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兴元 《曲艺》 2015年第5期50-51,共2页
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曲艺剧这个响亮的名词,在遂宁乃至全川几乎是家喻户晓。经过了十年文革,地方曲艺获得解禁,文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势态再次崛起。演艺人员打破"帝王将相封资修"的禁锢枷锁,再次穿上蟒袍褶襟,装扮才子佳人,演绎... 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曲艺剧这个响亮的名词,在遂宁乃至全川几乎是家喻户晓。经过了十年文革,地方曲艺获得解禁,文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势态再次崛起。演艺人员打破"帝王将相封资修"的禁锢枷锁,再次穿上蟒袍褶襟,装扮才子佳人,演绎传统剧目。遂宁文化系统也遵循国家政策,对已解散的原民间曲艺团队、文工团予以恢复。1974年,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准予招收学员充实遂宁县文工团,于是,射洪、蓬溪先后恢复、成立了文工团或曲艺戏曲演艺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形式 遂宁县 蓬溪 射洪 民间曲艺 中国曲艺 国家政策 曲牌体 板腔体
原文传递
四看《琵琶记》 五点新印象 关于昆剧《琵琶记》的两封信
2
作者 王唯贤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3-34,共2页
“业余爱好者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也是戏曲事业的支柱之一”,这是北京市农业局粮油处的戏曲观众王唯贤写给北京市北方昆曲剧院蔡瑶铣的信中的一句话。北昆的《琵琶记》,王唯贤看过4遍。出于对昆剧艺术的热爱,连续给该剧的主演蔡瑶铣写了... “业余爱好者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也是戏曲事业的支柱之一”,这是北京市农业局粮油处的戏曲观众王唯贤写给北京市北方昆曲剧院蔡瑶铣的信中的一句话。北昆的《琵琶记》,王唯贤看过4遍。出于对昆剧艺术的热爱,连续给该剧的主演蔡瑶铣写了两封信,信中热情地赞誉了《琵琶记》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十分诚恳地写下他和朋友们的意见,大至人物的性格、情感,小至人物的穿戴服饰,都写得十分详尽。从信中还可以看出,北方昆曲剧院的确认真听取了意见,不断在演出中修改、完善。这些事实生动地证实了戏曲业余爱好者“是戏曲事业的支柱之一”。象王唯贤这样的热心观众,为数不算少。今后,我们将在“艺海飞鸿”这个栏目中,为戏剧演员同热心观众之间的友好往来,开辟出一方天地。让我们共同耕耘这方土地,为戏剧百花园培土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北方昆曲剧院 蔡瑶铣 业余爱好者 北昆 北京市农业局 就是你 象王 艺海
原文传递
戏曲筋斗的产生与形成(下)
3
作者 顾兆璋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2)形与美的结合。这里的“形”是指筋斗翻起的形象,“美”是舞台美术的简称。概括地讲:戏曲筋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形与美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产生是随着清末以来,戏曲的服饰、化妆、道具等舞美艺术的改革而形成的。齐如山《中国剧之组织... (2)形与美的结合。这里的“形”是指筋斗翻起的形象,“美”是舞台美术的简称。概括地讲:戏曲筋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形与美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产生是随着清末以来,戏曲的服饰、化妆、道具等舞美艺术的改革而形成的。齐如山《中国剧之组织》第三章“衣服”一节中说道:“按行头一行,从前本极简单。在明朝不过蟒、帔、褶子、铠、开氅、宫装、茶衣、坎肩、裙子等十余种而已。其余一切衣服大半都由以上十余种中变化而成”;“箭衣乃清朝添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剧之组织 齐如山 四击头 极简单 甩发 架子花脸 二犯江儿水 三章 锣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