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良知”概念——从耿宁《论王阳明“良知”概念的演变及其双义性》谈起 |
林月惠
|
《哲学分析》
|
2014 |
13
|
|
2
|
理學工夫論的“德性之知” |
楊儒賓
|
《中国文化》
|
2018 |
5
|
|
3
|
“德性所知”与“德性之知”之区别及其意义——张载《大心篇》解读兼论其知识论 |
王黔首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5
|
|
4
|
张载知论及其贡献 |
张金兰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5
|
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意蕴及缺陷 |
朱宝信
|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6
|
论张载哲学思想中的“感通”问题 |
刘乐恒
|
《人文论丛》
CSSCI
|
2014 |
1
|
|
7
|
学以致道:荀子学论探赜 |
谢耀亭
|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8
|
中华武术觉悟认知的两个维度: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
赵金国
邓玉超
|
《湖北体育科技》
|
2020 |
1
|
|
9
|
探析高职思政课堂知行观教育困境与教学思考 |
郭秀华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1
|
|
10
|
王夫之关于认识论的整体性思想 |
钟兴锦
|
《船山学报》
|
1986 |
0 |
|
11
|
“感通”与超越:“感通”问题的现象学初探 |
尚静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
2021 |
0 |
|
12
|
论张载哲学的主体意识 |
王世荣
|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13
|
《张子正蒙注》对《正蒙》哲学思想的发展 |
刘润忠
|
《船山学报》
|
1986 |
0 |
|
14
|
理解“理解” |
林婕
|
《财新周刊》
|
2022 |
0 |
|
15
|
见闻之知:儒家知识论的经验之维 |
苗建荣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6
|
“良知”与“见闻之知”——阳明心学思想中的知识批判之维 |
刘万鹏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7
|
理学家的“见闻之知”和“德性所知” |
崔树刚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8
|
试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
司业勤
王路平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19
|
“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张载认识论思想的核心 |
丁立磊
郝亚飞
|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0 |
|
20
|
论心性论视域中张载的三种知之辨 |
王海成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