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四光 《地质学报》 EI CAS 1953年第4期253-260,共8页
一、结构要素为了解决许多与生产有关的实际问题和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在我们所需要掌握的各门科学中,构造地质学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它的任务是鉴定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岩石基盘的各种构成的形象和变动的踪迹。
关键词 一侗 熔岩 火山岩 岩石
下载PDF
庄浪县地质灾害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唐玄武 《发展》 2017年第3期80-82,共3页
庄浪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地表土质疏松,雨水渗漏流活性大,加之降雨集中,受多年来矿山企业大规模的开采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使全县的地质环境受到较严重的破坏。一、地质环境背景庄浪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东... 庄浪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地表土质疏松,雨水渗漏流活性大,加之降雨集中,受多年来矿山企业大规模的开采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使全县的地质环境受到较严重的破坏。一、地质环境背景庄浪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东部紧靠六盘山,县内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地区海拔在1500~2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环境背景 庄浪县 泥石流沟 不稳定斜坡 人类工程活动 灾害防治 矿山企业 地质环境条件
下载PDF
越城岭岩体西侧韧性剪切带各亚带稀有金属含矿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佳虎 郭磊 李礼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越城岭岩体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桂湘早古生代陆缘沉降带邵阳坳褶带,伟晶岩脉十分发育。韧性剪切带发育于岩体西侧,可分为五个亚带,本文详细阐述了各亚带地质特征,并对各亚带稀有金属含矿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韧性剪切 含矿性 伟晶岩脉 越城岭 沉降 扬子陆块 地质特征
下载PDF
煤的构造应力变质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缪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79年第2期44-48,共5页
煤的变质既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对预测找煤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一向被归结为深成变质(也称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三大类。七十年代初,随着我国首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科学,构造应... 煤的变质既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对预测找煤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一向被归结为深成变质(也称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三大类。七十年代初,随着我国首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科学,构造应力(地应力)对煤变质作用问题开始提了出来,并正在进行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构造应力 煤变质 区域变质 找煤 煤田地质 含煤岩系 应力场 新华夏系
下载PDF
自贡地区阳新统储层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江同文 颜其彬 李先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41-43,共3页
概述本区属川西南低褶带自流井构造群,现今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东向。位于乐山一龙女寺加里东古隆起东南翼和泸州——开江印支古隆起西北翼,燕山期为白垩纪沉降区,因此又称自流井凹陷。
关键词 阳新统 古隆起 形成机制 构造线方向 龙女 古岩溶 加里 构造裂缝 成岩作用
下载PDF
从四川北东象限构造发育历史论华夏方向构造体系之厘定
6
作者 幸石川 赵友年 雍神甫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0年第4期48-61,104,共15页
四川盆地及其东西两侧山系地质构造的主体,是由走何北东东、北东及北北东的隆起、拗陷及单式、复式褶皱和冲断带等北东象限构造所构成。它经历了自前震旦纪、震旦纪以来漫长而悠久的地质历史发育时期和反复多次的构造变动;其形成的力学... 四川盆地及其东西两侧山系地质构造的主体,是由走何北东东、北东及北北东的隆起、拗陷及单式、复式褶皱和冲断带等北东象限构造所构成。它经历了自前震旦纪、震旦纪以来漫长而悠久的地质历史发育时期和反复多次的构造变动;其形成的力学机制,与我国东部至东亚濒太平洋地区的华夏方向构造有着相似之处。无疑,对其成生发展过程的研究,从而探索华夏方向构造体系正确厘定的途径,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对于指导生产实践亦不无裨益。本文拟从分析四川北东象限构造所经受的主要构造运动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系 新华夏系 北东东 主要构造 冲断 三迭 喜山运动 晋宁运动 不整合接触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构造体系与地下水分布
