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界)面张力测定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于军胜 唐季安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1-15,共5页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滴外形法,尤其以悬滴法研究表(界)面现象成为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测定表(界)面张力和表面压的方法,着重介绍了悬(躺)滴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表面 接触角 界面膨胀粘度
原文传递
三元复合驱体系的膜性质和乳状液的破乳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康万利 白玉 +2 位作者 王德金 黄有泉 刘奕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00年第S1期120-123,共4页
三元复合驱 (ASP)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任一组分NaOH或ORS -4 1浓度函数。表面活性剂ORS -4 1分子膜性质随碱浓度变化表明 ,碱与表面活性剂间存在相互作用。在高表面压下 ,聚丙烯酰胺对表面活性剂单分子膜影响极小 ,在低表面压下影响... 三元复合驱 (ASP)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任一组分NaOH或ORS -4 1浓度函数。表面活性剂ORS -4 1分子膜性质随碱浓度变化表明 ,碱与表面活性剂间存在相互作用。在高表面压下 ,聚丙烯酰胺对表面活性剂单分子膜影响极小 ,在低表面压下影响显著。破乳剂对ASP膜影响较大。使用常规瓶试法测定了W /O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动力学。碱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乳状液破乳影响较大 ,当ORS -4 1浓度较高时 ,聚合物影响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界面张力 表面 破乳动力学
下载PDF
胶质、沥青质对水-苯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梅清 杨萍华 孙在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44,共4页
为深入研究胶质、沥青质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从孤岛渣油中分离出胶质和沥青质 ,用滴体积法、Langmuir膜天平、单滴寿命法、瓶试法等研究了它们的水 -苯界面活性、Langmuir膜压、阻止水 -苯界面上的水滴向水相融并的能力及稳定水 ... 为深入研究胶质、沥青质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从孤岛渣油中分离出胶质和沥青质 ,用滴体积法、Langmuir膜天平、单滴寿命法、瓶试法等研究了它们的水 -苯界面活性、Langmuir膜压、阻止水 -苯界面上的水滴向水相融并的能力及稳定水 -苯乳状液的能力。结果表明 ,胶质比沥青质具有更强的水 -苯界面活性 ;沥青质比胶质具有更大的 Langmuir膜压 ;沥青质阻止水 -苯界面上的水滴向水相融并的能力远大于胶质 ;沥青质是水 -苯乳状液优良的稳定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胶质 沥青质 表面 水-苯乳状液 稳定性
下载PDF
单分子膜研究的方法及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杰 朱谱新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1年第1期42-47,58,共7页
单分子膜一般是将两亲性物质溶解在铺展溶剂中制成铺展溶液 ,然后铺展在底液上而得的。在其性质的研究中 ,测定表面压—面积关系曲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手段。但是 ,仅有表面压—面积曲线所能了解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 单分子膜一般是将两亲性物质溶解在铺展溶剂中制成铺展溶液 ,然后铺展在底液上而得的。在其性质的研究中 ,测定表面压—面积关系曲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手段。但是 ,仅有表面压—面积曲线所能了解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必须结合另一些手段进行研究 ,测定表面粘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而随着现代光谱仪器的更新、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膜 表面 表面粘度 光谱 研究方法 细胞膜 生物膜
下载PDF
气/液界面上磷脂和蛋白质复合膜的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恒建 毕只初 +1 位作者 崔光晨 李峻柏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8期22-25,18,共5页
通过分析比较磷脂单分子层膜、蛋白质单分子层膜及磷脂 /蛋白质单分子层复合膜在压缩过程中的表面压和面积的关系 。
关键词 复合膜 表面 气流界面 磷脂 蛋白质
下载PDF
(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及表面性质 被引量:4
6
作者 隋卫平 王党生 +1 位作者 王素芬 陈国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1-524,共4页
