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伯利亚高压的长期变化及全球变暖可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7
1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33,共9页
本文利用历史海平面气压资料建立了近百年来的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1960年代是近百年来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最强的一段时期,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则是近百年来最弱的一段时期。4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比较明显。用西伯利... 本文利用历史海平面气压资料建立了近百年来的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1960年代是近百年来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最强的一段时期,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则是近百年来最弱的一段时期。4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比较明显。用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能较好地解释近几十年来我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特征。近百年来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化可能仍然以自然变率为主,全球变暖的影响还较弱。但是,在全球持续变暖的情景下,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将会显著减弱,5年~6年左右年际尺度的变率将会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高压 全球变暖 气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论中-新元古界的原生油气资源 被引量:92
2
作者 王铁冠 韩克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在全球范围内,西伯利亚、非洲、东欧、印度、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克拉通,均有中-新元古界至下寒武统原生油气与油气藏的报道,特别是东西伯利亚与阿曼两地,现探明的油气储量业已达到十亿吨级至亿吨级油当量的规模,证明中-新元古界的原生... 在全球范围内,西伯利亚、非洲、东欧、印度、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克拉通,均有中-新元古界至下寒武统原生油气与油气藏的报道,特别是东西伯利亚与阿曼两地,现探明的油气储量业已达到十亿吨级至亿吨级油当量的规模,证明中-新元古界的原生油气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能源资源领域。中国中-新元古界,乃至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普遍处于过成熟状态,不利于液态石油的保存,目前尚未发现其原生油田,但是,在一些地区已发现大量中-新元古界油苗,或大规模的沥青脉,剖析其中-新元古界的含油性,有利于指导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资源的勘探。以扬子克拉通川西北龙门山前山带,以及华北克拉通燕山北部坳陷带为例,由于上覆沉积盖层累计厚度较薄,中-新元古界无深埋经历,或者岩石圈异常增厚,形成"冷圈、冷盆"的地质条件,中-新元古界原生烃类始终处于石油"液态窗"内,仍有利于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资源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界 原生油气 西伯利亚 冀北坳陷 矿山樑
下载PDF
古生代与三叠纪中国各陆块在全球古大陆再造中的位置与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69
3
作者 万天丰 朱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共13页
在尊重比较可靠的、测试精度较高的地块古地磁数据,重视生物古地理与地质构造演化史的相似性和协调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笔者编制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各陆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古地磁数据表,并采用类似的比例尺,将中国各陆块放到相应的全球古大... 在尊重比较可靠的、测试精度较高的地块古地磁数据,重视生物古地理与地质构造演化史的相似性和协调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笔者编制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各陆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古地磁数据表,并采用类似的比例尺,将中国各陆块放到相应的全球古大陆复原图上去。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古生代早期全球各大陆的主要部分都位于赤道附近及南半球,大致表现为沿纬度、呈东西向排列的特征,中国及邻区的小陆块群在古生代始终都处在劳伦大陆、西伯利亚与冈瓦纳大陆之间;随着西伯利亚大陆的快速北移,在劳伦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的西部地区发生南北向拼合,亚皮特斯洋和里克洋的消亡,到古生代晚期形成统一的泛大陆;而冈瓦纳大陆的东部(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则逐渐向南移动、离散,地壳张开,构成古特提斯洋;中国及邻区的小陆块群则一直处在古特提斯洋中,保持离散状态,总体上缓慢地向北运移,并逐渐转为近南北向的排列方式,石炭纪到三叠纪才在天山—兴安岭、昆仑山、秦岭—大别、金沙江和绍兴—十万大山等地段发生一系列局部性的陆陆碰撞,使中国大陆地块的大部分逐渐并入欧亚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大陆再造 运动学 劳伦大陆 西伯利亚 冈瓦纳大陆 中国各陆块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索伦林西缝合带封闭时代的古地磁分析 被引量:62
4
作者 李朋武 高锐 +1 位作者 管烨 李秋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4-758,共15页