7
作者 时洪清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北山地区经历多次构造运动产生了各种构造体系,它们又互相复合构成复杂的构造景象。本文重点论述东西向构造带和北西西向构造带、阿拉善弧形构造带、北东向构造等。扼要介绍不同类型构造带的分布规律、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复合关系,以... 北山地区经历多次构造运动产生了各种构造体系,它们又互相复合构成复杂的构造景象。本文重点论述东西向构造带和北西西向构造带、阿拉善弧形构造带、北东向构造等。扼要介绍不同类型构造带的分布规律、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复合关系,以及这些构造体系对区域地下水的分布和水化学特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系 地下水分布 单井涌水量 东西向构造 压扭性断裂 北东向构造 水化学特征 控制作用 水质类型
下载PDF
运用地质力学观点解决构造复杂煤矿地质问题
8
作者 张文致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79年第6期18-24,共7页
一、兴隆煤田营子矿二号井田地质概况兴隆煤田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东翼反射弧的褶带、大兴安岭、太行山脉等北北东向构造带与阴山带交接的部位。营子矿二号生产井田位于兴隆煤田的中部,东邻火神庙井田。
关键词 煤矿地质 断层组 叠瓦状 冲断层 扭动构造体系 逆断层 东西向构造 地质依据 压扭性
下载PDF
中国云南兰坪—思茅喜马拉雅期褶皱带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和构造意义
9
作者 李述靖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0期1-11,共11页
中国云南兰坪—思茅喜马拉雅期褶皱带是一个 NW 走向的反 S 型复式向斜褶皱带。其两侧为大断裂所限,东侧是华南(扬子)地块,边界为比较平直的扭压性断裂带;西侧紧邻保山楔形地块,边界为波状延伸的压扭性断裂带;反 S 形头部位于其中部蜂... 中国云南兰坪—思茅喜马拉雅期褶皱带是一个 NW 走向的反 S 型复式向斜褶皱带。其两侧为大断裂所限,东侧是华南(扬子)地块,边界为比较平直的扭压性断裂带;西侧紧邻保山楔形地块,边界为波状延伸的压扭性断裂带;反 S 形头部位于其中部蜂腰部位,那里褶皱紧密并发生了向北偏东方向的广泛推覆。褶皱带反映了地壳表层的强烈缩短、加厚和 NW-SE向的伸长,是受到 EW 向和 SN 向挤压兼有不均衡扭动的复合作用形成的。反 S 型构造在我国西部以至全球有广泛分布,研究它的构造特征和成生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云南 构造特征 喜马拉雅期 形成机制 构造意义 澜沧江断裂 兰坪 推覆构造
下载PDF
中国东南海域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前景
10
作者 杨长清 李刚 +1 位作者 龚建明 杨传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23-524,共2页
中国东南海域指长江口启东嘴与济洲岛一线以南,莺歌海盆地以西,东至钓鱼岛隆褶带海域,整体呈NE-NNE向带状展布。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发育于前中生界基础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受特提斯构造体系与太平... 中国东南海域指长江口启东嘴与济洲岛一线以南,莺歌海盆地以西,东至钓鱼岛隆褶带海域,整体呈NE-NNE向带状展布。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发育于前中生界基础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受特提斯构造体系与太平洋构造体系双重影响。以往由于勘探技术和地震处理技术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前景 中生代构造 莺歌海盆地 叠合盆地 构造体系 欧亚板块 勘探技术 中新生代 烃源岩
下载PDF
祁连山区燕山期构造体系的特征
11
作者 金松桥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6年第Z1期275-289,共15页
白垩纪末期的燕山运动席卷全国,这场运动使祁吕贺兰山字型发育成熟。自从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出现的新的构造体系的隆起带或坳陷带不整合的斜接或反接在该区古老构造体系之上;而印支运动又使山字型前弧西翼褶带与西翼反射弧褶带普遍的不... 白垩纪末期的燕山运动席卷全国,这场运动使祁吕贺兰山字型发育成熟。自从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出现的新的构造体系的隆起带或坳陷带不整合的斜接或反接在该区古老构造体系之上;而印支运动又使山字型前弧西翼褶带与西翼反射弧褶带普遍的不整合在祁连运动产生的褶皱之上。笔者通过编制燕山期构造体系图和6张该区晚古生代的岩相古地理图,追溯了该区从祁连期至燕山期形变与形成的历史,结合模拟实验,从而讨论了祁连山区从泥盆纪至白垩纪构造体系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系 燕山期 祁连运动 不整合 喜马拉雅运动 岩相古地理图 晚古生代 印支运动 三角洲相
下载PDF
川东高陡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54
12
