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家的身体观及其修身之道 被引量:25
1
作者 韩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8,79,共9页
当代西方哲学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向,即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从思辨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从意识哲学转向身体哲学;“身体”成为审视世界和思想言说的一个重要视角,如出现了“身体现象学”、“身体伦理学”和“身体... 当代西方哲学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向,即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从思辨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从意识哲学转向身体哲学;“身体”成为审视世界和思想言说的一个重要视角,如出现了“身体现象学”、“身体伦理学”和“身体美学”等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哲学该怎样应对这种身体转向?目前国内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当代哲学的身体转向是中国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一个重要契机,因为中国古代哲学是一种身体本体论的哲学。在本文看来,这种以西方身体哲学的思路和逻辑来解读中国哲学的做法有以偏概全之弊。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之身体观的实际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身体观 修身之道 当代西方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生活世界 哲学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西方现当代哲学发展主要趋势论评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放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基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及各种流派和思潮的不同层次的共性来探讨其主要趋势。认为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 ,陷入了新的困境和危机 ,但又以不同方式寻找解脱的道路而进一步转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文章总... 本文基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及各种流派和思潮的不同层次的共性来探讨其主要趋势。认为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 ,陷入了新的困境和危机 ,但又以不同方式寻找解脱的道路而进一步转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文章总结概括了几种主要趋势 :首先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大都从反形而上学转向重建形而上学 ,都企图既能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独断性等弊病、又能避免因拒斥和否定形而上学而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 ;其次 ,向现代哲学的转向从一方面说就是使哲学研究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 ,两大思潮各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了这种倾向 ;再次 ,是各种不同思潮和流派在上述倾向的推动下越来越打破原有界限而走向相互沟通和对话 ,甚至包括了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发展 现代转型 形而上学 现实生活 哲学派别 哲学思潮
下载PDF
历史的意义和规律的总体性综合——一种对马克思哲学和西方当代哲学的比较性研究
3
作者 臧佩洪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8期13-19,共7页
历史的意义和规律必须被作为一个综合问题来研究 ,这既是西方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在这一问题上 ,既有萨特发端于现象学方法的整体化尝试 ,也有结构主义播下的意识形态迷雾。比较研究这些解决途径与马克... 历史的意义和规律必须被作为一个综合问题来研究 ,这既是西方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在这一问题上 ,既有萨特发端于现象学方法的整体化尝试 ,也有结构主义播下的意识形态迷雾。比较研究这些解决途径与马克思哲学的不同 ,既可展示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与西方当代哲学在方法论上的本质区别 ,也可标明这两者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比较研究 历史
全文增补中
2013年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
4
作者 王行坤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67-74,共8页
西方当代哲学和思想有着怎样的发展动态;中国的思想和学术界应该如何认识纷繁复杂的西方学术话语,并形成自己的论述;如何重新检视中国历史中的观念,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如何认识中国人和中国的概念。围绕这些问题,本文拟用四组关键... 西方当代哲学和思想有着怎样的发展动态;中国的思想和学术界应该如何认识纷繁复杂的西方学术话语,并形成自己的论述;如何重新检视中国历史中的观念,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如何认识中国人和中国的概念。围绕这些问题,本文拟用四组关键词来介绍2013年的思想类图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 关键词 图书 西方当代哲学 创造性转化 学术话语 中国历史 学术界
下载PDF
大地的导引—— 阅读卢禹舜绘画的参照方法
5
作者 杭间 《中国书画》 2013年第11期78-81,共4页
撇开市场不谈,今天的艺术基本上属于以理论为导向、以活动为触媒的潮流性事物,艺术文论中,但凡以“焦虑”“存在”“遮憋”以及其他深奥的西方当代哲学术语为主的,
关键词 卢禹舜 导引 大地 绘画 阅读 西方当代哲学 “存在” 艺术
下载PDF
在世界语境中建立中国特色理论辩证法新形态——《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史略》出版座谈会综述
6
作者 扎拉嘎 汤晓青 杨霞 《学术动态(北京)》 2008年第11期7-11,共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扎拉嘎撰写的《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史略》(以下简称《互动哲学》)提出平行本质、平行统一、平行律、平行的元结构性质等概念群,并且以平行统一辩证法为主要线索,尝试对西方当代哲学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扎拉嘎撰写的《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史略》(以下简称《互动哲学》)提出平行本质、平行统一、平行律、平行的元结构性质等概念群,并且以平行统一辩证法为主要线索,尝试对西方当代哲学不同流派之间的统一性问题,对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统一性问题,以及中西哲学之间的统一性问题,建立新的哲学解释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当代哲学 辩证法 中国特色理论 出版座谈会 史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述 形态
下载PDF
事件与文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晶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在当代西方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的思想中,“事件”这一概念得以明确凸显。虽然马丁·海德格尔、雅克·德里达、阿兰·巴迪欧、汉娜·阿伦特、吉尔·德勒兹等哲学家关于“事件”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均强调事件的不同寻... 在当代西方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的思想中,“事件”这一概念得以明确凸显。虽然马丁·海德格尔、雅克·德里达、阿兰·巴迪欧、汉娜·阿伦特、吉尔·德勒兹等哲学家关于“事件”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均强调事件的不同寻常性、断裂性、偶发性和独异性等特征。本文首先介绍了这几位哲学家对“事件”的理论阐述,然后探讨了德里克·阿特里奇和特里·伊格尔顿等文学理论家如何通过将这一概念引入文学批评,对后现代文论的消极影响进行反拨,发展出不同的“事件”文学理论,以重新思考道德和伦理、知识和真理等宏大问题,以及文学的意义、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事件”文学 西方当代哲学 阿特里奇 伊格尔顿