索伦-林西缝合带被认为是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间中亚洋(或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界线。利用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对比分析,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对两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以及位于两地块间相应的中亚洋盆最终闭合时代进行了分... 索伦-林西缝合带被认为是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间中亚洋(或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界线。利用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对比分析,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对两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以及位于两地块间相应的中亚洋盆最终闭合时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分隔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中亚洋在晓泥盆世至晚石炭世期间进一步张开,纬度宽度扩大,大约在早二叠世初期,中亚洋达到最大纬度宽度,约39°;(2)早二叠世以后西伯利亚地块开始快速向南漂移,二叠纪末期(~250Ma)和华北地块发生碰撞,导致索伦-林西缝合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中亚洋 华北 西伯利亚
下载PDF
东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人骨的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潘其风 韩康信 《考古学报》 1982年第1期117-136,共20页
本文的颅骨材料采自内蒙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的完工、扎赉诺尔两地古墓葬,及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阳家营子古墓葬。据报告这三处墓葬时代大致都相当于东汉时期,但年代上略有早晚之分。从遗物分析,都是以游牧为主的古民族遗迹。在文化内... 本文的颅骨材料采自内蒙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的完工、扎赉诺尔两地古墓葬,及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阳家营子古墓葬。据报告这三处墓葬时代大致都相当于东汉时期,但年代上略有早晚之分。从遗物分析,都是以游牧为主的古民族遗迹。在文化内涵上也反映出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将在分别介绍各处颅骨材料的观察测量结果的基础上,作些比较研究,试从人类体质特征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与读者共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东亚蒙古人种 体质特征 游牧民族 鼻指数 西伯利亚 绝对值 正颅型 人骨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北京及河北植物新记录(Ⅲ) 被引量:42
6
作者 刘全儒 车晋滇 +3 位作者 贯潞生 胡彬 王辰 张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512,共3页
报道了北京植物新记录共计14种,它们是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 sibirica)、球序卷耳(Cerastiumglomeratum)、细叶地榆(Sanguisorba tenuifolia)、大地锦(Euphorbia nutans)、宽苞水柏枝(Myricaria bracteata)、蒙山附地菜(Trygonotis ten... 报道了北京植物新记录共计14种,它们是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 sibirica)、球序卷耳(Cerastiumglomeratum)、细叶地榆(Sanguisorba tenuifolia)、大地锦(Euphorbia nutans)、宽苞水柏枝(Myricaria bracteata)、蒙山附地菜(Trygonotis tenera)、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墨苜蓿(Richardia scabra)、盖裂果(Mitracarpus villosus)、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钻形紫菀(Aster sublatus)、野塘蒿(Coniza bonariensis)、龙爪茅(Datylocteniumaegypticum)和虮子草(Leptochloa panicea),其中水柏枝属(Myricaria)、墨苜蓿属(Richardia)和盖裂果属(Mitracarpus)为北京新纪录属,除西伯利亚滨藜、宽苞水柏枝外有12种也为河北植物区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河北 维管植物 新纪录 植物区系 水柏枝属 西伯利亚 伞房花耳草 新纪录属 苜蓿属
下载PDF
我国北方古代动物纹饰 被引量:36
7
作者 乌恩 《考古学报》 1981年第1期45-61,149-152,共21页
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中,常见装饰各种动物纹的器物,习惯上称之为"鄂尔多斯式铜器。解放前,在古玩市场上见有不少这类器物,大都系偶然发现物或来源于盗掘的墓葬,没有准确的出土地点和可供断代的伴存器物。尤为... 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中,常见装饰各种动物纹的器物,习惯上称之为"鄂尔多斯式铜器。解放前,在古玩市场上见有不少这类器物,大都系偶然发现物或来源于盗掘的墓葬,没有准确的出土地点和可供断代的伴存器物。尤为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器物大部已散失,落入国外的某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其中,有些器物已见于著录,比较重要的有:A.萨里莫尼的《卢芹斋收藏的中国——西伯利亚艺术品》、J.G.安特生的《动物纹中狩猎巫术的含义》和《鄂尔多斯青铜器选集》、水野清一、江上波夫的《内蒙古长城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饰 夏家店上层文化 动物形象 鄂尔多斯 北方地区 出土 两汉时期 西伯利亚 内蒙古西部地区 动物造型