作者 邹玉涛 段金宝 +2 位作者 赵艳军 张新 李让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46-2052,共7页
在川东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川东高陡断褶带经历了由拉张向挤压转变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划分为4期构造演化阶段:弱褶皱阶段(印支期以前)、褶皱雏形阶段(印支期)、褶皱活跃阶段(... 在川东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川东高陡断褶带经历了由拉张向挤压转变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划分为4期构造演化阶段:弱褶皱阶段(印支期以前)、褶皱雏形阶段(印支期)、褶皱活跃阶段(燕山期)、褶皱定型阶段(喜马拉雅期)。川东高陡断褶带现今构造格局受早期基底断裂控制、晚期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定型"隔挡式"高陡断褶带排状展布;受纵向2套主要膏盐滑脱层及1套次要泥页岩滑脱层影响,川东断褶带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构造形变层,在多期挤压应力过程中,各构造层纵向上形成、演化具有差异性,构造形态截然不同。四川盆地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对川东盐类矿床和油气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断 川东地区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断褶带油源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孔祥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3-418,共6页
为了探讨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断褶带原油的油源问题,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将该区原油分为3类。第1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一般重于-27‰,Pr/Ph值大于2,规则甾烷中C29甾烷含量较高,具反"L"字型分布特征,伽马蜡烷/C30藿... 为了探讨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断褶带原油的油源问题,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将该区原油分为3类。第1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一般重于-27‰,Pr/Ph值大于2,规则甾烷中C29甾烷含量较高,具反"L"字型分布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值通常小于0.1;第2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为-28‰^-27‰,Pr/Ph值为1~2,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为0.2~0.3;第3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为-30‰^-29‰,Pr/Ph值小于1,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在0.5左右。油源对比分析认为,第1、第3类原油分别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和湖相烃源岩具有较好亲缘关系,而第2类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侏罗系三工河组或(和)西山窑组湖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源分析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深层复杂地质构造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以四川盆地龙门山断褶带北段为例 被引量:34
14
作者 赵路子 张光荣 +5 位作者 陈伟 彭勇 谢冰 彭忻 周祺 曾乙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8,共10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处于龙门山断褶带北段,地表地势变化剧烈、地腹断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落实难;主要目的层——中二叠统栖霞组埋藏深、储层薄、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大。为此,通过开展地震采集、处理、解释联合攻关,形成...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处于龙门山断褶带北段,地表地势变化剧烈、地腹断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落实难;主要目的层——中二叠统栖霞组埋藏深、储层薄、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大。为此,通过开展地震采集、处理、解释联合攻关,形成了适合地面、地下双复杂构造的地震勘探配套技术:(1)通过表层结构调查、动态井深岩性识别、单点检波器埋置工具及工艺优化激发接收参数,采用高覆盖、宽方位、大偏移距观测系统,提高地震资料采集品质;(2)形成以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保真保幅高分辨率处理、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复杂构造带地震成像技术,提高地震资料深层成像质量;(3)利用高精度重磁电资料提取地质结构、断裂等信息,结合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落实构造细节和断裂特征;(4)基于模型正演和单井储层地震精细标定,优选属性预测储层分布。