下载PDF
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世英 《瞭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25,共2页
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张世英张世英,1921年5月生于武汉。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1任南开大学助教、教员;1951-1952任武汉大学讲师;1952至今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 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张世英张世英,1921年5月生于武汉。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1任南开大学助教、教员;1951-1952任武汉大学讲师;1952至今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 张世英 哲学 西南联合大学 中国传统哲学 大学讲师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西方传统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原文传递
科技时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雪敏 王艳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84-92,共9页
现代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和样式,成为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科技的异化却使人类日益丧失本真的自我,沉陷于"存在的遗忘"和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境遇之中,... 现代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和样式,成为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科技的异化却使人类日益丧失本真的自我,沉陷于"存在的遗忘"和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境遇之中,遭遇虚无成为科技异化时代不可避免的消极历史效应。破解科技异化难题,促进科技向"属人"和"为人"本性的回归,找到人类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现代人的真切渴望与追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西方现当代哲学仅仅在意识层面寻求解答的理论局限,深入社会制度及生活实践的根本领域,对科技异化展开彻底批判,为人们正确理解和有效解决科技异化,扬弃与超越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困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阈和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异化 虚无 西方当代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扬弃与超越
下载PDF
哲学的新方向:提高人生的境界——评张世英著《天人之际》、《进入澄明之境》、《哲学导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可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2-148,共7页
张世英先生在《哲学导论》等著作中 ,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可概括为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问题 ,认为它可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发展阶段 ;并从本体论、认识论、审美观、伦理观、历史观等方面阐明了这个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指出哲学是提高... 张世英先生在《哲学导论》等著作中 ,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可概括为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问题 ,认为它可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发展阶段 ;并从本体论、认识论、审美观、伦理观、历史观等方面阐明了这个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指出哲学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主客二分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人生境界
下载PDF
“万物一体”:真善美统一的新哲学观——张世英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可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7,共8页
张世英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学术研究的前期,以研究黑格尔哲学而著称。近20年来,他从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及其相互结合的视角,运用“融会古今、贯通中西”等方法,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 张世英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学术研究的前期,以研究黑格尔哲学而著称。近20年来,他从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及其相互结合的视角,运用“融会古今、贯通中西”等方法,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系列研究,提出了“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新哲学观,取得可喜的成果。这对于如何构建、发展中国的现代哲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万物一体 主客二分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下载PDF
生活转向:西方现当代哲学突围之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公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389-402,751,共15页
"生活转向"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转向:从方法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表现出从各种理论(概念)出发转而借道生活(现象)来研究问题;从本体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将生活作为本体的哲学家越来越多且影响越来越大;从认识论—实践论视角... "生活转向"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转向:从方法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表现出从各种理论(概念)出发转而借道生活(现象)来研究问题;从本体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将生活作为本体的哲学家越来越多且影响越来越大;从认识论—实践论视角,西方现当代哲学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日常生活批判与日常生活实践的潮流。面对轰轰烈烈的"生活转向",理论工作者必须反思理论主义的空洞性,同时加强理论的实践性,使理论与生活真正水乳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当代哲学 前理论时代 理论时代 后理论时代 生活转向
原文传递
万有相通、真善美统一的新哲学
13
作者 林可济 《福建理论学习》 2004年第9期46-47,共2页
我国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著名专家、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张世英先生,早已为学人所熟知。近20年来,他研究中西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特别是德国现当代哲学及其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天人之际'的新观点。张... 我国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著名专家、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张世英先生,早已为学人所熟知。近20年来,他研究中西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特别是德国现当代哲学及其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天人之际'的新观点。张先生认为,哲学是关于人对于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应是建立在'万物一体'或'万有相通'基础上的,是真、善、美三者的统一。因此,《新哲学讲演录》以此为纲,分设本体论与认识论(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讲'万物一体'观,即'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的精神)、审美观(主要讲万物一体不仅是真理,而且是美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悟是美的境界)、伦理观(主要讲万物一体是善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悟也是道德的境界)、历史观(主要讲万物一体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一体 万有相通 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 认识论 天人合一 哲学原则 本体论 人生境界 西方当代哲学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走向与社会发展——张曙光教授访谈录
