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穗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颜辉煌 熊振民 +4 位作者 闵绍楷 胡慧英 张志涛 田淑兰 汤圣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24-431,共8页
栽培品种的远缘野生种O.eichingeri (2n=24,CC染色体组)是褐飞虱的重要抗源。为了将原产乌干达的O.eichingeri两个编号材料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02428中,利用胚培养技术获得了两个组合的F.杂种,可交配力分别为0.36%和1.62%。所得F.... 栽培品种的远缘野生种O.eichingeri (2n=24,CC染色体组)是褐飞虱的重要抗源。为了将原产乌干达的O.eichingeri两个编号材料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02428中,利用胚培养技术获得了两个组合的F.杂种,可交配力分别为0.36%和1.62%。所得F.杂种生长旺盛,分蘖力强,但高度不育,其花粉母细胞中期Ⅰ二价体数为0~4个,平均1.33~1.37。F_1植株用02428回交及套袋自交产生的BC_1F_1和F_2植株形态相似,染色体组均为AAC,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12.02~12.18)Ⅰ+(11.67~11.89)Ⅱ+(0.04~0.19)Ⅲ,均表现完全不育。进一步检查了42个BC_1F_2植株和9个BC_2F_1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其变幅为24~38,从中筛选到2n=25及2n=24的植株各21个,其中5个整倍体植株对褐飞虱表现抗,说明两份紧穗野生稻载有抗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已成功转入02428中。本研究还发现一些株高及每穗粒数等明显超亲的材料,这可能与染色体组A与C上某些基因的互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紧穗野生稻 种间杂种 抗性
下载PDF
转GNA+SBTi双价基因抗虫水稻的遗传分析及抗虫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桂英 许新萍 +2 位作者 夏嫱 傅家谟 盛国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研究了转GNA +SBTi双价基因籼稻的遗传规律及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实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 :外源基因在R2代株系中发生了分离 ,部分株系分离符合 3∶1或 15∶1的孟德尔遗传规律 ,但也有分离比为 1∶1及其它不正常分离的株系存在... 研究了转GNA +SBTi双价基因籼稻的遗传规律及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实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 :外源基因在R2代株系中发生了分离 ,部分株系分离符合 3∶1或 15∶1的孟德尔遗传规律 ,但也有分离比为 1∶1及其它不正常分离的株系存在。对这些株系的特别追踪发现这几种分离式样在R3代中出现交叉。对R2和R3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虫实验 ,结果表明分别有 83 3%和 76 9%的株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较原种对照均有了显著的提高。 78 6 %的R2代株系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比原种对照的抗性强 ,且大部分R3代株系继续保持良好的抗稻纵卷叶螟的性质。获得了 9个分子检测阳性率高且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抗性增强的水稻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抗虫水稻 遗传分析 抗性 稻纵卷叶螟抗性
下载PDF
利用DH群体动态检测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昌军 姜恭好 +3 位作者 李信 刘韬 徐才国 何予卿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6-462,共7页
利用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F1花培获得的190个双单倍体群体(doubled-haploid population,DH系)及其构建的179个SSR分子标记遗传图谱,通过对DH系群体苗期重复接虫试验和2个不同时期对褐飞虱危害程度进行动态调查,并应用Mapmaker/exp Ver... 利用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F1花培获得的190个双单倍体群体(doubled-haploid population,DH系)及其构建的179个SSR分子标记遗传图谱,通过对DH系群体苗期重复接虫试验和2个不同时期对褐飞虱危害程度进行动态调查,并应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 2.0对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ativetraitlocus,QTL)进行动态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对褐飞虱抗性的检测中,共检测到6个抗性QTL,分别位于第2、3、4、8和10染色体上,各QTL的LOD值分别为2.22~4.64,贡献率为5.04%~13.73%,第3染色体和第4染色体上各有1个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表明来自于亲本武育粳2号的这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可以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其余4个QTL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来自于亲本珍汕97的这些位点的等位基因可以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动态检测 水稻 DH群体 SSR分子标记 Windows 双单倍体群体 遗传效应分析 加性效应 等位基因 抗性 QTL 染色体 遗传图谱 动态调查 危害程度 不同时期 V2.0 籼粳交 OD值 贡献率 OTL 苗期
下载PDF
Analysis of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s in Rice Against Brown Planthopper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荣智 翁清妹 +2 位作者 黄臻 祝莉莉 何光存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4期427-432,共6页
