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 被引量:56
1
作者 张国红 任华中 +3 位作者 高丽红 张福墁 曹之富 张振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47-1452,共6页
对京郊8个蔬菜主产区县,25个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测定分析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0~20cm表土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40cm亚表层土;表层的... 对京郊8个蔬菜主产区县,25个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测定分析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0~20cm表土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40cm亚表层土;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大部分土壤酶活性表现为1月份大于5月份;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多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但3~4年增势变缓。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碱性、中性、酸性磷酸酶和脲酶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真菌数量和上述酶(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讨论和分析了影响土壤微生物和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壤微生物数量 壤酶活性 正相关关系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氢酶 相关酶活性 分层取样 测定分析 人为因素 种植年限 壤细菌 主产区 代表性 培养基 表层 5月份 1月份 放线菌 蔬菜 脲酶
下载PDF
Changes in topsoil organic carbon of croplands in China's Mainlan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被引量:60
2
作者 HUANG Yao SUN Wenj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06年第15期1785-1803,共19页
By searching literature databases, we obtained more than 200 articles published since 1993 that related to the measurements of top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n different regions.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 By searching literature databases, we obtained more than 200 articles published since 1993 that related to the measurements of top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n different regions.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the SOC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we selected 132 representative articles from these documented articles. More than sixty thousand soil samples and/or sampling sit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elected articles. Results from ana- lyzing these data se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 tion of SOC increased in 53%-59%, decreased in 30%-31% and stabilized in 4%-6% of the national croplands, respectively. A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total increment of SOC in Chinese croplands ranged from 311.3 Tg to 401.4 Tg. In terms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 significant increase occurred in eastern and northern China and decrease in northeastern China, respectively. When evaluated by soil great groups, the SOC increased considerably in paddy soils and fluvo-aquic soils and reduced con- spicuously in black soils. The increase of SOC is attributed to the amendments of crop residues and organic manure, the augment of synthet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nutri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tillage and reduced-tillage practice.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and low input induced a great decrease of the SOC in black soil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hance soil C sequestrations and to greatly control the SOC reduction in north- eastern China, futu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de- veloping new techniques, training farmers and con- summating the policy of governmental compensation,by which the application of crop straw, the improve- ment of fertilization, the practice of no-tillage and reduced-tillage, and the control of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could be further realized. To respond to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from the Kyoto Protocol thence- forward, four aspects were further addressed for fu- ture research needs, including the quantification of SOC storage in the Second State Soil Survey and at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 农田 有机碳 中国 变迁