运用上述配套技术,新发现川西北部地区1223 km^2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双鱼石—江油地区整体处于构造高带,双鱼石以南地区栖霞组台缘带白云岩储层连片发育。结论认为,该配套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复杂构造带圈闭落实和薄储层预测等难题,明确了勘探方向,为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快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的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门山断 中二叠世 地面地下双复杂构造 薄储集层 三维地震采集 地震成像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四川盆地断褶构造形成机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童崇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6,共6页
四川盆地是受深断裂活动形成的菱形断陷区。盆地内断褶带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喜马拉雅期深断裂压缩活动的控制,伴随这些深断裂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断褶带,其中多数呈隐伏状态。晚期断褶构造及后生孔洞缝的发育程度,控制了二... 四川盆地是受深断裂活动形成的菱形断陷区。盆地内断褶带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喜马拉雅期深断裂压缩活动的控制,伴随这些深断裂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断褶带,其中多数呈隐伏状态。晚期断褶构造及后生孔洞缝的发育程度,控制了二、三叠系异常高压及地温的分布。气藏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深断裂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东海盆地钓鱼岛隆褶带构造演化分析及对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鹏 赵志刚 +1 位作者 张功成 张锦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72,共8页
钓鱼岛隆褶带位于东海陆架东部,是分隔东海盆地东部坳陷带和冲绳海槽盆地的构造单元。结合东海周缘地质分析,认识到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形成于白垩纪,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其上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 钓鱼岛隆褶带位于东海陆架东部,是分隔东海盆地东部坳陷带和冲绳海槽盆地的构造单元。结合东海周缘地质分析,认识到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形成于白垩纪,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其上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余地层,中新世分解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两部分,具有"早成型晚改造"的特点。基于这一认识,认为西湖凹陷中—晚始新世为断陷沉积期,钓鱼岛隆褶带为平湖组东部物源区。东部陡坡带平湖组内发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体,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隆 冲绳海槽盆地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 构造演化 西湖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新思路 被引量:25
17
作者 郑亚东 莫午零 +1 位作者 张文涛 关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8,共6页
柴达木盆地有大量储油构造和良好的盖层条件,却缺乏足够的理想储集层,寻找裂隙性储集层分布区,很可能是实现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根据对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构造的野外考察,其南北两翼为陡倾的共轭膝褶带,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共轭膝... 柴达木盆地有大量储油构造和良好的盖层条件,却缺乏足够的理想储集层,寻找裂隙性储集层分布区,很可能是实现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根据对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构造的野外考察,其南北两翼为陡倾的共轭膝褶带,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共轭膝褶带间的夹角为110°,所夹持的背斜具有箱状平顶的几何特征。膝褶带外岩层近水平,带内岩层近直立,局部倒转,普遍顺层剥离、张开和剪切,形成层间张裂隙和切割层理的小型低角度逆冲断层。边界断层和膝褶带内断裂普遍充填石膏脉,局部油浸,表明膝褶带一度为高压流体活动的水压致裂带,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由于该构造微向北倒,近核部南侧的膝褶带肩部成为高点,建议在该高点布一深井,探明可能的岩性油气聚集带,并控制北翼主膝褶带的总体产状,然后沿该主膝褶带布一斜井,以期发现与膝褶带相关的裂隙型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泉子构造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下载PDF
