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溪铁厂史略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杨德燊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4期43-45,共3页
-
文摘
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县从竹坪、朱砂堡、平阳堡、邱家坳、漫坡、关口直到龙塘约50多华里的这一狭长地带,蕴蓄着丰富的矿藏,其中尤以褐铁矿为最。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日本人井上曾到我县青溪一带进行过实地考察,并写有考察报告。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民间开始起用小炉(象现今补锅用的炉)炼铁。将矿石倾入炉内,加入木炭煅烧,使之熔化成铁饼,再进行加工,制成铁器;此外。
-
关键词
咸丰五年
补锅
狭长地带
考察报告
青溪
光绪皇帝
光绪五年
曾国荃
十三年
陈明远
-
分类号
F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湖南花鼓戏《补锅》中《手拉风箱》的演唱风格
- 2
-
-
作者
张宏雨
-
机构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
-
出处
《剧影月报》
2022年第4期23-24,共2页
-
文摘
湖南花鼓戏《补锅》中著名的唱段《手拉风箱》,采用“反手洞腔”的唱腔进行演唱,具有鲜明的湖南方言特色。该唱段幽默诙谐、动作夸张,灵活地再现了农村打铁补锅的画面,闻之如身临其境。本文主要从湖南花鼓戏的起源、发展和表演过程中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通过唱段中的唱腔特点、方言特点以及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来分析《补锅》中《手拉风箱》这个作品的演唱风格。
-
关键词
演唱风格
湖南花鼓戏
唱腔特点
幽默诙谐
拉风箱
湖南方言
方言特点
补锅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边走边唱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继明
-
出处
《长江文艺》
2016年第3X期52-64,66-75,共23页
-
文摘
杨树镇农历二月初三上午,武海生开着一辆带篷的小型卡车停在杨树镇文化站对面,坐在驾驶室里一边抽烟,一边等他女儿玉香,可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看见玉香的人影子。武海生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摸出手机给玉香打电话,接连打了几次,都是'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待会儿再拨',气得他啪的一声关上了手机,拉开车门,跳出驾驶室。走到街对面一家小卖店买了包烟,正要回到车上去。
-
关键词
荆河戏
玉香
金波
杨树镇
小梅
三娘教子
水洲
《四郎探母》
补锅
敖包相会
-
分类号
I247.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丑林
- 4
-
-
作者
黄世衡
-
出处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130-135,共6页
-
文摘
山重山。山连环。"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山,封锁着一二十个坝子。谁走透过这重重山岭到了山外?没有听说过。老辈人说,连鸟道都没有。坝子里的人,过着山一样刻板的生活。一天里,做五杆烟活路,吃三顿饭;一月里,月亮圆了晓得是十五,月亮没了晓得是初一。一年里,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日子就这么过去,一代人又一代人。坝子里的人,有许多规矩。这许多规矩当中的许多规矩。
-
关键词
人说
茅草房
九座山
外婆家
补锅
寂静无声
看月
山连
往前走
第三天
-
分类号
I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致富之路
- 5
-
-
-
出处
《山西成人教育》
1998年第Z1期94-96,共3页
-
文摘
致富之路脱盲走上致富路时保云我是榆次市张庆乡永康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1992年脱盲后,我积极参加农技校的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一定的技术,靠科技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业。1996年全家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这一年我还代表晋中地区参加了全省“识字女状...
-
关键词
农家妇女
药材种植
科技发展
女状元
家庭经营
补锅
专业书籍
忙不过来
文化知识
下河南
-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艾达的香水——谈谈《死水恶波》
- 6
-
-
作者
张楚
-
出处
《野草》
2015年第4期188-191,共4页
-
文摘
那个叫哈里的水泵修理工出场了。作者蒂姆·高特罗形容这个水泵修理工时,只用了一个形容词:行事谨慎。在这个七个星期没有下雨的地方,哈里遇到了雇主的妻子。她的名字叫艾达。哈里对艾达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他不喜欢她说到"丈夫"两字时脸上露出的冷漠表情。面对困境中的穷人,哈里常有如坐针毡的感觉。我们不妨从哈里的角度,确切地说,从哈里对艾达态度的微妙变化来体味下这篇小说。从第一次见面,我们就不难发现。
-
关键词
她说
外来者
第一印象
补锅
惜字如金
你喜欢
她的眼睛
爱情故事
就这样
