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冷战产物的西方“文学理论”学科:后冷战时代的批评之声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精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182,共18页
近年来西方文论不断被我国学界一些同仁所诟病。但各种指责,无妨于它继续成为我们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基本概念,仍然是我们认识文学的最重要工具。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改进认识已经成为自足体的西方文论的思维方式:从欧洲文学批评实践即... 近年来西方文论不断被我国学界一些同仁所诟病。但各种指责,无妨于它继续成为我们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基本概念,仍然是我们认识文学的最重要工具。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改进认识已经成为自足体的西方文论的思维方式:从欧洲文学批评实践即实用性批评(practice critique),经美国转化为"文学理论"——改造了英国的新批评、发现并激活了俄苏形式主义,创立了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后殖民批评、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无论其本身多么荒谬或富有创建性,皆因战后包括反映论在内的苏联各种理论在东方阵营的巨大召唤力、对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诱惑力,欧美尤其是主导冷战进程的美国,积极应对,调整学术制度和大学发展方向,使得文学批评方法探索如同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一样,日新月异,并进入大学的文学教育,通过教材、课程、专门教学团队等方式,发挥着远超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实践的作用而成为重要学科。在冷战时代膨胀成自足体的文学理论,因强调专业化和科学性,在事实上伤及文学及文学教育,引发文学研究界的指责声不绝于耳。但政治正确在西方不直接干预理论创新,关于文学理论危机的批评更多是学术界内部的行为,并自然成为文学理论学科发展的一部分,导致问题甚多的文学理论反而充满活力,拥有苏联文学理论所难以相媲美的自愈能力,发挥着其所不及的作用。这种矛盾,并未随着冷战结束而终结,相反,因西方价值体系在全球化过程中遭遇诸多冲击,在后冷战时代,关于文学理论的危机之论,持续存在并不断加剧。但这种批评性声音,其意义非同小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学科 西方文学理论危机 冷战 后冷战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