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的合理构建 被引量:10
1
作者 肖姗姗 《时代法学》 2019年第2期45-57,共13页
近年来,曝光在公众视野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不断增多。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构建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成为了我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心之一。合理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应当从广义的层面入手,将受刑事、民... 近年来,曝光在公众视野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不断增多。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构建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成为了我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心之一。合理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应当从广义的层面入手,将受刑事、民事、行政等不法行为侵害的未成年人纳入范畴,结合法学与社会学基础理论,构建被害补偿、司法援助、被害社会援助三层次并进的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当然,被害救助的另一层面要求加大被害预防。因此,应当从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司法预防入手,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被害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 尊严价值 被害救助 被害预防
下载PDF
校长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基于公安学与教育学视角的综合思考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大伟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5,共4页
基于公安学和教育学的双重研究视角,明确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基本概念,厘清校园欺凌的基本要素、特点和结构,对校园欺凌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犯罪学分析。提出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综合建议,包括确立从预防犯罪到预防被害的预防思路... 基于公安学和教育学的双重研究视角,明确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基本概念,厘清校园欺凌的基本要素、特点和结构,对校园欺凌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犯罪学分析。提出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综合建议,包括确立从预防犯罪到预防被害的预防思路,制定主动先发和被动反应的预案,建立被害救助的工作机制,创新安全预防教育形式,明确针对校园欺凌的各种法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 公安学 犯罪亚文化 被害救助 生命安全教育 教师惩戒权
下载PDF
论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之现代迁移 被引量:6
3
作者 谢军 《时代法学》 2013年第1期73-81,共9页
保辜制度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项创举,其要求伤害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积极救治,以救治的效果作为量刑标准。通过对保辜制的"被害救助"功能的分析,在现有的附带民事诉讼存在明显滞后以及伤情鉴定遭受应用质疑的情形下探究承接被... 保辜制度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项创举,其要求伤害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积极救治,以救治的效果作为量刑标准。通过对保辜制的"被害救助"功能的分析,在现有的附带民事诉讼存在明显滞后以及伤情鉴定遭受应用质疑的情形下探究承接被害功能的实体框架与程序选择,迁移其被害救助的功能以促进我国被害救助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辜制度 被害救助 被害救助功能 现代迁移
下载PDF
保辜制度“被害救助”功能的迁移理论与承接架构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1-78,共8页
保辜制度是指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刑法理念为基础的刑法典否弃。... 保辜制度是指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刑法理念为基础的刑法典否弃。保辜制度的消亡虽然符合社会与法律的发展趋势,但其本身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亦被不合理抛弃,且现行法律制度不能很好地涵盖、替代保辜制度所具有的"被害救助"功能。因此,如果要在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中成功地迁移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就必须对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困境进行突破,以及在现代刑事法律体系中构建承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辜制度 被害救助 迁移进路 因果关系理论
下载PDF
论被害人救助语境下的保辜制度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军 钱一一 《政法学刊》 2015年第2期94-101,共8页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旨在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保护被害人权益,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在立法设计上,保辜制度通过要求加害人救治被害人进行自助换刑,以实现"被害救助"的功能。纵观保辜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沿用,&...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旨在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保护被害人权益,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在立法设计上,保辜制度通过要求加害人救治被害人进行自助换刑,以实现"被害救助"的功能。纵观保辜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沿用,"被害救助"是历代保辜制度的价值选择,为了实现"被害救助"功能,保辜制度在实体规则方面创造性地实现救助义务与刑事责任的衡平,并在司法实践中为保辜制度创设了运作程序。尽管保辜制度含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但其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对于现代被害救助制度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现代刑事法律制度可以吸收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辜制度 被害救助 被害救助制度 加害人 被害
原文传递
论保辜制度认定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构造
6
作者 谢军 钱一一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3-58,共6页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一项创举,是旨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一项创举,是旨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刑法理念为基础的刑法典否弃。保辜制度的消亡虽然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其本身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亦被不合理抛弃。通过分析制约现代迁移保辜制度的因果关系因素所在,尝试着在现代刑法理论基础上,重构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辜制度 被害救助 违法阻却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保辜制度“被害救助”功能迁移中的因果关系构造
7
作者 谢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1-75,共5页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法律制度,它旨在以减免刑罚的方式,督促加害人对被害人进行及时救助。由于保辜制度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存在缺陷,且没有从根本上予以改进,保辜制度消亡尽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保辜制度的"...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法律制度,它旨在以减免刑罚的方式,督促加害人对被害人进行及时救助。由于保辜制度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存在缺陷,且没有从根本上予以改进,保辜制度消亡尽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也被不合理抛弃。因而,现代"被害救助"制度如果要借鉴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需要研究保辜制度的因果关系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辜制度 被害救助 迁移进路 因果关系
