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99
1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1 位作者 张兴昌 王克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植被类型、降雨强度、地表结皮、覆盖杂草等对荒草地和裸地降雨入渗、产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因降雨易产生地表结皮,产流时间主要取决于降雨强度,两者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描述,达显著水平;荒草地由于植被覆...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植被类型、降雨强度、地表结皮、覆盖杂草等对荒草地和裸地降雨入渗、产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因降雨易产生地表结皮,产流时间主要取决于降雨强度,两者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描述,达显著水平;荒草地由于植被覆盖度较高,产流时间主要取决于土壤初始含水量,两者的关系可用线性公式描述,达极显著水平;与裸地相比,荒草地能延缓产流,并有效拦蓄径流;裸地形成地表结皮后,产流提前,平均入渗率降低,但坡面覆盖杂草(尤其是坡中下部覆盖杂草)能有效拦蓄径流、延缓产流、增加入渗,并促进土壤水分向深层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野外模拟 产流 降雨条件 试验研究 坡面 降雨强度 显著水平 植被覆盖度 初始含水量 降雨试验 植被类型 结皮 杂草 幂函数 入渗率 时间 土壤 延缓 径流 拦蓄 水分
下载PDF
黄土区荒草地和裸地土壤水分的循环特征 被引量:78
2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53-1857,共5页
在人工、天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荒草地和裸地土壤水分循环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年(天然降雨条件),荒草地和裸地剖面内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基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将土壤剖面水分... 在人工、天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荒草地和裸地土壤水分循环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年(天然降雨条件),荒草地和裸地剖面内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基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将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化划分为4层.丰水年(人工降雨条件),由于持续降雨入渗和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荒草地和裸地剖面内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且表层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明显降低.与裸地相比,荒草地土壤水分循环深度和强度加剧,表现为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和蒸散量增大.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和蒸散过程的影响,尤其是浅层,而深层具有相对滞后性.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可划分为3个主要时期,如春季失墒期、夏秋增失交替期和冬季相对稳定期.干旱年,土壤水分收支负平衡,入渗雨量全为蒸发蒸腾所消耗;丰水年,土壤水分收支正平衡,但入渗雨量的大部分(>80%)为强烈蒸发蒸腾所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荒草 土壤水分 循环
下载PDF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辐射特征分析 被引量:59
3
作者 杨兴国 马鹏里 +2 位作者 王润元 杨启国 刘宏谊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2,共8页
利用实测辐射资料揭示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夏季辐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晴天辐射比较强烈,总辐射最大瞬时值超过1000W·m-2,有时甚至超过太阳常数。春小麦下垫面平均总辐射与典型晴天的日变化比值在0 6~0 8之间,净辐射比... 利用实测辐射资料揭示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夏季辐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晴天辐射比较强烈,总辐射最大瞬时值超过1000W·m-2,有时甚至超过太阳常数。春小麦下垫面平均总辐射与典型晴天的日变化比值在0 6~0 8之间,净辐射比值在0 4~0 6之间,在裸地时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表明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地表辐射的影响比较大。此外,日平均反射率起伏较大,最大为0 24,最小为0 11;春小麦下垫面的地表反射率为0 17,裸地为0 20。植被叶表面的水珠会导致反射率增大,而风速的增大会引起反射率的突变。受土壤湿度及太阳高度角和天气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反射率日变化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春小麦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日变化 辐射特征 下垫面 表反射率 太阳高度角
下载PDF
采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对北京市土地覆盖现状进行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彤 吴骅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4年第6期485-487,共3页
以TM1~7多波段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对北京市土地覆盖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使用决策树方法逐层区分草地、林地、水体、裸地、居民地和道路等基本地物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区分城市裸地与乡村裸地的方法,分类精度达到93... 以TM1~7多波段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对北京市土地覆盖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使用决策树方法逐层区分草地、林地、水体、裸地、居民地和道路等基本地物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区分城市裸地与乡村裸地的方法,分类精度达到93.3%。研究表明,决策树分类法有诸多优势,如:相对简单、明确、分类结构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分类 覆盖 水体 居民 道路
