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与车辆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柯 荣建 任福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0,共3页
本文采用动态GPS仪 ,现场测试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的动态速度 ,并与高速公路各种平曲线半径相对照 ,寻找不同驾驶员在平曲线半径与行驶速度间的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再与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上的平曲线半径 -设计速度相对比 。
关键词 平曲线半径 行驶速度 设计速度 横向力系数
下载PDF
山区道路弯坡组合路段重载车辆行驶速度模型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进 邵毅明 +1 位作者 赵军 杨奎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解决山区复杂公路三维空间线形条件下的重型车辆运行速度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弯坡组合路段运行速度建模思路并给出了实现技术。以基于平面和横断面要素的运行速度曲线作为纵坡路段的期望速度;同时,在加速度模型中引入单位质量比... 为解决山区复杂公路三维空间线形条件下的重型车辆运行速度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弯坡组合路段运行速度建模思路并给出了实现技术。以基于平面和横断面要素的运行速度曲线作为纵坡路段的期望速度;同时,在加速度模型中引入单位质量比功率来反映货车动力性能差异和荷载情况;再通过加速性能使用系数和速度敏感性阈值来描述驾驶行为差异性;最后,以2条直坡道和2条复杂山区公路作为算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预测出坡道任意位置的速度值,用其可以得到车速降低/升高至某一值时的行驶距离,从而能够对临界坡长进行控制;能够体现平面线形的影响,借助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复杂山区公路空间线形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长大纵坡 弯坡组合路段 货车运行速度 行驶速度 空间线形 三维设计
原文传递
考虑路面不平度的汽车稳定性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延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0-333,共4页
考虑路面不平度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含路面不平度激励的14自由度的汽车动力学模型。在主动悬架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直接的反馈控制制定了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控制策略。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汽车稳定性的仿真研究。与没有稳定性控... 考虑路面不平度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含路面不平度激励的14自由度的汽车动力学模型。在主动悬架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直接的反馈控制制定了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控制策略。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汽车稳定性的仿真研究。与没有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相比,该控制器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改善汽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稳定性控制 路面不平度 动力学模型 行驶速度
下载PDF
一种与行驶速度无关的农机路径跟踪方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逃昌 胡静涛 +2 位作者 高雷 刘晓光 白晓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5,共7页
针对智能农机自主作业中的路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与行驶速度无关的农机路径跟踪方法,该方法对农机行驶速度的变化具有鲁棒性。首先建立了空间参数驱动的非线性相对运动学模型,并证明了基于该模型进行控制方法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 针对智能农机自主作业中的路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与行驶速度无关的农机路径跟踪方法,该方法对农机行驶速度的变化具有鲁棒性。首先建立了空间参数驱动的非线性相对运动学模型,并证明了基于该模型进行控制方法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对此模型进行反馈线性化和最优控制设计,得到了一种与速度无关的农机路径跟踪控制律。最后进行了实车的路径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直线路径跟踪精度为4 cm,曲线路径跟踪精度为7 cm,且跟踪精度不受速度变化的影响,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对速度变化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 路径跟踪 行驶速度 相对运动学模型 反馈线性化 最优控制
下载PDF
插秧机行驶速度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被引量:22
5
作者 郭娜 胡静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5-251,共7页
农机行驶速度控制是精细农业中导航控制和变量作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在田间行驶过程中状态多变且环境恶劣,对行驶速度控制算法的自适应能力要求较高。在分析农机变速机构的基础上设计了插秧机行驶速度控制系统,将变论域方法... 农机行驶速度控制是精细农业中导航控制和变量作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在田间行驶过程中状态多变且环境恶劣,对行驶速度控制算法的自适应能力要求较高。在分析农机变速机构的基础上设计了插秧机行驶速度控制系统,将变论域方法引入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中,提高了控制算法的适应性,并以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为试验平台进行了控制算法的水泥道路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对插秧机行驶速度控制是可行的,插秧机行驶速度平均误差小于0.02 m/s,与PID控制算法相比,调节时间更短,超调量较小,并且具有更好的自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秧机 行驶速度 变论域 模糊PID 自适应
