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台表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表意功能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小知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舞台表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是以身体作为载体,在特定的环境——舞台之上重现人生悲欢离合的表演艺术,演员应当具备善于解读他人肢体信息同时懂得借助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肢体表演功力。本文将肢体语言表达功能带入对... 舞台表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是以身体作为载体,在特定的环境——舞台之上重现人生悲欢离合的表演艺术,演员应当具备善于解读他人肢体信息同时懂得借助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肢体表演功力。本文将肢体语言表达功能带入对表演实践意义的讨论中,具体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将涉及肢体表演的讨论分解为:躯干表演讨论、头部表演讨论(包括面部及面部器官)、四肢表演讨论(包括手臂、手及腿脚)与语调表情的表演讨论。同时,对相关的肢体表演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训练方法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表演 肢体语言表意功能 表演机制 表演训练
原文传递
热贡地区加毛村密宗院羌姆舞蹈实地考察研究
2
作者 李秀加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1期64-82,344,共20页
羌姆产生于八世纪,是西藏寺院的宗教舞蹈,在固定的宗教节日中表演,同时也是藏族人民生活劳动的结晶。本文通过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热贡地区加毛村密宗院的羌姆舞蹈进行考察,并将舞蹈的表演机制、内容及地方表演禁忌整理成... 羌姆产生于八世纪,是西藏寺院的宗教舞蹈,在固定的宗教节日中表演,同时也是藏族人民生活劳动的结晶。本文通过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热贡地区加毛村密宗院的羌姆舞蹈进行考察,并将舞蹈的表演机制、内容及地方表演禁忌整理成文。主要目的在于为羌姆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参考资料,充实“羌姆舞蹈”的理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毛村羌姆舞蹈 羌姆舞蹈 表演机制 表演内容
下载PDF
甘肃天水夹板舞初探
3
作者 程云燕 邓小娟 《音乐大观》 2011年第10期85-86,共2页
夹板亦称"云阳板",唐代时称"拍板"。夹板舞俗称"打夹板",是祭神古乐的延续,是天水"朝山会"民俗文化活动中流传久远的最具特色的民俗舞蹈。其表演队伍集仪仗队、夹板队、和鼓乐队为一体,有一套... 夹板亦称"云阳板",唐代时称"拍板"。夹板舞俗称"打夹板",是祭神古乐的延续,是天水"朝山会"民俗文化活动中流传久远的最具特色的民俗舞蹈。其表演队伍集仪仗队、夹板队、和鼓乐队为一体,有一套固定的表演程式,表演风格粗犷、浑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板舞 表演机制 现状与发展
原文传递
汉魏六朝时期“都卢寻橦”“橦末伎”及其表演机制
4
作者 岳洋峰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4,共7页
"都卢"起于国名,后逐渐成为"都卢寻橦"的省称。"都卢寻橦"与"橦末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均具有宫廷"秘戏"的性质,并以伎人于橦末"演作诸势"而出彩。因其称名的不同,需... "都卢"起于国名,后逐渐成为"都卢寻橦"的省称。"都卢寻橦"与"橦末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均具有宫廷"秘戏"的性质,并以伎人于橦末"演作诸势"而出彩。因其称名的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的史料记载进行辨析。汉魏六朝时期,"都卢寻橦"与"橦末伎"用于大飨之礼,并于皇家宫观平乐观中进行演出,其目的为娱乐四夷之宾。对"都卢寻橦"与"橦末伎"表演机制的研究,为我们认识汉魏六朝时期"橦末"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都卢寻橦” “橦末伎” 表演机制
原文传递
甘肃陇西夹板舞探析
5
作者 程云燕 《音乐大观》 2014年第1期178-178,共1页
作为我国传统舞蹈之一,夹板舞起源于古代陇西地区的"拍板",是陇西别具特色的民间祭祀舞蹈。该舞蹈的创作是以六合枪等武术套路中的精华部分为基础,是当地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体现。
关键词 夹板舞 表演机制 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