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适用于湿度传感的表面等离子微环传感器
1
作者 李志全 安东阳 +4 位作者 张鑫 赵玲玲 沙晓鹏 郭士亮 李文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60-2664,共5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湿度传感的表面等离子微环传感器。该传感器纵向上采用表面等离子多层波导结构,横向上采用U型微环结构,以聚酰亚胺(polyimide,PI)为感湿材料。根据传输矩阵法推导表面等离子微环传感器结构的传递函数,外界环境的相对...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湿度传感的表面等离子微环传感器。该传感器纵向上采用表面等离子多层波导结构,横向上采用U型微环结构,以聚酰亚胺(polyimide,PI)为感湿材料。根据传输矩阵法推导表面等离子微环传感器结构的传递函数,外界环境的相对湿度变化引起聚酰亚胺的折射率变化,从而多层波导结构的有效折射率发生改变,导致传感器的输出光谱发生漂移。重点分析讨论了多层波导结构的传输特性以及感湿部位折射率的变化对输出光谱的影响。根据计算和仿真得出:当U型波导的两个耦合点间的距离为微环周长的整数倍时,传感器的输出光谱水平漂移量较大,自由光谱范围(FSR)加倍,达到128nm,当外界环境相对湿度从10%RH变化到100%RH时,漂移量Δλm在0.005~0.038μm之间变化,相比于其他湿度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10~50倍,高达0.0005μm/%RH,并且传输稳定。结果表明:设计的表面等离子微环传感器,灵敏度较好,性能稳定,可以应用于湿度测量,并且实现了在高灵敏度感湿的同时兼顾大范围的滤波选频,为微型光学器件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传感器 多层波导结构 传输矩阵法 灵敏度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中膜厚与共振波长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曹振新 梁大开 郭明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研究了金属镀层厚度对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的影响。在其它参量一定的情况下 ,不同金属膜层厚度的传感器对应着不同的共振波长 ,根据这一特性设计了分布式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突出优点是能进行多...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研究了金属镀层厚度对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的影响。在其它参量一定的情况下 ,不同金属膜层厚度的传感器对应着不同的共振波长 ,根据这一特性设计了分布式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突出优点是能进行多点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 共振波长 实验研究 金属镀层厚度 多点测量
原文传递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对柠檬黄的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曼丽 明华蜜 +1 位作者 尹洪宗 徐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8,共6页
建立了傅里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FT-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FT-SPR)检测食品色素柠檬黄的方法。利用柠檬黄与柠檬黄小鼠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法制备出的柠檬黄-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成功结合到传感器... 建立了傅里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FT-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FT-SPR)检测食品色素柠檬黄的方法。利用柠檬黄与柠檬黄小鼠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法制备出的柠檬黄-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成功结合到传感器芯片上,通过溶液竞争法检测柠檬黄。建立了标准曲线,获得检出限13μg/L;研究了pH值对检测的影响,得到pH 7.4为适宜的体系酸度;回收实验、实际样品检测及干扰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方法对柠檬黄有高选择性。与紫外检测方法相比较,FT-SPR传感器检测柠檬黄方法表现出了选择性高和检出限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柠檬黄 小鼠单克隆抗体 饮料
下载PDF
基于噪声分析的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8
4
作者 郝鹏 吴一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59-2164,共6页
为了在保证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分析仪动态范围的同时提高其分辨率,分析了波长SPR分析仪系统噪声对其探测能力的影响;以波长SPR分析仪的信噪比为目标,对波长SPR的数据处理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处理曲线为SPR信号最... 为了在保证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分析仪动态范围的同时提高其分辨率,分析了波长SPR分析仪系统噪声对其探测能力的影响;以波长SPR分析仪的信噪比为目标,对波长SPR的数据处理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处理曲线为SPR信号最强时波长所对应的反射系数R,与信噪比最大时波长所对应的反射系数R:之间的前半部分SPR曲线。基于这段最佳处理曲线,采用了一种部分质心法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种算法可使SPR分析仪动态范围扩大一倍,在探测器光谱仪波长分辨率提高4倍的情况下,SPR分析仪的分辨率提高了将近10倍。采用此种算法测量折射率在1.3325~1.3600间的甘油溶液,线性相关系数〉0.99,说明此种算法对测试结果的线性度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可满足波长SPR数据处理方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噪声分析 数据处理
下载PDF
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制备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丽丽 李洁 +3 位作者 陈长宝 朱树华 周杰 尚鹏鹏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以合成的烯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为功能单体,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芯片上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根据印迹聚合物的朗格缪尔方程式,计算得到三聚氰胺和分... 以合成的烯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为功能单体,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芯片上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根据印迹聚合物的朗格缪尔方程式,计算得到三聚氰胺和分子印迹聚合物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40×10~8L/mol。此传感器显示出对模板分子三聚氰胺的高选择性,在p H=7.5的条件下,此传感器对三聚氰胺的响应最佳,线性范围为0.1-10.0 nmol/L(R=0.9991)。将此传感器用于牛奶和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检出限分别为62.6 pmol/L和56.4 pmol/L(S/N=3),回收率分别为91.5%和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分子印迹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下载PDF