约翰·斯坦贝克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顽皮娃和两个匠人
- 7
-
-
作者
邓湘子
-
出处
《少年月刊》
1995年第3期26-30,共5页
-
文摘
村里带来外地的匠人,有木匠、桶匠、瓦匠、蔑匠,还有弹棉花的、补锅的、爆玉米花的、割生漆和松油的……这些人走村串寨,个个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很讨人喜欢。
-
关键词
剃头匠
补锅
狗舌草
权子
怪老头
牛铃
烧瓦
布筋
山溪
牛时
-
分类号
I28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合磨
- 8
-
-
作者
徐艳鸿
-
机构
安徽省宿松县文化局
-
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9-71,共3页
-
文摘
人物:金花、银花、老书记。[现代农村。金秋季节。[幕启:远山近水,葵花朵朵。台两侧露屋角,屋角下各放一扇石磨。[音乐声中,银花高兴地端豆盆上。银花(唱)三秋刚搞过, 忙把生意做。打几锅豆腐卖, 哪里去借磨? (诡秘地窥探东侧。唱) 她家那扇磨, 放在屋旮旯。偷偷搬来用, 看她怎奈何? (迅速到东侧搬起石磨的上扇往回走) [金花拽着系磨绳子随银花慢慢牵出。金花嘿嘿,我就晓得你要偷磨。
-
关键词
金秋季节
音乐声
补锅
给你
花银
上系
不知道
金果
气极
花拉
-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勿把“补锅”当“砸锅”
- 9
-
-
作者
刘巽达
-
机构
上海采风杂志社
-
出处
《民主与科学》
2014年第6期70-71,共2页
-
文摘
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虽然其讲话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各大主流媒体不约而同用头条位置刊出这两句话,可见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习近平说,“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
-
关键词
人民呼声
补锅
问题导向
流媒体
全国政协
拳拳之心
领导干部
民族复兴
持不同政见者
人民群众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新经济下的商业轮回
- 10
-
-
作者
龙迪
-
出处
《全国商情》
2013年第19X期84-85,共2页
-
文摘
传统行业的日新月异既折射出时代的进步,也让一些传统行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身处信息化由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急速迈进的时代,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身边的很多行业正在消失或即将消逝:电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休闲生活的最主要方式,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
-
关键词
休闲生活
补锅
谷歌
利润回报
赢利点
新媒体技术
电视选秀
剃头匠
唱片业
商务网
-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新厂新制度 沁县郭村“乡、社工厂”走訪記
- 11
-
-
作者
恭碩
-
出处
《中国劳动》
1958年第10期15-16,共2页
-
文摘
农業社办工厂,这是大躍进中的新事物。这种乡、社工厂中的劳动工作,对大家說来,也是陌生的,工厂的工人从那里來?他們的劳动报酬怎样?工作时間又怎样規定的?怀着这一系列的問題,記者訪問了山西省沁县郭村的一个乡、社工厂。这是一个小型联合工厂,是郭村上工农和新宪两个农業社联合举办的。工厂进行肥料、农具、縫紉等十項生产。現在共有职工82人。工人全部是两个农业社的社員。工厂設管理干部三人:正付厂长和会計各一人,由两个农業社抽出付社长、技术股长和会計來担任,完全不脫产,而且分別参加制造肥料等各項具体生产工作。他們是干部,也是工人。这个厂的办厂方針是“农閑时大干,农忙时小干,大忙时不干”,因此当秋收等农活特别忙的季节,这些职工就大部或全部回到农業中去当农民。这个工厂制造的肥料有垃圾肥、卤水肥、骨粉肥、顆粒肥等四种。
-
关键词
忙时
劳动工作
劳动报酬
郭村
人社
三人
补锅
劳动收入
方舒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民以食为天
- 12
-
-
作者
益中天
-
出处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12年第5期14-15,共2页
-
文摘
首先,人就是"口",叫人口。人口有时候也叫人丁,或者男人叫丁,女人叫口。但不管女人男人,也都可以叫人口。人既然是口,谋生也就叫"糊口",职业和工作也就是"饭碗"。干什么工作,就叫吃什么饭。修鞋补锅是吃手艺饭,说书卖唱是吃开口饭,当教书匠是吃粉笔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儿。总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关键词
补锅
孟子说
辕固生
使人
生存状态
空心汤圆
马肝
民间话语
广州话
食谷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骑一头纸驴回过去 散文
- 13
-
-
作者
内陆飞鱼
-
出处
《滇池》
2016年第8期105-115,共11页
-
文摘
祈一场雨洗澡有人说,山民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是出生,一次是入棺。这种说法可能言过其实,一潭水就是全村的澡堂,春干夏热全民赤条条地"扑通扑通"下饺子,冲得太猛内裤掉了,出来就是一丝不挂的"肉人"。鸡鸭鹅、牛羊狗只要不怕水都在里面钻。
-
关键词
潭水
露天电影
大树下
里三层外三层
三四
桃木剑
补锅
摸骨
结婚生子