下载PDF
新疆农田作物覆膜地温极值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毅 邵明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39-2044,共6页
土壤温度的上限和下限值极大地影响农田作物的生长发育 .根据对新疆农田 2年度不同观测时刻、不同覆膜条件及不同作物的最高和最低地温的分析 ,可知 2年度全生育期地温极值均发生在 0cm位置 .地温极值依观测时刻的不同而变动 .覆膜最低... 土壤温度的上限和下限值极大地影响农田作物的生长发育 .根据对新疆农田 2年度不同观测时刻、不同覆膜条件及不同作物的最高和最低地温的分析 ,可知 2年度全生育期地温极值均发生在 0cm位置 .地温极值依观测时刻的不同而变动 .覆膜最低温度始终高于裸地 ,说明覆膜对提高低温段土壤温度有明显作用 .最低温度的日变化可用二次函数表达 ;14 :0 0和 2 0 :0 0时最高地温可分别用深度的椭圆曲线和线性关系表达 .不同条件下的地温极值和气温具有线性关系 ,其中裸地最低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高于覆膜 ;玉米最低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高于棉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极值 覆膜 棉花 玉米
下载PDF
种植蔬菜地与裸地氧化亚氮排放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邱炜红 刘金山 +2 位作者 胡承孝 谭启玲 孙学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82-2985,共4页
采用大型原状土柱试验研究了种植蔬菜地与未种植蔬菜裸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但未种植蔬菜的裸地土壤N2O排放量远大于种植蔬菜地的土壤N2O排放量,裸地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93μg.m-2.h-1,而种植蔬菜后土壤... 采用大型原状土柱试验研究了种植蔬菜地与未种植蔬菜裸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但未种植蔬菜的裸地土壤N2O排放量远大于种植蔬菜地的土壤N2O排放量,裸地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93μg.m-2.h-1,而种植蔬菜后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减少至60μg.m-2.h-1;相应地,裸地的N2O排放总量也要远高于种植蔬菜地的N2O排放总量。同时,低施氮量(N1,500 kg.hm-2)下裸地的N2O排放量要比高施氮量(N2,750 kg.hm-2)且种植蔬菜时裸地的N2O排放量大,如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试验期间,N1处理下裸地总N2O-N排放量为9.54 kg.hm-2,而N2处理(种植蔬菜)下总N2O-N排放量仅为4.21 kg.hm-2。此外,未种植蔬菜时裸地土壤N2O排放系数远大于种植蔬菜时,如N1种植蔬菜时为0.39%,但未种植蔬菜的裸地土壤排放系数为1.76%。研究说明种植作物与否对土壤N2O排放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估算农田土壤N2O排放温室气体量时,需考虑裸地的贡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蔬菜 温室气体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及玉米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侯化亭 张丛志 +1 位作者 张佳宝 陈效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6,共4页
以裸地(不种植作物)和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试验为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及玉米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施肥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裸地平均值分别为175.98mg/kg和26.04mg/kg,种植玉米小区的平均... 以裸地(不种植作物)和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试验为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及玉米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施肥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裸地平均值分别为175.98mg/kg和26.04mg/kg,种植玉米小区的平均值分别为161.65mg/kg和22.70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低于裸地;而施肥时,裸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氦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2.27—206.27mg/kg和27.41~31.22mg/kg,种植玉米小区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4.70~235.58mg/kg和35.76—44.66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高于裸地,可见土壤碳氮的平衡对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极为重要。裸地和玉米种植小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施氮水平拐点分别为70kg/hm2和150kg/hm2,表明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显著影响。另外,玉米各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氯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拔节期处于最低。变动范围分别为154.46—229.09mg/kg和18.84—31.44mg/kg;抽雄期处于最高,变动范围分别为171.71~242.48mg/kg和30.01~50.5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玉米种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下载PDF
