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优化研究--以安顺市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雷清 苏维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1-254,共4页
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岩溶乡村聚落景观趋于"城镇化"、"同质化"。该文在详细分析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 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岩溶乡村聚落景观趋于"城镇化"、"同质化"。该文在详细分析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系统论,提出了建立和谐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系统的目标和原则,并以安顺市为例,从功能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发展乡村旅游等3方面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的建设途径与措施,为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山区 乡村 聚落景观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 被引量:367
2
作者 王世杰 李阳兵 李瑞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7-666,共10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青藏高原隆升在其东南翼所诱发的重要地质生态灾害问题 ,是制约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不是一种纯自然过程 ,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丧失 ,干旱缺水 ,生态系统退化 ,而且使该区的贫困... 喀斯特石漠化是青藏高原隆升在其东南翼所诱发的重要地质生态灾害问题 ,是制约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不是一种纯自然过程 ,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丧失 ,干旱缺水 ,生态系统退化 ,而且使该区的贫困问题加剧 ,具有明显的自然和社会学属性。本文着重从地质和生态的角度 ,阐述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特点和演化方式 ,及其对综合治理的指导意义。对西南岩溶山地而言 ,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 ,与非岩溶区相比 ,具有明显的脆弱特征。它们在干扰下发生迅速演替 ,诱发地表水文条件的改变 ,导致石漠化的形成。文中特别强调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基底岩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与植被演替的方式和进程的多样性对于岩溶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认识 ,对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过程以及可能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喀斯特 形成背景 灾害防治 西南岩溶山区 地质生态灾害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的优化模式 被引量:203
3
作者 苏维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2,79,共5页
阐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 ,从碳酸盐岩的抗风蚀能力、成土过程、地貌结构、土体剖面、人口压力及耕作方式与产业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西南岩溶石漠化的成因机理 ,探讨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六条原则 ;在结合西南岩溶山区的自... 阐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 ,从碳酸盐岩的抗风蚀能力、成土过程、地貌结构、土体剖面、人口压力及耕作方式与产业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西南岩溶石漠化的成因机理 ,探讨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六条原则 ;在结合西南岩溶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从生产 (技术 )、生态、生活与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山区 现状 成因 石漠化 生态经济模式 生态建设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优化模式及对策 被引量:46
4
作者 苏维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7,110,共5页
阐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以贵州岩溶山区为例,详细分析了石漠化治理的难点与症结,探讨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四条原则: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化相结合、层次性和时序性原则、生态补偿及市场导向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南岩溶山区... 阐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以贵州岩溶山区为例,详细分析了石漠化治理的难点与症结,探讨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四条原则: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化相结合、层次性和时序性原则、生态补偿及市场导向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南岩溶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生产(技术)、生态、生活与发展等三个层面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优化模式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西南岩溶山区
下载PDF
西南岩溶山区大型崩滑灾害研究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39
5
作者 李滨 殷跃平 +5 位作者 高杨 邢爱国 黄波林 贺凯 赵超英 万佳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3,共9页
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群死群伤的灾难性滑坡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文章概述了西南岩溶山区大型崩滑灾害基本特征和防灾减灾的难点,提出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包括岩溶地质结构... 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群死群伤的灾难性滑坡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文章概述了西南岩溶山区大型崩滑灾害基本特征和防灾减灾的难点,提出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包括岩溶地质结构与管道流的相互孕灾机理、地下采动下大型崩滑灾害形成机制、灾害高位远程动力成灾模式、灾害早期识别与空间预测。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重点研究岩溶山区大型崩滑灾害链的孕育发生规律与成灾模式,揭示岩溶管道-裂隙-孔隙地下水动力作用及孕灾过程和地下采动、库水波动等工程扰动环境下山体劣化损伤效应,构建岩溶崩滑灾害高速远程动力致灾机制与风险预测方法,形成早期识别、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技术及示范,为我国岩溶山区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安全运营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山区 大型滑坡 崩塌 成灾模式 早期识别 风险防控
