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行委托鉴定意见之反思与重构
1
作者
乔芳娥
《中国司法鉴定》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自行委托鉴定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然而现行立法并未对其行为明确指明定性“,准用私文书证”质证规则的释义更是预留了探讨的空间。理论界对自行委托鉴定意见之性质存在事实主张说与法定证据说的对立观点,而后者更是存在鉴定意见、证人...
自行委托鉴定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然而现行立法并未对其行为明确指明定性“,准用私文书证”质证规则的释义更是预留了探讨的空间。理论界对自行委托鉴定意见之性质存在事实主张说与法定证据说的对立观点,而后者更是存在鉴定意见、证人证言及书证的多元分歧。实务运行在自行委托鉴定问题处理上存在裁判观点简单化、回避性质定位、曲解规定文义、滥用举证责任等裁判误区。在对理论分歧与裁判误区反思与检视的基础上,主张自行委托鉴定具有事实主张与证据证明的双重属性,且证据证明层面的意义更加显著。进而主张自行委托出具的意见原则上不宜视为法定鉴定意见,但经当事人合意可例外转换。在缺乏当事人合意时,可准用与其类似的鉴定意见进行质证认证。同时,为有效避免裁判误区,对举证责任分配、申请鉴定条件、书面意见采纳等关涉自行委托鉴定的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完善,以期在体系解释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与适用2019年修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委托鉴定
理论分歧
裁判
误区
反思重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民事诉讼逾期举证法律规制之反思——基于400份判决书的文本分析
2
作者
鲍啟芳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4-55,共12页
对于逾期提供的证据,现行立法根据逾期举证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和相应证据客观上是否“与基本事实有关”,予以是否采纳和适用训诫、罚款的制裁。判决书分析表明,前述规制路径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中对逾期举证的规制...
对于逾期提供的证据,现行立法根据逾期举证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和相应证据客观上是否“与基本事实有关”,予以是否采纳和适用训诫、罚款的制裁。判决书分析表明,前述规制路径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中对逾期举证的规制措施与规制理由整体上不匹配,存在“采纳”的错误适用、“罚款”制裁的搁置和“与基本事实有关”认定的过当等误区,背离了避免不必要的诉讼迟延之立法目的,使得对逾期举证的规制在很大程度上名存实亡。对于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应当以失权规制,同时摒弃“与基本事实有关”要件、增设诉讼迟延要件,在此基础上规范法官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逾期举证
证据失权
规制措施
裁判
误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行委托鉴定意见之反思与重构
1
作者
乔芳娥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司法鉴定》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文摘
自行委托鉴定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然而现行立法并未对其行为明确指明定性“,准用私文书证”质证规则的释义更是预留了探讨的空间。理论界对自行委托鉴定意见之性质存在事实主张说与法定证据说的对立观点,而后者更是存在鉴定意见、证人证言及书证的多元分歧。实务运行在自行委托鉴定问题处理上存在裁判观点简单化、回避性质定位、曲解规定文义、滥用举证责任等裁判误区。在对理论分歧与裁判误区反思与检视的基础上,主张自行委托鉴定具有事实主张与证据证明的双重属性,且证据证明层面的意义更加显著。进而主张自行委托出具的意见原则上不宜视为法定鉴定意见,但经当事人合意可例外转换。在缺乏当事人合意时,可准用与其类似的鉴定意见进行质证认证。同时,为有效避免裁判误区,对举证责任分配、申请鉴定条件、书面意见采纳等关涉自行委托鉴定的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完善,以期在体系解释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与适用2019年修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
关键词
自行委托鉴定
理论分歧
裁判
误区
反思重构
Keywords
self-commissioned appraisal
theoretical differences
error of judgment
re-thinking and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DF8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民事诉讼逾期举证法律规制之反思——基于400份判决书的文本分析
2
作者
鲍啟芳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4-55,共12页
文摘
对于逾期提供的证据,现行立法根据逾期举证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和相应证据客观上是否“与基本事实有关”,予以是否采纳和适用训诫、罚款的制裁。判决书分析表明,前述规制路径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中对逾期举证的规制措施与规制理由整体上不匹配,存在“采纳”的错误适用、“罚款”制裁的搁置和“与基本事实有关”认定的过当等误区,背离了避免不必要的诉讼迟延之立法目的,使得对逾期举证的规制在很大程度上名存实亡。对于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应当以失权规制,同时摒弃“与基本事实有关”要件、增设诉讼迟延要件,在此基础上规范法官裁判。
关键词
逾期举证
证据失权
规制措施
裁判
误区
Keywords
submitting late evidence
evidence disqualification
regulatory measures
misconceptions in adjudication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行委托鉴定意见之反思与重构
乔芳娥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民事诉讼逾期举证法律规制之反思——基于400份判决书的文本分析
鲍啟芳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