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莊子》的美學含藴——對精神現象和美的規律的揭示及其回歸自然和藝術人生的指向
1
作者 涂光社 《诸子学刊》 2010年第2期179-191,共13页
與'道'很早就成爲某些子書的核心範疇不同,古代中國'美'向無專論。先秦也没有合乎現代規範的文藝學論著。在古代中國,《莊子》無可置疑是影響最爲深遠的美學經典,儘管本非爲談美或造藝而著書立説。俗話説'無心插柳... 與'道'很早就成爲某些子書的核心範疇不同,古代中國'美'向無專論。先秦也没有合乎現代規範的文藝學論著。在古代中國,《莊子》無可置疑是影響最爲深遠的美學經典,儘管本非爲談美或造藝而著書立説。俗話説'無心插柳柳成蔭',莊子的思考庇蔭歷代藝匠的心靈,在造藝上給予他們無盡的啟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 專論 子書 心靈 核心 藝術
下载PDF
儒家與諸家之學異同論
2
作者 徐儒宗 《诸子学刊》 2012年第1期33-49,共17页
春秋戰國之交,自孔子提出以'仁'為宗旨、以'中庸'或'義'為方法和準則、以'禮'為規範的儒家學說1之後,相繼而起的諸子百家,看到當時那種禮崩樂壞、充滿矛盾的動蕩局面,也都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學說,提出了... 春秋戰國之交,自孔子提出以'仁'為宗旨、以'中庸'或'義'為方法和準則、以'禮'為規範的儒家學說1之後,相繼而起的諸子百家,看到當時那種禮崩樂壞、充滿矛盾的動蕩局面,也都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學說,提出了各不相同的種種治理社會的方案。就此試作比較研究,對於各家思想的利弊得失必將獲得更為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思想 利弊得失 準則 學異 試作 學說 方案
下载PDF
景榆岾寺本《龍龕手鏡》解說
3
作者 藤塚鄰 葉純芳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09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一、翻譯前言《龍龕手鏡》從清代學者認為'直是費書,不可用也',到近現代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肯定它的研究價值,總算還給它一個公允的評價。歷來有許多研究報告、博碩士論文討論,在此不贅言。就使用而言,後代學者常為《說文解字》... 一、翻譯前言《龍龕手鏡》從清代學者認為'直是費書,不可用也',到近現代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肯定它的研究價值,總算還給它一個公允的評價。歷來有許多研究報告、博碩士論文討論,在此不贅言。就使用而言,後代學者常為《說文解字》以降的分部系統所限,建立一套規範,並以統一的規範檢視所有的字書,忽略了每部字書產生的目的與作用,《手鏡》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手鏡 學者 字書 龍龕 所限
原文传递
“規範”與“馬腳”——對《舊五代史》影庫本粘籤、批校的若干認識
4
作者 仇鹿鳴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6年第1期192-202,共11页
《舊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輯佚書,清代開四庫館時由邵晉涵自《永樂大典》中輯出,'俾附二十三史之列,以垂久遠',遂得以重光天日,名列正史。由於邵氏輯佚時,樸學的風氣已大興,故輯録時,操作謹嚴,恪守規範,絶大多... 《舊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輯佚書,清代開四庫館時由邵晉涵自《永樂大典》中輯出,'俾附二十三史之列,以垂久遠',遂得以重光天日,名列正史。由於邵氏輯佚時,樸學的風氣已大興,故輯録時,操作謹嚴,恪守規範,絶大多數條目皆標注出處所在,《梁太祖紀》等《永樂大典》原編已亡佚或殘闕的部分則據《册府元龜》、《通鑑考異》等加以補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殘闕 樸學 正史 永樂 重光 原編 部分
下载PDF
試論儒家孝道
5
作者 徐儒宗 《诸子学刊》 2011年第1期1-16,共16页
儒家提倡的'孝',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道德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社會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所共同遵循的一項最基本的倫理規範和行爲準則。所以,我們談'孝',不僅是簡單地討論怎樣去順從或供養父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研究&#... 儒家提倡的'孝',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道德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社會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所共同遵循的一項最基本的倫理規範和行爲準則。所以,我們談'孝',不僅是簡單地討論怎樣去順從或供養父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孝'的理論,探索'孝'的哲學,濬本清源地對'孝'的道理進行全面的考察理解,才能給'孝'以正確的評價,才能正確地繼承和宏揚其中的精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 儒家 清源 倫理 評價 社會 天子
