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背伸和跖屈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与同龄健康老人表面肌电图对照研究 被引量:87
1
作者 燕铁斌 Hui-Chan WYC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比较健康老人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的收缩功能 ,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组对象参加研究 ,对照组为 11位健康老人 ,年龄 62 .3± 5 .7岁 ;脑卒中组为12位初发患者 ,年龄 66.6± 8.3... 目的 比较健康老人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的收缩功能 ,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组对象参加研究 ,对照组为 11位健康老人 ,年龄 62 .3± 5 .7岁 ;脑卒中组为12位初发患者 ,年龄 66.6± 8.3岁。测试时下肢固定在支架上 ,压力传感器放在足底 ,肌电图的表面电极放在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体表上 ,记录踝背伸或踝跖屈时最大等长收缩、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活动 ,并计算力矩和积分肌电图的变化。结果 健康老人左、右侧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收缩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脑卒中组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协方差分析 (年龄作为协变量 )发现 ,脑卒中组的患侧与对照组比较 ,踝背伸和踝跖屈力矩、积分肌电图以及协同收缩率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脑卒中组健侧与对照组的踝背伸协同收缩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 ,增强这些肌群的收缩功能 ,特别是增强主动肌的收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老年人 表面肌电图 最大等长收缩 踝背伸 踝跖屈
原文传递
表面肌电图评价肌肉的功能状况 被引量:70
2
作者 余洪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3期3514-3515,共2页
评价肌肉的功能状况是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肌肉在做功的过程也就是电活动的过程。如何宏观量化肌肉的电活动?肌肉的功能下降时,如何方便快捷地发现电活动的变化?表面肌电图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肉功能 评价 运动医学 康复医学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3
作者 郑洁皎 胡佑红 俞卓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8期741-742,共2页
表面肌电图(sEMG)是一种无创功能测评方法,通过记录运动时肌肉肌电图的振幅、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反映肌肉功能的水平。笔者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时sEMG信号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脑卒中后神经肌肉康复训练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肉疲劳 脑卒中 综述
下载PDF
肌肉疲劳的sEMG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工效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8
4
作者 王笃明 王健 葛列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表面肌电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的实时测量方法 ,能够客观地反映肌肉活动水平和功能状态。本文主要对工效学中有关肌肉疲劳的sEMG现场评价技术发展过程中几种主要时频技术 ,尤其是幅频联合分析 ( jointanalysisofEMGspectrumandamplitude,J... 表面肌电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的实时测量方法 ,能够客观地反映肌肉活动水平和功能状态。本文主要对工效学中有关肌肉疲劳的sEMG现场评价技术发展过程中几种主要时频技术 ,尤其是幅频联合分析 ( jointanalysisofEMGspectrumandamplitude,JASA)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与评价。同时也对sEMG的信号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工效学 肉疲劳 时频分析技术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人体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5
作者 崔玉鹏 洪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2-104,114,共4页
肌肉运动时会有微小的生物电变化,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来检测这种生物电变化。运动时 肌电图的振幅、频率等指标均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运动方式、运动状态、肌肉疲劳密切相关。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运动单位 运动性疲劳 电信号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0
6
作者 王军 郎永斌 +5 位作者 杜江华 陈镇 朱登纳 张勇 李梦月 童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记录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E区及Berg平衡量表得分,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图检查,观察内收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GMFM?D、E区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试验组在改善D、E两大功能区和平衡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收肌和腓肠肌的RMS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且试验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悬吊运动训练 平衡功能 表面肌电图 儿童
原文传递
刺络拔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肘痉挛状态及肌电积分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2
7
作者 黄志强 赵宁 +2 位作者 苏昭元 苏稼夫 吴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刺络拔罐与西药治疗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综合组于患侧肱二头肌肌腹中...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刺络拔罐与西药治疗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综合组于患侧肱二头肌肌腹中心行刺络拔罐疗法,每周二及周五治疗,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口服巴氯芬,每天3次,每次10 mg,连续服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即刻(综合组治疗即刻为第1次治疗结束后即刻,西药组治疗即刻为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肘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测量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综合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即刻两组MAS、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综合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即刻及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综合组治疗即刻IEMG高于西药组,治疗后IEMG低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即刻综合组肱三头肌IEMG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肱三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综合组高于西药组(P<0.05)。综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西药组的60.0%(18/30,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患侧肱二头肌IEMG值并显著改善患侧上肢屈肘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刺络拔罐 康复训练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效果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利江 刘秋燕 +1 位作者 于晓明 侯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肌电生物反馈组(n=80)。