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亲密关系中女性被害风险的审判实证分析——以S省L市相关案件为例
1
作者 马磊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5-34,共10页
女性被害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本研究突破传统的问卷调查研究范式以及当下时兴的只借助裁判文书网公布信息进行的数据分析范式,将“亲密关系”术语引入婚姻、恋爱、情感及其连带的特定关系,以S省L市法院近四年来... 女性被害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本研究突破传统的问卷调查研究范式以及当下时兴的只借助裁判文书网公布信息进行的数据分析范式,将“亲密关系”术语引入婚姻、恋爱、情感及其连带的特定关系,以S省L市法院近四年来审结的100起因亲密关系导致女性被害的故意杀人案件为研究起点,通过刑事审判法官视角,深度解析裁判文书信息及裁判背后的思维逻辑,追溯刑事案件中蕴含的亲密关系的主体特征、互动模式、矛盾发生发展过程,从中提炼女性作为亲密关系中的被害一方在社会认知、亲密关系失衡、自我防护缺失等方面存在的被害风险,从而为预防、减少女性在亲密关系中被害提供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密关系 女性 被害风险 刑事案件
下载PDF
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被害风险问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岩 殷明亮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4-48,共5页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犯罪人—被害人"的互动模式较为突出,从被害人角度研究被害风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被害风险很难用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得出。从被害因素入手,用统计数据的形式评估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的被害风险指标,...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犯罪人—被害人"的互动模式较为突出,从被害人角度研究被害风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被害风险很难用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得出。从被害因素入手,用统计数据的形式评估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的被害风险指标,总结此类案件的被害规律,并深入分析被害因素形成的原因,为预防和打击此类案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伤害 被害 被害风险
原文传递
废品回收个体户的被害风险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东明 苑增贤 《刑事技术》 2018年第2期167-169,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三起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从事废品回收职业的个体户被他人杀死的案件。通过对这三起案件的比较分析,发现从事废品回收职业的个体户具有较高的被害风险,这类被害人经营和居住地比较偏僻、接触的人员比较复杂、安全防范意识较弱... 本文介绍了三起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从事废品回收职业的个体户被他人杀死的案件。通过对这三起案件的比较分析,发现从事废品回收职业的个体户具有较高的被害风险,这类被害人经营和居住地比较偏僻、接触的人员比较复杂、安全防范意识较弱、随身携带较多现金,容易成为被侵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案 被害人学 职业 废品回收 被害风险
下载PDF
金融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守涛 张慧 《犯罪研究》 2011年第6期59-66,共8页
本文将金融风险和被害人因素结合起来,借鉴被害人理论,社会学的风险社会理论,经济学的金融风险理论,结合收集到的关于金融犯罪被害的实事材料,通过分析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犯罪被害的三种模式对导致金融犯罪被害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本文将金融风险和被害人因素结合起来,借鉴被害人理论,社会学的风险社会理论,经济学的金融风险理论,结合收集到的关于金融犯罪被害的实事材料,通过分析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犯罪被害的三种模式对导致金融犯罪被害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金融犯罪被害风险问题。具体分析金融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的关系,金融风险是在何种机制下转化成金融犯罪被害事实,这个转化过程是怎样发展演化的,找出由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犯罪被害的关键。在特定被害情境下,金融风险通过风险载体与加害人发生联系,并被加害人加以利用,进而使金融风险发展成金融犯罪的被害要因,由潜在的被害可能性向现实的被害结果转化。探索隐含于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之间的关系,为正确认识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也可为防范金融犯罪被害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建议。因此,探索金融领域的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之间的作用机制,消除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进而减少金融犯罪被害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犯罪 金融犯罪被害 被害风险