将羧甲基壳聚糖与丁氧基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水溶性的两亲性化合物(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羧甲基壳聚糖。采用红外、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表面张力和表面压的测定研究了其表面性质。结果表明,... 将羧甲基壳聚糖与丁氧基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水溶性的两亲性化合物(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羧甲基壳聚糖。采用红外、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表面张力和表面压的测定研究了其表面性质。结果表明,该衍生物可以吸附于溶液表面,降低表面张力;表面吸附膜较稳定,随表面积减小,相对压缩表面压急剧增加。表面活性随取代度增加而增强。对于取代度为42.2%的产品,表面张力可下降至32.5mN/m。数据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以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衍生物 (羟基丁氧基)丙基-羧甲基壳聚糖 表面活性 表面
下载PDF
疏水基支链化对甜菜碱表面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兰磊 祝仰文 +4 位作者 徐志成 宫清涛 靳志强 张磊 张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99-1405,共7页
利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同分异构的直链(C_(16)PB)和支链(C_(16)GPB)十六烷基羟丙基羧酸甜菜碱的表面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时间、表面压、工作频率及体相浓度对扩张模量和相角的影响.研究发现,羟丙基甜菜碱分子在溶液表面上吸附时,整个亲... 利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同分异构的直链(C_(16)PB)和支链(C_(16)GPB)十六烷基羟丙基羧酸甜菜碱的表面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时间、表面压、工作频率及体相浓度对扩张模量和相角的影响.研究发现,羟丙基甜菜碱分子在溶液表面上吸附时,整个亲水基团倾向于平铺在表面上,造成较高的表面扩张模量,表面膜性质由亲水基团取向变化等膜内过程控制.甜菜碱分子疏水烷基的支链化造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不仅能增大模量,而且在高浓度条件下出现动态模量的最大值现象,说明表面膜的强度与分子排布密切相关,并非单纯由表面分子浓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支链 扩张流变 表面
下载PDF
SiO_2纳米颗粒单层膜流变特性的双Wilhelmy片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臧渡洋 张永建 Langevin Dominique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1-537,共7页
本文采用两个互相垂直的Wilhelmy片对不同润湿性的SiO2纳米颗粒单层膜的表面压和黏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Brewster角显微镜(BAM)对单层膜的形貌演变进行了观测.实验发现,当水面完全被颗粒覆盖时,单层膜的表面压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中等... 本文采用两个互相垂直的Wilhelmy片对不同润湿性的SiO2纳米颗粒单层膜的表面压和黏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Brewster角显微镜(BAM)对单层膜的形貌演变进行了观测.实验发现,当水面完全被颗粒覆盖时,单层膜的表面压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中等润湿性(34% SiOH)的颗粒膜其表面压各向异性最大.压缩模量E和剪切模量G均在中等润湿性时出现最大值.这些结果表明,单层膜的流变性能与泡沫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疏水性最强(20%SiOH)的颗粒膜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这可能是纳米颗粒在受压过程中发生了不可逆聚集以及单层膜内应力驱使纳米颗粒进行位置调整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单层膜 表面 流变
原文传递
基于微扰理论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表面状态方程 被引量:1
9
作者 付东 包铁竹 +2 位作者 陆九芳 李以圭 李小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7-734,共8页
应用微扰理论并借鉴二维气体理论的处理方法,建立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状态方程。将微扰理论与压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状态方程。运用提出的状态方程,分别对6种烷基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应用微扰理论并借鉴二维气体理论的处理方法,建立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状态方程。将微扰理论与压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状态方程。运用提出的状态方程,分别对6种烷基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压数据进行了关联,并利用关联所得的参数预测了其他种类的烷基聚氧乙烯醚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压。关联和预测的精度均较高,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扰理论 状态方程 表面活性剂 表面 表面状态
下载PDF
许广平和她的姑母——从许广平捐赠的照相册说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八纮 《上海鲁迅研究》 1996年第1期68-71+7,共4页
1950年,许广平先生把她多年来直珍藏着的相册随同鲁迅遗物一起捐献给了国家。这本相册是一个厚约1.2厘米的折子,共二十七页,开首的和末尾的一页各粘贴在封面和封底的里页。淡米色的硬封面,有17.4×19.7厘米大小,表面压有花纹,无字。
关键词 许广平 表面 《鲁迅全集》 求学深造 女子师范学校 第一张 妇女周刊 亲戚们 聚族而居 小学时代
原文传递
磷脂与维生素E间的相互作用
11
作者 安秀林 刘海萍 李庆忠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14,共3页