下载PDF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市政管线地形图测量中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永红 陈宏强 +2 位作者 杨晓锋 李俊 侯兴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84,99,共4页
市政管线建设中,相应的地形图对其规划、设计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方式在市政管线地形图测量中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大城市的重要交通要道、快速路等。而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则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快速、高效、安全。在测图过程中,... 市政管线建设中,相应的地形图对其规划、设计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方式在市政管线地形图测量中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大城市的重要交通要道、快速路等。而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则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快速、高效、安全。在测图过程中,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精度受各方面的影响,如车速、地面遮挡、控制点布设等。本文对车速、控制点布设线路等方面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市政管线地形图测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 精度分析 行驶速度 点云 控制点
下载PDF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TD-LTE切换算法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岩 詹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1,共5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宽带移动通信技术LTE-R替代GSM-R已成为必然,LTE-R是国际铁路联盟确定的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它具有高速率、低时延、高移动和高安全性等特点。本文针对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环境的特点,在对TD-LTE切换...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宽带移动通信技术LTE-R替代GSM-R已成为必然,LTE-R是国际铁路联盟确定的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它具有高速率、低时延、高移动和高安全性等特点。本文针对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环境的特点,在对TD-LTE切换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量参数、滤波参数和控制参数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运行方向和行驶速度相结合的切换算法,并对改进后的切换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得到最佳的切换参数组合,使得发生乒乓切换和链路连接失败的概率最小,从而有效地防止乒乓切换和掉话现象,提高了高速条件下的切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R 高速铁路 越区切换 行驶速度 运行方向
下载PDF
城市道路网通行能力最大的道路类型优化分配 被引量:8
8
作者 邵正宇 郑安文 +1 位作者 郭建中 朱晓宏 《中南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2,55,共4页
在城市道路总长度一定,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希望城市道路网的通行能力越大越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合理分配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城市道路网中所占的比例。以高峰小时城市道路网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为基础,提出... 在城市道路总长度一定,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希望城市道路网的通行能力越大越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合理分配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城市道路网中所占的比例。以高峰小时城市道路网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为基础,提出了以车辆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的道路类型分配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网 通行能力 快速路 行驶速度 车辆 主干道 优化分配 网通 目标 合理分配
下载PDF
提速货车作用下铁路钢板梁横向振动机理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建中 范立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针对我国铁路货车提速过程中发现的铁路上承钢板梁桥横向振动严重超限现象 ,以随机人工蛇行波作为激励输入 ,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 ,对 40m上承钢板梁在货车 (空车 )作用下的横向振动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当输入蛇行波长在 8~... 针对我国铁路货车提速过程中发现的铁路上承钢板梁桥横向振动严重超限现象 ,以随机人工蛇行波作为激励输入 ,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 ,对 40m上承钢板梁在货车 (空车 )作用下的横向振动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当输入蛇行波长在 8~ 9m范围内 ,列车行驶速度为 5 5~ 70km·h-1时 ,蛇行运动频率为 2 .10Hz左右 ,正好与梁的横向有载频率接近 ,这时桥梁横向振动出现较大的振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钢板梁 横向振动机理 铁路桥梁 随机蛇行波 行驶速度 蛇行运动频率