原文传递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本地源与外来源的区分——元素比值Mg/Al示踪法估算矿物气溶胶外来源的贡献 被引量:35
3
作者 韩力慧 庄国顺 +1 位作者 孙业乐 王自发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元素示踪法, 用于估算和区分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组成矿物气溶胶的外来源和本地源. 通过采集、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可覆盖北京所有地区的气溶胶、地面扬尘以及外来源代表地区内蒙多伦等地的表层土, 发现气溶胶中元素... 提出了一种新的元素示踪法, 用于估算和区分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组成矿物气溶胶的外来源和本地源. 通过采集、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可覆盖北京所有地区的气溶胶、地面扬尘以及外来源代表地区内蒙多伦等地的表层土, 发现气溶胶中元素比值Mg/Al是区分北京地区矿物气溶胶本地源与外来源有效的元素示踪体系. 矿物气溶胶即沙尘、硫酸盐和硝酸盐为主的无机污染气溶胶, 和有机污染气溶胶同是北京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矿物气溶胶占总颗粒物(TSP)的32%~67%, 占细粒子(PM2.5)的10%~70%, 在沙尘暴期间分别高达74%和90%. 根据元素示踪法, 首次估算出北京地区矿物气溶胶中本地源与外来源的相对贡献量. 春季外来源占TSP的62% (38%~86%), 占PM10的69% (52%~90%), 占PM2.5的76% (59%~93%); 冬季外来源占TSP的69% (52%~83%), 占PM10的79% (52%~93%), 占PM2.5的45% (7%~79%); 而在夏季和秋季, 外来源仅占~20%. 外来源在冬春季对北京矿物气溶胶的贡献要高于夏季, 这显然与冬春季气候差异有关. 沙尘暴期间外来源贡献最高达97%, 成为北京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污染 矿物气溶胶 元素比值 示踪法 地源 估算 区分 Al Mg PM2.5 北京地区 PM10 地面扬尘 示踪体系 无机污染 组成部分 有机污染 相对贡献 气候差异 沙尘暴 TSP 冬春季 代表性 表层 硝酸盐 硫酸盐 细粒子 夏季
原文传递
低有机碳含量表层土中Fe_2O_3对γ-666光解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牛军峰 全燮 +3 位作者 陈景文 赵志强 薛大明 杨凤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2-95,共4页
考察 5种低有机碳含量天然土中Fe2 O3 光催化降解γ 666的光解动力学 ,γ 666的光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从所得的γ 666光解动力学常数可知 ,随Fe2 O3 质量分数从 0 4 0 %增加到 5 4 0 % ,γ 666的一级光解动力学常数也增大 ,且两... 考察 5种低有机碳含量天然土中Fe2 O3 光催化降解γ 666的光解动力学 ,γ 666的光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从所得的γ 666光解动力学常数可知 ,随Fe2 O3 质量分数从 0 4 0 %增加到 5 4 0 % ,γ 666的一级光解动力学常数也增大 ,且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5 2 ,其在 5种天然土中的半衰期随Fe2 O3 含量的增加依次为1 33 3h ,82 5h ,4 4 1h ,2 8 5h ,2 0 4h 由此可见 ,低有机碳含量天然土中Fe2 O3对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 γ-666 FE2O3 催化作用
下载PDF
不同功能区表层土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指纹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鸿 赵亮 +3 位作者 何龙 柴之芳 沈金灿 杨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98-2704,共7页
为探究区域功能对其表层土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污染指纹与含量水平的影响,采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与源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公园、居民小区、十字路口、工厂周边4个功能区和城... 为探究区域功能对其表层土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污染指纹与含量水平的影响,采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与源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公园、居民小区、十字路口、工厂周边4个功能区和城市背景共76份表层土中14种PFCs的含量.结果表明,深圳市表层土总PFCs(ΣPFCs)含量受区域功能影响显著,呈工厂周边(P<0.001)>>十字路口(P<0.01)>>居民小区(P<0.05)>>公园>城市背景的分布.其中工厂周边、居民小区、公园表层土中PFCs呈中链(P<0.05)>>长链>短链的分布,而十字路口则呈中链≈短链(P<0.05)>>长链的分布.同时,以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酸、全氟十三酸为主要标志物的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深圳表层土超过81%的ΣPFCs,十字路口以及电镀、油漆厂周边表层土呈现出较清晰的PFCs污染指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 表层 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污染指纹 源解析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南黄海油气资源区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地质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萍 李培英 +1 位作者 刘乐军 杜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41,共5页
根据 HY12 6 - 0 4项目 1998年 9月的航次调查及随后的沉积物样品的实验室分析资料 ,从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各方面对南黄海海底沉积物进行了综合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发现本区沉积物结构、剪切特征、含水量和液塑限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本... 根据 HY12 6 - 0 4项目 1998年 9月的航次调查及随后的沉积物样品的实验室分析资料 ,从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各方面对南黄海海底沉积物进行了综合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发现本区沉积物结构、剪切特征、含水量和液塑限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本区样品主要为粒径较细的软沉积物 ,具有高含水量、中—高塑限、高压缩性和抗剪切强度小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对样品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二者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工程地质特性 回归分析 黄海 油气资源 表层
