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丝绸之路灵关、石门关考辨 被引量:3
1
作者 蓝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53-57,共5页
近年来,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史学界一热点。但目前对许多历史地理问题还研究得不够深入,如丝路上灵(零)关和石门关位置及存在年代问题还存在许多疑问。本文在实地考察、田野考古、历史文献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研究,以使问题得以澄清... 近年来,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史学界一热点。但目前对许多历史地理问题还研究得不够深入,如丝路上灵(零)关和石门关位置及存在年代问题还存在许多疑问。本文在实地考察、田野考古、历史文献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研究,以使问题得以澄清。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石门关 石门道 田野考古 汉嘉郡 南广河 开边县 汉晋 历史地理
下载PDF
袁滋《云南记》考略 被引量:3
2
作者 屈直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0-147,共8页
《云南记》系唐袁滋所撰,该书大约在宋元之际散佚,有的学者将其辑作韦齐休所撰《云南行记》。本文共辑得群书征引题作《云南记》佚文24条,经过考辨发现,《太平御览》征引题作《云南记》且引文中有韦齐休姓名的三条有可能是引自樊绰的《... 《云南记》系唐袁滋所撰,该书大约在宋元之际散佚,有的学者将其辑作韦齐休所撰《云南行记》。本文共辑得群书征引题作《云南记》佚文24条,经过考辨发现,《太平御览》征引题作《云南记》且引文中有韦齐休姓名的三条有可能是引自樊绰的《云南记》,其余21条应为袁滋《云南记》而非韦齐休的《云南行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齐休 《云南记》 《云南行记》
原文传递
袁滋题名摩崖与南诏归唐述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飞镝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南诏与唐朝本为友邦,唐朝边将的跋扈、谗构和离间,导致南诏背唐,转而依附吐蕃,双方于天宝年间发生数次战争。由于不堪忍受吐蕃的骄横,双方矛盾激化,南诏遂决定内归唐朝,并一再输诚。双方达成协议后,唐朝于贞元十年(794)六月派御史中丞袁... 南诏与唐朝本为友邦,唐朝边将的跋扈、谗构和离间,导致南诏背唐,转而依附吐蕃,双方于天宝年间发生数次战争。由于不堪忍受吐蕃的骄横,双方矛盾激化,南诏遂决定内归唐朝,并一再输诚。双方达成协议后,唐朝于贞元十年(794)六月派御史中丞袁滋,持节赴云南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袁滋循五尺道前往南诏途中,在云南昭通石门关摩崖勒石记事。袁滋题记摩崖是南诏再次归唐事件的重要见证,也是唐代对边政策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战争 摩崖石刻 南诏 豆沙关
下载PDF
论石臞先生的考证著作在学术上的贡献
4
作者 朱正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4-8,共5页
本师石臞(殷孟伦)先生,不仅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造诣很高,成就卓著,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专门大家;而且他兴趣广博,才华横溢,举凡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史学、经学、文学等,他都下过相当的功夫,凡所了解的人无不佩服他的博通... 本师石臞(殷孟伦)先生,不仅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造诣很高,成就卓著,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专门大家;而且他兴趣广博,才华横溢,举凡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史学、经学、文学等,他都下过相当的功夫,凡所了解的人无不佩服他的博通多识,淹贯群籍。值此纪念先生执教五十六周年之际,专门之学既已有同道论赞及之,愚谨遵学长之嘱,就考证之作进行初探。现仅就《子云乡人类稿》(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版)所载第三类中前四篇的阅读体会,分为史地考证、伪书考辨、文字考订三题,粗略述之,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叶城 论赞 本师 阅读体 书考辨 碎叶镇 旧唐书 都督府 版本学
下载PDF
运城访碑记
5
作者 赵北耀 傅仁杰 吴钧 《收藏家》 1994年第4期55-58,共4页