下载PDF
西南岩溶山区特大滑坡成灾类型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高杨 贺凯 +4 位作者 李壮 高浩源 卫童瑶 邢爱国 李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3,共10页
我国西南岩溶山区位于上扬子地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特有的强烈褶皱地貌形态,特大型滑坡灾害频发。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以及统计分析,讨论了岩溶山区典型滑坡后破坏的成灾模式和形成条件,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西南岩溶山区... 我国西南岩溶山区位于上扬子地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特有的强烈褶皱地貌形态,特大型滑坡灾害频发。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以及统计分析,讨论了岩溶山区典型滑坡后破坏的成灾模式和形成条件,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西南岩溶山区普遍呈现上陡下缓的地形地貌特征和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特征,岩溶地貌和溶蚀岩体结构加剧了滑坡后破坏的成灾规模;(2)研究区的滑坡成灾模式主要分为岩质崩塌、高位远程滑坡-碎屑流和高位远程滑坡-泥石流三种类型;(3)岩质崩塌灾害类型剪出口高差通常小于50 m,等效摩擦系数通常大于0.6,堆积体破碎比在5~20之间;高位远程滑坡-碎屑流灾害类型剪出口高差通常在50~200 m之间,等效摩擦系数通常在0.33~0.60之间,堆积体破碎比在20~100之间;高位远程滑坡-泥石流灾害类型剪出口高差通常大于200 m,等效摩擦系数通常小于0.33,堆积体破碎比区间大于100;(4)西南岩溶山区的“高位滑坡”剪出口高差通常大于50 m,具有高速远程运动特征,运动过程中具有冲击铲刮、破碎解体、气垫和流化四种动力学效应。滑坡后破坏成灾模式的提出,可以为滑坡运动动力学机理和成灾反演预测研究提供重要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滑坡 成灾模式 等效摩擦系数 动力学效应 西南岩溶山区
下载PDF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其调控措施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苏维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59,共5页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通过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易损性、容量、生物生产力与生物量、敏感性和承灾能力等5个因素的分析,阐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西南岩溶山区生...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通过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易损性、容量、生物生产力与生物量、敏感性和承灾能力等5个因素的分析,阐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系统建设的原则。根据西部大开发中对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调控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特征 生态整治原则 调控措施 西南岩溶山区
下载PDF
Soil Erosion and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t Karst Rocky-desertified Land Consolidation Area: A Case Study at Muzhe Village of Xichou County in Southeast Yunnan, China 被引量:14
8
作者 YANG Zisheng YANG Longfei ZHANG Bosh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55-72,共18页
Xichou County of Wenshan Zhuang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outheast Yunnan is one of the karst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showing typical rock desertification. During this study, we set up three soil... Xichou County of Wenshan Zhuang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outheast Yunnan is one of the karst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showing typical rock desertification. During this study, we set up three soil erosion contrast test spots at Muzhe Village, Benggu Township, Xichou County, which was the birthplace of the Xichou rock-desertified land consolidation mode. The three spots included the terrace land spot (already consolidated land), sloping land spot (unconsolidated sloping land under rock desertification), and standard runoff spot (bare land spot). In 2007, a whole-year complete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and "rainfall-erosion" data were obtained for 32 times. 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entir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number of the rainfalls that led to soil erosion accounted for 34.04% of the number of all rainfalls and the amount of the rainfalls that led to soil erosion accounted for 84.17% of the total amount of all rainfalls. The average erosive rainfall standard in the three test spots was 11.0mm,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lO mm standard that has been adopted all over China, but lower than the 12.7 mm standard of the US and the 13.0 mm standard of Japan. According to single-factor analysis, the soil loss in the sloping land spot (L2) and that in the bare land spot (L3) are correlated to certain extent to manyother factors, including the single precipitation (P), rainfall intensity during the maximum ten minutes (Lo), rainfall intensity during the maximum 20 minutes (I2o), rainfall intensity during the maximum 30 minutes (I30), rainfall intensity during the maximum 40 minutes (I4o), and rainfall intensity during the maximum 6o minutes (I60). Among these factors, they are of the highest relativity with I6o. According to double-factor analysis, both L2 and L3 are of good relativity with P and I60. According to multi-factor analysis, L2 and L3 are also of good relativity with seven rainfall indexes, namely, P, Ia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mountainous area rockdesertification land consolidation soil erosion testspot Xichou County
