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暴力案件中被害人诉权保障研究
1
作者 牟丽 李上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近年来网络暴力犯罪案件频发,网络暴力犯罪不同于传统的侮辱、诽谤犯罪,其发生和传播均与网络密切相关,而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易删改、易丢失,加之网络用户的海量性及匿名性,使得被害人维权具有较高的成本。以被害人诉权保障为切入... 近年来网络暴力犯罪案件频发,网络暴力犯罪不同于传统的侮辱、诽谤犯罪,其发生和传播均与网络密切相关,而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易删改、易丢失,加之网络用户的海量性及匿名性,使得被害人维权具有较高的成本。以被害人诉权保障为切入点,明晰网络暴力中各责任主体,厘清公安机关协助取证性质,构建新型公诉介入模式,为确保被害人顺利行使诉权并高效打击网络暴力犯罪,具有积极意义且具备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诉权保障 被害人诉权 协助取证 公诉介入
下载PDF
论刑事和解制度设置的原则和程序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圣斌 石琰子 周家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5,共3页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刑事契约的典型形态,是平衡被害人、加害人和国家三方利益的新型纠纷解决机制。其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有赖良好的程序机制予以保障。科学界定刑事和解制度与辩诉交易制度的区别,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构建与辩...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刑事契约的典型形态,是平衡被害人、加害人和国家三方利益的新型纠纷解决机制。其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有赖良好的程序机制予以保障。科学界定刑事和解制度与辩诉交易制度的区别,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构建与辩诉交易制度相配套的刑事和解程序,有利于增强刑罚可接受性,推进广义上的人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刑罚权威 被害人诉权 辩诉交易
下载PDF
刑事被害人代表人的产生与制约机制——以刑事诉权为理论支点
3
作者 程照锦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6-101,共6页
被害人在人数众多时可以推选被害人代表人参加庭审以提升诉讼效率,但司法实践中存在被害人代表人授权不明、与所代表被害人意见冲突等问题,应当从学理上分析相关成因。通过引入刑事诉权理论,推导出被害人可有限处分诉权,为被害人代表人... 被害人在人数众多时可以推选被害人代表人参加庭审以提升诉讼效率,但司法实践中存在被害人代表人授权不明、与所代表被害人意见冲突等问题,应当从学理上分析相关成因。通过引入刑事诉权理论,推导出被害人可有限处分诉权,为被害人代表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被害人代表人应当首先由被害人自行推选产生,并由被害人向代表人以明示的方式授权,在协商不定时由司法机关作为兜底参与协商指定。通过事前对授权范围的限制、事中对被害人代表人的监督和事后被害人代表退出机制的设置,可以有效保障被代表被害人的利益,应对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代表人 被害人诉权 涉众型犯罪
下载PDF
刑事诉讼被害人诉权探究
4
作者 段亚楠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9-41,共3页
被害人是刑事案件重要的当事者,理应享受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应高度重视被害人的作用,要从法定程序及效率上着手,从微观角度完善和优化被害人诉讼权利制度,确保被害人的权益诉求通道顺畅,切实凸... 被害人是刑事案件重要的当事者,理应享受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应高度重视被害人的作用,要从法定程序及效率上着手,从微观角度完善和优化被害人诉讼权利制度,确保被害人的权益诉求通道顺畅,切实凸显对被害人基本权益及人格的尊重和保护,使他们在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有法可依。在充分保障被害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使其有限度的参与案件的审理,最大限度的在程序和实质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能有效帮助法官得到更加全面的案件信息,便于做出正确合理的判决,从而提高判决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被害人诉权 必要性 保障策略
下载PDF
论刑事被害人诉权 被引量:2
5
作者 顾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刑事被害人诉权以刑事被害人“因何可以进行刑事诉讼”这一命题为研究对象,它是刑事被害人具体诉讼权利的基础和抽象概括。研究刑事被害人诉权的历史沿革,揭示其发展趋势,并从诉权角度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 刑事被害人诉权以刑事被害人“因何可以进行刑事诉讼”这一命题为研究对象,它是刑事被害人具体诉讼权利的基础和抽象概括。研究刑事被害人诉权的历史沿革,揭示其发展趋势,并从诉权角度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具体诉讼权利的配置提出独到的见解,使之更趋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权 刑事诉权 刑事被害人诉权
下载PDF
试论刑事被害人诉权对公诉权的制衡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亦峰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1年第4期70-77,共8页
刑事被害人诉权是刑事诉权的一部分,是刑事被害人作为诉讼主体应有的基础性权利,是公民判断对自我保存所必要的一种宪法性权利。在刑事诉讼的历史长河中,刑事被害人的诉权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中几度沉浮,在不同形态的诉讼结构中... 刑事被害人诉权是刑事诉权的一部分,是刑事被害人作为诉讼主体应有的基础性权利,是公民判断对自我保存所必要的一种宪法性权利。在刑事诉讼的历史长河中,刑事被害人的诉权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中几度沉浮,在不同形态的诉讼结构中显现不同的地位。同时也见证了公民权利的历史变迁。本文拟通过对刑事被害人诉权权益属性的探讨论证其对公诉权制衡的内在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诉权 诉权 必然性 制衡路径
下载PDF