下载PDF
沙棘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玉新 赵忠 +1 位作者 陈金泉 刘恩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74,82,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为沙棘林分的衰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不同林龄(8,13,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0~10cm)微生物利用碳源的动力学特征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为沙棘林分的衰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不同林龄(8,13,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0~10cm)微生物利用碳源的动力学特征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沙棘人工林林龄的相关性。【结果】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在短期内(培养24~60h)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高于13和8年生沙棘林表层土,说明13和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中微生物生长的启动速度较慢,生长停滞期较长。随着林龄的延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Mcintosh指数(U)的变化规律不同,13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群落的D、H′值均最大,但U值最小;8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群落的D、H′、U值差异很小。13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利用羧酸类化合物的能力,在培养72h后相对于8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均有明显提高;8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利用醣类化合物的能力,在培养24~144h时相对于13年生沙棘人工林有明显优势。在其他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上,8,13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在主成分1上可以与13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很好地分离,其他林龄沙棘林表层土在主成分1,2,3,4上均未实现分离。【结论】沙棘林的微生物多样性与其林龄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林 林龄 表层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东江流域表层土中全氟化合物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宝林 张鸿 +2 位作者 谢刘伟 王艳萍 王鑫璇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02-307,共6页
为探究东江流域土壤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分布特征和潜在来源,2013年8月采集东江流域19份表层土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16种PFCs的含量。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表层土总PFCs... 为探究东江流域土壤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分布特征和潜在来源,2013年8月采集东江流域19份表层土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16种PFCs的含量。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表层土总PFCs(∑PFCs)含量范围在2.15-5.49μg/kg dw。所采集的表层土样品中,东江东莞段土壤∑PFCs含量明显高于惠州段,全氟辛烷磺酸(0.65-1.28μg/kg dw)为最主要的污染物。与国内相关研究数据相比,东江流域土壤PFCs含量水平整体较高,这可能与流域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镀防雾剂、食品包装和全氟羧酸的生产过程、大气沉降、电化学氟化过程为东江流域土壤中PFCs的主要来源。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研究表明,PFCs更容易分配到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且随着PFCs分子碳链的增加,这种趋势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东江 表层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下载PDF
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防护方案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毛新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9-53,共5页
 针对膨胀土路堑边坡的公路工程特点,总结以往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措施,根据以往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成败资料和经验,以保持边坡土体天然含水量状态的相对稳定,保持边坡土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保持边坡土体足够的抗剪强度和防护工程...  针对膨胀土路堑边坡的公路工程特点,总结以往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措施,根据以往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成败资料和经验,以保持边坡土体天然含水量状态的相对稳定,保持边坡土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保持边坡土体足够的抗剪强度和防护工程应能适应边坡膨胀土体可能产生的膨胀变形与膨胀力不遭破坏。首先用DAH混合溶液改良膨胀土边坡的表层土,使DAH混合溶液与膨胀土产生离子交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表层膨胀土体改变性能,成为正常土,然后结合以往路堑边坡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实践证明,此方法不但充分利用了膨胀土,节约了工程投资,而且又绿化、美观了边坡,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而为膨胀土地区公路路堑边坡处理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边坡 体结构 边坡 抗剪强度 膨胀变形 膨胀地区 天然含水量 表层 综合处理 保持
下载PDF