下载PDF
有关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的一些认识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世杰 《贵州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9-15,共7页
本文着重从地质和生态的角度,阐述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特点和演化方式及其对综合治理的指导意义。对西南岩溶山地而言,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与非岩溶区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特征。它们在干扰下发生迅速演替,诱... 本文着重从地质和生态的角度,阐述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特点和演化方式及其对综合治理的指导意义。对西南岩溶山地而言,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与非岩溶区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特征。它们在干扰下发生迅速演替,诱发地表水文条件的改变,导致石漠化的形成。文中特别强调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基底岩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与植被演替的方式和进程的多样性对于岩溶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认识,对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过程以及可能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形成背景 西南岩溶山区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博 郭俊 +3 位作者 李恒凯 丁坚平 文雪峰 吴彦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4,共5页
西南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布露广泛,岩溶发育较强烈,强烈的岩溶化作用形成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造成区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对岩溶山区水文地质、社会经济以及区域环境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资源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 西南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布露广泛,岩溶发育较强烈,强烈的岩溶化作用形成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造成区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对岩溶山区水文地质、社会经济以及区域环境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资源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条件4个方面出发,选取了28项指标,同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探讨一种岩溶山区地下水可持续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以贵州威宁地区为实例,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山区 地下水可持续性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黔滇桂岩溶山区退化土壤环境生态修复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莫剑锋 田昆 +1 位作者 常凤来 陆梅 《贵州林业科技》 2005年第2期15-18,共4页
生态系统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文对中国西南岩溶山区尤其是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岩溶区域概况、土壤环境退化及其生态修复作初步探讨,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区域概况 退化土壤环境 生态修复 西南岩溶山区
下载PDF
西南岩溶山区集雨工程——水柜的规划与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雁 李彦彬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0-23,共4页
西南岩溶山区耕地面积为 42 0 0万hm2 ,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 13 45 %~ 3 2 .49% ,平均为2 5 2 0 %。在岩溶山区修建水柜应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进行 ,并适当集中连片 ,形成一定规模。水... 西南岩溶山区耕地面积为 42 0 0万hm2 ,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 13 45 %~ 3 2 .49% ,平均为2 5 2 0 %。在岩溶山区修建水柜应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进行 ,并适当集中连片 ,形成一定规模。水柜应选择靠近泉水、引水渠、水沟、道路边沟等便于引水拦蓄的地方 ,并根据当地降雨量、集雨场情况及灌溉作物、灌溉面积确定容量。地头水柜点多面广 ,工程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工程 水柜 规划 西南岩溶山区 灌溉 设计
下载PDF
西南生态脆弱区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贤惠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0-63,共4页
西南岩溶山区是举世公认的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系统之一 ,也是我国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之一。当前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视野下 ,不仅要对长期以来遭受破坏的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进行恢复和建设 ,而且要发挥潜在的资源富集优势 ,消除贫困 ,... 西南岩溶山区是举世公认的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系统之一 ,也是我国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之一。当前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视野下 ,不仅要对长期以来遭受破坏的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进行恢复和建设 ,而且要发挥潜在的资源富集优势 ,消除贫困 ,把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西南岩溶山区生态、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南岩溶山区 生态脆弱区 环境建设 经济协调 资源开发
下载PDF
西南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科技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文孝 李坡 +1 位作者 贺卫 苏维词 《贵州科学》 2003年第1期119-122,134,共5页