红布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墨面客
- 14
-
-
作者
党益民
-
机构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
-
出处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58,共10页
-
文摘
顺子名义上是补锅匠,实际是江湖侠士"墨面客"。在寻找李闯王的途中,遇上了皮影戏班主老胡和他的女儿菜叶,一段奇异的爱情热烈而短暂,结局出人意料……
-
关键词
顺子
补锅
筒子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乡间灶膛旧时光
- 15
-
-
作者
宋修虹
-
出处
《祝你幸福》
2016年第1期34-35,共2页
-
文摘
只要锅下有柴,锅里有饭,这日子,就有了底气。乡村,是炊烟最古老的根据地。炊烟的根,深植在乡间的灶膛里。故乡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两个土灶。垒土成台,燃薪烧火,下接地气上通天,中有灶膛烹五谷。灶台上,飘溢着农家食物最质朴、最家常的味道,也有节日的芳醇。端午的黍米粽子,六月六的面兔子,
-
关键词
土灶
补锅
六月六
老槐树
气上
五彩石
电压力锅
柴鸡蛋
燃气灶
锅碗瓢盆交响曲
-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母爱的力量
- 16
-
-
作者
向阳
-
出处
《好同学》
2004年第12期76-79,共4页
-
文摘
那是19年前的事了。那时我9岁,同母亲住在川南那座叫茶子山的山脚下。那时的我经常怀疑自己有没有父亲。父亲远在省外一家兵工厂上班,一年最多回家两次,住的时间也极短,因此他留给我的印象平淡得不如那个十天半月便到我们村子来吆喝一阵的补锅匠,他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甚至像荡漾在水中一般模糊不清。母亲长着一副高大结实的身板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
-
关键词
母亲会
双像
补锅
一只手
子山
冬夜
乌托
女人味
屏声静气
一丛丛
-
分类号
G6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面临惨境的欧洲吉卜赛人
- 17
-
-
作者
杨士龙
张萌
-
出处
《世界博览》
1993年第8期52-54,共3页
-
文摘
罗马尼亚锡比乌市郊区。一见生人进来,贝卡·凯若伊犹如大梦方醒,扑腾坐起来,两只蓝眼睛警觉地透过乱蓬蓬的黑发打量走进院内的来访者。他穿着质地粗劣的亚麻衬衫,留着拉斯普庭式的小胡子,看上去活像一件老古董。他的儿孙们头戴黑色高帽,正在做吉卜赛人传统的白铁活计,用自制的工具制作盆盆罐罐。面色黝黑的女人们穿着长裙,包着头巾,在惨淡的阳光下照料着奶牛和小鸡。凯若伊一家似乎对来访者有些怀疑,甚至是敌意。凯若伊大声叫道:“
-
关键词
大梦方醒
最底层
庭式
驯兽员
世界博览
小吃摊
吉卜
工具制作
补锅
拉斯
-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C49
[社会学]
-
-
题名老西宁的老行当
- 18
-
-
作者
滕晓天
-
出处
《中国土族》
2014年第4期59-64,共6页
-
文摘
老西宁的历史文化悠久。在远离现代文明的漫长岁月里,老西宁又是各行各业能工巧匠的活跃之地,他们活跃的身影和辛勤的劳动,集中反映了河湟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生动展现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景。这里的民间匠人,长期扎根于老百姓中间,他们肩扛担挑,穿街走巷,不避冬夏,风雨无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不脱离本土,或城或乡,或山或川,童叟无欺,活跃经济,深受百姓欢迎。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重负着历史的能工巧匠忙碌的身影淡出历史舞台,在他们身上满载着的一些民风民俗也悄然消失在岁月的巷道。
-
关键词
传统民俗文化
河湟地区
现代文明
湟中
手工编织
补锅
乐都
钉锅
福临门
毡袄
-
分类号
I23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林忠成:黑暗里的谵妄与尖叫
- 19
-
-
作者
林忠成
-
出处
《江南(诗)》
2014年第5期23-26,共4页
-
-
关键词
林忠
男根
火城
腹语
水杯子
匹夫不可夺志
人员失踪
大阴
性压抑
补锅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老手艺的消逝与重生
- 20
-
-
作者
锦鑫
-
出处
《齐鲁周刊》
2018年第8期54-55,共2页
-
文摘
铁匠,打铁者,铁匠被尊为匠人之首。农耕时代,铁制农具能提高生产率,铁对于农人是贵重之物。如今,伴随《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时隔4年重归荧幕,章丘铁锅可谓一夜爆红,工匠精神再度成为热词。曾经的大街小巷,总是有这样一些手艺人,他们或者补锅、修鞋、磨剪子、戗菜刀,或者吹糖人、裁衣服,增添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也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手工工艺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商品上嗅到、触摸到。时光流转,很多记载着历史文化的老手艺濒临失传,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也有一些老手艺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窥见了焕发新生的种种可能。
-
关键词
铁制农具
补锅
生产率
农耕时代
匠人
手工工艺
章丘
舌尖
工匠
时光流转
-
分类号
F325.1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