采用超额分子面积研究磷脂DMPC和维生素E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一定表面压下,磷脂DMPC和维生素E混合后的超额分子面积均为负值,且随表面压的增加,超额分子面积的绝对值减小.这些说明了磷脂DMPC和维生素E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关键词 维生素E 相互作用 磷脂 DMPC 分子面积 表面 绝对值 混合
下载PDF
关于计算封闭气体压强的方法总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婕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15年第5期24-25,共2页
求封闭气体的压强,是解决气体问题的关键,高中常见的两种模型为液体封闭的气体、固体封闭的气体,本文对两种情况下求气体压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物理选修3-3为热学内容,高考分值为12分,对于封闭气体的考查,... 求封闭气体的压强,是解决气体问题的关键,高中常见的两种模型为液体封闭的气体、固体封闭的气体,本文对两种情况下求气体压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物理选修3-3为热学内容,高考分值为12分,对于封闭气体的考查,通常为8分的计算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教学过程 计算题 受力分析 液柱 平衡方程 解题思路 筒形汽缸 表面 帕斯卡定律
原文传递
论陶瓷装饰艺术的历史沿革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化祥 《现代装饰(理论)》 2014年第7期207-208,共2页
陶瓷装饰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制陶开始,时至今日,经历从无到有、从单色到多彩、从技巧的单一性到综合装饰,逐渐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迸发出勃勃生机。让我们以时间为序,试着了解陶瓷装饰艺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迁。新石器时代其一用砾... 陶瓷装饰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制陶开始,时至今日,经历从无到有、从单色到多彩、从技巧的单一性到综合装饰,逐渐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迸发出勃勃生机。让我们以时间为序,试着了解陶瓷装饰艺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迁。新石器时代其一用砾石或骨器在陶器表面压磨,使表面发亮,称为磨光;其二用泥浆施加于陶器表面,烧好以后表面就附着一层"陶衣",也叫"色衣";其三纹饰,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彩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装饰艺术 综合装饰 陶衣 釉下五彩 装饰手法 莲瓣纹 表面 陶瓷工艺美术 釉下彩
原文传递
Gibbs吸附式、吸附等温式、吸附状态方程、表面压方程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童祜嵩 傅旭明 《纺织基础科学学报》 1993年第4期368-374,共7页
分析了界面吸附的 Gibbs 吸附式、吸附等温式、吸附状态方程和表面压方程的各自特点并探讨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全面阐述了已知吸附等温式、吸附状态方程和表面压方程三者任一个具体形式,根据 Gibbs 吸附式推导另两个方程的一般方法。指出... 分析了界面吸附的 Gibbs 吸附式、吸附等温式、吸附状态方程和表面压方程的各自特点并探讨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全面阐述了已知吸附等温式、吸附状态方程和表面压方程三者任一个具体形式,根据 Gibbs 吸附式推导另两个方程的一般方法。指出了 Harkins 与 Ju-ra 在给出某两种吸附状态方程中的差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吸附等温式 吸附状态方程 Gibbs吸附式
下载PDF
硬脂酸LB膜层间Q-态CdS单层的组装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志宇 李铁津 +1 位作者 吴宗汉 彭笑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41-143,共3页
首次报道了挂膜表面压与LB膜层间CdS结构的关系。37.5mN/m表面压下沉积的硬脂酸镉.(CdSt2)LB在0.25Torr的H2S压力下反应生成层间CdS单间膜。低压下沉积的CdSt2LB膜硫化反应后层间CdS会... 首次报道了挂膜表面压与LB膜层间CdS结构的关系。37.5mN/m表面压下沉积的硬脂酸镉.(CdSt2)LB在0.25Torr的H2S压力下反应生成层间CdS单间膜。低压下沉积的CdSt2LB膜硫化反应后层间CdS会发生聚集,这被归因于高压力下沉积的LB膜碳氢链间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这个较强的相互作用对层间CdS单层的形成起到了足够的控制分子位置变化的作用。同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这种LB膜层间CdS单层膜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量子尺寸效应 LB膜 可见吸收光谱 层间 半导体纳米粒子 有序组装 生物分子电子学 硫化反应 金属离子
下载PDF
水/空气界面纳米颗粒单层膜流变特性的锥体压入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臧渡洋 张永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1-376,共6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锥体压入法研究水/空气界面上SiO_2纳米颗粒单层膜流变特性的新方法.通过锥体的压入和上升使单层膜产生应变,实时测定锥体压入-上升循环过程中表面压的变化.实验表明,表面压的尖锐变化是由单层膜受到的拉伸应变导致的.表... 本文提出了利用锥体压入法研究水/空气界面上SiO_2纳米颗粒单层膜流变特性的新方法.通过锥体的压入和上升使单层膜产生应变,实时测定锥体压入-上升循环过程中表面压的变化.实验表明,表面压的尖锐变化是由单层膜受到的拉伸应变导致的.表面压变化的幅度dΠ和弛豫时间τ显著依赖于颗粒在界面的吸附能,因而随颗粒润湿性而发生明显变化.d∏和τ分别与单层膜的弹性和黏性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可能为深入研究纳米颗粒单层膜的流变性质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单层膜 表面 流变