下载PDF
城市道路路段可变车道设置效果评价方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卫华 韩高峰 +1 位作者 颜冉 卫立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133,共6页
设置可变车道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有效缓解城市道路高峰时段的潮汐交通问题。从道路状况和交通流特征方面分析了可变车道设置的基本条件,运用熵值法提出了评价道路通行效率的模型,结合通行能力模型,探讨了路段上交通流量和车辆行... 设置可变车道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有效缓解城市道路高峰时段的潮汐交通问题。从道路状况和交通流特征方面分析了可变车道设置的基本条件,运用熵值法提出了评价道路通行效率的模型,结合通行能力模型,探讨了路段上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变车道设置效果评价模型以及计算方法;以城市道路为例,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研究,并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可变车道 行驶速度 通行能力 熵值法
下载PDF
高速条件下隧道出入口行驶速度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进 曾粤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7-209,共13页
为明确山区隧道出入口区段的车辆运行特性和驾驶行为,揭示隧道洞口交通事故的发生机制,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各选择3座隧道,采集了小客车和货车在隧道出入口区段的断面速度,高速公路单个断面观测样本大于500 veh,快速路隧道单个断面... 为明确山区隧道出入口区段的车辆运行特性和驾驶行为,揭示隧道洞口交通事故的发生机制,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各选择3座隧道,采集了小客车和货车在隧道出入口区段的断面速度,高速公路单个断面观测样本大于500 veh,快速路隧道单个断面样本大于1100 veh,基于断面数据分析了车辆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人临近隧道洞口时会减速,小客车速度降幅为12~21 km·h^(-1),货车速度降幅为2~10 km·h^(-1),货车速度降幅低于小客车;洞口位置小客车运行速度大于80 km·h^(-1),货车运行速度大于70 km·h^(-1);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车速范围为75~110 km·h^(-1),快速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车速范围为60~88 km·h^(-1),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的车速普遍高于城市快速路隧道;驾驶人进入隧道洞内适应环境之后会加速行驶,驶出隧道时有加速行为,但当隧道出口前方有小半径弯道和互通立交时,驾驶人会减速以适应前方的道路条件;隧道入口前100 m至洞口范围内的车辆减速度最大,货车减速度范围为0.23~0.58 m·s^(-2),小客车减速度范围为0.47~0.70 m·s^(-2);同一断面的速度观测值存在较强的离散性,表明车辆之间存在明显的纵向干涉,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快速路 隧道入口 隧道出口 行驶速度
原文传递
细说乘用车碰撞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景升 《世界汽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4-41,共8页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行车安全越来越重要。而在所有汽车事故当中,与碰撞有关的事故占90%以上。汽车碰撞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减少碰撞时对人员的伤害?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定日趋严格的碰撞试验方法和标准。相信大...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行车安全越来越重要。而在所有汽车事故当中,与碰撞有关的事故占90%以上。汽车碰撞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减少碰撞时对人员的伤害?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定日趋严格的碰撞试验方法和标准。相信大多数的读者都没有见过车辆的碰撞试验,对国内目前乘用车所做的碰撞试验种类以及试验方法也缺乏了解。为了能让大家全面、细致、直观地了解关于乘用车碰撞试验方面的知识,笔者深入碰撞试验的第一线,在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碰撞实验室同事的帮助下,将目前国内所做的所有乘用车碰撞试验总结整理出来,与大家共赏。“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是目前国内在汽车碰撞方面惟一强制实施的标准,所有车辆都必须通过此项试验。自2006年7月1日开始又有两项碰撞标准将实施,分别是:“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另外,还有一项推荐性标准是“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3、5年后很可能也会被纳入国标当中。除此之外,还有四项碰撞试验偶尔也会做,不过都是厂方的行为,主要是作为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匹配试验和车辆研发阶段的性能试验。对于以上八项碰撞试验,本文都将从国内外情况、试验方法和考核指标三方面进行详细地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试验 乘用车 行驶速度 行车安全 汽车事故 汽车碰撞 试验方法
下载PDF
