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被引量:56
- 1
-
-
作者
汤加富
许卫
-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院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9-456,共8页
-
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KD2001010-1)
地质行业基金项目(编号HY970829)
-
文摘
本文根据新近1∶5万地质填图和构造调查所获资料,依据郯庐断裂带两侧标志地质体(西冷岩组火山岩、宿松岩群和肥东岩群中磷矿层、大别岩群和阚集岩群)的构造型式和错位情况、拉伸线理的性质和动向,以及郯庐断裂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特征等,都不能判定郯庐断裂带存在巨大左行平移。故认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呈弧形展布,基本代表了原始构造方位。郯庐断裂带是多期构造变动形成的负向构造带,综合造就的一种假位错效应。
-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平移断裂
安徽
西冷岩组
宿松岩群
构造形式
位错
-
Keywords
Tancheng-Lujiang fault, left-handed strike slip, no huge strike slip
-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皖东张八岭、珠龙地区西冷岩组微古植物群初步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汪迎平
阎永奎
-
机构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
出处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5年第4期75-92,共18页
-
文摘
皖东张八岭、珠龙地区西冷岩组为一套浅海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岩性以细碧-石英角斑岩为特征,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视厚度为4616.51m。笔者等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对这套变质岩系进行了生物地层工作.并采集了大量的微占植物样品,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按化石组合特征将其分为两个组合:第一组合主要产于拂晓园艺场-朱郢剖面冷岩组下部层位,包括有33个属44个种,其中1个新属,2个新种,19个未定种,3个相似种;第二组合产于西冷岩织上部层位的罗士城、邱庄、西徐等地,包括30个属.34个种.其小1个新种、18个未定种、13个相似种的化石。西冷岩组微古植物群而貌与我国青白口系的微古植物面貌比较相似.与前苏联上里菲(850-1050Ma)、澳大利亚小部苦泉组微古植物面貌相似。因此,将西冷岩组的时代归为广义的青白口纪较为合适。
-
关键词
西冷岩组
微古植物群
微古植物群
地层
元古代
-
Keywords
Xileng formation, microflora group, Qingbaikou period, eastern Auhui
-
分类号
Q913.6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鲁如魁
高天山
张志树
刘家云
吴海权
-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院
-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
基金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5万明光市
石坝镇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部分成果。
-
文摘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以及与褶皱变形密切相关的韧性剪切变形。野外调查表明,该地层中至少发育3期褶皱变形,其中F1为北西向韧性剪切褶皱;F2为向南南西倾伏的纵弯褶皱;F3为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F1与F2联合制约了西冷岩组岩层展布的总体格局。显微构造,特别是岩石的磁性组构特征证明了区内曾发生过多期构造变形,且有两期最为显著,即早期的水平剪切和随后发生的侧向挤压。本文重点阐述上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
关键词
安徽
张八岭地区
西冷岩组
早期构造变形
几何学
运动学
动力学
-
Keywords
tectonic deformation
geometry
kinematics
dynamics
Xileng Formation-complex
-
分类号
P55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