典型电子废物处置场地表层土壤中的德克隆阻燃剂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玥 许鹏军 +5 位作者 齐丽 周志广 李楠 郑森 张辉 黄业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0-1425,共6页
以我国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典型电子废物处置场地为研究区域,对其表层土中的德克隆(DP)阻燃剂的污染水平及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P在全部23个表层土样品中均被检出,浓度范围为0.308-209ng/g,东南部地区的污染水平显著高于西北部... 以我国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典型电子废物处置场地为研究区域,对其表层土中的德克隆(DP)阻燃剂的污染水平及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P在全部23个表层土样品中均被检出,浓度范围为0.308-209ng/g,东南部地区的污染水平显著高于西北部地区,各区域的污染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DP浓度最高点(209ng/g)和次高点(46.2ng/g)均位于主要从事电子废物手工拆解及物理破碎的片区.表层土样品中anti-DP质量分数(fanti)的变化范围为0.444-0.754(平均值:0.652±0.064),同DP工业品中的fanti值(0.6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在表层土中不存在明显的异构体选择性降解.不同的电子废物处置方式对各片区表层土中DP的分布模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阻燃剂 德克隆(DP) 表层 电子废物处置场地
下载PDF
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晓湾 赵亮 +4 位作者 张鸿 柴之芳 沈金灿 杨波 刘国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9-505,共7页
为探究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的组成及其与土壤性质参数(有机碳和p H值)的相关关系,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深圳市表层土中总氟(TF)、可萃取有机氟(EOF)的含量,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表... 为探究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的组成及其与土壤性质参数(有机碳和p H值)的相关关系,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深圳市表层土中总氟(TF)、可萃取有机氟(EOF)的含量,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表层土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主要以无机态存在,呈TF〉〉EOF〉〉IF(可鉴别F,即以氟计量的总PFCs)的分布规律;EOF仅占TF的0.04%,IF占EOF的0.32%,显示近99.7%的EOF仍属未知.深圳市表层土中PFOA、PFOS分别占∑PFCs的43%(18%~100%)和20%(n.d.~44%),是表层土中主要的PFCs污染物,就空间分布而言,∑PFCs呈西高东低的趋势.表层土中EOF和∑PFCs含量受土壤性质参数的影响,p H值与EOF(P〈0.05)、∑PFCs(P〈0.01)含量呈负相关,有机碳则与EOF、∑PFCs呈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 总氟 可萃取有机氟 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壤性质参数 深圳市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公路沿线PAHs分布、来源及风险 被引量:7
12
作者 党天剑 陆光华 +1 位作者 薛晨旺 孙文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9-1116,共8页
分别于2017年3月和12月沿色季拉山318国道采集表层土和冷杉(Abies Mill.)样品,测定了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表层土和冷杉叶中∑_(16)PAH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0.21~366.94ng/g dw和39.53~236.42ng/g dw,组成以低环(2、3环)为主.通过特征... 分别于2017年3月和12月沿色季拉山318国道采集表层土和冷杉(Abies Mill.)样品,测定了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表层土和冷杉叶中∑_(16)PAH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0.21~366.94ng/g dw和39.53~236.42ng/g dw,组成以低环(2、3环)为主.通过特征单体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表明,色季拉山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燃烧,同时也受到车辆石油泄漏和大气远距离传输的影响;通过反向气团轨迹判断,色季拉山PAHs大气传输污染主要来自于印度次大陆.色季拉山公路沿线土壤中PAHs的终生致癌风险值均低于1×10^(-6),说明对当地居民的致癌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 冷杉叶 PAHs 源解析 风险评价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海相沉积物母质土壤对Cu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明玲玲 陈洪斌 张宇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2-488,共7页
分别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海相沉积物母质土壤的表层土和心层土为例,考察了其对重金属Cu的吸附、解吸及固定特性,目的是了解其在不同土壤结构的存在形态和迁移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表层土和心层土的铜吸附容量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 分别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海相沉积物母质土壤的表层土和心层土为例,考察了其对重金属Cu的吸附、解吸及固定特性,目的是了解其在不同土壤结构的存在形态和迁移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表层土和心层土的铜吸附容量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其中以Langmuir方程吻合度最高,回归计算出的最大吸附容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而其解吸动力学大部分符合指数方式。研究发现,大多数土壤的心层土的最大吸附容量大于表层土,解吸量小于表层土;表层土中对Cu的固定吸附量最大的是滩涂泥,最小的是滩砂泥;心层土中对Cu的固定吸附量最大的是滩潮土,最小的是滩砂泥。不同土壤对Cu的固定吸附量存在差异性,这与土壤自身的pH、OM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pH值大、OM值高的土壤对Cu的固定吸附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解吸 表层 心层 海相沉积物母质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熵权-VIKOR法的重构土壤配比筛选研究
