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晋以前的褒斜道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艾冲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3年第4期92-96,共5页
-
文摘
中国历史上穿越秦岭山地,沟通川陕交通的道路有五条,即故道、褒斜道、骆道、子午道和连云栈道。这几条道路在不同的时期所处的交通地位很不相同。其中,褒斜道由于开辟较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还由于它是最早采用木质构架的栈道,因而更具特色。因此,无论从恢复历史交通地理布局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研究川陕交通史的角度看,搞清它的形式、使用、沿革和衰落等情况,都很有意义。本文根据所见到的史料和考古调查资料,结合近人的研究成果,试作以下探讨。
-
关键词
褒斜道
斜谷
汉中
栈道
褒水
斜水
石门
文王
子午道
太白盆地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商周文化入蜀时间及途径初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陈亮
-
机构
陕西省扶风县博物馆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2-14,共3页
-
文摘
愈来愈多的资料证明,远在三千多年前,位于今天四川盆地的巴蜀之国就与中原大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商周文化曾对巴蜀文明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商周文化又是从何时、于何处入蜀的呢?本文试图借助一定的史籍资料和考古成果,对其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商周文化入蜀的时间 关于商周文化入蜀的时间问题,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在殷墟出土的大量卜辞中,就有关于“蜀”的记载。但胡厚宜先生认为,殷墟卜辞中的“蜀”在鲁地,“自今之泰安南至汶上,皆蜀之疆土”。而郭沫若、董作宾和顾颉刚诸先生认为:“
-
关键词
商周文化
入蜀
褒水
巴蜀
城固
褒斜道
观音
关中西部
四川盆地
汉中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蜀道之谜新探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郭荣章
-
出处
《文博》
1994年第2期28-40,共13页
-
文摘
蜀道,作为我国陆上交通要道,贯通古今,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先后探索者,代不乏人.见之于文献者,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由于古时科技条件的限制,考察方法及使用的工具有所不同;加之考察者自身的素质、情操和认真的程度皆因人而异,因此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
关键词
褒斜道
蜀道
栈道
《石门铭》
诸葛亮
汉中
铁索桥
褒水
整体部局
考古发现
-
分类号
K87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汉中山河堰的源起及其名称探论
- 4
-
-
作者
孙启祥
-
机构
汉中市档案馆
-
出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0-16,31,共8页
-
文摘
跻身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的汉中山河堰,创修于西汉初,有史料线索可循,也与汉初的社会背景吻合;而非鲁西奇等学者在《汉中三堰》中提出的创修于五代后蜀时期。山河堰之所以不见于两晋南北朝时地理著述,或由于史籍的疏漏,或因为这一时期堰体受到破坏,处于毁弃状态。山河堰得名于褒水又名山河水,而非由“萧何堰”讹转。山河堰有与之相联系的“山河三堰”“山河六堰”等名称,“三堰”系拦截褒水次第修筑的三道堰堤,“六堰”是山河三堰与早期几座分水堰的合称。后期的山河堰主要指第二堰(柳边堰)。
-
关键词
山河堰
萧何堰
褒水
山河三堰
山河六堰
《汉中三堰》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褒河遗篇
- 5
-
-
作者
方孝文
-
机构
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
-
出处
《陕西水利》
2000年第6期47-47,共1页
-
-
关键词
褒水
褒斜道
太白山
西部大开发
汉中
石门水库
南北交通
二十世纪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速公路
-
分类号
K928.4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曹操与“衮雪”
- 6
-
-
作者
曹忠德
-
出处
《陕西水利》
1994年第3期44-44,共1页
-
文摘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和汉中的山谷,两侧高峻,褒水经流其中,南口曰褒,在汉中市北50里,北口称斜,在眉县西南30里,故名“褒斜谷”。这条山谷,自战国时起,就有人在其中凿石架木,修起栈道,历代相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在褒斜道南口,有一个人工开凿的隧洞,即石门。洞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米,北口高3.75米。据《鄐君开通褒斜道碑》记载,石门的开凿于东汉水平四年下诏,六年动工,九年(公元66年)四月竣工,用徒2690人,是世界上最早用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而且首创了世界“火焚水激”方法开凿隧道。 在石门隧道以南的激流中,褒水经此,上下落差较大,水流急湍,加之乱石遏阻,喷沫飞溅如滚雪,相传曹操见此胜迹乃书“衮雪”喻之。
-
关键词
曹操
褒斜道
穿山隧道
汉中市
秦岭山脉
开凿隧道
《三国志注》
书法艺术
石门水库
褒水
-
分类号
TV632.4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