下载PDF
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被引量:41
8
作者 陈彬 李昌林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64,共14页
我国尚不具备建立统一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主客观条件,但建立统一的被害人救助制度则势在必行。按照先政策后立法的思路,在目前的情况下,先由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 我国尚不具备建立统一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主客观条件,但建立统一的被害人救助制度则势在必行。按照先政策后立法的思路,在目前的情况下,先由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意见》,规定由各级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拨付被害人救助资金,公、检、法三机关在各自所处的诉讼阶段提出对被害人救助的建议,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审核决定,能够在目前的财政负担能力范围内较好地解决贫困被害人救助问题。在条件成熟时,我国应当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救助 救助对象 救助条件 救助资金来源 救助机构
原文传递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价值取向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彬 薛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7-173,共7页
正当性是制度赖以发挥积极社会效用的基础,科学确定价值取向是制度赢得正当性评价的前提。确定价值取向,需要综合衡量制度所涉各方主体的利益需求。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的内涵,它不仅需要合乎刑事司法的价值目标,而且也需... 正当性是制度赖以发挥积极社会效用的基础,科学确定价值取向是制度赢得正当性评价的前提。确定价值取向,需要综合衡量制度所涉各方主体的利益需求。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的内涵,它不仅需要合乎刑事司法的价值目标,而且也需要保持与环境的协调,实现内部利益关系的和谐。我国被害人补偿制度应当充分体现"调谐国家与国民关系"、"均衡刑事相对人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价值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救助 价值取向 人权保障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未来走向——以国家刑事赔偿、国家刑事补偿与刑事被害人救助关系辨析为进路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海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3,共6页
从未来发展来看,背负更多政治使命和道义责任的中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产生只是权宜之计,建立包含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在内的《国家补偿法》,并使之与《国家赔偿法》并行呼应,才是我们期冀的国家救济体系的理想模式。但是,就经济发展... 从未来发展来看,背负更多政治使命和道义责任的中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产生只是权宜之计,建立包含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在内的《国家补偿法》,并使之与《国家赔偿法》并行呼应,才是我们期冀的国家救济体系的理想模式。但是,就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而论,我国眼下并不存在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可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无疑是时下中国最好的选择。在筹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时,应当首先厘清国家刑事赔偿与国家刑事补偿,以及国家刑事补偿中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与刑事被害人救助之间的关系,这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乃至相关立法体系的构建基点,也蕴涵着中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刑事赔偿 国家刑事补偿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 刑事被害救助
下载PDF
司法救助及其中国模式——以《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展开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国玲 徐然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5期15-23,共9页
司法救助的前身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后者与各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具有同一性,而前者在吸收被害人救助内涵后,不再属于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中的特定概念。社会矛盾激化、纠纷解决的司法化以及普遍存在的执行难现象,是司法救助取代刑事被害人救助... 司法救助的前身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后者与各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具有同一性,而前者在吸收被害人救助内涵后,不再属于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中的特定概念。社会矛盾激化、纠纷解决的司法化以及普遍存在的执行难现象,是司法救助取代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内在原因。我国司法救助以功利主义作为正当化根基,倡导保护生活模式,大幅扩张救助对象范围,实现救助决定权的多元分享,从而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点。明确国家在司法救助中的清偿代位人角色,多元化地理解司法救助的正当性根据,确定被救助人权利主体的地位,同时合理地对救助对象加以类型化,是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完善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救助 被害救助 代位责任 功利主义
下载PDF
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代春波 姚嘉伟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4,共6页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于2009年由中央八部委发文在全国司法机关推行,对于缓解被害人的生活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总结分析三年来Z省N市检察机关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的运行特点、存在的问题,需...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于2009年由中央八部委发文在全国司法机关推行,对于缓解被害人的生活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总结分析三年来Z省N市检察机关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的运行特点、存在的问题,需要明确该制度的价值定位,并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提出立法建议,从协调和考核等角度提出完善工作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被害救助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凌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8,共4页
为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应当尽早地制定保护被害人利益的法律制度,并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立法时将该制度的性质定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法;"该制度应是对被害人的"最后"救助方法;明确救助的范围和不予... 为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应当尽早地制定保护被害人利益的法律制度,并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立法时将该制度的性质定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法;"该制度应是对被害人的"最后"救助方法;明确救助的范围和不予救助的情况;立法时考虑与其他制度的竞合关系;培育民间援助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 刑事被害救助 国家救助制度