山西运城地区古称"河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历代石刻更是名冠山右,素有"三晋碑乡"之称。清叶昌炽《语石》称:"大抵晋碑皆萃于蒲、绛、泽、潞四属。"其中河东占其二,可见运城石刻在我... 山西运城地区古称"河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历代石刻更是名冠山右,素有"三晋碑乡"之称。清叶昌炽《语石》称:"大抵晋碑皆萃于蒲、绛、泽、潞四属。"其中河东占其二,可见运城石刻在我国金石学研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石 冠山 叶昌炽 人文荟萃 碑廊 邑长 卓里乡 汉碑 叱罗
原文传递
精品旅游小镇 豆沙古镇
6
作者 宋大明 胡莹 《云南画报》 2008年第4期24-25,共2页
在古老的五尺道和崭新的昆水高速公路上,座落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古镇。豆沙古镇,现今存留完整的五尺道,历史悠久,是北上中原、南下交趾、西去天竺、东连夜郎的古道交通线。而豆沙关则享有"滇川门户"... 在古老的五尺道和崭新的昆水高速公路上,座落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古镇。豆沙古镇,现今存留完整的五尺道,历史悠久,是北上中原、南下交趾、西去天竺、东连夜郎的古道交通线。而豆沙关则享有"滇川门户"之称。在盐津县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六处景观名扬海内,史料价值极高。一是豆沙石门关,二是唐袁滋题记摩崖,三是僰人悬棺,四是明代摩崖,五是马湖府界至碑,六是天主教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尺道 僰人悬棺 盐津县 西部大峡谷温泉 人文景观 夜郎 石门关 景区开发 黄金旅游线
原文传递
在古老的商旅之路上漫游
7
作者 葉農 陈锦 向贵元 《中国西部》 1993年第2期46-51,共6页
僰人的昭示川镇间的关河、南广河流域是西县路的重要辅道,著名的唐石门道也从这里开始。我们一(?)关河,南广流域的古僰道,僰道是县,治所在今天宜宾县西南的安唐代贞观年间移治今宜宾市僰道生活着一支被称为“僰人”的民族,僰人的活动在... 僰人的昭示川镇间的关河、南广河流域是西县路的重要辅道,著名的唐石门道也从这里开始。我们一(?)关河,南广流域的古僰道,僰道是县,治所在今天宜宾县西南的安唐代贞观年间移治今宜宾市僰道生活着一支被称为“僰人”的民族,僰人的活动在《史记·西南夷列传》里略有记载。僰人性格坚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道 南广河 西南夷列传 从这里开始 五尺道 西方殖民者 题刻 分租 夜郎
下载PDF
叩问前贤(下)——拜谒昭通文坛先辈
8
作者 邹长铭 《滇池》 2007年第3期24-29,共6页
谒李开仁大名"开仁",表字"乐山",意蕴深长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先生志向所在,这一"名"一"字"便彰显无遗。可惜,想的不是说的,说的不是做的,... 谒李开仁大名"开仁",表字"乐山",意蕴深长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先生志向所在,这一"名"一"字"便彰显无遗。可惜,想的不是说的,说的不是做的,先生你一生行状,和这"乐山"的意蕴相去实在是太过遥远了,说是南辕北辙也实不为过。清乾嘉以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1851年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者 广西桂平 南诏 仁者乐山 碑首 阁罗凤 异牟寻 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
原文传递
尘烟漠漠五尺道
9
作者 穆希 《创造》 2016年第5期74-75,共2页
五尺道是连接云贵高原与内地的古老官道,也是秦朝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贵高原的历史见证。有一条路,从先秦走到现在。有一根线,拴起过去和未来。它,就是五尺道。这条中国历史地图册上细细的线,从成都南下,经宜宾、昭通,指向曲靖,... 五尺道是连接云贵高原与内地的古老官道,也是秦朝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贵高原的历史见证。有一条路,从先秦走到现在。有一根线,拴起过去和未来。它,就是五尺道。这条中国历史地图册上细细的线,从成都南下,经宜宾、昭通,指向曲靖,把古代的成都平原和滇池地区连接起来。五尺道是连接云贵高原与内地的古老官道,也是秦朝从修筑道路人手开发和治理云贵高原的历史见证。“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尺道 蜀故 修筑道路 成都平原 历史见证 汉兴 永昌道 中国历史 内昆铁路
下载PDF
袁滋篆书题名摩崖品评
10
作者 谢崇崐 《昭通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92-94,共3页
云南昭通地区盐津豆沙关“袁滋题记摩崖刻石”,是唐朝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派御史中丞年袁滋到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途经豆沙关(唐时称“石门关”)时,于岩间摩崖题刊记事,距今千余年。刻石文字共八行,直式左行。(封三图)文曰:
关键词 御史中丞 异牟寻 德宗 唐时 贞元 南诏 刻石文 石门关 云南昭通
下载PDF
昭通:南丝绸之路上的工艺故郡
11
作者 欧阳小抒 《创造》 2015年第4期72-73,共2页
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的昭通,其地域优势、文化资源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的昭通是云南连通中原的门户,更是"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这里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早期云南文... 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的昭通,其地域优势、文化资源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的昭通是云南连通中原的门户,更是"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这里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凝聚着中国西部人文和自然环境古旧、苍凉、雄沉的特色。在杳杳远去的岁月吱嘎声中,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留下的马蹄足印依然透着昔日繁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东北部 云南文化 金沙江下游 五尺道 云南连 故郡 壁画墓 摩崖石刻 承嗣
下载PDF
秦朝五尺道: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
12
作者 马恒健 《龙门阵》 2013年第9期67-73,共7页
四川西南边陲的宜宾横江镇有一个名叫伏龙的小村庄。伏龙村之名,源于坐落在川滇交界处险山恶水间一个古称伏龙口的地方。伏龙口,又因一列山峰状如卧龙,盘踞在波涛滚滚的关河之滨而得名。伏龙口的地理位置与扼川北咽喉的广元朝天峡一样。
关键词 五尺道 川滇 时光隧道 横江 四川西南 郑启 内昆铁路 渐行渐远 冥冥之中
原文传递
飞瀑流泉洗俗尘雄关古道寄幽思
13
作者 胡杨 《边疆文学》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一   对大关,以前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只不过是到盐津、水富或者四川宜宾时顺道从那儿经过,县城就是那么横竖的几条街,觉得小而简陋,街市也不见得怎样的繁华.只是那气候,让人住下就依恋.因为一出昭通城,要经过的青岗岭、靖安等地,...   一   对大关,以前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只不过是到盐津、水富或者四川宜宾时顺道从那儿经过,县城就是那么横竖的几条街,觉得小而简陋,街市也不见得怎样的繁华.只是那气候,让人住下就依恋.因为一出昭通城,要经过的青岗岭、靖安等地,都是那种冷凉寒湿的地段,觉得天空总是阴沉沉的.可一到了大关县的境内,天空和周围的景色就迥然一变,明媚靓丽起来,让人舒心了许多,也轻松了许多,不再被那阴沉的天空所郁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河瀑布群 四川宜宾 飞瀑流泉 摩崖 异牟寻 五尺道 唐王朝 盐津县
原文传递
最早的民族学院
14
作者 顾峰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7-7,共1页
在唐德宗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多次通过外交手腕诱劝南诏异牟寻重归唐朝,南诏清平宫郑回也力谏异牟寻归唐,因而促成了双方在苍山神祠达成协议。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德宗派遣袁滋等出使南诏,持节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并赐金印,事隔六年... 在唐德宗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多次通过外交手腕诱劝南诏异牟寻重归唐朝,南诏清平宫郑回也力谏异牟寻归唐,因而促成了双方在苍山神祠达成协议。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德宗派遣袁滋等出使南诏,持节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并赐金印,事隔六年(800年)异牟寻派遣使者和乐团赴长安向唐德宗献演《南诏奉圣乐》,从此加强了民族团结和边防永固。唐朝为了维持与南诏的和好关系,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创办学校等,《新唐书·南诏传》中说,异牟寻“又请以大臣子第质于皋,皋辞;固请,乃尽舍成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牟寻 南诏 郑回 赐金 剑南西川节度使 贞元 持节 韦皋 宪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