被害人刑事诉权研究理论质评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辉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98,共9页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导入刑事诉讼,产生了刑事诉权的研究理论。但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并不能因为权益受到犯罪行为侵害而当然地拥有刑事诉权。对刑事诉权的把握要以民事诉权的核心内涵为校验标准。在现有的刑事诉权研究理论中,一般只有一...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导入刑事诉讼,产生了刑事诉权的研究理论。但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并不能因为权益受到犯罪行为侵害而当然地拥有刑事诉权。对刑事诉权的把握要以民事诉权的核心内涵为校验标准。在现有的刑事诉权研究理论中,一般只有一元化的权利人观察角度,即只有对诉权应然性的论证,缺少对诉权识别标准、诉权实然性的讨论,这容易导致诉权研究陷入空洞化。通过借鉴民事诉权理论中的诉权要件制度,从实然性角度,可以对被害人刑事诉权及当事人地位进行比较细化的解析。但同时也要看到,导入民事诉讼中的诉权理论,只能解决"何以为诉"的问题,对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可以做刑事诉权"切口"以外的更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权 刑事诉权 被害人刑事诉权 研究理论 诉权要件
原文传递
刑事被害人追诉权的正当化浅析
8
作者 吴四江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11期55-57,共3页
刑事被害人追诉功能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严重不足,本文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分析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对国家公诉机关审查起诉、一审判决生效前和判决生效后三个阶段做出决定或裁判的异议,提出了被害人追诉权救济制度的具体方案,同时指出权... 刑事被害人追诉功能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严重不足,本文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分析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对国家公诉机关审查起诉、一审判决生效前和判决生效后三个阶段做出决定或裁判的异议,提出了被害人追诉权救济制度的具体方案,同时指出权利必须依法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诉权 诉权 诉权
下载PDF
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洪杰 陈乾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4-86,共3页
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 ,是对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忽视 ,它使得刑事诉讼原理自身陷入矛盾 ,并且与强化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的趋势相违背。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标识刑事程序从以被告人权利保障为重心逐步转向寻求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平衡。
关键词 被害人诉权 主体地位 功能
下载PDF
完善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构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光怀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101,共3页
为应对来自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质疑,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科学内涵必须重新解读,其立法完善工作必须从确立“相对再审不加刑”制度、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完善发回重审制度和刑事证据制度等方面着眼、着手。
关键词 上诉不加刑原则 审判监督程序 被害人诉权 立法构想
下载PDF
上诉不加刑中的变相加刑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娇 陈晓曦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4-36,共3页
《解释》允许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原审判决刑罚畸轻的规定,违背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宗旨。全面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重新审判加刑条件,在发回重审制度中实行有条件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刑事诉讼法》应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关键词 上诉不加刑原则 刑事诉讼法 被害人诉权
下载PDF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中被害人自诉权行使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应甲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被害人自诉权问题的规定较为模糊,主要是被害人是否存在自诉权,以及被害人行使自诉权的具体操作程序有待明确。通过价值分析的方法可知,被害人在附条件不起诉中应当享有自诉权,法律应当构建合理的程序,确定被害...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被害人自诉权问题的规定较为模糊,主要是被害人是否存在自诉权,以及被害人行使自诉权的具体操作程序有待明确。通过价值分析的方法可知,被害人在附条件不起诉中应当享有自诉权,法律应当构建合理的程序,确定被害人行使自诉权的适当节点和扩大被害人行使自诉权的内涵范围,实现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合法利益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不起诉 被害人诉权 程序构建
下载PDF
日中刑事起诉原则比较
13
作者 李新枝 李传轩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4-55,共2页
日中刑事起诉原则差异主要表现为 :日本没有自诉制度 ,我国有自诉制度 ;日本实行起诉裁量主义 ,我国起诉裁量权受到很大限制 ;日本被害人仅有“准起诉权”,我国赋予被害人直接起诉权。虽然日本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但不能... 日中刑事起诉原则差异主要表现为 :日本没有自诉制度 ,我国有自诉制度 ;日本实行起诉裁量主义 ,我国起诉裁量权受到很大限制 ;日本被害人仅有“准起诉权”,我国赋予被害人直接起诉权。虽然日本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但不能忽视国情盲目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起诉原则 日本 中国 比较 起诉裁量权 被害人诉权
下载PDF
谈公诉案件被害人启动二审程序的途径
14
作者 李鸿书 林夏芳 《天津检察》 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
