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乾嘉间三大诗说并论
- 1
-
-
作者
罗书华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
出处
《西部学刊》
2014年第1期63-66,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诗学与叙事学关系论"(11JJD750015)
-
文摘
清代乾嘉年间,诗学十分发达,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与翁方纲的肌理说三足鼎立。沈德潜的"格调说"实质就是温柔敦厚的风雅说的外现,强调诗歌应"理性情""、善伦物",同时"亦须论法"。袁枚的"性灵说"也讲"性情",但他所说的"性情"恰恰是与"人伦"相对的童心、个人、自然、生命,是生命与情感的感动与兴会,尤其是灵机的一动,尽管从根本上说这些与孔门诗学并不相违。针对格调、性灵等说,翁方纲提出了大不相同的"肌理说",主张诗歌应该义理、肌理、文理三者皆备。其中,"义理"是其最深层,"肌理"是中间层,"文理"是表层,三者地位不同,其实则一。三家诗说既相区别,又有相通之处,它们既是乾嘉时代精神的不同反映,又一道反映了乾嘉文化的博大繁荣。
-
关键词
乾嘉诗学
沈德潜“格调说”
袁枚“性灵说”
翁方纲“肌理说”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袁枚“性灵说”之“尚情”美学精神及其生成轨迹
- 2
-
-
作者
李天道
唐君红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外文论》
2018年第1期132-146,共15页
-
基金
四川省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古代人生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7Z0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袁枚的"性灵说"要求诗歌审美创作必须"发抒性灵"。他所谓的"性灵",与"性情"密切相关,"发抒性灵"也就是"抒发性情"。由此,遂使其"性灵说"突出地呈现出一种"重情"美学精神。遵循这一"重情"美学精神,则"性情"乃是诗歌审美创作的审美内核,为其审美诉求之所在,诗歌审美创作必须"抒发情性",同时,这种"性情"必须为诗人个人所有,为其所"自得","性情"的抒写必须呈现得自然天然,才能纯真动人。袁枚"性灵说"这种"尚情"美学精神的生成,在中国美学"情性"论史上,具有一种值得关注的演进轨迹。经历了从"言志"到"缘情",由"情生于性",以"性"为本与"性""情"皆生发自"理",到因"情"明"性","情"乃"性"之呈现的以"情"为本的生成过程。
-
关键词
袁枚“性灵说”
“重情”美学精神
生成轨迹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性灵说”之“重生”美学精神
- 3
-
-
作者
李天道
唐君红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
基金
四川省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古代人生美学研究"(17Z00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袁枚"性灵说"的实质体现出一种"重生"、"乐生"的美学精神。"重生"之"生",意指生命、生存。同时,"生"就是"性"。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就是孕育出生命,并且承载、维持着生命的延续。"大德",最大最美的善行,就是"生"。由此可见,中国美学"重生"。而袁枚的"性灵说"要求诗歌审美创作"发抒性灵",追求一种真实、贴切的生命体验而,"性灵"的实质就是"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而"发抒性灵",就是"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的一种诗意呈现。
-
关键词
袁枚“性灵说”
生命
生存
“生”之灵性
“重生”美学精神
-
Keywords
Yuan Mei's Xingling theory
life
living
spirituality of"sheng"
"life-valued"aesthetic spirit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