常规治疗组接受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加用生物...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肌电生物反馈组(n=80)。常规治疗组接受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表面肌电评价结果和选择性控制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PROM较治疗前显著减小(t〉9.142,P〈0.001),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 EMG)、均方根值(RMS)及踝关节选择性运动控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t〉3.456,Z〉3.178,P〈0.01);且肌电生物反馈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t〉3.737,Z=-2.748,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更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背曲,改善其尖足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尖足 生物反馈技术 表面肌电图 推拿
下载PDF
肌电图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2
9
作者 罗小兵 马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6-70,共5页
肌肉疲劳产生过程中,肌电图的振幅和频谱指标均会产生相应变化。但肌电图变化情况与测试方法的选择和运动方式密切相关。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振幅 运动性 肉疲劳 肌电图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8
10
作者 齐瑞 严隽陶 +2 位作者 房敏 朱燕 张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最大等长收缩(MIVC)过程中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图的特征,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训练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选择18例轻偏瘫或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肘关节屈、伸肌MIVC时,检测其力矩和肱二、三头肌...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最大等长收缩(MIVC)过程中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图的特征,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训练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选择18例轻偏瘫或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肘关节屈、伸肌MIVC时,检测其力矩和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MIVC状态下,肘屈曲时肱二头肌健侧的积分肌电值(iEMG)明显大于患侧(P<0.05),肱三头肌健、患侧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伸展时肱三头肌健侧iEMG明显大于患侧(P<0.01),肱二头肌患侧iEMG明显大于健侧(P<0.05)。肱三头肌患侧协同收缩率明显大于健侧(P<0.01),肱二头肌患侧协同收缩率有大于健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屈肌收缩还是伸肌收缩,患侧的峰力矩均明显小于健侧(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痉挛以屈肌为主,提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康复治疗应以训练伸肌侧肌力和抑制拮抗肌协同收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肌电图 最大等长收缩
原文传递
太极拳和八段锦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和表面肌电的效果 被引量:53
11
作者 杨慧馨 刘晓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太极拳等中国传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10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气功组和太极组,各35例。三组均行常规康复,太极组行改良的24式太极拳,气功组行健身气功八段锦干预。干预前... 目的探讨太极拳等中国传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10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气功组和太极组,各35例。三组均行常规康复,太极组行改良的24式太极拳,气功组行健身气功八段锦干预。干预前,干预4周末和8周末,采用Fuge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定,记录患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积分肌电(iEMG),以及踝跖屈和背屈时协同收缩率(CR)。结果对照组21例、气功组23例、太极组28例完成研究。干预8周末,太极组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踝背屈时,太极组和气功组胫骨前肌i EMG高于对照组(P <0.05);太极组胫骨前肌CR低于对照组和气功组(P <0.05)。结论太极拳和气功锻炼可增强主动肌肌力,太极拳锻炼更有助于患者偏瘫下肢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太极拳 八段锦 下肢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其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51
12
作者 苏文华 阎文静 +3 位作者 钟明华 林延敏 高呈飞 朱其秀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和sEMG检测.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为(7.65 ±0.88)分,与组内治疗前的(2.75 ±0.64)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6.10±0.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上肌群的sEMG最大波幅和吞咽时程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EMG最大波幅和吞咽时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NMES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sEMG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神经肉电刺激 脑卒中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51
13
作者 何子龙 崔芳 +3 位作者 孙柳青 熊建美 李剑勇 邵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7期3368-3372,共5页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将患者...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NMES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吞咽时程缩短、最大波幅值升高,且实验组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增大,且实验组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SWAL-QOL总分均升高,且实验组的SWAL-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改善,提高舌骨肌肌群肌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肉电刺激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原文传递
表面肌电图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的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吴文 黄国志 刘湘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1-553,共3页