原文传递
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动力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丁一汇 温市耕 李运锦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0-439,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建立时期的动力结构。研究得到,在高压建立前期,对流层中以正涡度为主。低层和高层有弱的辐合,中层是辐散;相应在700hPa以下是上升,以上是下沉。但当反气旋发展时,高层为正涡度和辐合气流,低层为负涡度和辐... 本文研究了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建立时期的动力结构。研究得到,在高压建立前期,对流层中以正涡度为主。低层和高层有弱的辐合,中层是辐散;相应在700hPa以下是上升,以上是下沉。但当反气旋发展时,高层为正涡度和辐合气流,低层为负涡度和辐散气流,整层为下沉运动。这表明对流层中、上层的强质量辐合是导致西伯利亚高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涡度方程的诊断表明,西伯利亚高压区负涡度的出现和加强是对流层中、上层负涡度平流和低层散度项的作用。 另外,西伯利亚高压热平衡计算表明,对流层有深厚的冷却层(热汇)。这种非绝热冷却将在对流层中导致深厚的下沉运动,从而引起中高层的辐合,低层的辐散,有利于高压的加强。因而西伯利亚高压是在动力和热力因子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高压 动力 结构 西伯利亚
下载PDF
中国北方青铜透雕带饰 被引量:27
9
作者 乌恩 《考古学报》 1983年第1期25-37,127-132,共19页
一、引言解放前,在今内蒙古西部及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的长城沿线地区,曾收集到很多动物纹和几何纹青铜透雕牌饰/俗称"西番片",在考古文献中通常包括在所谓"鄂尔多斯式铜器"之列。这些偶然发现的青铜器,曾大量流... 一、引言解放前,在今内蒙古西部及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的长城沿线地区,曾收集到很多动物纹和几何纹青铜透雕牌饰/俗称"西番片",在考古文献中通常包括在所谓"鄂尔多斯式铜器"之列。这些偶然发现的青铜器,曾大量流入欧美古玩市场,并以其特有的风格引起某些西方考古学家和东方学家的注意。J.G.安特生在1932年发表的《动物纹中狩猎巫术的含义》(以下简称《含义》)和1933年发表的《鄂尔多斯青铜器选集》(以下简称《选集》)两篇文章中,著录了20余件青铜透雕带饰。私人收藏家中,卢芹斋收藏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为数最多,A.萨里莫尼于1933年出版了《卢芹斋收藏的中国-西伯利亚艺术品》一书(以下简称《卢芹斋》),收录了300多件卢芹斋的藏品,其中包括40余件青铜透雕带饰。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饰 透雕 西伯利亚 青铜器 鄂尔多斯 著录 古代艺术 动物纹 图版 标本
原文传递
西伯利亚南部黄土沉积物的磁学性质 被引量:25
10
作者 朱日祥 A. Kazansky +4 位作者 G. Matasova 郭斌 V.Zykina E.Petrovsky N.Jordanova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00-1205,共6页
对西伯利亚南部Kurtak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剖面磁化率变化特征与阿拉斯加风成沉积物相同,与中国黄土完全相反.Kurtak剖面黄土和古土壤的频率磁化率值基本一... 对西伯利亚南部Kurtak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剖面磁化率变化特征与阿拉斯加风成沉积物相同,与中国黄土完全相反.Kurtak剖面黄土和古土壤的频率磁化率值基本一致,这表明其成土作用较弱.磁化率随温度的变化特征以及等温剩磁测定结果揭示出黄土和古土壤的磁性矿物都是以磁铁矿为主,只含有极少的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表明,Kurtak地区黄土沉积时的古风向是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岩石磁学 古气候 黄土沉积物
原文传递
不同炮制对苦杏仁毒性及止咳平喘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贵海 董其宁 +4 位作者 孙付军 付志文 蔡爱民 卢明艳 杨书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47-1250,共4页
关键词 止咳平喘作用 苦杏仁 《神农本草经》 毒性 炮制 常用中药材 西伯利亚 成熟种子
下载PDF
西伯利亚白刺果实微量元素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金荣 阎平 +2 位作者 李艳 江发寿 周静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 :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西北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钼兰比色法分析测定西伯利亚白刺 (NitrariasibiricaPall.)果实的微量元素含量 ;采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 :所含人体必... 目的 :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西北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钼兰比色法分析测定西伯利亚白刺 (NitrariasibiricaPall.)果实的微量元素含量 ;采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 :所含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均比同属植物N .tangutorumBobr.和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L .)果实高 ,总黄酮含量也很高 ,达 1.0 7%。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白刺 果实 微量元素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先秦、汉、晋腰带用金银带扣 被引量:27
13
作者 孙机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0-64,共15页