下载PDF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主要问题及其评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兰跃军 《东方法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7-31,共15页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早就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但许多问题还未解决。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国家专门制定一部单行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选择。救助对象应限于个体被害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法益,包括直接被害人和间... 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早就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但许多问题还未解决。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国家专门制定一部单行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选择。救助对象应限于个体被害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法益,包括直接被害人和间接被害人、实体被害人和程序被害人。同时,立法应区分实体被害人和程序被害人,分别规定救助的积极条件;分国家不予支付救助金和国家减少支付救助金或不予支付一部分救助金两种情形,分别规定救助的消极条件。救助资金的筹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模式,但救助标准的制定和救助数额的确定应体现救助的抚慰性、救济性和保障性特征。此外,还要适当借鉴韩国、日本等做法,进一步完善救助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救助 立法模式 救助对象 救助条件 救助资金 救助程序
下载PDF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被害人保护的实证考察及体系化构建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越坚 王玮 《中国检察官》 2020年第15期70-73,共4页
近年来,涉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日益增强。与之相较,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往往受到忽视,特别是身心受创的性侵犯罪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更需要特殊的救助与保护,但实践中对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措施严重缺失,立法保护不足、司法保护... 近年来,涉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日益增强。与之相较,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往往受到忽视,特别是身心受创的性侵犯罪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更需要特殊的救助与保护,但实践中对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措施严重缺失,立法保护不足、司法保护不力、配套措施保障欠缺,使其经常遭受“二次伤害”。应通过构建包含六大保护制度在内的统一机制,完善立法、司法、配套机制方面的现实不足,达到有效保障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站式询问 心理干预 被害救助 支持起诉 监护干预
原文传递
论国际视域下我国被拐儿童保护和救助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7
16
作者 兰立宏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年第4期48-56,共9页
无论是从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家形象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切实保护人权、有效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角度考虑,均有必要考虑完善我国的拐卖犯罪儿童被害人救助制度。应结合《联合国反人口贩运议定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要求,并... 无论是从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家形象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切实保护人权、有效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角度考虑,均有必要考虑完善我国的拐卖犯罪儿童被害人救助制度。应结合《联合国反人口贩运议定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要求,并借鉴加拿大、美国等国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法治实际,从儿童被害人的保护与安置、外籍儿童被害人的居留与安全遣返等方面完善我国的被拐儿童救助和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贩运 拐卖儿童 被害救助 被拐儿童保护 国际法
下载PDF
贯彻司法为民 彰显人文关怀——关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志先 徐世亮 《犯罪研究》 2009年第6期2-9,21,共9页
现代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源于英国,是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肇始2004年,2009正式建立。随着实践的发展,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界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可... 现代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源于英国,是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肇始2004年,2009正式建立。随着实践的发展,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界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也渐趋统一,但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究竟应当如何定位,也就是说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律属性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期望该制度全面解决刑事被害人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因此必须要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现行的其他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刑事被害人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国家责任说 社会保障说
下载PDF
人文关怀视野中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东 《南方论刊》 2008年第4期39-41,共3页
本文从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都应具有的人文关怀精神入手,对我国施行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作了阐述,同时,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提出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基本定义。
关键词 人文关怀 被害救助制度 现实依据 理论基础 基本定义
下载PDF
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实践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孔全 曲海舰 黄启军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58,共3页
刑事被害人救助,是指国家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在其无法及时有效地通过诉讼程序从侵害方获得赔偿,致使经济和生活处于严重困难时,给予其适当的经济补偿的一种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刑事被害人救助,是指国家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在其无法及时有效地通过诉讼程序从侵害方获得赔偿,致使经济和生活处于严重困难时,给予其适当的经济补偿的一种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六项改革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救助 检察
原文传递
韩国预防性侵儿童犯罪的立法发展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贞会 王大可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40,共9页
性侵儿童犯罪的泛滥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韩国通过健全相关法律的途径加强性犯罪防治和被害人救助,形成了一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的儿童性权利保护法律体系,特别在“N号房”事件之后,韩国立法机关迅速反应,通过了多部法律... 性侵儿童犯罪的泛滥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韩国通过健全相关法律的途径加强性犯罪防治和被害人救助,形成了一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的儿童性权利保护法律体系,特别在“N号房”事件之后,韩国立法机关迅速反应,通过了多部法律的修正案,进一步加大对性侵儿童犯罪的打击力度。韩国有关预防和惩治性侵儿童犯罪方面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我国应当立足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规范使用与国际一致的“性剥削”这一述语表达,完善性侵儿童犯罪有关法律规范,将持有儿童性剥削制品的行为纳入犯罪治理,并健全性犯罪者再犯预防和被害儿童救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儿童犯罪 性剥削 再犯预防 被害救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