 根据西南岩溶山区的地域环境特性,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科技对策措施。指出西南岩溶山区应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作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大力加强相应的科学研...  根据西南岩溶山区的地域环境特性,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科技对策措施。指出西南岩溶山区应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作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大力加强相应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山区 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 科技进步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岩溶秘境演绎生态传奇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林林 《广西林业》 2023年第6期12-15,共4页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石裸露面积超80%,森林覆盖率98.75%。2023年初,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孙瑞参加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23届成员大会。在会议现场,她有点纳闷,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宛如“明星”,参会代表...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石裸露面积超80%,森林覆盖率98.75%。2023年初,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孙瑞参加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23届成员大会。在会议现场,她有点纳闷,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宛如“明星”,参会代表几乎无人不知,而与它同属我国西南岩溶山区,且山脉相连,共同构成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唯--幸存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孪生姐妹”广西木论保护区却知者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圈保护区 孪生姐妹 森林生态系统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南岩溶山区 连片面积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喀斯特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山区土地利用的基底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景安 倪九派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3-771,共9页
西南岩溶山区的水文地质-地貌基底,塑造独特的驱动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流水-斑块自然营力,如水土资源组合、小生境结构形成、化学元素富集、特定作物指示等,控制着人们如何才能重建该区健康生态-经济范型的根本过程,以获得清晰的基底环... 西南岩溶山区的水文地质-地貌基底,塑造独特的驱动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流水-斑块自然营力,如水土资源组合、小生境结构形成、化学元素富集、特定作物指示等,控制着人们如何才能重建该区健康生态-经济范型的根本过程,以获得清晰的基底环境与土地利用间效应与响应的科学认识。为更好做好岩溶山区生态完整性的恢复与人们福祉的提高,本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为:①认识基底环境与土地利用间的相互关系,重建重要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格局,开展合适土地利用实践的选择为适宜性手段,重建岩溶景观生态完整性;②理解基底环境内的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过程,分析它们的不同健康程度,整体认识岩溶景观格局的形成与演化,为合适生态-经济范型的厘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途径;③理解认识基底选择合适的利用行为与违背基底受到惩罚这一规律,构建西南岩溶山区水-土资源脆弱性成因的解释框架,找出未来该区土地利用与基底环境间的效应互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山区 土地利用 非生物环境 人类扰动 基底效应
原文传递
西南岩溶山区资源开发中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晓登 周松柏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6-10,共5页
关键词 西南岩溶山区 矿产资源开发 产权制度改革 开发模式 水电开发 矿产开发 矿山 农民集体 地方政府 基础设施
下载PDF
我国西南岩溶贫困山区落后的人文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泽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342-7342,7409,共2页
以毕节地区为代表,研究了我国西南岩溶贫困山区的人文情况,结果表明,地域性的思想观念、封闭性的制度文化、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生态性的贫困文化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西南岩溶山区贫困落后的主要人文因素。
关键词 西南岩溶贫困山区 贫困 人文
下载PDF
创新重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理论服务西南山区城镇防灾减灾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成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滨 冯振 +2 位作者 贺凯 张勤 赵超英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6年第12期76-77,共2页
我国西南岩溶山区经长期强烈构造运动与河流侵蚀。山体呈现出中上部厚层-巨厚层碳酸盐岩地层陡峭,下部页岩、泥岩地层平缓的“靴状”地貌形态,加之下部煤层、铝土矿层等的开采,成为我国大型层状岩质崩滑灾害的高发区。
关键词 西南岩溶山区 中国地质科学院 防灾减灾工作 重大地质灾害 力学研究所 山区城镇 早期识别 碳酸盐岩地层
原文传递
西南岩溶山区农业的根本出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解全恭 《生态经济》 1987年第3期23-26,共4页
一、农业的基本特点,潜在优势和当前面临的严重威胁我国碳酸盐可溶岩出露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4%,主要集中于贵州、广西和云南东部,以及湖南、湖北等地,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当地农业生产的两个基本... 一、农业的基本特点,潜在优势和当前面临的严重威胁我国碳酸盐可溶岩出露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4%,主要集中于贵州、广西和云南东部,以及湖南、湖北等地,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当地农业生产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温暖湿润型高原山地农业的特点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1)山地多,耕地少;旱地多,水田少;中低产田、土比重很大。(2)气候、土壤、生物都依垂直地带分层分布,形成“立体农业”的格局。(3)纬度较低,水热资源比较丰富,植物生长期长。(4)山高、坡陡、土层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出路 西南岩溶山区 农业发展 基本特点 水土流失 因地制宜 历史原因 主要表现 农业生产 商品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