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10~11月的大磁暴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琪 高玉芬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年第2期43-47,共5页
分析了引起2003年10~11月发生的3个特大磁暴的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以及中国东部地磁台链记录到的地面磁场变化。结果表明,这3个特别大的磁暴是由太阳质量抛射事件引起的。太阳向着地球喷发出的大量等离子体引起的强烈太阳风扰动和持... 分析了引起2003年10~11月发生的3个特大磁暴的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以及中国东部地磁台链记录到的地面磁场变化。结果表明,这3个特别大的磁暴是由太阳质量抛射事件引起的。太阳向着地球喷发出的大量等离子体引起的强烈太阳风扰动和持续长时间的南向行星际磁场与磁层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别大的磁暴。ACE卫星、GOES卫星以及地面地磁台站较完整地记录了这3次日地扰动传输过程。对于每一个磁暴,中国东部地磁台链记录到的H分量变化形态一致,纬度最高的满洲里地磁台H幅度最大,而其他台站的幅度与纬度无明显关系,这表明磁暴的发展不完全由赤道环电流引起,在这样强烈的磁暴期间,磁层内的电流体系非常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磁暴 太阳活动 星际
下载PDF
探索中前行——中国空间物理研究70年 被引量:6
2
作者 傅绥燕 徐寄遥 +9 位作者 魏勇 刘立波 熊明 曹晋滨 宗秋刚 王赤 冯学尚 史全岐 师立勤 任丽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1-1658,共18页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探测与理论并重的学科.探测广袤的空间环境倚赖地基和卫星技术,研究深邃的空间物理过程需由各国研究团体通力合作.中国空间物理研究的70年发展,也体现在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路径之中.从新中国成立前的...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探测与理论并重的学科.探测广袤的空间环境倚赖地基和卫星技术,研究深邃的空间物理过程需由各国研究团体通力合作.中国空间物理研究的70年发展,也体现在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路径之中.从新中国成立前的零星研究起步,到改革开放前的规模初现,再到20世纪末的全面爆发,中国空间物理在自主探测与理论研究两方面都实现了阶跃式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再一次快速提升,中国空间物理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呈现出"多数并跑,部分引领"的新局面.得益于深空探测国家战略的确立,研究领域也从地球空间延拓至行星空间甚至更广.中国空间物理研究的70年,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各领域人才辈出,队伍不断成长壮大,从依赖外国探测数据到自主研究发展,从西学东归到人员对流,走出了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历程.未来的空间物理研究,将仍然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在引领学科发展潮流中探索,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空间物理 星际 磁层 电离层 中高层大气 星空间物理
原文传递
行星际磁云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毓明 叶品中 王水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1-317,共17页
从飞船的观测结果、磁云形态及演化的理论模型、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模拟、激波对磁云的作用、多重磁云等5个方面,评述了行星际磁云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在太阳峰年,大部分的非重现性地磁暴都与磁云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压缩后的... 从飞船的观测结果、磁云形态及演化的理论模型、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模拟、激波对磁云的作用、多重磁云等5个方面,评述了行星际磁云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在太阳峰年,大部分的非重现性地磁暴都与磁云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压缩后的磁云往往能产生更大的地磁效应。深入研究磁云对空间天气研究有着特殊的价值,特别是对提高大磁暴的预报水平有着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磁云 综述 星际
下载PDF
行星际磁云边界层特征及边界新定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魏奉思 刘睿 +1 位作者 范全林 冯学尚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8-617,共10页
分析1967~1998年间数据较完整的所有70个磁云边界的飞船观测,提出磁云边界新定义:它是磁云与背景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的边界层.物理特征是:外边界多是磁重联边界,温度、密度和等离子体β参数多呈现“三高状态”,内边界是磁云本体未受相互... 分析1967~1998年间数据较完整的所有70个磁云边界的飞船观测,提出磁云边界新定义:它是磁云与背景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的边界层.物理特征是:外边界多是磁重联边界,温度、密度和等离子体β参数多呈现“三高状态”,内边界是磁云本体未受相互作用影响的边界,温度、密度和等离子体β参数多呈现“三低”状态.磁云前、后边界层的平均厚度为1.7和3.1h.边界层内磁场的分布函数与背景介质和磁云本体有重要变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 磁云边界 磁重联 飞船
原文传递
南极冰雪及非南极地区尘粒的研究及其成因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道德 戴诚达 《南极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2-13,共12页
南极冰、雪及冰川沉积物中,特别是在富集陨石的冰区内发现和收集了较大量的宇宙尘、微陨石及火山成因的尘粒带,在非南极地区的大气平流层和深海沉积物中也收集到了宇宙尘。按其宇宙尘分布特征划分为行星际宇宙尘和恒星际宇宙尘。按其... 南极冰、雪及冰川沉积物中,特别是在富集陨石的冰区内发现和收集了较大量的宇宙尘、微陨石及火山成因的尘粒带,在非南极地区的大气平流层和深海沉积物中也收集到了宇宙尘。按其宇宙尘分布特征划分为行星际宇宙尘和恒星际宇宙尘。按其成因将宇宙尘划分为彗星成因、小行星成因、陨石消融成因及恒星际成因或前太阳的尘粒或粒子,并提出了判别宇宙尘的综合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 宇宙尘 南极地区 沉积物
下载PDF
The evide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interplanetary small flux ropes: Boundary layers 被引量:3