请求检察机关抗诉和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是公诉案件被害人启动二审程序的途径。但是,这两种制度都存在立法和司法的困境。为使被害人能够在二审程序中充分表达诉求,有利于纠正一审裁判可能存在的错误,本文主张赋予被害人有... 请求检察机关抗诉和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是公诉案件被害人启动二审程序的途径。但是,这两种制度都存在立法和司法的困境。为使被害人能够在二审程序中充分表达诉求,有利于纠正一审裁判可能存在的错误,本文主张赋予被害人有前置条件的上诉权,作为启动二审程序的新途径。另外,检察机关适度放宽被害人中请抗诉案件的抗诉标准,更有利于服判息诉和社会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诉权 启动二审程序途径 抗诉请求权 附带民事诉讼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立法规定及存在问题
15
作者 李建兵 《知识经济》 2010年第24期38-38,共1页
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主要规定在刑事诉讼法、法律援助条例以及国家赔偿法中。从这些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还存在控告权救济手段弱化、法律援助体系不完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缺失、被害人诉权不完整等问题... 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主要规定在刑事诉讼法、法律援助条例以及国家赔偿法中。从这些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还存在控告权救济手段弱化、法律援助体系不完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缺失、被害人诉权不完整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揭示为我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法律援助 控告权 国家补偿 被害人诉权
下载PDF
论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被引量:6
16
作者 武延平 魏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10,共4页
关键词 被害人 公诉案件 刑事被害人 诉讼权利 被害人的上诉权 诉讼地位 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典 被告人 当事人
下载PDF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文健 陈海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0,共3页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李文健,陈海光按照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因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而不同。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有独立的上诉权;公诉案件中,由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被害人不是当事人...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李文健,陈海光按照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因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而不同。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有独立的上诉权;公诉案件中,由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被害人不是当事人,因而被害人对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的上诉权 公诉案件 上诉不加刑原则 检察机关 被告人 诉讼结构 公诉人 检察院 当事人 自诉案件
下载PDF
论被害人应否享有上诉权
18
作者 张莹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16年第10期42-43,共2页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还不享有上诉的权利。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与案件的最终结果是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的,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不仅影响了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衡平,而且极大的阻碍了司法公正。因此,...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还不享有上诉的权利。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与案件的最终结果是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的,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不仅影响了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衡平,而且极大的阻碍了司法公正。因此,我国应当立足于本国国情,移植外国先进法律文化,赋予被害人有限的上诉权,使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实至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诉权 利益均衡 上诉不加刑原则 法律援助
下载PDF
论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完善
19
作者 伍玉功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62-64,共3页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原则 ,我国的上诉不加刑在司法实践中与审判监督程序相悖 ,从而淡化了被告人的上诉权 ,使上诉不加刑原则流于形式。为此 ,首先必须完善审判监督程序 ,实行有条件的不加刑 ;其次 ,刑事诉讼法应赋予公诉案...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原则 ,我国的上诉不加刑在司法实践中与审判监督程序相悖 ,从而淡化了被告人的上诉权 ,使上诉不加刑原则流于形式。为此 ,首先必须完善审判监督程序 ,实行有条件的不加刑 ;其次 ,刑事诉讼法应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上诉权 ,平衡于被告人的上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诉不加刑原则 审判监督程序 有条件的不加刑 被害人的上诉权
下载PDF
上诉权是被害人的正当权利
20
作者 杨涛 《法律与生活》 2004年第3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被害人 诉权 检察机关 诉讼权利 被害人的上诉权 制约权力 诉讼经济 参与诉讼 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