下载PDF
青年人群体暴力犯罪被害问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靳斯琦 王薇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8-104,共7页
近年来,关于恶性暴力犯罪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暴力犯罪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以及人民的生活。从被害人学的角度出发,暴力案件中,被害人身上的某些因素也可能会增加其被害风险,尤其是青年人作为暴力犯罪被害的高危人群,更需要学者们思考并探... 近年来,关于恶性暴力犯罪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暴力犯罪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以及人民的生活。从被害人学的角度出发,暴力案件中,被害人身上的某些因素也可能会增加其被害风险,尤其是青年人作为暴力犯罪被害的高危人群,更需要学者们思考并探究哪些因素可能对青年人成为暴力犯罪的被害人有较大影响。以差别交往理论、自我控制理论以及被害人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暴力犯罪的被害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结交不良同伴与具有低自我控制特征的青年人更容易遭受暴力犯罪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 不良同伴 低自我控制 被害风险
下载PDF
老年人高犯罪恐惧与低被害风险的矛盾 被引量:2
6
作者 彭玉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277-7279,共3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犯罪恐惧成为国外犯罪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老年人以其生理上、心理上、经济上易受犯罪侵害的属性,成为国外犯罪恐惧研究重点关注的社会群体之一。相关研究〔2〕发现,老年人有着较低的被害风险,但却有着较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犯罪恐惧成为国外犯罪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老年人以其生理上、心理上、经济上易受犯罪侵害的属性,成为国外犯罪恐惧研究重点关注的社会群体之一。相关研究〔2〕发现,老年人有着较低的被害风险,但却有着较高的犯罪恐惧。围绕这一'恐惧-被害'矛盾,犯罪学、老年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形成了多种矛盾解释的路径,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犯罪恐惧 被害风险
下载PDF
旅游犯罪侵害风险感知跨国比较分析——以台湾、韩国和印度为例
7
作者 邱淑蘋 陈楠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4-49,共6页
旅游犯罪被害不但影响游客的到访意愿,而且殃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找出形成游客被害风险知觉之情境或条件,了解不同旅游地区游客的犯罪被害风险知觉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在2010年1月至11月选择台湾、韩国及印度国际机场作为调查场所... 旅游犯罪被害不但影响游客的到访意愿,而且殃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找出形成游客被害风险知觉之情境或条件,了解不同旅游地区游客的犯罪被害风险知觉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在2010年1月至11月选择台湾、韩国及印度国际机场作为调查场所,询问离境游客在旅行期间的被害经验及安全感受。问卷调查采取受试者自行填写的方式获取数据,总共回收台湾160名、韩国192名及印度156名游客的有效问卷共508份。调查发现,不论是到台湾、韩国或印度的国际游客,一致觉得在旅游当地被骚扰、诈骗及盗窃的机会最为普遍,也反映出游客在当地遭受骚扰、诈欺、盗窃的被害经历最多。到印度的游客在被害经验及被害风险知觉的程度最高,其次是韩国,到台湾的游客不论是真实的被害经验,或是风险感知程度上皆显著低于韩国及印度。游客对旅游当地的安全感知与旅游决策间具有负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犯罪 被害风险知觉 台湾地区 韩国 印度
下载PDF
犯罪行为人王某某心理行为分析
8
作者 高玉龙 高峰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6-60,共5页
通过对犯罪人社会生活背景的分析,了解犯罪人的心理历程;通过对犯罪人自卑的人格特征、追求完美的性格模式、压抑的情绪模式和被害人人格特征、被害风险评估的分析,揭示犯罪发生的心理成因;通过对犯罪诱发事件和犯罪现场行为的解析,进... 通过对犯罪人社会生活背景的分析,了解犯罪人的心理历程;通过对犯罪人自卑的人格特征、追求完美的性格模式、压抑的情绪模式和被害人人格特征、被害风险评估的分析,揭示犯罪发生的心理成因;通过对犯罪诱发事件和犯罪现场行为的解析,进一步印证犯罪的必然性。揭开一个大家眼中的"好人"是如何走向犯罪道路的,以期给世人一些警醒,给社会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析 自卑心理 被害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