下载PDF
中實沈靜 唯審與良——北大秦簡《教女》探略
6
作者 陳美蘭 《出土文献研究》 2018年第1期178-193,共16页
北京大學藏秦簡《教女》正式發表於2015年,全篇共15枚簡,目前公布了7枚簡的圖版。作者託'帝'之言以教女,通篇以'善女子之方'、'不善女子之方'分别書寫,敘述兩類女子的種種規範與言行,是一篇教育女子的專論。秦... 北京大學藏秦簡《教女》正式發表於2015年,全篇共15枚簡,目前公布了7枚簡的圖版。作者託'帝'之言以教女,通篇以'善女子之方'、'不善女子之方'分别書寫,敘述兩類女子的種種規範與言行,是一篇教育女子的專論。秦簡《教女》比東漢班昭撰寫的《女誡》早約三百年,此乃學界研究古代女教的珍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 研究 圖版 教育 教女 基礎 東漢 探略
原文传递
從嶽麓書院藏《司空律》看秦律文本的編纂與流變情况
7
作者 周海鋒 《出土文献》 CSSCI 2017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嶽麓書院藏秦簡中有兩則律文以'司空律'起首,另有四則簡文據其内容與編聯位置可判定亦當歸爲《司空律》。[1]這六則《司空律》共22支簡,其内容與《秦律十八種·司空律》律文部分雷同,然同中有異,如某些稱謂、簡文先後順序... 嶽麓書院藏秦簡中有兩則律文以'司空律'起首,另有四則簡文據其内容與編聯位置可判定亦當歸爲《司空律》。[1]這六則《司空律》共22支簡,其内容與《秦律十八種·司空律》律文部分雷同,然同中有異,如某些稱謂、簡文先後順序以及所規範的對象均有所不同,仔細比較這些差異、探究其緣由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秦律文本的流變情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變 對象 簡文 内容 文本 情況 司空
下载PDF
《干祿字書》語用態度對語言規範的啟發
8
作者 俞理明 周豔梅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干祿字書》把當時社會上使用的漢字分為俗、通、正三體,注意到三者與使用者社會身份的關係。作者明確導向,提倡正體,寬容通俗字體。當今漢語詞彙語法成分,也存在類似的用語與群體的關係,可以借鑒《干祿字書》的做法,展開規範。同時,... 《干祿字書》把當時社會上使用的漢字分為俗、通、正三體,注意到三者與使用者社會身份的關係。作者明確導向,提倡正體,寬容通俗字體。當今漢語詞彙語法成分,也存在類似的用語與群體的關係,可以借鑒《干祿字書》的做法,展開規範。同時,我們看到,文獻對用字的收錄,並不意味著承認這些用字的典範性,與此相應,漢語詞彙語法的規範,也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程式性規範和典範性規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層級 用語的社會身份 程式性
原文传递
論《繫年》的性質與規範化:以戰争與弭兵書寫爲例
9
作者 李隆獻 《人文中国学报》 CSSCI 2023年第1期151-194,共44页
本文以《繫年》的“性質”與“規範化”爲論述焦點,並以“戰争”與“弭兵”爲例,比較《繫年》《春秋》《左傳》《國語》等書的書寫體式與書寫目的之異同,説明《繫年》的價值與侷限。全文計分八節:一、指出《繫年》的五個問題,並説明本... 本文以《繫年》的“性質”與“規範化”爲論述焦點,並以“戰争”與“弭兵”爲例,比較《繫年》《春秋》《左傳》《國語》等書的書寫體式與書寫目的之異同,説明《繫年》的價值與侷限。全文計分八節:一、指出《繫年》的五個問題,並説明本文所欲探討的焦點。二、《繫年》内容述略。三、《繫年》研究述略。四、《繫年》性質述論:以《春秋》《左傳》《國語》爲參照。五、《繫年》與《左傳》性質的異同:以戰争書寫爲例。六、《繫年》與《左傳》兩次弭兵書寫的異同。七、論《繫年》的規範化。八、結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繫年》 《左傳》 《國語》 戰争 弭兵
下载PDF
熹平石經字形與漢代文字的規範——以石經與後漢簡牘文字的比較爲參照 被引量:1
10
作者 趙立偉 《中国经学》 CSSCI 2015年第1期155-163,共9页
石經規範漢代文字的具體措施包括高頻字、常用字寫法一致,筆劃繁多、結構複雜的字寫法一致,高頻部件寫法一致以及隸變難度較大、隸變過程相對緩慢的部件寫法一致等。刊石者不僅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一字異寫現象,而且對組字部件做了全面系... 石經規範漢代文字的具體措施包括高頻字、常用字寫法一致,筆劃繁多、結構複雜的字寫法一致,高頻部件寫法一致以及隸變難度較大、隸變過程相對緩慢的部件寫法一致等。刊石者不僅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一字異寫現象,而且對組字部件做了全面系統的規範,因此熹平石經對隸書字形的規範應該是比較成功的。這首先得益於漢代良好的語言規範傳統;其次,經書用字的嚴謹和漢代經學家對師法家法的固守爲刊石者選取精良的底本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另外,東漢盛行的刻石之風爲石經的刊立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熹平石經 字形 文字