差分干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优化与验证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弋嘉 张崇磊 +2 位作者 王蓉 朱思伟 袁小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2-679,共8页
分析了影响相位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灵敏度及动态范围的各种因素。搭建了差分干涉SPR相位检测系统,使用matlab软件模拟了若干因素对该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影响,并使用3种厚度的金膜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实时测量... 分析了影响相位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灵敏度及动态范围的各种因素。搭建了差分干涉SPR相位检测系统,使用matlab软件模拟了若干因素对该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影响,并使用3种厚度的金膜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实时测量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其抗体之间的反应过程。结果显示,入射角度对于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没有影响,而入射光波长、所选金属的介电常数和金膜厚度这3个因素是起作用的。这3个因素中,金膜厚度是比较重要且最易调节的一个。选定金膜后,通过调节入射角和反应物浓度,将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的相位变化限制在系统的线性范围内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波长为633nm的光源,在测量牛血清白蛋白与其抗体之间的反应过程中,兼顾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最优金膜厚度为48nm,此时动态范围为0.013 6RIU,灵敏度为6.67×10-7 RIU/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相位调制 动态范围 灵敏度
下载PDF
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微囊藻毒素LR检测传感器 被引量:7
7
作者 何皓 张涛 +6 位作者 姚佳 李传宇 周连群 王毅 李明宇 黎海文 董文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3-728,共6页
开发了一种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研究了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微囊藻毒素LR的多孔分子印迹膜,制备出... 开发了一种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研究了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微囊藻毒素LR的多孔分子印迹膜,制备出可以特异性捕获微囊藻毒素LR的SPR传感芯片。然后,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构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最后,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溶液以及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溶液,研究了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特异性等参数。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灵敏度很高,可实现微囊藻毒素LR的定量检测,动态测量达2.1×10^-9~1×10^-6 mol/L。另外,传感器对于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无明显信号响应,表明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分子印迹膜 囊藻毒素LR 水污染检测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的温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振新 粱大开 郭明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从粒子振动的角度讨论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对于温度的敏感特性。对于金属 /介质的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 ,在界面处产生的等离子体振动实质是大量电子的集体振荡。在某一特定的波长的P光激励下 ,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而改变... 本文从粒子振动的角度讨论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对于温度的敏感特性。对于金属 /介质的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 ,在界面处产生的等离子体振动实质是大量电子的集体振荡。在某一特定的波长的P光激励下 ,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而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式 ,当激励的光信号与电子群的固有振荡频率一致时 ,大量的电子振动变为一种谐振。由于界面处的电子密度与温度是密切相关的 ,不同的温度时密度不同———温度越高 ,电子的密度越大 ,而电子群的集体振荡又与电子的密度密切相关。所以温度的变化将对等离子体的共振频率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了这一效应来补偿环境介质的温度变化 ,可以克服环境温度对测试所带来的影响。此外 ,本文也讨论了采用光纤SPW传感器可以进行多参数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 温度 温度补偿 多参数测量 等离子体波
下载PDF
高深宽比金属光栅制备及中红外波段传感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郑改革 陈云云 +1 位作者 徐林华 赖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利用纳米压印结合溅射和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制备了具有高深宽比的金光栅,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得了反射谱线.测量结果显示,只在p偏振光垂直于光栅矢量方向入射条件下才存在共振反射峰,证明了"伪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的存在... 利用纳米压印结合溅射和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制备了具有高深宽比的金光栅,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得了反射谱线.测量结果显示,只在p偏振光垂直于光栅矢量方向入射条件下才存在共振反射峰,证明了"伪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的存在.基于严格耦合波分析理论计算了金属光栅的反射率,研究了其作为中红外波段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可行性.数值计算表明负级次衍射光波对应的共振反射峰的移动能获得较高的波长灵敏度.对于深宽比为10的金光栅结构,+1级次和-3级次衍射光波对应的波长灵敏度分别为1600 nm/RIU和5000 nm/RIU,品质因子分别为20 RIU-1和60 RIU-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深宽比金属光栅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严格耦合波理论
下载PDF
一种低成本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晨光 陈靖容 +1 位作者 刘仁材 王雅丽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4,共5页
