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FI、TCD及BAEP评价行气通脉方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被引量:13
1
作者 薛经纬 陈建秋 +2 位作者 李勇 朱毅 叶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275-2280,共6页
【目的】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方法观察行气通脉方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 【目的】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方法观察行气通脉方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降脂稳斑、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行气通脉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DFI、TCD、BAEP等检查参数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两种治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CDFI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可显著增加左右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值,减少左右椎动脉阻力指数(RI)值(P<0.05),但在改善左右椎动脉内径(R)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可显著增加左右椎动脉Vmax值(P<0.05),但在改善左右椎动脉R值和RI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Vmax值和RI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R值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CD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显著增加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值,且治疗组在改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m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可显著减少基底动脉博动指数(PI)值,但对左右椎动脉PI值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而对照组对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值均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基底动脉PI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AEP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BAEP方面效果显著(P<0.05),而对照组在改善BAEP方面无显著效果(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BAEP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DFI、TCD、BAEP评估,可以认为行气通脉方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甲磺酸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气通脉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痰瘀阻络型 彩色超声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行气通脉方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毅 陈建秋 +2 位作者 李勇 叶炯 薛经纬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5期912-916,922,共6页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行气通脉方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内一科病房和门诊的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2例,采用...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行气通脉方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内一科病房和门诊的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包括控制血压血糖、降脂稳斑、抗血小板聚集等)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行气通脉方,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总疗效、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积分、血清NO及NOS亚型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治法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粪三大常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和心电图的改变进行安全性评估以及健康人与两组PCIV患者血清NO和NOS表达比较。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28/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26/34),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眩晕、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头痛等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发绀、肌肤甲错等方面较前无显著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胸闷心慌、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发绀、肌肤甲错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改善眩晕残障评分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安全性相关指标无明显异常。两组PCIV患者较健康人,血清eNOS活性明显降低,NO浓度及nNOS、iNOS明显升高,治疗组可明显升高血清eNOS活性,降低nNOS、iN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气通脉 痰瘀阻络型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甲磺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