下载PDF
"已"字源流考——兼及"巳""已" 關係的歷時梳理
11
作者 張顯成 唐強 何義軍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52-276,共25页
常用字"已"的源流有必要予以釐清.通過對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中"巳""已"使用情况的歷時清理,得出結論如下:秦漢魏晉時期{已}的記錄形式"已"還未產生,"巳"兼表{巳}{已}二詞;南北朝時期... 常用字"已"的源流有必要予以釐清.通過對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中"巳""已"使用情况的歷時清理,得出結論如下:秦漢魏晉時期{已}的記錄形式"已"還未產生,"巳"兼表{巳}{已}二詞;南北朝時期"已"字產生,但"巳""已"使用混亂;隋唐至元"巳""已"繼續混用,同時使用末筆不挑鉤的"巳""已"記錄{巳}的寫法萌芽;明清時期是否"挑鉤"成爲{巳}{已}記錄形式的主要區分標準;晚清民國時期是否"封口"重新成爲主要的區分標準;1953年版《新華字典》將{巳}{已}的記錄形式統一爲"巳""已",此後逐步得以固化普及.{已}記錄形式的產生和最終的規範普及是一個漫長的漢字規範過程.目前對簡帛等出土材料的釋讀應當尊重"巳""已"二字的歷時關係來處理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口 挑鉤 漢字
原文传递
語文學與現代人文科學的方法和實踐在清華鄴架軒讀書沙龍的報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衛榮 《中国文化》 2022年第1期252-261,共11页
本文是作者於清華大學鄴架軒讀書沙龍推介其新編專著《何謂語文學--現代人文科學的方法和實踐》(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時開場所作報告的紀録。本文詳細介紹了作者本人學習和領會語文學的過程,從六個不同的範疇和維度,對作爲現代人文... 本文是作者於清華大學鄴架軒讀書沙龍推介其新編專著《何謂語文學--現代人文科學的方法和實踐》(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時開場所作報告的紀録。本文詳細介紹了作者本人學習和領會語文學的過程,從六個不同的範疇和維度,對作爲現代人文科學研究之方法和實踐的語文學進行了具體和系統的闡述,倡導人文學者嚴格遵守語文學的基本理念和學術原則,呼吁當代人文科學研究回歸語文學的核心實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語文學 現代人文科學 學術方法和 語文學式的生活
原文传递
規範的讀音還要細化
13
作者 于星垣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3期102-109,共8页
普通話已經日益成爲國際社會的重要交流工具,但國家在普通話發音的規範性要求上,還有一些灰色地,不利深入推廣。對於普通話語音的現行規範,本文在三個方面提出見解:需解釋規範,需制定規範,需修改規範,以期引起重視。
关键词 普通話 語音
下载PDF
關於古籍整理工作的規範化問題——以底本問題為中心
14
作者 章培恒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02年第1期50-59,共10页
基於客觀情况的改變,在古代文化研究工作中使用今人整理出版的古籍,已成為無可避免的現象。而今天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雖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却也還存在不少問题。今人整理本中之屬於學術質量的,如斷句之誤、校改之謬,姑不置論;僅就其對... 基於客觀情况的改變,在古代文化研究工作中使用今人整理出版的古籍,已成為無可避免的現象。而今天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雖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却也還存在不少問题。今人整理本中之屬於學術質量的,如斷句之誤、校改之謬,姑不置論;僅就其對底本的態度而言,即有許多需要改正之處。至於其對底本選擇的當否,尚不在本論的範圍之内。目前在這方面的問题,大致有三項:一、不説明所用的底本;二、不忠實交代其底本;三、改動底本文字而不依據説明。本文將以實例來證明這三者的存在,尋求其所由形成的原因,並初步探討解决的途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研究 底本
原文传递
讀《中華古代文明之光》的幾個意外
15
作者 許宏 《中国文化》 2022年第1期279-286,共8页