我国古代男子腰带上起初采用的金属括结具为带钩,随后就出现了带扣。早期带扣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时很容易和马具中的扣具相混淆;但两者的用途既不同,用法亦各异。本文着重讨论腰带带扣形制的演变及其已为后世所不习见的括结方式。带扣又... 我国古代男子腰带上起初采用的金属括结具为带钩,随后就出现了带扣。早期带扣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时很容易和马具中的扣具相混淆;但两者的用途既不同,用法亦各异。本文着重讨论腰带带扣形制的演变及其已为后世所不习见的括结方式。带扣又称带卡、带铰、带鐍或扣绊,至今在日常生活中仍广泛使用,不过现代的金属带扣大都为后装活动扣舌的那一种。在古代,还有前装固定扣舌的,以及不装扣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腰带 固定扣 内蒙古 形制 匈奴 西汉墓 穿孔 斯基泰 西伯利亚
原文传递
2000-2010年西伯利亚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基于GlobeLand30的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宇硕 陈军 +4 位作者 陈利军 李然 张委伟 鲁楠 刘吉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4-1333,共10页
西伯利亚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敏感性区域,但以往缺乏该区域中高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对其地表覆盖的整体分布与变化缺乏深入的认识。本文利用中国新近研制的2000、2010年两期30 m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e Land30,对2000-2010年西伯... 西伯利亚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敏感性区域,但以往缺乏该区域中高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对其地表覆盖的整体分布与变化缺乏深入的认识。本文利用中国新近研制的2000、2010年两期30 m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e Land30,对2000-2010年西伯利亚地表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幅度、区域差异及主要地类的变化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1西伯利亚地表覆盖的空间分布现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210年间,西伯利亚地区地表覆盖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林地及草地呈显著缩减、湿地呈较大幅度增加、耕地呈微弱减少、人造地表呈增加态势。310年间,西伯利亚地表覆盖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变化最显著的为西西伯利亚地区,其中以湿地增加最明显,主要分布于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域,林地、草地及耕地减少集中于西伯利亚西南部。4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是引发西伯利亚地表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大规模林地砍伐导致林地减少;冰冻层消融,林地、草地和水体向湿地的转化是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耕地的人为废弃和撂荒导致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地表覆盖变化 Globe Land30 西伯利亚
原文传递
内蒙古镶黄旗哈达庙金矿床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和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25
15
作者 鲁颖淮 李文博 赖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15-2620,共6页
内蒙古中部镶黄旗哈达庙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中亚造山带中东段,矿体受控于花岗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为斑岩型金矿床。运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定了含矿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获得15个测试点的加权平均年龄... 内蒙古中部镶黄旗哈达庙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中亚造山带中东段,矿体受控于花岗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为斑岩型金矿床。运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定了含矿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获得15个测试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71.8±3.3Ma(MSWD=2.3,n=15),表明花岗斑岩侵位年龄(或成矿年龄)为早二叠世。结合前人的岩相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哈达庙金矿区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古生代末-三叠纪初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大陆碰撞背景,俯冲板片部分熔融或者深熔作用形成的岩浆上侵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部 金矿床 含矿斑岩体 形成时代 成矿物质 构造背景 gold deposit tectonic setting 花岗斑岩体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华北板块北缘 等离子体质谱仪 中亚造山带 平均年龄为 单颗粒锆石 早二叠世 岩浆上侵 西伯利亚 深熔作用 侵位年龄
下载PDF
萨满文化析论 被引量:19
16
作者 富育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0-158,共9页
关键词 萨满教 萨满文化 氏族 创世神话 萨满教学 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遗产 费尔巴哈 萨满教研究 西伯利亚
原文传递
苏联南西伯利亚所发现的中国式宫殿遗址 被引量:23