14
作者 徐万茹 汪天宇 +4 位作者 刘衡秋 秦绪明 刘一帆 周继强 冯永林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3,共5页
土地复垦对于矿区植被恢复至关重要,重构土壤能够有效解决表土资源稀缺问题。针对某矿区排土场存在的土壤贫瘠及大量矸石难以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难题,通过将煤矸石生态骨料与表层土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备5种重构土壤,测定其pH及有... 土地复垦对于矿区植被恢复至关重要,重构土壤能够有效解决表土资源稀缺问题。针对某矿区排土场存在的土壤贫瘠及大量矸石难以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难题,通过将煤矸石生态骨料与表层土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备5种重构土壤,测定其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煤矸石生态骨料占比对各指标的影响,并基于熵权-VIKOR评价法筛选出最优配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矸石生态骨料占比的提高,不同配比的重构土壤pH逐渐降低并接近于中性;煤矸石生态骨料占比对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且随着煤矸石生态骨料占比的提高,不同配比的重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有效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煤矸石生态骨料+70%表层土为最优配比。研究成果可为解决矿区排土场土壤贫瘠、表层土稀缺、土地复垦难开展等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生态骨料 表层 重构 熵权-VIKOR
原文传递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treet dust and topsoil in Beijing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6
15
作者 ZHENG Yan ZHANG Shi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Environmental magnet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amples of street dust and topsoil,which were collected along the roadway in the urban and suburb of Beijing,includi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χ),anhystere... Environmental magnet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amples of street dust and topsoil,which were collected along the roadway in the urban and suburb of Beijing,includi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χ),anhysteretic remanent magnetization(ARM),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IRM)of all samples and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ies and magnetic hysteresis pa-rameters of representative samples.Obvious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samples of street dust and those of topsoil.Compared with topsoil samples,the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c particles and high-coercivity components in street dust samples are higher,and the magnetic grains are coarser.Both dust and topsoil samples are dominated by ferrimagnetic minerals,and iron particles are only detected in some dust sample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reet dust sample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particles produced by industrial and traffic activities,and the magnetic property of topsoil sam-ples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articles from both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parameters is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 samples are collected,like industry,traffic density and other road conditions.Hard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HIRM)may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particles produced by traffic activity.Dust storm samples collected on 17 and 18 April,2006 have different magnetic properties from street dust and natural particles,like loess and paleosol,which indicate that the dust storm might be mixed with anthropogenic particulates during transport and fa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尘埃 表层 沙尘暴 磁性 北京 环境污染
原文传递
掺配全强风化防渗土料在土石坝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长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79-82,共4页
黄木水库地处涉藏少数民族聚居区,受征地移民工作和周边环境条件的限制,大坝土料有用料储量较少,料场土料分布情况复杂。为了增加土料场有用料的利用率,满足大坝防渗心墙的用量要求,需对表层土掺配下层风化料填筑防渗心墙的可行性进行... 黄木水库地处涉藏少数民族聚居区,受征地移民工作和周边环境条件的限制,大坝土料有用料储量较少,料场土料分布情况复杂。为了增加土料场有用料的利用率,满足大坝防渗心墙的用量要求,需对表层土掺配下层风化料填筑防渗心墙的可行性进行试验研究。介绍了料场表层土掺配下层全强风化砂泥岩料作防渗心墙的勘探试验成果。对掺配(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心墙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结果表明:掺配方式切实可行,各项试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大大缓解了料场移民拆迁压力,节省了投资。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 掺配 全强风化砂泥岩 防渗心墙 施工控制
