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光辉 崔磊 +1 位作者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ADM )复合自体表皮角朊细胞 (AKCs)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用DispaseII/TritonX 10 0制备ADM。在猪背部两侧分别作 5cm× 5cm的全层皮肤缺损 ,用ADM覆盖创面。 7~ 10d后 ,将AKCs与P... 目的 探讨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 (ADM )复合自体表皮角朊细胞 (AKCs)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用DispaseII/TritonX 10 0制备ADM。在猪背部两侧分别作 5cm× 5cm的全层皮肤缺损 ,用ADM覆盖创面。 7~ 10d后 ,将AKCs与Pluronic混匀涂布于一侧ADM表面 ,另一侧单纯ADM组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愈合情况 ,比较创面收缩率 ,取材作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ADM去除了所有细胞成分 ,胶原束结构及排列均保持正常 ;ADM在创面成活 ,能诱导成纤维细胞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 ,并支持移植于其表面的AKCs生长。 4周时 ,对照组收缩至原面积的 41% ,实验组为原面积的 65 %。结论 ADM可以作为重建真皮层的诱导支架 ;ADM与AKCs复合移植可以形成新生皮肤并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修复 全层皮肤缺损 表皮角朊细胞 移植
原文传递
人表皮角朊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志忠 侯兰娣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关键词 表皮角朊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原文传递
大鼠角朊细胞的无滋养层培养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余来 周宏 +3 位作者 侯立中 颜炜群 杨同书 赵轶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65-767,770,共4页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表皮角朊细胞 (角蛋白细胞 ,KCs)的培养方法。方法 :应用含有新生牛血清并附加多种调节因子的 DMEM- F1 2培养基 ,对大鼠表皮 KCs进行无滋养层法培养。结果 :大部分 KCs在接种后 36h贴壁 ,并有集落形成。培养至第 9...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表皮角朊细胞 (角蛋白细胞 ,KCs)的培养方法。方法 :应用含有新生牛血清并附加多种调节因子的 DMEM- F1 2培养基 ,对大鼠表皮 KCs进行无滋养层法培养。结果 :大部分 KCs在接种后 36h贴壁 ,并有集落形成。培养至第 9天 ,细胞接近铺满单层。结论 :采用无滋养层法培养大鼠 KCs不仅可行 ,而且具有细胞成活率高、避免滋养层细胞影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细胞 细胞培养 无滋养层培养 表皮角朊细胞 大鼠 皮肤病
下载PDF
皮肤角朊细胞的三维培养
4
作者 刘雪来 高鹏 黄格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表皮角朊细胞(keratinocyte,KC)是皮肤创伤后"再上皮化"过程中的主要功能细胞,其增殖和移行是创缘皮肤早期修复的重要生物学过程[1,2]。在体内外环境下探索和检测各种分子类药物、纳米颗粒材料等对KC增殖、移行和分化的功效以及创... 表皮角朊细胞(keratinocyte,KC)是皮肤创伤后"再上皮化"过程中的主要功能细胞,其增殖和移行是创缘皮肤早期修复的重要生物学过程[1,2]。在体内外环境下探索和检测各种分子类药物、纳米颗粒材料等对KC增殖、移行和分化的功效以及创伤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快速修复,是微创治疗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角朊细胞 三维培养 表皮角朊细胞 纳米颗粒材料 生物学过程 再上皮化 早期修复 子类药物
下载PDF
芳香维甲酸乙酯对原代培养人表皮角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叶伟 叶庆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芳香维甲酸乙酯 表皮角朊细胞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中波紫外线影响大鼠表皮角朊细胞p53蛋白及p21蛋白表达的研究
6
作者 徐兵 涂平 +1 位作者 马圣清 武玲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角朊细胞对抗中波紫外线(UVB)损伤和致癌的机制方法采用 LSAB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UVR 照射后大鼠正常表皮 p53蛋白及 p21蛋白表达。结果 UVB 单次照射后4小时即能测到 p53蛋白表达,第8小时左右达到峰值,72小时后消失;p21蛋... 目的探讨表皮角朊细胞对抗中波紫外线(UVB)损伤和致癌的机制方法采用 LSAB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UVR 照射后大鼠正常表皮 p53蛋白及 p21蛋白表达。结果 UVB 单次照射后4小时即能测到 p53蛋白表达,第8小时左右达到峰值,72小时后消失;p21蛋白出现时间与 p53蛋白相同,但其消退较慢,第72小时仍能被检测到。两者染色主要位于表皮角朊细胞核内。结论表皮角朊细胞可能是通过野生型 p53蛋白和 p21蛋白来对 UVB 导致表皮角朊细胞癌变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表皮角朊细胞 P53蛋白 基因表达 P21基因
原文传递
人表皮角朊细胞和表皮的培养
7
作者 张道荣 刘小兵 张丽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1-372,共2页
人表皮角朊细胞和表皮的培养张道荣刘小兵张丽红一、材料和方法1.培养液、试剂及材料:DMEM培养液(Sigma),MEM洗液(Sigma),3T3细胞(Gioanni教授惠赠),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Sigma),霍... 人表皮角朊细胞和表皮的培养张道荣刘小兵张丽红一、材料和方法1.培养液、试剂及材料:DMEM培养液(Sigma),MEM洗液(Sigma),3T3细胞(Gioanni教授惠赠),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Sigma),霍乱毒素(Sigma),非必需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朊细胞 表皮 培养 角朊细胞
原文传递
人表皮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国安 袁利亚 +2 位作者 戴育成 刘德伍 曹勇 《江西医药》 CAS 1996年第2期69-71,共3页
采用IMDM培养基配以10%无血清培养基血清替代物(牛血清白蛋白、人转铁蛋白、胰岛素、胆固醇、过氧化氢酶),添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霍乱毒素、氢化可的松、乙醇胺组成无血清培养体系进行人表皮角朊细胞培养。结果表明:表皮角... 采用IMDM培养基配以10%无血清培养基血清替代物(牛血清白蛋白、人转铁蛋白、胰岛素、胆固醇、过氧化氢酶),添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霍乱毒素、氢化可的松、乙醇胺组成无血清培养体系进行人表皮角朊细胞培养。结果表明:表皮角朊细胞贴壁和生长良好。细胞倍增时间4.46d,增殖活性第5~10d为最高,培养第5d增殖活性与有血清培养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该无血清培养体系适合于人表皮角朊细胞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朊细胞 培养 实验研究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