6
作者 FENG HengQiang WANG JieMin WU DeJ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12期1415-1420,共6页
We have examined the Wind data in 1996 and identified 21 small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lux ropes(SIMFRs),and all the 21 SIMFRs have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s.The durations of the boundary layers varied from several m... We have examined the Wind data in 1996 and identified 21 small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lux ropes(SIMFRs),and all the 21 SIMFRs have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s.The durations of the boundary layers varied from several minutes to 30 minutes.These boundary layers also have properties of high proton temperature,density,and plasma beta.These boundary layers are formed by magnetic reconnections.In addition,in three events magnetic reconnections were occurring inside the boundary layers.It indicates that the flux rope structures have propagated for some period of time,and their boundaries were still evolving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background solar wind.Namely it is very possible that the SIMFRs came from the solar coro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结构 星际 证据 演化 通量 持续时间 相互作用 磁重联
原文传递
Energetic electrons associated with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e sheath of 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 被引量:3
7
作者 HUANG ShiYong DENG XiaoHua +3 位作者 ZHOU Meng YUAN ZhiGang LI HuiMin WANG DeD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1455-1460,共6页
Magnetic reconnection is an important universal plasma dissipation process that converts magnetic energy into plasma thermal and kinetic energy,and simultaneously changes the magnetic field topology.In this paper,we r... Magnetic reconnection is an important universal plasma dissipation process that converts magnetic energy into plasma thermal and kinetic energy,and simultaneously changes the magnetic field topology.In this paper,we report the first observation of energetic electrons associated with asymmetric reconnection in the sheath of an 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The magnetic field shear angle was about 151°,implying guide-field reconnection.The width of the exhaust was about 8×104 km.The reconnection rate was estimated as 0.044-0.08,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fast reconnection theory and previous observations.We observed flux enhancements of energetic electrons with energy up to 400 keV in this reconnection exhaust.The region where ener- getic electron fluxes were enhanced is located at one pair of separatrices in the higher density hemisphere.We discuss these observation results,and compare with previous observations and recent kinetic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冕物质抛射 高能电子 磁重联 星际 动力学模拟 等离子体 动能转换 耗散过程
原文传递
行星际空间质子引起介质深层充电的GEANT4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秦晓刚 贺德衍 +1 位作者 杨生胜 王骥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6-530,共5页
高通量的空间质子是导致行星际航天器深层充电的主要原因,基于辐射诱导电导率模型(RIC)和粒子输运模拟工具GEANT4对介质材料在质子辐照条件下的深层充电问题进行了预估。利用GEANT4-RIC充电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出10MeV质子在Kapton和Teflo... 高通量的空间质子是导致行星际航天器深层充电的主要原因,基于辐射诱导电导率模型(RIC)和粒子输运模拟工具GEANT4对介质材料在质子辐照条件下的深层充电问题进行了预估。利用GEANT4-RIC充电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出10MeV质子在Kapton和Teflon中的注量和剂量沉积曲线,进而根据电流连续性方程、泊松方程和电荷俘获方程组成的辐射诱导电导率模型(RIC)求解出介质内电荷和电场分布,与介质击穿电场阈值对比作为其是否发生放电的依据。模拟结果证实了对10MeV质子,在质子注量为3×1012/cm2时Kapton会发生放电,而Te-flon则不会发生放电的一般性试验结论。验证了GEANT4-RIC方法用于行星际航天器介质材料质子充放电评价的可行性,为此类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 介质 深层充电 质子 GEANT4
下载PDF
Interplanetary transfers employing invariant manifolds and gravity assist between periodic orbits 被引量:3
9
作者 WANG Shuai SHANG HaiBin WU WeiR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786-794,共9页
