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特征与价值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吴灵萍
方利山
蒋国强
吕贤清
-
机构
黄山学院体育系
黄山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4,共4页
-
基金
安徽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092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研究"(09BZX070)
-
文摘
从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历史沿革入手,分析、阐释了它的表演结构和文化意义,探析了叶村叠罗汉的原生态性、历史传承性、地域性、民间自发性、节日依附性和集体协作性等特征,认为该项目具有健身美体、健心娱乐、艺术审美、旅游开发等价值和教化功能。
-
关键词
民俗体育
叶村叠罗汉
表演结构
文化意义
特征
价值
-
Keywords
folk sports
human pyramid in Yecun village
performance structure
cultural significance
characteristics
value
-
分类号
G852.9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论长沙弹词的表演特征及发展
- 2
-
-
作者
臧陆
-
机构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评鉴》
2021年第4期64-66,共3页
-
文摘
长沙弹词是湖南现存的四大古老曲种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长沙方言为载体,以说唱为形式的传统曲艺曲种。曾经风靡一时,流行于大街小巷。随着时代变迁,长沙弹词的生命力逐渐日薄西山。本文通过对长沙弹词表演特征的研究、发展现状的论述和对于长沙弹词表演的展望,来讨论在现有困境中,如何结合当下流行文化和时代特征,赋予长沙弹词新的生命力。
-
关键词
长沙弹词
传统曲艺
表演结构和形式
表演场所
发展现状
展望
-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
-
题名侗歌表演场域的情境性行为与结构性法则
- 3
-
-
作者
张泽忠
韦芳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系
钦州学院音乐系
-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
基金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转型期侗族歌谣艺术传承场域衍化模式研究""侗歌艺术传承研究"系列之四
项目编号::07GX06
-
文摘
作为口耳相传的侗歌艺术,其表演、展演的既定性框架与情境性行为等口头程式的生成、形成,与族群社区的文化表演结构法则有着模式性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在程式片语、施事话语、元交流维度上产生意义。一者封装着那些"无法用主流文化来证实或表达的经验、意义或价值",即一个民族"值得关注的文化信息";二者表明了这些被称为民间古俗的传统残留物在"既是文化的也是社会的基础上存活着,并且被实践着",而且以新生性文化的姿态为自己正名:"新的意义与价值、新的实践、新的意味与经验正在被不断地创造出来"。我们正是在传统、实践与新生性这一联结点上发现了口头程式模式与族群社区的表演结构规则在惯常性、创造性的相互作用中共同酿就侗歌艺术的创生性特质。
-
关键词
侗歌艺术
口头程式
族群社区
表演结构规则
新生性特质
-
Keywords
Dong Folk Songs art
Oral-Formulaic model
performing structure rules
genesis idiosyncracy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论京剧《霸王别姬》的具身呈现及场上表演的文本结构
- 4
-
-
作者
邹元江
-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5,共8页
-
基金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7BZX064)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杨小楼的具身表情思维对梅兰芳表演的深刻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当年京剧鼎盛时期之所以能出现不少全能的戏曲艺术家,是因为戏曲演员从童子功训练开始就扎实掌握了“可引用的姿势”,而能不断组合、化合姿势的直接审美效果就是具身表情的凸显。“梅党”编攒《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杨小楼在该剧上演后反复删减修改的过程,也充分说明正是具身表情思维决定了传统戏曲场上表演文本结构的生成。这种在元杂剧中就以插演方式存在的场上表演的文本结构,凸显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场上搬演的简繁适度、冷热调剂规则,观赏者由此获得了非“最高行动线”情节高潮的情感聚合审美高峰体验。这种非封闭的开放性插演结构,也为观赏者在期待视野里目睹艺术大家临场插演逞才能留下了瞬间掌声间断剧情的审美时空。
-
关键词
《霸王别姬》
具身表情
非“情节整一性”
场上表演文本结构
-
Keywords
Farewell My Concubine to the King
Embodied Expression
Non"Plot Unity"
On Stage Performance Text Structure
-
分类号
J80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论林兆华的先锋主义戏剧观
- 5
-
-
作者
姜玉琴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5,共10页
-
文摘
对传统现实主义戏剧而言,文学剧本通常发挥着"一剧之本"的作用,即导演的思想和演员的表演都应该与剧本相一致。林兆华则认为,真正的舞台戏剧表演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是该远大于文学剧本的。这一价值设定,一方面表明林兆华在编排剧目的时候,是不会完全按照文学剧本的逻辑来构筑其舞台"文本"的逻辑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林兆华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导演的身份和职责——由原本对剧本思想的执行者变成了戏剧思想的创造者。他对不是剧本的剧本的崇尚和用"演"替代"说"的艺术实践,以及影响甚广的"导演的第二主题""表演的双重结构"等理论的提出,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当代戏剧的发展形态。
-
关键词
林兆华
先锋戏剧
导演的第二主题
表演的双重结构
-
Keywords
Lin Zhaohua
avant-garde theatre
the director's second theme
double structures of performance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