A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RI) was constructed from a cross between B5, an introgression. line from the wild rice 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 Minghui 63 ( O. sativa L.). The brown p... A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RI) was constructed from a cross between B5, an introgression. line from the wild rice 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 Minghui 63 ( O. sativa L.). The brown planthopper ( BPH) resistances of RI line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two protein bulks were made by extracting proteins from equally mixed seedlings of extremely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plants selected from the RI population, respectivel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polypeptide pattern. Results showed that a protein P40 ( pI 6.3, Mw 40 kD)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or vanished after BPH infestation for 48 h in the susceptible bulk, while it remained uninfluenced in the resistant bulk.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the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lines subjected to BPH sucking, we suppose that the protein P40 is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responses of lice plants to BPH infes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下载PDF
广谱抗稻瘟病种质75-1-127的褐飞虱抗性基因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被引量:9
5
作者 降好宇 曾盖 +2 位作者 郝明 黄湘桂 肖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水稻品系75-1-127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改良。笔者育种实践发现75-1-127表现出较强的褐飞虱抗性,因此鉴定该品系中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并进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方法】根据水稻品系B5中褐飞... 【目的】水稻品系75-1-127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改良。笔者育种实践发现75-1-127表现出较强的褐飞虱抗性,因此鉴定该品系中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并进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方法】根据水稻品系B5中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75-1-127的基因组DNA,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苗期集团法鉴定了75-1-127和B5的褐飞虱抗性表型。利用与Bph14与Bph15连锁的分子标记筛查了75-1-127为稻瘟病抗源回交转育的两系不育系后代,并鉴定了这些后代的稻瘟病抗性、褐飞虱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75-1-127中含有与B5完全一致的Bph14和Bph15序列。75-1-127和B5苗期褐飞虱抗性均为1级。在以75-1-127为抗源改良的两系不育系中,携带Bph14、Bph15的单基因系或双基因系的褐飞虱抗性均得以改良,其中双基因聚合系的死苗率为8.5%,与供体亲本75-1-127以及阳性对照B5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证实75-1-127含有褐飞虱抗性基因。【结论】水稻品系75-1-127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性 Bph14 Bph15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C815S的褐飞虱抗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任西明 向聪 +1 位作者 雷定强 雷东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8,87,共6页
以水稻品种B5(含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Bph15)为供体亲本,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两系不育系C815S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2个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导入C815S,获得3个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株系。苗期群... 以水稻品种B5(含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Bph15)为供体亲本,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两系不育系C815S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2个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导入C815S,获得3个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株系。苗期群体鉴定和大田成熟期鉴定表明,3个改良不育株系的褐飞虱抗性均为3级,表现为抗;而受体亲本C815S为9级,表现为感。农艺性状考察表明,改良不育株系基本保持了受体亲本的优良性状,部分穗部性状还显著优于C815S。因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聚合Bph14和Bph15基因改良不育系褐飞虱抗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不育系 C815S 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Bph14 Bph15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家在水稻褐飞虱抗性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被引量:2