针对目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仪价格昂贵的问题,研发了一种低成本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系统。使用熔融堆积成型3D打印技术打印系统所需的部分机械零件以降低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系统主要由机械扫描、信号采集与控制以及PC端的软件3... 针对目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仪价格昂贵的问题,研发了一种低成本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系统。使用熔融堆积成型3D打印技术打印系统所需的部分机械零件以降低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系统主要由机械扫描、信号采集与控制以及PC端的软件3部分组成。对于测量的准确性,通过测量标准折射率的溶液进行了验证。经计算系统分辨率达到了10^-6 RIU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装置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折射率 低成本 3D 打印 FDM3D 打印
下载PDF
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SPR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纯龙 王红理 +1 位作者 方湘怡 程向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干涉成像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介绍了系统的构建方法和工作原理。系统以溴钨灯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源产生干涉图像,采用Kre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激励SPR,由CCD摄... 研究了一种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干涉成像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介绍了系统的构建方法和工作原理。系统以溴钨灯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源产生干涉图像,采用Kre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激励SPR,由CCD摄像机采集传感芯片干涉图,对干涉图进行信息提取和傅里叶变换得到光谱图,再对光谱图进行分析处理得到SPR曲线。在系统中引入了辅助定标光路,即以一已知波长的单色光(氦氖激光器)作为标尺确定光强随光程差变化的干涉图函数中采样点的选取,降低了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过程中的转动和传动机械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多通道检测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傅里叶变换 迈克尔逊干涉仪 辅助定标光路
下载PDF
一种棱镜otto型SPR甲烷气体传感器设计
12
作者 郭才城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本文针对引起煤矿瓦斯爆炸的甲烷气体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otto结构的棱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利用有限元法仿真分析了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研究了传感器结构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在金属层表面修饰甲烷气体敏感膜... 本文针对引起煤矿瓦斯爆炸的甲烷气体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otto结构的棱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利用有限元法仿真分析了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研究了传感器结构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在金属层表面修饰甲烷气体敏感膜,仿真分析了该传感器对甲烷气体的检测灵敏度。为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甲烷气体传感器 传感器性能 敏感膜 传感器结构参数 金属层 SPR 棱镜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鑫华 韩明川 +2 位作者 陈强 李冬光 姚康德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2-47,共6页
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的基本原理和SPR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 ,综述了SPR传感器在高分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高分子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技术原理 生物大分子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娟 彭媛 +1 位作者 吕小毅 高志贤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65-73,共9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技术具有实时、快速、无需标记、无背景干扰和样品无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及药物检测等领域。着重介绍了SPR传感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特别总结了SPR芯片的表面修饰技术和SPR传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技术具有实时、快速、无需标记、无背景干扰和样品无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及药物检测等领域。着重介绍了SPR传感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特别总结了SPR芯片的表面修饰技术和SPR传感器联用技术,其中联用技术重点从分子印迹联用技术、免疫分析联用技术及核酸联用技术3个方面及在医疗等临床检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表面修饰技术 临床检验
原文传递
聚合物薄膜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秋顺 成荣 +5 位作者 张旭霖 陈燕 史建国 李明宇 于永江 董文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96-1804,共9页
为了研究聚合物薄膜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作用,以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WISPR)分析仪为传感器件,采用层层组装法,分别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原位制备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 为了研究聚合物薄膜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作用,以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WISPR)分析仪为传感器件,采用层层组装法,分别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原位制备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PSS多层薄膜,系统地研究在空气与水条件下这2种薄膜对共振光谱的影响,并通过理论模拟分析其内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致密的PAH/PSS薄膜,WISPR分析仪(检测范围为500~1 000nm)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分别为11(约70nm,水)和45(约158nm,空气);每一双层PAH/PSS薄膜在水中所引起的波长移动远大于在空气中的波长移动.对于环境响应性比较强的PDDA/PSS薄膜,WISPR分析仪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为5(约128nm,水),在空气中即使双层数大于40,也有共振峰出现.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PDDA/PSS薄膜引起的共振峰在空气中交替出现,如共振峰分别在双层数4~11、19~26、29~40出现,而在双层数12~18、27~28、46~90处消失,这表明薄膜的增厚使光波导的共振模式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转变为横磁模的一阶模式与二阶模式.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聚合物膜的种类和结构可以有效改变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共振波长及共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聚电解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多层薄膜 波长调制