14
作者 江河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6期43-45,52,共4页
问:在临近世纪之交的前夕,我们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纪念.战争与和平是人类两大社会生存状态,我们可否从这个现实问题谈起,然后再转入正题?答:这很好.其实,战争与和平本身就是具有重大哲学意义的问题.尽管世界上仍有局部战争... 问:在临近世纪之交的前夕,我们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纪念.战争与和平是人类两大社会生存状态,我们可否从这个现实问题谈起,然后再转入正题?答:这很好.其实,战争与和平本身就是具有重大哲学意义的问题.尽管世界上仍有局部战争,人类从总体上说已经有50年生活在和平之中了,并且,我们至今仍可断言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为什么会如此?是否因为人类变得善良和理性了?有这个因素,但我们大概都宁可相信50年前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显示了“毁灭性”威力的核武器反过来制约了人类及其统治者发动大战的冲动.人们造出的核武器在对准别人的同时也对准了他们自己,正是这一事实使人类变得理智了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之交 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走向 张曙光 中国传统哲学 战争与和平 西方当代哲学 文明素养 核武器
下载PDF
再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共同研究域
15
作者 陈永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年第3期58-67,共10页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哲学史价值除了终结传统哲学外,还在于是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开拓者。全面透彻彰显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哲学史价值,注重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关系考察固然重要,而明晰马克思新唯物...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哲学史价值除了终结传统哲学外,还在于是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开拓者。全面透彻彰显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哲学史价值,注重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关系考察固然重要,而明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关系也非常重要。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域,两者都批判传统形而上学,都要求哲学研究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则使两者在当代相遇。从两者的共同研究域视角考察两者的关系,既有利于彰显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哲学史价值,又有利于准确理解把握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新唯物主义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共同研究域
下载PDF
“万物一体”思想研究的新进展:评张世英《新哲学讲演录》等著作
16
作者 林可济 《哲学门》 2005年第1期251-268,共18页
张世英在《新哲学讲演录》等著作中认为,哲学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可概括为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问题,它可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发展阶段。他还从本体论、认识论、审美观、伦理观、历史观等方面阐明了这个基本思想的具体... 张世英在《新哲学讲演录》等著作中认为,哲学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可概括为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问题,它可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发展阶段。他还从本体论、认识论、审美观、伦理观、历史观等方面阐明了这个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融会古今”、“贯通中西”是他进行研究工作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一体 天人合一 主客二分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人生境界
原文传递
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评《费希特青年时期的哲学创作》
17
作者 张世英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费希特 青年时期 外国哲学研究 法国大革命 “思想自由 理性主义 逻辑思维 人的价值 “自我” 西方当代哲学
原文传递
再论文学理论学科的合法依据——兼答王志耕的《文学理论:走在路上》
18
作者 曾庆元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理论学科 合法依据 西方当代哲学 意识形态背景 文艺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 《文学理论教程》 理论工作者
原文传递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张世英关于“天人之际”问题研究
19
作者 林可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5,146,共7页
我国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著名学者张世英教授,近二十年来,在中西哲学结合的基础上,特别从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及其相互结合的视角,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系列研究。他成功地把“融会古今”、“贯通中西”作为重... 我国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著名学者张世英教授,近二十年来,在中西哲学结合的基础上,特别从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及其相互结合的视角,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系列研究。他成功地把“融会古今”、“贯通中西”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从而使此项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主客二分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融会古今 贯通中西
原文传递
听西方当代哲学大师谈“幸福”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放 《学习博览》 2009年第4期9-9,共1页
什么是“幸福”?艾克特首先说,“不要刻意寻求幸福,因为一旦刻意找寻,就永远找不到。”他进一步说,“所谓幸福,从来都不容易捕捉”。那么,怎样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呢?艾克特首先提出建议,即先让自己从“不幸福”中解脱出来。... 什么是“幸福”?艾克特首先说,“不要刻意寻求幸福,因为一旦刻意找寻,就永远找不到。”他进一步说,“所谓幸福,从来都不容易捕捉”。那么,怎样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呢?艾克特首先提出建议,即先让自己从“不幸福”中解脱出来。产生“不幸福”感的最基本原因,并不是周围环境,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念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当代哲学 幸福 特首 艾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