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内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调控 被引量:37
1
作者 郭占荣 刘花台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8,共4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其成因与地下水水位抬升存在密切关系。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调控地下水位。本文在分析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临界深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采用地下水动态临界深度。文中以天山北麓... 土壤次生盐渍化其成因与地下水水位抬升存在密切关系。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调控地下水位。本文在分析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临界深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采用地下水动态临界深度。文中以天山北麓平原灌区为例,根据多年来土壤改良试验成果,确定灌区地下水临界深度为:解冻始2.0—2.5m,春灌始2.5—3.0m,春灌头水末1.2—1.5m,夏灌末2.0—2.5m,冬灌始2.5—3.0m,冬灌末1.3—1.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土壤次生盐渍化 动态临界深度 西北内陆盆地 动态调控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粗颗粒盐渍土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华遵孟 沈秋武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概括论述了西北内陆盆地粗颗粒盐渍土的成因、赋存形态、分布规律、工程危害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地基处理与防治措施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 。
关键词 粗颗粒盐渍土 盐胀 溶陷 西北内陆盆地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功能特征及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聂振龙 张光辉 +2 位作者 申建梅 严明疆 王金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地下水功能评价和区划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地质环境功能的区域分布与组合特征,提出了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功能宏观分布模式,划分出山前洪积扇地下水功能区、细土平原绿洲带地下水功能区和下... 在地下水功能评价和区划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地质环境功能的区域分布与组合特征,提出了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功能宏观分布模式,划分出山前洪积扇地下水功能区、细土平原绿洲带地下水功能区和下游荒漠带地下水功能区,针对不同分区地下水功能组合和脆弱性特征提出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功能 分布特征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西北内陆盆地
原文传递
西北内陆盆地冻结-冻融期的地下水补给与损耗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占荣 韩双平 荆恩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天山北麓平原区,每年冻结过程的时间远大于融化过程。在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选择该平原的3种代表性土壤(粉质轻粘土、细砂、砂砾石),利用地中渗透仪观测冻结冻融期的地下水补给与损耗。根据不同岩性的地下水蒸发极限深度,设计了不同... 天山北麓平原区,每年冻结过程的时间远大于融化过程。在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选择该平原的3种代表性土壤(粉质轻粘土、细砂、砂砾石),利用地中渗透仪观测冻结冻融期的地下水补给与损耗。根据不同岩性的地下水蒸发极限深度,设计了不同的地下水埋深。在冻结期,砂砾石、细砂岩性分布地区有利于浅埋型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在冻融期,无论何种地下水埋深水平,3种岩性的地下水都获得冻融水的补给,但细颗粒岩性的补给量相对较少且存在滞后效应,相反,粗颗粒岩性更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冻结期一个月的地下水最大损耗量不超过25 3mm(砂砾石),而冻融期一个月的地下水最大补给量高达113 3mm(细砂),冻融期是年内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损耗 冻结-冻融期 西北内陆盆地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德华 王贵玲 +2 位作者 陈玺 陈浩 张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1-73,共3页
西北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地下水分布较广泛,开采方便,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战略进行了分析,强调西北内陆区地下水开发要与生态建设相协调,保证... 西北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地下水分布较广泛,开采方便,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战略进行了分析,强调西北内陆区地下水开发要与生态建设相协调,保证生态用水,实施科学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盆地 地下水 生态环境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盆地降水入渗补给季节性变化——以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齐子萱 周金龙 +3 位作者 季彦桢 孙英 王新中 郑玉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0,共9页
西北内陆盆地降水稀少,一年中有较长时间的冻结期,了解其降水入渗补给规律的季节性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其地下水资源量和解释气候变化对其地下水补给的影响非常重要。采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27套地中蒸渗仪1992—2015年试验资料,应... 西北内陆盆地降水稀少,一年中有较长时间的冻结期,了解其降水入渗补给规律的季节性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其地下水资源量和解释气候变化对其地下水补给的影响非常重要。采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27套地中蒸渗仪1992—2015年试验资料,应用拉依达法则筛选出长系列观测资料中的异常值,结合昌吉试验场相关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划分西北内陆盆地冻结期、冻融期和非冻结期的时间区间,分析不同时期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计算不同时期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占多年平均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百分比,确定不同季节对年降水入渗补给的重要性;依据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随潜水埋深的变化规律,确定冻融期、非冻结期不同土质降水入渗的最佳潜水埋深。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砂卵砾石和细砂非冻结期最佳潜水埋深为0.5 m,轻黏土非冻结期最佳潜水埋深0.1 m;细砂冻融期最佳潜水埋深为1.0 m,砂卵砾石冻融期最佳潜水埋深为0.5 m,轻黏土冻融期最佳潜水埋深为0.1 m;冻结期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潜水埋深和降水入渗补给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冻融期是西北内陆盆地浅埋型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的重要时期,冻结期是西北内陆盆地深埋型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补给 非冻结期 冻融期 冻结期 西北内陆盆地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勘查方向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宏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年第5期1-6,共6页
水是制约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从分析西北内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利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最新资料,系统地评价各盆地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允许开采资源,总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的数量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同时... 水是制约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从分析西北内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利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最新资料,系统地评价各盆地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允许开采资源,总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的数量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同时,阐述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以含水层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分盆地论述了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勘查方向。研究得出,西北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平均只有23.9%,尚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未来地下水的勘查方向是深层水和沙漠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开采潜力 地下水管理 勘查方向 西北内陆盆地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资源分析
8
作者 王晓峰 张蕾 《石河子科技》 2008年第5期41-42,共2页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的特点是: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频繁,地表水为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源,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为蒸发和泉水排泄,地下水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了解这类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对于该地区地...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的特点是: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频繁,地表水为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源,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为蒸发和泉水排泄,地下水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了解这类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对于该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水资源分析 山前平原 地下水系统 西北内陆盆地 合理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 地下水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