下载PDF
纳米金信号放大的SPR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匡红 曾琳 +5 位作者 刘书蓉 袁璐 李金凤 秦涛 贾淑芳 周琳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核酸适配子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微阵列与纳米金(AuNPs)信号放大技术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可实时在线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检测技术。方法利用1,4‐苯二硫醇通过自组装技术耦联于生物芯...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核酸适配子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微阵列与纳米金(AuNPs)信号放大技术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可实时在线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检测技术。方法利用1,4‐苯二硫醇通过自组装技术耦联于生物芯片表面,然后在生物芯片表面修饰金纳米颗粒,将采用系统配体进化技术(S E L‐EX)筛选得到的PDGF适配子处理后固定于SPR生物传感器微阵列上成为检测探针分子,然后将微阵列置于实时在线分析系统上对溶液中的PDGF浓度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并优化固定的核酸适配体浓度和固定条件,进一步研究了该检测方法的稳定性与线性检范围。结果该新型快速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PDGF的快速实时检测,稳定性好;在0.1~50μmol/L PDGF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且最低检测下限可达0.02μmol/L。结论该基于适配体的SPR传感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纳米金
下载PDF
分子印迹结合SPR技术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传平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0-93,共4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是利用金属薄膜的光学耦合产生的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可通过监测SPR的变化,实时监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无需荧光标记等特点.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某一客体分子具有预定选择性材料的过程,利用合...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是利用金属薄膜的光学耦合产生的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可通过监测SPR的变化,实时监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无需荧光标记等特点.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某一客体分子具有预定选择性材料的过程,利用合成的聚合物内的空穴对模板分子的"记忆效应"来实现对模板分子的选择性识别.本文是以乙酰甲胺膦为模板分子制备的印迹聚合物膜(MIPS),利用SPR传感器进行检测分析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此种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较好的印迹效果和选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分子印迹聚合物 农药检测
下载PDF
基于超连续谱的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值河 侯静 +3 位作者 彭杨 李志鸿 奚小明 陈金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提出了利用光子晶体光纤空气孔塌缩技术制作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构建了空气孔完全塌缩的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模型,并模拟计算了其中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制作了全光纤化的波长检测型的光子晶体光纤... 提出了利用光子晶体光纤空气孔塌缩技术制作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构建了空气孔完全塌缩的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模型,并模拟计算了其中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制作了全光纤化的波长检测型的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利用超连续谱光源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空气为待测环境介质时,对应的共振波长为465 nm,与理论计算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超连续谱 光子晶体光纤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对食源性化学危害物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洋 王静 王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6-191,共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作为免疫传感器,兼有免疫检测和仪器分析二者优势,具有无需标记,前处理简单,样品用量少,分析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于食品中化学危害物的快速现场检测,是近些年研究热点。本文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作为免疫传感器,兼有免疫检测和仪器分析二者优势,具有无需标记,前处理简单,样品用量少,分析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于食品中化学危害物的快速现场检测,是近些年研究热点。本文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食源性化学危害物残留检测及信号放大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信号放大 技术保障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核酸检测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学勇 白延强 +2 位作者 王春艳 戴钟铨 李莹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技术,为实时、在线检测航天微生物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建立的便携式生物分子在线分析系统(portable online bio-molecules analyzer,POBA)...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技术,为实时、在线检测航天微生物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建立的便携式生物分子在线分析系统(portable online bio-molecules analyzer,POBA),在传感器表面固化探针分子,对溶液中的靶序列进行杂交检测,研究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性等。结果实验中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靶序列的实时检测,检测下限达2.3nmol/L,进行9次杂交检测的变异系数为3.5%,重复进行30次检测的变异系数为14.7%。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重复性好等优点,SPR传感器技术在核酸杂交检测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特异性 检测限 重复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