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渐新世以来的南海沉积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38
- 1
-
-
作者
黄维
汪品先
-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2-829,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批准号:G2000078500)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批准号:40321603)
+4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33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276019
40506014
40476027)
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项目(批准号:505003)
-
文摘
对南海张裂以来从渐新世到现代的沉积量进行统计,进而探讨南海作为边缘海盆地在沉积物分布宏观格局上的特色及其演变过程.在前渐新世基底之上,南海海盆接受了1.44×1016t的沉积,其中渐新世的沉积总量最多,堆积速率最高.南海沉积物主要堆积在陆架和陆坡上的沉积盆地中,海盆内无大型深海扇发育,明显不同于开放大洋,也不同于小型西太平洋边缘海弧后盆地.南海沉积物分布格局的形成,区域性构造运动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因素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
-
关键词
沉积格局
沉积量
西太平洋边缘海
南海
-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结构
被引量:22
- 2
-
-
作者
朱介寿
曹家敏
蔡学林
严忠琼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7-39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及邻区地球内部各圈层三维结构及现代动力学研究"和"东亚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软流圈细结构及深部过程研究"(编号 :4973 410 5
40 2 3 40 47)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
文摘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其他地学资料 ,采用多学科多手段进行综合反演 ,建立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模型 ,对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岩石圈软流圈结构进行研究。探讨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边缘海板块结构及深部动力学问题。
-
关键词
欧亚大陆
西太平洋边缘海
岩石圈结构模型
地球深部动力学
-
Keywords
Eurasia
West Pacificmagional sea
Lithospheric structure model
Deep dynamic processes of lithosphere.
-
分类号
P3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
-
题名用瑞利面波研究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朱介寿
宣瑞卿
刘魁
徐宏斌
秦建业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多伦多大学
-
出处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5-193,179,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9734150
40234047)
+1 种基金
国土资源部专项计划(2000101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
文摘
用分布于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106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约20000多个长周期波形记录,挑选出沿10600条大圆路径传播的瑞利面波,采用频散分析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地壳上地幔进行高分辨率三维层析成像。高分辨率速度成像表明,从上地壳到70km深,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均为高速分布,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极低速分布。从100km至250km深,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自北向南显示出一条宽约2500km^4000km,长约8000km的巨型低速异常带。深度为300km^400km的平面图上,速度差异幅度不大,塔里木至扬子地块仍然显示为高速分布。东、西两部份岩石圈与软流圈的结构有着巨大的差异。西部主要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岩石圈汇聚增厚区;东部则主要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地幔热物质上升)引起的岩石圈拉张减薄区。古新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岩石圈板片以低角度下插到青藏高原之下,引起高原隆起和地壳增厚,西部地区成为岩石圈汇聚区。中生代中晚期东亚大陆东缘岩石圈解体,软流圈物质上涌,岩石圈减薄张裂,形成巨型低速带,并演化为东亚裂谷系。现今的西太平洋边缘海、沟弧盆体系,是新生代中晚期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
-
关键词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
瑞利面波层析成像
东亚巨型裂谷系
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
-
Keywords
East Asia and West Pacific marginal sea
Rayleigh surface wave 3D tomography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lithosphere and asthenosphere
the giant low velocity zone and rifting system in East Asia and West Pacific
-
分类号
P5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
-
题名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瞿辰
周蕙兰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9-340,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0 2 3 40 47
40 3 740 0 9)资助
-
文摘
利用ISC报告中 1 70 5 5 0条P波到时资料 (地震数为 1 2 5 0 0 ,台站数为 92 8个 ,且地震和台站都分布在研究区内 ) ,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 ( 60°E~ 1 5 0°E ,1 0°S~ 60°N)的深至 30 0km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 ,分辨率达 2°× 2°.初步结果表明 :( 1 )在研究区域内东西两部分的岩石圈与上地幔低速带的结构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横向上大体以 1 0 8°E为界 ,纵向上以 90km深度为界 ,东部与西部P波速度结构差异较大 .西部是岩石圈汇聚增厚区 ,东部是岩石圈拉张减薄区 .西部上地幔低速带不发育 ,东部低速带比西部厚 .( 2 )青藏高原地壳岩石圈巨厚 ,上地幔低速带不明显 .印度次大陆岩石圈板片以低角度下插到青藏高原之下 .( 3)日本海和菲律宾海地壳之下有高速体 ,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产生的 .
-
关键词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
地壳上地幔
P波三维速度结构
-
Keywords
the East Asia and West Pacific marginal seas,the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P-wave 3-D velocity structure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小吕填字
- 5
-
-
-
出处
《国家人文历史》
2011年第10期92-92,共1页
-
-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成语
代表作
英国
人称
西太平洋边缘海
德国
新疆准噶尔盆地
引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分类号
I277.8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