叶尔羌河流域裸地潜水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毛晓敏 杨诗秀 +2 位作者 雷志栋 何长德 周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以及土壤水热迁移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土壤热运动方程的上边界采用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自动调节步长等方法,增加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以及土壤水热迁移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土壤热运动方程的上边界采用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自动调节步长等方法,增加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提高了计算速度。用本计算模型模拟了1994年5月份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均衡场的裸地潜水蒸发过程,并与当地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可以进行较长时间内裸地的潜水蒸发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数值模拟 能量平衡 叶尔羌河
下载PDF
黄土旱塬裸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9
9
作者 高会议 郭胜利 刘文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217-5224,共8页
于中国科学院长武生态试验站(始于1984年),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8100,USA)于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监测了裸地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0—60cm土层的温度和含水量,研究了裸地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含水... 于中国科学院长武生态试验站(始于1984年),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8100,USA)于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监测了裸地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0—60cm土层的温度和含水量,研究了裸地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裸地土壤呼吸四季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或16: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0:00左右或者6:00左右;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无明显差异,年平均呼吸速率为0.94"molCO.2m-.2s-1。土壤呼吸与温度具有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且可以用Rs=aebx形式的指数函数很好地拟合,其中与5cm深度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好。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复杂。裸地土壤呼吸的双变量模型关系显著(P<0.01),比相应的单变量模型更好地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麦蚜和寄生蜂对农业景观格局的响应及其关键景观因子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紫华 王颖 +2 位作者 贺达汉 关晓庆 辛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2-482,共11页
多样性的农业景观格局通常会导致主要作物害虫及其寄生蜂的种类、数量和动态规律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并设计了两种尺度的麦田农业景观格局,依据麦蚜种群发生特点,分为迁入、增长与高峰3个时期,论述了不同尺度下农业景观元素对麦蚜及... 多样性的农业景观格局通常会导致主要作物害虫及其寄生蜂的种类、数量和动态规律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并设计了两种尺度的麦田农业景观格局,依据麦蚜种群发生特点,分为迁入、增长与高峰3个时期,论述了不同尺度下农业景观元素对麦蚜及寄生蜂系统的影响,通过逐步回归筛选了不同时期麦蚜及寄生蜂分布的关键景观元素,最后通过CANOCO软件模拟了麦蚜及寄生蜂的分布排序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景观因子对麦蚜及寄生蜂种群影响不同,迁入期两种尺度下裸地最有利于两种有翅蚜迁飞入田,塑料大棚对有翅蚜种群入田有抑制作用。增长期草地与林地生境对麦蚜种群增长率促进最大,塑料大棚同样抑制了麦蚜种群增长;但塑料大棚、草地与林地对蚜茧蜂的种群增长有促进作用,非麦类作物生境对蚜茧蜂种群增长抑制作用最大;草地与林地有利于重寄生蜂种群的增长;高峰期裸地比例大的农业景观下麦蚜的最大种群密度较高,草地与林地对蚜茧蜂与重寄生蜂的最大种群密度在某种程度上均有促进作用。两种尺度下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物种的对不同景观元素反应与形态学及其生活史特征有关,且景观结构中特定的植物种类、非作物植物的密度和物候期都可能影响寄生蜂集团的多样性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因子 寄生蜂 空间尺度 麦蚜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晋南地区裸地土壤——大气间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蒙世协 刘春岩 +2 位作者 郑循华 梁旺国 胡荣桂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4-514,共11页
采用静态暗箱采样—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 采用静态暗箱采样—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大气间CH4、CO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μ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2(42%和12%)、N2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1.6%和43.3%±1.0%(CO2)、0.37%±0.01%和0.17%±0.00%(N2O)、0.06%±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O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O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温室气体 累积排放量 排放系数
下载PDF