7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2009年底,中国科学家在水稻稻飞虱抗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由武汉大学何光存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和国内外多位科学家合作,经过十多年不懈持续的研究,先后在《PNAS》和《Proteomics》发表文章,宣布克隆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 2009年底,中国科学家在水稻稻飞虱抗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由武汉大学何光存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和国内外多位科学家合作,经过十多年不懈持续的研究,先后在《PNAS》和《Proteomics》发表文章,宣布克隆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初步阐述了其介导的抗性机理,并从蛋白质组学水平对稻飞虱抗性机理进行分析研究(Duetal.,2009;Wei et al.,2009)。这无疑是中国科学家在水稻抗虫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家 抗性 水稻 PROTEOMICS 基因 抗性机理 蛋白质组学 武汉大学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毅 张安宁 +4 位作者 王飞名 唐金娟 罗利军 余新桥 刘国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658-4662,共5页
Bph14基因是第一个克隆的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来自药用野生稻背景的B5品系。本研究通过比对Bph14基因在B5和参考基因组日本晴上核苷酸序列差异,开发了一个功能标记H14,在供体B5和7个受体亲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能准确地区分含或者... Bph14基因是第一个克隆的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来自药用野生稻背景的B5品系。本研究通过比对Bph14基因在B5和参考基因组日本晴上核苷酸序列差异,开发了一个功能标记H14,在供体B5和7个受体亲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能准确地区分含或者不含抗虫基因Bph14的基因型。利用H14标记对Bph14基因的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和接虫鉴定,根据标记检测结果与抗虫表型推算出标记的选择效率达9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标记准确可靠,可为应用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性 Bph14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原文传递
利用DH群体动态检测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9
《作物育种信息》 2005年第12期7-7,共1页
利用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F1花培获得的190个双单倍体群体(doubled—haploid populatlcm,DH系)及其构建的179个SSR分子标记遗传图谱,通过对DH系群体苗期重复接虫试验和2个不同时期对褐飞虱危害程度进行动态调查,并应用Mapmaker... 利用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F1花培获得的190个双单倍体群体(doubled—haploid populatlcm,DH系)及其构建的179个SSR分子标记遗传图谱,通过对DH系群体苗期重复接虫试验和2个不同时期对褐飞虱危害程度进行动态调查,并应用Mapmaker/cxp Version3.0和Windows QIL Cartographcr V2.0对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afivetraitloeus,QIL)进行动态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对褐飞虱抗性的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动态检测 DH群体 水稻 SSR分子标记 Windows 双单倍体群体 遗传效应分析 抗性
下载PDF
对水稻褐飞虱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和表达序列标记的制图
10
作者 谢国禄 《作物育种信息》 2005年第2期5-5,共1页
为了绘制负责水稻褐飞虱抗性的基因,我们用褐飞虱抗性品系与敏感性品种Ninghui63杂交,育成—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以该群体为基础绘成了一个水稻遗传图。检测到了褐飞虱抗性的4个数量性状位点。采用有限的相减混杂法分离出了由褐飞虱进... 为了绘制负责水稻褐飞虱抗性的基因,我们用褐飞虱抗性品系与敏感性品种Ninghui63杂交,育成—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以该群体为基础绘成了一个水稻遗传图。检测到了褐飞虱抗性的4个数量性状位点。采用有限的相减混杂法分离出了由褐飞虱进食所调节的表达序列标记(EST),并且通过RFLP制图和收索水稻基因组数据库,把这些标记限定在了几个染色体上。EST标记的分布表现为几组,有些EST标记与已知QTL和已知抗性基因有关系。这些发现说明,绘制不同的EST标记可能是鉴定植物后备保卫基因的一种有用方法;而其保卫基因对培育褐飞虱抗性品种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序列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 抗性 水稻 制图 重组自交系群体 相关 基因组数据库 EST 抗性品系 RFLP 抗性基因 抗性品种 敏感性 遗传图 混杂法 染色体 分布表 QTL 绘制 育成
下载PDF
科技期刊亮点
11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3,共1页
吡虫啉连续施用可诱导褐飞虱基因组甲基化变异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董德臻等为了探知基因组甲基化是否参与了昆虫抗药性,在室内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连续9个世代的3龄若虫施用吡虫啉,用AFLP检测... 吡虫啉连续施用可诱导褐飞虱基因组甲基化变异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董德臻等为了探知基因组甲基化是否参与了昆虫抗药性,在室内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连续9个世代的3龄若虫施用吡虫啉,用AFLP检测褐飞虱抗性产生过程中DNA甲基化多态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DNA甲基化 抗性 国家重点实验室 连续施用 森林培育 昆虫抗药性 产生过程
原文传递
新配方防控褐飞虱抗性
12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06年第1期27-27,共1页
根据广东省农科院对广东部分地区的虫源测定表明,目前褐飞虱对吡虫啉已产生高度抗药性,在大发生情况下难以控制其危害,生产上缺乏防治褐飞虱的高效药剂,因此不得不提高吡虫啉的使用剂量,但防治效果不尽人意。
关键词 抗性 新配方 广东省农科院 防控 防治效果 部分地区 发生情况 高效药剂 使用剂量 吡虫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