闪亮登场了。该剧播放期间,笔者每天在网易的电视述论坛里跟踪受众对该剧的观后反应,新浪网则早早开设了一个关于《笑》剧的主题站点。从这两大网站中,笔者收集了40来篇关于《笑》剧接受反馈情况的文章及调查结果。(需要说明的是,网上调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傲江湖》 大众文化 正统文化 观念分歧 电视剧 评析
原文传递
宗教对话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长期性
2
作者 何光沪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63,共2页
1.宗教对话的必要性。不同民族之间的观念分歧,其深层的核心和神圣的辩护,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分歧。正因为如此,解决不同民族之间冲突的重要途径,即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或文化对话(广义的文化对话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必然... 1.宗教对话的必要性。不同民族之间的观念分歧,其深层的核心和神圣的辩护,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分歧。正因为如此,解决不同民族之间冲突的重要途径,即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或文化对话(广义的文化对话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必然涉及宗教对话,必须以宗教对话为核心。换言之,在宗教分歧依然故我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观念分歧 文化对话 宗教工作 必要性 可能性 长期性
原文传递
价值观念分歧、公民对话和创造性
3
作者 马文·T·布朗 陆晓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1,共6页
如果有哪个时代需要创造性观念,那么就是现在。持续的全球变暖从未令我们如此近切地注意到目前总体性的气候破坏,这将意味着世界的末日,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一趋势很大程度上内在于企业界:它促进的是机灵而非创造性,正如"自觉的资... 如果有哪个时代需要创造性观念,那么就是现在。持续的全球变暖从未令我们如此近切地注意到目前总体性的气候破坏,这将意味着世界的末日,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一趋势很大程度上内在于企业界:它促进的是机灵而非创造性,正如"自觉的资本主义"(Conscious Capitalism)这一最新思潮所表明的。然而,企业界不是一个只涉及自身的领域,还是一个有赖于公民机构(法律)和公民精神的领域。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企业界,我们就需要开展公民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分歧将会推动产生关于如何改变世界的创造性观念。我们就有可能改变企业界,使它们能够推动生态繁荣,而不是造成经济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念分歧 公民对话 创造性 公民精神
下载PDF
由“谁来关心我?”谈起
4
作者 佚名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心理障碍 改革发展 观念分歧 人际关系紧张 党的优良传统 推进速度 经济效益 工作效率 价值观念 党政干部
原文传递
劝君做位“和事佬”
5
作者 张梅芝 《山西老年》 1995年第7期35-35,共1页
瞬息万变的天空,不可能总是晴空万里,家庭生活也是如此。弄得不好,和美的家庭也会“乌云满天电光闪”,甚至酿成“火灾”。譬如:夫妻之间先是相互猜忌,继而分道扬镳;父子之间先是观念分歧,继而“代沟”难填;婆媳之间先是互不相让,继而胜... 瞬息万变的天空,不可能总是晴空万里,家庭生活也是如此。弄得不好,和美的家庭也会“乌云满天电光闪”,甚至酿成“火灾”。譬如:夫妻之间先是相互猜忌,继而分道扬镳;父子之间先是观念分歧,继而“代沟”难填;婆媳之间先是互不相让,继而胜似仇人;兄弟妯娌之间或为赡养老人,大打出手,或为遗产继承,诉讼法庭等等。“灾情”初显谁来充当“灭火队员”?一些家庭处理纠纷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家庭纠纷要消除,家中需有“和事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生活 观念分歧 处理纠纷 遗产继承 成功经验 现实生活 家庭纠纷 录音机 催化剂 社会主义市场
原文传递
“与抗战无关”论论争的实质
6
作者 管颖超 程丽君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18-121,共4页
1938年12月1日,原新月社的主将梁实秋担任《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的主编时发表的一篇《编者的话》,引起了文学界的义愤,由此引发了"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编者的话》表明,梁实秋未能随着时代的巨变调整自己的文学观念,自... 1938年12月1日,原新月社的主将梁实秋担任《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的主编时发表的一篇《编者的话》,引起了文学界的义愤,由此引发了"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编者的话》表明,梁实秋未能随着时代的巨变调整自己的文学观念,自然难免同大后方文学界发生某种程度的冲突。各自倡导的文学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这一场规模不大,但却相当激烈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与抗战无关”论 文学观念分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