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氨氮和亚硝氮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孵化的联合影响效应
1
作者 贾文飞 易雨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78,共7页
鲟作为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自然繁育面临巨大威胁。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鲟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3因子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开展了温度(14~22℃)、氨氮(0.05~0.15 mg... 鲟作为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自然繁育面临巨大威胁。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鲟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3因子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开展了温度(14~22℃)、氨氮(0.05~0.15 mg/L)和亚硝氮(0.05~0.25 mg/L)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早期胚胎发育的联合影响效应研究,旨在建立温度、氨氮和亚硝氮与西伯利亚鲟胚胎孵化率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得出温度、氨氮和亚硝氮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西伯利亚鲟胚胎孵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氨氮和亚硝氮浓度的降低,西伯利亚鲟胚胎孵化率逐渐升高。水温与氨氮的联合效应对鲟胚胎孵化率的影响呈显著水平(P<0.05),而水温与亚硝氮的联合效应以及氨氮与亚硝氮的联合效应对鲟胚胎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建立的西伯利亚鲟胚胎孵化率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32,校正相关系数为0.9616。通过模型优化得出西伯利亚鲟胚胎在温度18℃,氨氮浓度低于0.08mg/L和亚硝氮浓度低于0.13mg/L条件下西伯利亚鲟胚胎的孵化率最高,达到90%以上。研究结果为西伯利亚鲟的人工繁殖和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胚胎 温度 氨氮 亚硝氮 孵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