高地隙植保机速度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杜娟 于明群 +3 位作者 陈艳普 李敏 金诚谦 印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针对当前高地隙植保机自动化程度不高、作业时行驶速度变化较大影响施药质量等问题,设计具备手动、自动切换功能的速度自动控制系统。以雷沃ARBOS高地隙植保机为研究平台,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方法对其变速执行机构、速度控制过程与特性... 针对当前高地隙植保机自动化程度不高、作业时行驶速度变化较大影响施药质量等问题,设计具备手动、自动切换功能的速度自动控制系统。以雷沃ARBOS高地隙植保机为研究平台,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方法对其变速执行机构、速度控制过程与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基于比例微分算法的速度控制方法,实时计算并控制速度执行机构的动作,实现行驶速度的自动调节。田间试验表明,高地隙植保机速度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按照速度指令控制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的输出,在平均行驶速度为0.21、0.83和0.94 m/s时,最大速度控制误差分别为0.05、0.10和0.10 m/s,满足高地隙植保机行驶速度控制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隙植保机 行驶速度 自动控制 电动推杆
原文传递
基于交通状况及行驶速度的高速公路换道时间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符锌砂 胡嘉诚 何石坚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39,共7页
换道行为是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换道时间为交通安全分析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在换道时间标定中应考虑不同交通状况和不同行驶速度的影响。为此,在交通状况不同的多条高速公路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实车试验,通过行车记录仪... 换道行为是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换道时间为交通安全分析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在换道时间标定中应考虑不同交通状况和不同行驶速度的影响。为此,在交通状况不同的多条高速公路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实车试验,通过行车记录仪采集连续的行车视频,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Canny算法识别行车视频图像中的车道边缘线,获取精确的车辆轨迹与车道边缘线的偏移值,实现对车辆换道行为的准确识别。根据车载辅助驾驶装置记录的试验车辆换道时的行驶速度,以及换道影响区域内试验车辆邻近的各种车辆,对车辆换道时所处的不同交通状况和行驶速度组合条件下的车辆换道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交通状况下的高速公路换道时间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换道时间与车辆换道影响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存在显著联系,车辆在处于低密度交通状况下的换道时间比在中、高密度交通状况下的换道时间长;当车辆在处于低密度交通状况和低行驶速度下换道时,换道时间比其他交通状况和行驶速度组合下的长,而在中、高密度交通状况下车辆的换道时间并不受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自动驾驶、微观交通仿真等相关模型的换道行为参数标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换道时间 计算机视觉 交通状况 行驶速度
原文传递
长隧道入口对驾驶人心理及车速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炜华 刘浩学 +1 位作者 丁光明 施卢丹 《公路与汽运》 2011年第3期48-51,共4页
为减少高速公路长隧道入口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通过实际道路试验,研究了驾驶人在长隧道入口段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实时记录行车过程中驾驶人心率、微波速度传感器测量记录车速变化,运用BP神经网络... 为减少高速公路长隧道入口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通过实际道路试验,研究了驾驶人在长隧道入口段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实时记录行车过程中驾驶人心率、微波速度传感器测量记录车速变化,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驾驶人在隧道入口段心率和速度变化的模型。结果表明长隧道入口环境中行车时驾驶人心率增加,心理紧张程度高于一般道路;随着与隧道入口的不断接近,驾驶人心率先增加后减少;进入隧道后,心率变化趋势亦相同,但幅度较隧道外小;车辆在隧道入口外时,随着与隧道入口距离的不断接近,驾驶人将降低行车速度;进入隧道后,经过短时间适应,则会提高行车速度,但洞内行车速度低于隧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高速公路 长隧道入口 驾驶人 心率 行驶速度
下载PDF
武汉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鑫 张培林 《交通企业管理》 2009年第7期10-11,共2页
慢行交通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系统,其行进或行驶速度一般3~15公里/小时之间。我国城市人口集中,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在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目前我国对于城市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 慢行交通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系统,其行进或行驶速度一般3~15公里/小时之间。我国城市人口集中,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在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目前我国对于城市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机动车为主的快速交通系统上,对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对慢行交通的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慢行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发展 汉城市 现状 交通系统 非机动车 行驶速度 城市人口 出行方式