不同地表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邹娟 胡学玉 +3 位作者 张阳阳 陈窈君 王向前 刘扬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8-354,共7页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的作用及其效应,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探讨生物炭与作物种植覆盖双重影响下,土壤氨的产生、土壤铵态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的响应性变化.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分别为CK+(未施生物炭+种植作物)...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的作用及其效应,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探讨生物炭与作物种植覆盖双重影响下,土壤氨的产生、土壤铵态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的响应性变化.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分别为CK+(未施生物炭+种植作物)、BC0.5+[施用生物炭0.5 kg·(m^2·a)^(-1)+种植作物]、BC4.5+[施用生物炭4.5 kg·(m^2·a)^(-1)+种植作物]、CK-(未施生物炭+裸地)、BC0.5-[施用生物炭0.5 kg·(m^2·a)^(-1)+裸地]、BC4.5-[施用生物炭4.5 kg·(m^2·a)^(-1)+裸地].结果表明在作物种植条件下,相对于CK+处理,BC4.5+、BC0.5+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前4 d内)后显著下降的态势,降幅分别为9.95%~61.80%、7.97%~50.52%(P<0.05);但同期裸地条件下的BC4.5-、BC0.5-处理的土壤氨挥发较CK-处理则增加了40.02%~93.15%、28.09%~57.45%(P<0.05).在等量生物炭施用条件下,作物种植土壤的氨挥发量明显低于裸地土壤,BC4.5+、BC0.5+较BC4.5-、BC0.5-处理分别降低了27.10%~92.10%、13.17%~83.45%(P<0.05),但是CK+与CK-处理间的土壤氨挥发量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作物种植覆盖地表对生物炭介导的土壤氨挥发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作物种植条件下,BC4.5+、BC0.5+处理较CK+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脲酶含量的最大增幅依次为69.25%、72.73%和93.61%、90.56%(P<0.05),但同期土壤氨挥发降低;而裸地条件下,BC4.5-、BC0.5-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脲酶含量较CK-呈下降趋势明显,最大降幅依次为63.78%、95.70%和78.38%、92.64%(P<0.05),同时土壤氨的挥发量上升.可见生物炭影响下的土壤氨挥发不仅与土壤铵态氮和脲酶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且作物种植覆盖地表的影响更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氨挥发 铵态氮 表覆盖
原文传递
膜下滴灌风沙土盐分变化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新永 田长彦 吕昭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通过对已进行膜下滴灌2a和5a的改良风沙土电导率和总盐分的测定,探讨不同滴灌年限土壤盐分变化及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在膜下滴灌与冬灌和春灌相结合的条件下,土壤表层0~30cm盐分逐年下降,但脱盐效率也不断降低;盐分在土壤中分层明显,... 通过对已进行膜下滴灌2a和5a的改良风沙土电导率和总盐分的测定,探讨不同滴灌年限土壤盐分变化及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在膜下滴灌与冬灌和春灌相结合的条件下,土壤表层0~30cm盐分逐年下降,但脱盐效率也不断降低;盐分在土壤中分层明显,在水平方向,距离滴头越远,盐分越重;垂直方向,土壤盐分最低值位于表层20~40cm处。在表层0~40cm的土层中,靠近薄膜边缘盐分差异较大;随着滴灌年限的增加,脱盐区范围增大,特别是水平脱盐距离增加明显。不同滴灌年限的深层压盐区变化不大,膜间聚盐区位于膜间裸地并延伸到薄膜内,位于土壤表层0~4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分布特点 风沙土 土壤盐分变化 土壤表层 脱盐效率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电导率 年限 最低值 距离 薄膜 盐区 春灌 冬灌 滴头
原文传递
施用不同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郑惠玲 薛毅芳 +1 位作者 管秀娟 何方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77,共5页
通过施用保水剂研究了裸地和种植作物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不同保水剂的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明显差异。裸地时,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和进口保水剂效果较好,玉米和花生从萌发到出苗的变化与裸地基本一致;玉米幼苗期以进口保水... 通过施用保水剂研究了裸地和种植作物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不同保水剂的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明显差异。裸地时,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和进口保水剂效果较好,玉米和花生从萌发到出苗的变化与裸地基本一致;玉米幼苗期以进口保水剂和营养型抗旱保水剂效果较好,花生幼苗则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和博亚保水剂效果较好;幼苗后期,花生以博亚保水剂和枝改型保水剂效果较好,玉米以进口保水剂和枝改型保水剂较好。说明不同作物对保水剂有一定的适宜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玉米 花生 幼苗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不同雨强下黄土裸坡水-沙-氮磷流失耦合模拟 被引量:17
15
作者 彭梦玲 吴磊 乔闪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9-1116,共8页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6种雨强3种坡度下黄土裸露坡面水沙及氮磷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与土壤入渗速率,坡面产流产沙量的线性拟合决定系数均大于0.8,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2)25°黄土坡面下:NO_3^--N初始浓度较高,...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6种雨强3种坡度下黄土裸露坡面水沙及氮磷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与土壤入渗速率,坡面产流产沙量的线性拟合决定系数均大于0.8,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2)25°黄土坡面下:NO_3^--N初始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呈波动性减少,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NH_4^+-N初始流失浓度由90mm/h雨强下0.6057mg/L增至120mm/h的1.3076mg/L,但其浓度随降雨历时均不断减小;TN流失浓度在雨强为90,105和120mm/h时分别为0.6056,0.8011和1.3076mg/L,随雨强增大而增大;TP初始流失浓度在105mm/h时最大,90mm/h时最小,且不同雨强下TP流失浓度相互交错,不稳定;3)养分流失与坡面产流量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与产沙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15°坡面时,氮素流失在6种雨强下均以颗粒态为主,平均约占72%,但在雨强增大过程中,颗粒态所占比例先减少后增加;而磷素流失颗粒态所占比例均大于90%,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均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黄土坡面 产流产沙 氮磷流失