目的 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3 7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6例 ,年龄 2 0~ 61岁 ,平均 3 9.46± 11.5岁 ,接受腰骶部透热治疗、腰牵、推拿及经络导平等综合... 目的 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3 7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6例 ,年龄 2 0~ 61岁 ,平均 3 9.46± 11.5岁 ,接受腰骶部透热治疗、腰牵、推拿及经络导平等综合物理治疗。在入院时及住院治疗一月后 ,受试者分别接受腰背肌等长收缩测试 ,取俯卧位 ,下半身固定 ,嘱受试者用力保持上半身与下半身在同一水平面 ,此测试持续至受试者不能耐受为止 (以上半身开始向下偏离水平面为标准 ) ,同时用芬兰ME3 0 0 0P型表面肌电图仪记录肌电图 ,测试患侧与健侧骶棘肌和多裂肌等腰脊旁肌的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的斜率 (MFslope ,MFs) ,平均肌电图波幅。结果 治疗后 ,2 9例症状缓解 ,患侧MFs的衰减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健侧MFs的衰减无显著改变 ;治疗后 ,平均EMG波幅健侧无显著改变 ,患侧波幅有增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8例症状未缓解患者 ,健、患侧差异显著 ,治疗前后MFs及平均EMG波幅差异无显著。本组 13例病人 ,治疗后作CT检查 ,无 1例显示腰椎间盘回纳。结论 表面肌电图可用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表面肌电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评定
原文传递
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15
作者 李媛 赵正恩 +5 位作者 张少军 汪玲 赵利 邓佩琳 张锐 吴涛 《陕西中医》 2020年第2期238-240,257,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红肿,冷敷后红肿消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灸 咽部冰刺激训练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步态特点及康复策略 被引量:47
16
作者 张晶晶 李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偏瘫步态特点,为实施针对性的步态康复训练方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验组)及10名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记录下肢步态参数,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实验组健侧、患侧...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偏瘫步态特点,为实施针对性的步态康复训练方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验组)及10名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记录下肢步态参数,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实验组健侧、患侧、对照组右下肢小腿肌电活动,对比分析实验组健侧、患侧及对照组步态参数变化。结果实验组健、患两侧双支撑期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余步态参数,实验组健侧、患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表面肌电图结果显示,双下肢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周期性电活动消失,肌电活动值均小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三维步态分析联合表面肌电图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步态的客观评价可为步态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参数 步态分析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屈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俞晓杰 吴毅 +3 位作者 胡永善 白玉龙 李美萍 沈健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评价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健、患侧膝屈伸肌的肌肉功能和协调活动差异,为临床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用Noraxon Myosystem1200型表面肌电图仪对26例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等长肌肉收缩功能和下蹲运... 目的评价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健、患侧膝屈伸肌的肌肉功能和协调活动差异,为临床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用Noraxon Myosystem1200型表面肌电图仪对26例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等长肌肉收缩功能和下蹲运动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测试。结果患侧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在最大等长收缩和下蹲运动时的肌电振幅均值小于健侧(P<0.05)。在最大等长收缩过程中,患侧的拮抗肌协同收缩率较健侧增高(P<0.05);在下蹲运动过程中,患侧的腘绳肌共同活动比率高于检测(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测试可用于量化评价膝OA患者在不同运动过程中肌肉功能。膝OA患肢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均可能存在肌肉功能降低和肌力平衡异常。康复治疗不仅应重视股四头肌肌力增强而且应重视改善膝关节的肌力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表面肌电图 膝关节 协同活动
原文传递
栝楼桂枝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陈瑛玲 陈立典 陶静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金匮要略》"栝楼桂枝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为中风恢复期肢体痉挛提供中药治疗的临床依据。方法:将5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栝楼桂枝汤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2... 目的:观察运用《金匮要略》"栝楼桂枝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为中风恢复期肢体痉挛提供中药治疗的临床依据。方法:将5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栝楼桂枝汤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25例,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并利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关节屈曲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活动,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结果:改良Barthel指数及表面肌电图的肌电活动均提示治疗组在患肢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栝楼桂枝汤对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桂枝汤 中风 脑卒中 肢体痉挛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9
作者 蔚二文 陈维毅 《大众科技》 2007年第7期120-122,共3页
表面肌电图的信号检测是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测方法,其信号的检测分析在临床诊断、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表面肌电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及其在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应用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的康复临床评估应用进展 被引量:44
20
作者 李建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4-6,共3页
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客观量化的手段,其分析方法多样,同时具备无创性等优点,在康复评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运动分析、肌肉功能的评估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研究。然而,目前表面肌电图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规的评估手段开展仍然较... 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客观量化的手段,其分析方法多样,同时具备无创性等优点,在康复评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运动分析、肌肉功能的评估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研究。然而,目前表面肌电图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规的评估手段开展仍然较少。基于量化的观点,表面肌电图对于康复评估和康复目标的制定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康复效果的监测也有一定的好处。故本文对表面肌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临床 康复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