17
作者 周连宽 《考古学报》 1956年第4期55-66,共12页
一、发现经过及其内容苏联南西伯利亚发现中国式宫殿遗址,事在1940年的夏天,而考查队进行全面的调查,则始于1941年。我国学者最先注意此事的是郭沫若先生,他在苏联纪行里说: 七月二十日中饭后,苏太太来约往参视历史博物馆……有几片汉瓦... 一、发现经过及其内容苏联南西伯利亚发现中国式宫殿遗址,事在1940年的夏天,而考查队进行全面的调查,则始于1941年。我国学者最先注意此事的是郭沫若先生,他在苏联纪行里说: 七月二十日中饭后,苏太太来约往参视历史博物馆……有几片汉瓦,文为"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是1941年出土于贝加尔湖区的卡拉斯诺雅尔斯克省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宫殿遗址 中国式 匈奴 苏联 考古学 瓦当文 郭沫若 建筑物 李陵
原文传递
华北与西伯利亚地块碰撞时代的古地磁分析——兼论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构造起因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朋武 高锐 +1 位作者 管烨 李秋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4-252,共19页
对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分析,结合古生物地理、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数据,确定了两地块的运动特征,相应地,确定了位于两地块间中亚洋盆最终闭合时代,并与苏鲁-大别山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进行了... 对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分析,结合古生物地理、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数据,确定了两地块的运动特征,相应地,确定了位于两地块间中亚洋盆最终闭合时代,并与苏鲁-大别山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西伯利亚地块于晚泥盆世开始快速向北漂移,分隔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中亚洋在晚泥盆世至晚石炭世期间已经存在;②早二叠世西伯利亚地块开始快速向南漂移,并于二叠纪末期(~250 Ma)和华北地块发生碰撞;③早二叠世,中亚洋纬度宽度约39°;④苏鲁-大别山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与西伯利亚和华北地块碰撞后的强烈挤压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中亚洋 华北 西伯利亚 超高压变质岩
下载PDF
考古所见萨满之腰铃与饰牌 被引量:18
19
作者 冯恩学 《北方文物》 1998年第2期29-37,共9页
The nine bronze bells hanging from the occupant’ waistbelt, unearthed in the Tomb No. 38 in Deliesidui, Russia are just the same as those used in Shamantic reli gious ceremonies This discovery indicates that the Xion... The nine bronze bells hanging from the occupant’ waistbelt, unearthed in the Tomb No. 38 in Deliesidui, Russia are just the same as those used in Shamantic reli gious ceremonies This discovery indicates that the Xiongnu occupant is very likely to be a woman Shaman and it also suggests that metal waistbelts had already come into existence in the Xiongnu Age. There are also some glass beads and strings of stone beads hanging from the waistbelt, which have the same functions as the bells.The beads are the primitiue form of "waisthells". The gold emage of godess un earthed in the No. 7 Turkic tomb in Guoyi-bala, Russia, the godess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ancestor for shamanism. The decorated ornaments unearthed in the Nuzhen tombs from Liao Dynasty and Mohe tombs had originated from the Xiongnu open work ornaments. The excavation of bronze openwork ornaments and bells in Vuzhen tombs from Ming Dynasty in Liaoning province reflects the fact that the use of this kind of ornament had extened to 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教 女真人 西伯利亚 突厥 动物纹 满族 五国部 考古 萨满教研究 萨满教世界观
原文传递
中亚五国、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蒙古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地理分布和生态学基本特征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思博 孙玉珍 《地方病通报》 1999年第3期83-88,共6页
1前言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为亚洲鼠疫自然疫源地重要组成部分。其边缘多邻近我国新疆和内蒙古边远地带,有的甚至与境内鼠疫自然疫源地... 1前言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为亚洲鼠疫自然疫源地重要组成部分。其边缘多邻近我国新疆和内蒙古边远地带,有的甚至与境内鼠疫自然疫源地相接壤,融为一块类型相同的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自然疫源地 地理分布 中亚 西伯利亚 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