The interest in the periodic orbits of the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continues to grow for their significant practical applic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planetary transfers between periodic orbits of two ... The interest in the periodic orbits of the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continues to grow for their significant practical applic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planetary transfers between periodic orbits of two different three-body systems,whose invariant manifolds have no intersection in phase space.A novel design method is propos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transfer employing the invariant manifolds and planetary gravity assist.The periapsis Poincare map is used to analyze the periapsides of invariant manifolds.On the basis of hyperbola approximation,the impulses performed on the periapsis of invariant manifolds are calculated with a simple iterative algorithm.The propellant-efficient escape and capture trajectories can be found by comparing the impulses magnitud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invariant manifolds,which can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initial guess for optimization.Further,the trajectory design is formulated as an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under the perturbed restricted three-body model.An efficient algorithm combining simplex method and differential correction 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solution.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several interplanetary low energy transfer trajec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变流形 周期轨道 星引力 星际 传输 无约束优化问题 限制性三体问题 迭代算法
原文传递
太阳活动周期变化与日地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桂清 《大自然》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手段提高,科学家发现太阳动周期的变化对空间环境、地球气候和环境都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太阳活动与日地空间环境问题成了目前许科学家关心和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太阳活动周期 星际 日地空间 黑子群 太阳物理学家 太阳耀斑
原文传递
Ⅲ型爆发及其在太阳大气行星际等离子体中的传播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树臣 张柏荣 黄占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本文以近20年来Ⅲ型爆发的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的巨大成就,概述了Ⅲ型爆发的主要特征,源的高度、大小以及波的传播效应。它的内向漂移特征,同spike、X射线辐射及其色球耀斑的可能关系,它的外向漂移特征,同行星际磁场线的关系及其对宇宙... 本文以近20年来Ⅲ型爆发的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的巨大成就,概述了Ⅲ型爆发的主要特征,源的高度、大小以及波的传播效应。它的内向漂移特征,同spike、X射线辐射及其色球耀斑的可能关系,它的外向漂移特征,同行星际磁场线的关系及其对宇宙线的可能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 爆发 星际 等离子体 传播
下载PDF
太阳风中动力论Alfven波湍流谱(b)二次激发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礼庭 魏奉思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6-273,共8页
根据行星际Alfven湍流是由动力论Alfven波集合形成的模型理论.将行星际Alfven湍流分为三个区域:湍流耗散区、二次激发区和湍流惯性区.并对各区湍流谱的特性分别给出解释.由动力论Alfven波的二次激发和衰减... 根据行星际Alfven湍流是由动力论Alfven波集合形成的模型理论.将行星际Alfven湍流分为三个区域:湍流耗散区、二次激发区和湍流惯性区.并对各区湍流谱的特性分别给出解释.由动力论Alfven波的二次激发和衰减,解释了太阳风高速流质子温度高于电子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 动力论 湍流谱 太阳风 阿尔文脉动
下载PDF
俄罗斯“火卫一-土壤”计划(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浩悦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5,共4页
5.进入火星轨道.在火卫一表面软着陆 探测器在行星际轨道上经过几次轨道修正后将抵达火星。最后两次确保探测器进人火星椭圆轨道的修正.在飞抵火星的前20~30天和前7~10天完成.到火星的距离分别为600万千米和300万千米。
关键词 俄罗斯 火星轨道 土壤 轨道修正 椭圆轨道 探测器 软着陆 星际
下载PDF
神秘的拉格朗日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景全 《中国国家天文》 2010年第5期64-69,共6页
在日地空间中,存在着一组在引力上很特殊的点,即拉格朗日点。围绕拉格朗日点,形成了特殊的引力通道。拉格朗日点和引力通道对人造卫星的运行和行星际宇宙航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拉格朗日点 日地空间 宇宙航 人造卫星 引力 星际 通道
原文传递
未来交通的正确打开方式在这里!——2017未来交通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被引量:1
15
作者 楚峰 《运输经理世界》 2017年第7期18-21,共4页