原文传递
油酸包覆的Fe_(3)O_(4)纳米颗粒与DPPG单层膜的相互作用
17
作者 王益祎 朱华泽 刘鑫鑫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46-10156,共11页
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加了纳米颗粒与人类和环境接触的可能,为生物和环境安全带来了风险。纳米颗粒会通过呼吸作用到达肺泡表面,因此探索纳米颗粒与肺表面活性膜中磷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利用Langmuir技术测绘了空气-水... 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加了纳米颗粒与人类和环境接触的可能,为生物和环境安全带来了风险。纳米颗粒会通过呼吸作用到达肺泡表面,因此探索纳米颗粒与肺表面活性膜中磷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利用Langmuir技术测绘了空气-水界面上油酸包覆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OA-Fe_(3)O_(4)MNPs)与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面压-平均分子面积(π-A)等温线、表面压-时间(Δπ-t)曲线、压缩-扩张曲线和振荡曲线,同时利用布鲁斯特角显微镜(BAM)实时监测DPPG单层膜的表面形貌特征。研究表明,当界面上DPPG分子数一定时,随着OA-Fe_(3)O_(4)MNPs浓度的增加,π-A等温线向分子面积增大的方向移动;高浓度的OA-Fe_(3)O_(4)MNPs易使DPPG分子与纳米颗粒形成复合体,致使单层膜的表面压显著升高,膜的压缩模量(C_(s)^(-1))显著降低;与纯DPPG单层膜相比,OA-Fe_(3)O_(4)MNPs的存在使得单层膜的表面压在1h内明显下降;OAFe_(3)O_(4)MNPs浓度增加后,DPPG单层膜的扩张曲线存在明显滞后现象;表面压为25mN/m时,DPPG单层膜对5%的正弦应变扰动具有非线性响应特征,OA-Fe_(3)O_(4)MNPs并未改变DPPG单层膜的粘弹性特征以及弛豫过程的时间尺度。BAM图像支持了Langmuir技术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表面 平均分子面积 热力学 流变 粘弹性
下载PDF
关于计算封闭气体压强的方法总结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婕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15年第7期32-33,共2页
求封闭气体的压强,是解决气体问题的关键,高中常见的两种模型为液体封闭的气体、固体封闭的气体,本文对两种情况下求气体压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物理选修3-3为热学内容,高考分值为12分,对于封闭气体的考查,... 求封闭气体的压强,是解决气体问题的关键,高中常见的两种模型为液体封闭的气体、固体封闭的气体,本文对两种情况下求气体压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物理选修3-3为热学内容,高考分值为12分,对于封闭气体的考查,通常为8分的计算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求封闭气体的压强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方法,以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计算题 教学过程 平衡方程 受力分析 液柱 解题思路 筒形汽缸 表面 帕斯卡定律
原文传递
激光衍射法测量表面张力和表面压
19
作者 朱峰 苗润才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1-253,260,共4页
实验上实现了低频液体表面波的激光衍射,提出了激光衍射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压。当激光斜入射到几百赫兹液体表面波上,观察到反射光形成稳定的、清晰的衍射光斑。理论上导出了衍射光斑的角宽度和表面波波长的解析关系,实验上验证... 实验上实现了低频液体表面波的激光衍射,提出了激光衍射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压。当激光斜入射到几百赫兹液体表面波上,观察到反射光形成稳定的、清晰的衍射光斑。理论上导出了衍射光斑的角宽度和表面波波长的解析关系,实验上验证了液体表面波的色散关系,计算了蒸馏水的表面张力和蒸馏水中加入不溶性表面活性剂———“苯”单分子膜的表面压。根据其机理,建立起一种实时、非接触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压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 液体表面 表面张力 表面
原文传递
具有长碳链间隔层的纳米颗粒的二维排列
2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1年第Z1期118-120,共3页
通过调节修饰分子的链长来实现纳米颗粒间距的可调节性是研究纳米颗粒二维有序聚集体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一手段赋予了纳米颗粒二维有序聚集体在诸如电子学、光学等领域的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众多制备纳米颗粒二维有序聚集体的方法中,... 通过调节修饰分子的链长来实现纳米颗粒间距的可调节性是研究纳米颗粒二维有序聚集体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一手段赋予了纳米颗粒二维有序聚集体在诸如电子学、光学等领域的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众多制备纳米颗粒二维有序聚集体的方法中,利用 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有序聚集体 二维有序结构 二维结构 表面 颗粒粒径 表面修饰 颗粒膜 水界面 二维自组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