下载PDF
贫瘠土壤与肥沃土壤表层土中藻类种群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铭巘 兰利琼 傅华龙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4-166,共3页
关键词 壤肥力 藻类 微生物种群 分瘠 肥活 表层 微生物量
下载PDF
土柱通风法去除表层土中氯化苦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凌 黄国强 +1 位作者 李鑫钢 沈铁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89-92,共4页
土壤气相抽提 (SVE)技术广泛应用于不饱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本实验采用土柱通风法模拟SVE ,对氯化苦在表层土中的迁移过程和去除效果进行了分析。当气体Darcy流速为 0 .0 1 3cm/s时 ,经过 2 .5天氯化苦在表层土中的含量由 ... 土壤气相抽提 (SVE)技术广泛应用于不饱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本实验采用土柱通风法模拟SVE ,对氯化苦在表层土中的迁移过程和去除效果进行了分析。当气体Darcy流速为 0 .0 1 3cm/s时 ,经过 2 .5天氯化苦在表层土中的含量由 2 0 0mg/kg降至一半 ,9天后氯化苦基本不残留。当气体Darcy流速提高到 0 .0 2 1cm/s时 ,氯化苦的挥发半残留时间降为 1天 ,共需 5天即可全部挥发。本文采用一维非平衡模型预测和评价挥发效果 ,模型模拟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通风法 表层 氯化苦 模拟 实验研究 壤气相抽取 非平衡模型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Heavy Metals in Acid Sulfate Topsoils, Eastern Australia 被引量:4
19
作者 C. LIN, D. MCCONCHIE, R. T. BUSH, L. A. SULLIVAN and M. ROSICKY (School of Resour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Lismore, NSW (Australi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1-37,共7页
Forty-five acid sulfate topsoil samples (depth < 0.5 m) from 15 soil cores at 11 locations along the New South Wales coast, Australia,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behavior of Zn, Mn, Cr, Co and Pb in ... Forty-five acid sulfate topsoil samples (depth < 0.5 m) from 15 soil cores at 11 locations along the New South Wales coast, Australia,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behavior of Zn, Mn, Cr, Co and Pb in these soils. The amount of HCI-extractable Mn was much smaller than the mean value of the total Mn documented for other soils.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enhanced mobilization of Mn from the soils under the extremely acidic and seasonally flooded conditions encountered in the investigated soils. The pH-dependency of soluble Zn and Mn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acid reactive Zn and Mn compounds. There were fairly g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luble Zn and acid reactive Zn compounds, and between soluble Mn and acid reactive Mn compounds. Soluble Zn and soluble Mn concentrations were important controls on exchangeable Zn and Mn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o the suggestion by other authors that adsorption of Co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n oxides present in soils, the exchangeable Co in the investigated acid sulfate soils was not clearly related to the abundance of Mn minerals. In addition to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few Mn minerals present in the soils, this might also be because the availability of canon exchange sites on the crystal surfaces of Mn oxides was reduced under extremely acidic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 sulfate soil heavy metal pH-dependency.
下载PDF
深圳市典型行业全氟化合物特征污染指纹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亮 张鸿 +4 位作者 郑正 何龙 柴之芳 沈金灿 杨波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7-543,共7页
为探究深圳市典型行业全氟化合物(perfluoronic compounds,PFCs)污染指纹,应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4月至6月对深圳市五金电镀、电子、塑胶和涂料4类行业28份靠近一次排放源表层土中14种PFCs... 为探究深圳市典型行业全氟化合物(perfluoronic compounds,PFCs)污染指纹,应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4月至6月对深圳市五金电镀、电子、塑胶和涂料4类行业28份靠近一次排放源表层土中14种PFCs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五金电镀行业PFCs排放的特征污染指纹,电子行业为PFOS与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e acid,PFOA),而塑胶和涂料行业为PFOS、PFOA以及长链PFCs;表层土PFCs总量呈五金电镀>>电子>塑胶>涂料>>城市背景的分布规律.其中,五金电镀和电子业排放的PFCs呈中链>>长链>短链的分布规律,塑胶和涂料则呈中链>长链>>短链的分布.该结果可为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污染及防治 环境污染化学 全氟化合物 一次排放源 表层 特征污染指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