南大巴构造带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裴振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南大巴构造带是一个自印支期以来长期发展的冲断推覆构造带,其发生发展主要受控于秦岭方向及雪峰方向的构造挤压及其联合作用。其组合主应力存在早期正旋、晚期反旋2个时期。由于应力的时空变化及区域多套滑脱层的存在,其中生代变形具... 南大巴构造带是一个自印支期以来长期发展的冲断推覆构造带,其发生发展主要受控于秦岭方向及雪峰方向的构造挤压及其联合作用。其组合主应力存在早期正旋、晚期反旋2个时期。由于应力的时空变化及区域多套滑脱层的存在,其中生代变形具有多期次、多方向、多层次、多期复合等特点。多期次性表现为印支晚期以来本区经历了晚印支的轻度褶皱、早燕山的褶皱发育、中燕山的冲断褶皱、早喜山的冲断作用、晚喜山的抬升剥蚀等多期构造变形或改造作用。本区的主导力源来自秦岭方向,其次来自雪峰方向以及米仓山和龙门山方向,多方向的力源联合或复合控制了本区的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应力传递的表层化以及塑性层的存在,使本区变形具有平面及纵向上多层次性的特点。多力源、多方向的交替与联合作用,使本区中新生代变形呈现复杂性与复合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构造 构造变形 南大巴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北部早中生代岳阳—赤壁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柏道远 倪艳军 +4 位作者 李送文 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6-1009,共14页
早中生代(晚印支—早燕山期)岳阳—赤壁断褶带位于江南造山带与中扬子前陆盆地交界地带。作者对该构造带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构造剖面结构及构造变形动力机制。岳阳—赤壁断褶带自南而北可分为岳阳—临湘基底滑脱-逆冲... 早中生代(晚印支—早燕山期)岳阳—赤壁断褶带位于江南造山带与中扬子前陆盆地交界地带。作者对该构造带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构造剖面结构及构造变形动力机制。岳阳—赤壁断褶带自南而北可分为岳阳—临湘基底滑脱-逆冲带,桃花泉—肖家湾盖层滑脱褶皱带,以及赤壁—嘉鱼前陆盆地断-褶-盆构造带。岳阳—临湘基底滑脱-逆冲带自南而北依次有郭镇向斜、官山背斜、临湘倒转向斜和聂市背斜,组成隔槽式褶皱组合。褶皱轴面多向南倾,褶皱变形面为南华系盖层与冷家溪群褶皱基底间的角度不整合面和顺界面的滑脱断裂面。桃花泉—肖家湾盖层滑脱褶皱带主要发育轴面南倾倒转褶皱,褶皱波长较小,卷入地层为南华系—志留系以及上石炭统—中三叠统沉积盖层。赤壁—嘉鱼前陆盆地断-褶-盆构造带以南倾蒲圻断裂(江南断裂)为南部边界,发育T3—J2前陆盆地沉积,带内褶皱与断裂卷入地层包括沉积盖层以及T3—J2地层;南部断裂与褶皱轴面南倾,北部轴面近直立。自南西至北东,研究区内构造线走向由EW向渐变为NEE-NE向。上述构造分带及变形特征反映出自南向北的运动指向,表明岳阳—赤壁断褶带具前陆冲断带构造性质。从断裂相关褶皱理论出发,以地表构造特征为依据,厘定了岳阳—赤壁地质剖面结构并进行了变形动力机制分析,认识如下:①自南而北、自下而上的多个滑脱层及其间的南倾逆断裂或断坡(主要为江南断裂)组成近似台阶状的逆冲断裂系统,从总体上控制了构造块体的滑移、逆冲以及相应的构造格架或变形分区。②郭镇向斜为基底滑脱褶皱,官山背斜具滑脱褶皱和断裂传播褶皱双重成因,聂市背斜为断裂转折褶皱;临湘向斜为受两侧背斜控制的被动向斜,由于弯滑褶皱作用在其两翼沿不整合界面形成滑脱断裂。③岳阳—临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生代 岳阳-赤壁断 江南造山 构造特征 变形机制
下载PDF
钓鱼岛隆褶带演化特征及其对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鹏 梁建设 +1 位作者 赵志刚 张锦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10-14,144,共5页
钓鱼岛隆褶带是东海盆地的东部边界,分隔了盆地东部坳陷和冲绳海槽盆地。通过对东海周缘地质的分析,认为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最晚形成于晚白垩纪,基底为元古代变质岩,其上可能还存有晚古生... 钓鱼岛隆褶带是东海盆地的东部边界,分隔了盆地东部坳陷和冲绳海槽盆地。通过对东海周缘地质的分析,认为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最晚形成于晚白垩纪,基底为元古代变质岩,其上可能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余沉积地层,中新世分解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两部分,具有"早成型晚改造"的特点。由于中新世开始的菲律宾海板块作用,以渔山-久米断裂为界,南北演化差异明显。基于这一认识,认为钓鱼岛隆褶带长期为东海盆地东部物源区,钓北(基隆)、西湖凹陷都具有陆缘弧后裂谷盆地的性质。只是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差异性,导致中新世后钓北(基隆)凹陷南部具有成为弧后前陆盆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钓鱼岛隆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 西湖凹陷 基隆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