下载PDF
南疆早熟棉品种覆膜与不覆膜栽培比较试验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丽 李克福 +1 位作者 孙国军 崔建强 《棉花科学》 2015年第3期27-30,55,共5页
为了探索早熟棉花品种在南疆干旱区滴灌条件下不覆膜(裸地)栽培技术,2014年叶尔羌河试验站进行了南疆早熟棉品种裸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裸地栽培可适当推迟打顶时间,也可根据具体苗情而定;各品种裸地栽培单铃重、衣分均无太大差异,但... 为了探索早熟棉花品种在南疆干旱区滴灌条件下不覆膜(裸地)栽培技术,2014年叶尔羌河试验站进行了南疆早熟棉品种裸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裸地栽培可适当推迟打顶时间,也可根据具体苗情而定;各品种裸地栽培单铃重、衣分均无太大差异,但绒长都较覆膜栽培的短,说明裸地栽培对品种的单铃重、衣分没有太大影响,但对绒长有一定的影响。裸地栽培个别品种在采收过程中有夹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早熟棉品种 栽培 研究
下载PDF
裸地蒸发和麦田蒸散的预报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鹿洁忠 刘昌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3-36,共4页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曲周土壤蒸发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根据气象观测资料,提出了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报裸地蒸发和麦田蒸散的方法.并进行了误差分析,论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 蒸发 麦田 蒸散 预报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原鼠兔洞危害区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余欣超 周华坤 +3 位作者 姚步青 李以康 杨月娟 赵新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通过对三江源区果洛州玛沁县矮嵩草草甸和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内高原鼠兔洞周围植被群落的调查和取样,探究了高原鼠兔的活动对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对未退化天然草地植物群落无明显危害,对其他草地的地下生物量也无明... 通过对三江源区果洛州玛沁县矮嵩草草甸和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内高原鼠兔洞周围植被群落的调查和取样,探究了高原鼠兔的活动对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对未退化天然草地植物群落无明显危害,对其他草地的地下生物量也无明显影响;综合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与裸地面积,高原鼠兔对2龄人工草地危害最明显,高原鼠兔洞周围的裸地面积由大到小为:2龄人工草地>天然矮嵩草草甸>10龄人工草地>12龄人工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鼠洞 人工草 天然草 高度 盖度 生物量
下载PDF
雨强和坡度对裸地径流颗粒物及磷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袁溪 潘忠成 +1 位作者 李敏 刘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99-3106,共8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雨强(0~100mm/h)和坡度(0°~10°)条件下,北方砂壤土裸地降雨径流中颗粒物(SS)、总磷(TP)、颗粒态磷(PP)的流失量及径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雨强和坡度对污染物流失量的影响.研究...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雨强(0~100mm/h)和坡度(0°~10°)条件下,北方砂壤土裸地降雨径流中颗粒物(SS)、总磷(TP)、颗粒态磷(PP)的流失量及径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雨强和坡度对污染物流失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和坡度越大,SS和TP流失量越大;径流中SS与TP、TP与PP的单位面积流失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946);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雨强对颗粒物及磷素流失量的影响比坡度更显著;径流中颗粒物及磷素单位面积流失量与雨强、坡度及场降雨径流总量之间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11,由于0°裸地和有坡度裸地的下渗及产流情况差异较大,在模拟雨强和坡度对颗粒物及磷素流失量影响时需分别考虑.结果可为我国北方砂壤土裸地径流中颗粒物及磷素单位面积流失量的估算提供计算方法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雨强 坡度 颗粒物 磷素
下载PDF
裸地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汤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4期69-75,共7页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裸地(农用耕地)的散射特性。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了新的散射系数与入射角关系模型,与实验数据获得了很好的吻合性。通过分析裸地散射系数的雷达参数(入射角、极化、频率)和地面参数(粗糙度、土壤湿度)的响应特性,...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裸地(农用耕地)的散射特性。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了新的散射系数与入射角关系模型,与实验数据获得了很好的吻合性。通过分析裸地散射系数的雷达参数(入射角、极化、频率)和地面参数(粗糙度、土壤湿度)的响应特性,得到微波遥感土壤湿度时的最佳工作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面散射 微波遥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