下载PDF
冲击压实机施工时的振动影响测试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源青 苏卫国 +1 位作者 韩传岱 陈杰斌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基于冲击压实处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现场振动测试试验的数据 ,对冲击压实施工振动的特点、影响范围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冲击压实施工振动单次冲击衰减很快 ,具有冲击和瞬态振动的特点 ,在一定范围内冲击压实机行驶速度对振动... 基于冲击压实处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现场振动测试试验的数据 ,对冲击压实施工振动的特点、影响范围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冲击压实施工振动单次冲击衰减很快 ,具有冲击和瞬态振动的特点 ,在一定范围内冲击压实机行驶速度对振动的影响不大 ,施工振动对 15m之外建筑物的影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压实机 施工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行驶速度 瞬态振动 测试分析 振动测试 建筑物 影响范围 试验
下载PDF
重型货运车辆碳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彭美春 朱兵禄 +1 位作者 胡红斐 欧继祖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9-272,共4页
以重型货运车辆为研究对象,研究车辆碳排放与车速、装载率、货运周转量等的关系。选取20辆重型货运车,通过油耗测试装置与GPS装置等采集了货运车辆连续6个月的油耗、行驶里程、平均速度、货运周转量等数据,根据碳平衡原理计算出车辆的C... 以重型货运车辆为研究对象,研究车辆碳排放与车速、装载率、货运周转量等的关系。选取20辆重型货运车,通过油耗测试装置与GPS装置等采集了货运车辆连续6个月的油耗、行驶里程、平均速度、货运周转量等数据,根据碳平衡原理计算出车辆的CO2e排放因子,得出了车速与装载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重型货运车辆行驶速度主要分布在50~70 km/h范围内,其行驶时间占比达67.2%;0.4~0.8之间的装载率占比达到75.25%;单车月度货运周转量主要分布范围在10×104~40×104t·km;CO2e排放因子主要分布在1 000~1200 g/km,其平均值为1 120 g/km,而平均吨千米CO2e排放因子为52g/(t·km)。本研究得出了装载率与吨千米CO2e排放因子的拟合关系式,发现车速提高时CO2e排放因子降低,装载率自0.2提高到1.0时吨千米CO2e排放因子降低70%以上,货运周转量提高时吨千米CO2e排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货车 CO2e排放因子 装载率 行驶速度 货运周转量
下载PDF
双车道公路超车视距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润琪 周永军 肖传恩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3,87,共7页
从安全行车角度分析了影响双车道公路超车视距的5个因素,设计了超车汽车、被超车汽车和对向来车三者在双车道公路的行车示意图,建立了计算超车汽车从开始超车到完成超车所需超车视距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汽车制动距离、同车道车头间距等... 从安全行车角度分析了影响双车道公路超车视距的5个因素,设计了超车汽车、被超车汽车和对向来车三者在双车道公路的行车示意图,建立了计算超车汽车从开始超车到完成超车所需超车视距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汽车制动距离、同车道车头间距等计算参数,运用数学解析方法,提出了超车视距的具体计算公式。选择不同设计速度和行车速度,计算了小汽车和货车在双车道公路的超车视距。分析结果表明:双车道公路超车视距与公路设计速度、超车汽车的超车速度、被超车汽车和对向来车的行驶速度、同车道车头间距有关;当被超车汽车和对向来车的速度小于超车速度一半时,超车视距的计算值才接近规定值;从安全角度看,中国双车道公路超车视距规定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车道公路 超车视距 设计速度 车头间距 行驶速度 超车速度
原文传递
轮胎胎压和车速对无悬架拖拉机横向乘坐振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金林 汪珍珍 +2 位作者 李毅念 丁启朔 林相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94-101,共8页
为研究轮胎胎压和行驶速度对驾驶员横向乘坐振动特性的影响,该文以两轮驱动式无悬架国产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无悬架拖拉机横向-垂向平面三自由度模型,通过仿真和试验相结合,分别获取不同轮胎胎压和行驶速度下拖拉机座椅处横向加速度... 为研究轮胎胎压和行驶速度对驾驶员横向乘坐振动特性的影响,该文以两轮驱动式无悬架国产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无悬架拖拉机横向-垂向平面三自由度模型,通过仿真和试验相结合,分别获取不同轮胎胎压和行驶速度下拖拉机座椅处横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横向加速度均方值以及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并分析各自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拖拉机座椅处横向固有频率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67%,座椅处横向加速度均方根试验值随后轮胎胎压和速度的变化规律与仿真是一致的,且试验值比仿真值要小,其相对误差最大值为5.26%,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建立的理论和仿真模型是可行的;前轮胎压的变化对两轮驱动式拖拉机乘坐横向振动特性的影响不大;当轮胎胎压不变时,试验获取的拖拉机座椅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随行驶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行驶速度不变时,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随后轮胎压的增大而波浪式增大。该研究为拖拉机多维减振悬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轮胎 胎压 行驶速度 振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