未来交通是什么?是太阳能零排放穿行星际的出行工具,还是激动人心的黑科技?是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车船路港的普及推广,还是在大数据、开放式移动云、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的框架下,综合交通共同编织的永不拥堵的... 未来交通是什么?是太阳能零排放穿行星际的出行工具,还是激动人心的黑科技?是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车船路港的普及推广,还是在大数据、开放式移动云、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的框架下,综合交通共同编织的永不拥堵的出行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新闻发布会 打开方式 人工智能 星际 零排放 太阳能 新技术
原文传递
太阳硬X射线爆发与行星际质子流量的统计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爱华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本文根据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期间SMM卫星的硬X射线(HXR)暴观测和GOES卫星的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观测,证认出48个共同样品,统计发现HXR暴的寿命Td(s)、峰值记数率Fx(c/s)和爆发期间发射的... 本文根据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期间SMM卫星的硬X射线(HXR)暴观测和GOES卫星的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观测,证认出48个共同样品,统计发现HXR暴的寿命Td(s)、峰值记数率Fx(c/s)和爆发期间发射的总光子数c的对数值,与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被归一到耀斑本地)值Fp的对数值之间,均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以logFp与logC的线性关系为最好,其拟合方程是logFp(>10MeV)=一0.604+0.538logC,相关系数r为0.70,相对标准误差为0.28.文中对质子积分流量的预测精度也作了讨论,并给出了置信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X射线爆发 星际 质子流量
下载PDF
一个拱桥状爆发日珥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树华 占腊生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8-273,共6页
1991年3月7日在太阳东北边缘产生了一个爆发日珥。它产生在没有耀斑、暗条、黑子等其它太阳活动现象的一个相对宁静的日面区域。日珥抛射的最大高度为6.97×104km,最大长度为11.6×104km,从形态的大小来看它属于中等偏小的爆发... 1991年3月7日在太阳东北边缘产生了一个爆发日珥。它产生在没有耀斑、暗条、黑子等其它太阳活动现象的一个相对宁静的日面区域。日珥抛射的最大高度为6.97×104km,最大长度为11.6×104km,从形态的大小来看它属于中等偏小的爆发日珥。抛射的时间过程,上升阶段非常快,而下降阶段则较缓慢,有类似于耀斑爆发的时间过程。日珥爆发后的绝大部分物质基本上在磁场作用下沿磁力线作抛物线运动形成拱桥形状,并保持到消失。日珥下降前后,顶端有少部分物质被抛射脱离日珥主体部分,扩散到行星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 星际 黑子 太阳活动 爆发 下降 上升 形成 大小 形状
下载PDF
非磁暴期间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小波分析
18
作者 乐贵明 李小银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利用小波分析分析了非磁暴期间几种情况下宇宙线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只有行星际较平静时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周日变化才比较明显和稳定.不同年份,地磁静日银河宇宙线日波峰值取值的地方时可能不同.当行星际出现扰动但没有出现磁暴时,银河... 利用小波分析分析了非磁暴期间几种情况下宇宙线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只有行星际较平静时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周日变化才比较明显和稳定.不同年份,地磁静日银河宇宙线日波峰值取值的地方时可能不同.当行星际出现扰动但没有出现磁暴时,银河宇宙线的日波也会出现变化,即日波幅度会出现减弱或增强,因此,仅利用银河宇宙线的日波变化情况不能作为地磁暴前兆的判据,只能作为行星际扰动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河宇宙线 地磁暴 星际 磁静日 地磁 前兆 周日变化 扰动 判据 宇宙线强度
下载PDF
行星际电流片中的磁重联过程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奉思 胡强 冯学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5期1611-1617,共7页
采用具有三阶精度的迎风紧致差分格式,对行星际电流片中可能发生的驱动磁重联过程,在二维、可压缩、非对称驱动的磁流体动力学框架下进行了数值研究.主要结果表明,行星际电流片附近的高磁 Reynolds数(R_M= 2 000-... 采用具有三阶精度的迎风紧致差分格式,对行星际电流片中可能发生的驱动磁重联过程,在二维、可压缩、非对称驱动的磁流体动力学框架下进行了数值研究.主要结果表明,行星际电流片附近的高磁 Reynolds数(R_M= 2 000-10 000)驱动重联可以在大约 10-30 min内发生,形成较稳定的磁重联结构,需小时量级.电流片中的多重X射线重联、速度涡旋结构、复杂的纤维电流系和高密度等离子体团块的分裂、破碎等是太阳风高磁Reynolds数磁重联的基本特征.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和证认行星际电流片附近的磁重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 电流片 磁重联 数值模拟 磁流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磁暴形态类型对行星际组合结构的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玉芬 章公亮 韩德胜 《中国科学(A辑)》 CSCD 2000年第z1期65-68,共4页
通过对各种类型磁暴形成的行星际条件典型事例的分析, 揭示出磁暴形态类型对行星际组合结构的响应. 结果表明, 磁暴类型的变化是由于行星际扰动结构和背景太阳风条件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强磁暴的初相是由行星际强磁场结构前的高密度结... 通过对各种类型磁暴形成的行星际条件典型事例的分析, 揭示出磁暴形态类型对行星际组合结构的响应. 结果表明, 磁暴类型的变化是由于行星际扰动结构和背景太阳风条件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强磁暴的初相是由行星际强磁场结构前的高密度结构产生; 强主相是由大尺度、且包含幅度大时间长的南向分量的强磁场结构而形成; 随着磁场结构本身及其南向分量强度的减弱、尺度的减小, 磁场结构本身及背景太阳风速度的降低, 所引起的地磁扰动强度也会随之而降低. 不同强度、不同尺度、不同速度的行星际基本结构的组合就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磁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形态 星际 组合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