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周建筑基址勘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洪春 《文博》 1984年第3期1-5,9+111,共7页
1983年5月至1984年7月,我们对镐京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部分钻探,在官庄、斗门、下泉砖瓦厂及花楼子发现了西周建筑基址十处(图一)以及大量建筑用材。
关键词 考古调查 下泉 镐京遗址 西周遗址 夯土层 灰坑 汉长安城 文化遗址 西周 陶片
下载PDF
考古新发现——三千年前我国已生产使用砖瓦 被引量:2
2
作者 邵严国 《中国建材》 1989年第5期42-44,共3页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用“秦砖汉瓦”这一美称,表述我国砖瓦的光辉历史。近些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扶风、岐山两县交界一带的周原,从发掘的西周建筑遗址,出土了大量瓦、砖等建筑材料,证明早在三千年前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周族人就在...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用“秦砖汉瓦”这一美称,表述我国砖瓦的光辉历史。近些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扶风、岐山两县交界一带的周原,从发掘的西周建筑遗址,出土了大量瓦、砖等建筑材料,证明早在三千年前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周族人就在周原生产和使用瓦,西周建立初期及以后,进一步生产使用铺地(或贴墙)用的薄方砖,制作难度较大的排水管道,还有菱形汉白玉装饰材料等。一、设计考究,制作精良的西周瓦、砖和推水管道等建筑材料陕西省周原出土的瓦、砖、排水管道等建筑材料,我国从事砖瓦生产、研究和建材部门的同志大部未见到过。以下是其中有代表性的14件及其实物规格尺寸。①大板瓦(见图1)。长455毫米;宽:中间285毫米,两头均315毫米;厚15毫米;拱高100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周原 建筑遗址 考古工作者 排水管道 西周 西周王朝 建筑材料 生产 装饰材料
下载PDF
“无为顺道”与中国古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发展
3
作者 张蔚 《华中建筑》 2010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先秦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人们对上帝的敬虔心灵和和谐的生活方式,因此也赋予人们智慧进行艺术的创造。在建筑活动中,祖先们无论穴居于洞或巢居于林,都求与大自然最大限度的融合共生。诗经时代,文武周公敬虔祭祀上天,天下太平,人的智慧得以... 先秦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人们对上帝的敬虔心灵和和谐的生活方式,因此也赋予人们智慧进行艺术的创造。在建筑活动中,祖先们无论穴居于洞或巢居于林,都求与大自然最大限度的融合共生。诗经时代,文武周公敬虔祭祀上天,天下太平,人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商代的甲骨文说明当时文化的繁荣;发达的青铜器工艺大大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时至西周,建筑型制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了四合院(见陕西岐山凤雏遗址)。封建社会历史上五次回归于老子"无为顺道"的社会风范,历史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发展,在汉代就奠定了辉煌的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型制,在唐代成就了豪劲的唐风建筑,而于康熙年间则引进西方科技,更大大促进了中国建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虔 无为顺道 西周 东汉斗拱 唐代豪劲建筑
下载PDF
西汉瓦当文字艺术
4
作者 陈根远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期108-109,共2页
一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筒瓦瓦头下垂的部分。因为它的上面往往模印有精美的图案或文字,唐宋以来渐为人们重视。清代程敦、陈介祺、罗振玉等都曾醉心于瓦当的收藏,使之成为当时金石收藏研究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近十余年来,随着社... 一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筒瓦瓦头下垂的部分。因为它的上面往往模印有精美的图案或文字,唐宋以来渐为人们重视。清代程敦、陈介祺、罗振玉等都曾醉心于瓦当的收藏,使之成为当时金石收藏研究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近十余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瓦当收藏进入全盛时期,在参与的人数、见到的品类、研究的深度诸方面,均是以往不能比拟的。瓦当最早创用于陕西扶风、岐山的周原地区。这里是周人的故乡。在西周瓦当滥觞之时,瓦当皆为半圆形,除众多的素面半瓦外,还有重环纹瓦当。战国时期,瓦当艺术臻至它的第一个高峰,在图案、图像两类瓦当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例如齐国故城(今山东临淄)的树木双兽纹半瓦、燕下都(今河北易县)的饕餮纹半瓦、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的动物纹圆瓦和咸阳的云纹、葵纹瓦当各具风骚,其中秦动物纹瓦当堪称个中翘楚。至汉代,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与艺术性上进入全面鼎盛时期。当时的西汉三辅(今陕西关中),渭水流澌,物华天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 重环纹 饕餮纹 齐国故城 周原 西周 雍城 全盛时期 河北易县 陕西扶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