本文對人文歷史類新著《中華古代文明之光》(毛鋒編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做了梳理剖析,提出了作者讀後的若干意外與困惑。這些困惑包括成書方式與所屬科研課題,作序者的學科背景,全書架構的邏輯性以及正文、用圖與資料引用等諸多方面... 本文對人文歷史類新著《中華古代文明之光》(毛鋒編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做了梳理剖析,提出了作者讀後的若干意外與困惑。這些困惑包括成書方式與所屬科研課題,作序者的學科背景,全書架構的邏輯性以及正文、用圖與資料引用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作者通過坦陳對這部新著的一孔之見,提示材料運用、行文邏輯與學術规範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希冀對目下方興未艾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明 文物考古 材料運用 邏輯性 學術
原文传递
戰國竹書所見容禮考論
16
作者 曹建墩 《中国经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25-146,共22页
近年來,戰國郭店簡、上博簡以及部分清華簡相繼公佈,其中記載了許多有關容禮的内容。本文綜合運用古文字、音韻、訓詁學知識,結合傳世文獻,對相關材料作了細緻的分類考釋,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儒家的容禮觀念。
关键词 竹書 容禮 身體 德性
下载PDF
言論與秩序:嶽麓秦簡所見秦代的言論規範
17
作者 王博凱 《简帛》 2020年第2期-,共17页
言論與社會秩序密切相關,秦通過立法和教育的雙重手段對當時社會中的不當言論如"妖言""誹謗""詈駡""欺瞞"等予以規範和引導。"妖言"具有"反逆"的特征,但"反逆"... 言論與社會秩序密切相關,秦通過立法和教育的雙重手段對當時社會中的不當言論如"妖言""誹謗""詈駡""欺瞞"等予以規範和引導。"妖言"具有"反逆"的特征,但"反逆"並不是"妖言"罪的獨有特點,不是其區别於其他言論罪的標志。秦代"妖言"可能並不語涉神鬼怪異之語。"行訞"與"妖言"或不同,其所涵蓋的範圍可能還包含其他語涉"反逆"的言論罪。學界對秦言論政策的評價有待再認識,應肯定秦言論規範體系構建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應看到"焚書坑儒"、秦二世曲解言論之法,打擊異己等極端言論政策的消極後果,客觀上造成了秦的二世而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嶽麓秦簡 妖言 秩序 言論
下载PDF
論傳統書法批評用語對審美經驗的整理與規範
18
作者 叢文俊 《书法研究》 2016年第1期1-18,共18页
本文通過對傳統書法批評中"言不盡意"又"極難下語"的書面表達方式進行分析,得出古代書論中語言對書法審美具有整理與規範的作用。即傳統書法批評語言并不僅僅是一種被動的工具,它們在具體的應用中,往往會給書法審... 本文通過對傳統書法批評中"言不盡意"又"極難下語"的書面表達方式進行分析,得出古代書論中語言對書法審美具有整理與規範的作用。即傳統書法批評語言并不僅僅是一種被動的工具,它們在具體的應用中,往往會給書法審美與批評以重要的影響與反馈,以使原本帶有個性的審美與批評超越時空,具有普遍意義。而這一語言的規範經驗亦是傳統書法批評的一個視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書論 書法審美 語言
原文传递
《修辭鑒衡》因襲《皇朝仕學規範》考論
19
作者 潘昊明 《新国学》 2021年第2期136-158,共23页
元代的《修辭鑒衡》由於出處詳盡,引文重要,歷來被視作具有豐富輯佚價值的文學批評著作。然而,它的絶大多數内容實際來自宋代張鎡編纂的類書《皇朝仕學規範》。《修辭鑒衡》編者通過移易增删《皇朝仕學規範》的文本,並添加少量新文獻,... 元代的《修辭鑒衡》由於出處詳盡,引文重要,歷來被視作具有豐富輯佚價值的文學批評著作。然而,它的絶大多數内容實際來自宋代張鎡編纂的類書《皇朝仕學規範》。《修辭鑒衡》編者通過移易增删《皇朝仕學規範》的文本,並添加少量新文獻,最終編成了此書。這在論文一卷中最爲顯著。而在論詩一卷,《修辭鑒衡》大量引用《古今詩話》,其中大部分内容仍源於《皇朝仕學規範》所引《古今總類詩話》。近人郭紹虞輯録《古今詩話》時,誤將《修辭鑒衡》所載一道匯入,從而模糊了《古今詩話》与北宋末期詩話的聯繫。確定二者因襲的源流關繋後,《皇朝仕學規範》不僅可以校正《修辭鑒衡》自初次印刷時就已出現的種種訛誤,還可看到《修辭鑒衡》在《皇朝仕學規範》引文的基礎上重新整理並編排了相關文本,使之成爲邏輯自洽的文學著作,這也是《修辭鑒衡》受到後世重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辭鑒衡》 《皇朝仕學 《古今總類詩話》 《古今詩話》
原文传递
《古籍研究》稿件要求及格式規範
20
作者 《古籍研究》編輯委員會 《古籍研究》 2018年第1期306-306,共1页
1.來稿要求一般不少於4000字,題目不超過20個字,副標題不超過18個字。2.來稿文字須用繁體漢字,横排,標點符號和計量單位須符合最新國家規範和標準。3.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排版:論文標題,作者姓名,正文,作者簡介,聯繫電話和電子郵箱。4.來... 1.來稿要求一般不少於4000字,題目不超過20個字,副標題不超過18個字。2.來稿文字須用繁體漢字,横排,標點符號和計量單位須符合最新國家規範和標準。3.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排版:論文標題,作者姓名,正文,作者簡介,聯繫電話和電子郵箱。4.來稿若屬課題研究成果,請在首頁用脚注標明課題名稱和課題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來稿 課題 標題 超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